隨著最近看的資料不同,自己的方向也在持續修正。
很多重點在心裡面所佔的權重也開始出現調整。
有些東西過去看得很重要,但是之後可能相對權重就會降低。
譬如公司的「收益穩定性」跟「可衡量性」之前在我心裡面評估的佔分就算高,但是未來這部分的比重會下調,取而代之更重視的則是「公司的產品是否是持續性的服務」,以及「公司還有產業的前景是否是向上且還有很多持續發展的機會」。
此外,「現金產出的能力」還有「產業競爭力」,這些也仍會是我在意的重點。
時間拉長來看,手上很多標的的獲利能力應該都還是穩健,但是成長機會也許比較低,相較之下,應該會逐漸移轉到更有機會的標的上,投資比重也會明顯調整。
4 則留言:
絕大多數的情況,「收益穩定性」跟「可衡量性」與一家企業的「成長性」是呈現反向的關係。
很多人以為信奉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就是要投資許多「收益穩定性」的標的,事實上是大錯特錯,巴菲特其實非常注重成長,成長性不夠的公司其實他是不會考慮的。
至少就巴菲特近期買入的鐵路、路博潤、IBM都有明確看好未來成長的理由
小弟認為「收益穩定性」跟「可衡量性」與『企業成長性』不見得絕大多數是呈現反向關係。收益穩定性並非指『收益固定』,而是其為『可衡量的』,如coca cola,see's candy..等,只要沒有重大因素干擾下(當然他聞的出來該放棄,或是股東會中承認錯誤),其擴張的速度與利潤可依照過去歷史推估未來(當然他加了些想像力於其中)。
成長性不夠的公司,若可貢獻波克夏的免利息借款來做投資,若再加上股價低估(如當初的GEICO,後來執行長表現太好了,我想也出乎巴菲特預料,所以這也是巴菲特非常注重相關企業執行長的原因之一;另外卡催娜颶風時也有年度淨損情形,但與投資的利潤相比,他還是能承認這壓力,因為鉅額賠償不常見)。
在我的想法中,巴菲特的「收益穩定性」並非指如台股中如"大豐電"般的類股。而他所稱的成長性還是需架構在「收益穩定性」跟「可衡量性」上,當然還有更多他的投資判斷細節。
如說的不對,尚請版大或網友指正賜教。
如匿名的朋友所說的,我之前比較多股票是放在這些收益穩健賺穩定現金的標的,遇到市場不好時能夠多買一些當然很不錯,但未來新增加的標的,應該都會更強調成長性,而之前這些穩定產出現金流的標的,應該就可當每年提供的活水,能夠拿來「重新分配」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