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ITM Trading)
最近跟人家在討論如何看待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法的推廣模式與定位。
對於基金公司、投資型保單或是其他基金的理財機構來說,「定期定額」一直是溝通很久,也推廣很久的投資方式。
這種方式對於賣基金產品的公司有個很好的優點在於可以持續從客戶獲得資金流入,而且通常來說流入的資金會因為目的性不同,也比單筆投資放的要久。
因此像是基金公司通常會利用免手續費的誘因,來吸引客戶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
不過這種方式推廣很久了,也有許多人了解這當中的概念,但是時間拉長,對於這種投資法能帶來的結果反而信心越來越薄弱.....
目前遇到的狀況是,投資人長期扣款下來,發現獲利的結果不如預期的好,可能勉強損益兩平,或者甚至持續在虧損狀態。
另外也有照理來說應該在市場不好時,增加扣款部位,但是面對市場的下跌,投資人擔心受傷,反而先採取停扣,或者停損砍出,留下損失的紀錄。
對於這些不好的經驗,讓定期定額的推廣與溝通,逐漸喪失了應有的誘因。
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看到目前這個業界普遍的方式大概有幾點:
1.用折扣降低採用門檻
2.提供各種特殊交易機制提高勝率
我試著回歸比較基本的想法。
定期定額這種投資的觀念,在很多論文或研究單位都有發表過,依葛拉漢<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的書中提及,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方式是對於一般無法評估價格高低的投資人,以分散的方式介入市場降低集中風險的手法,同時透過定期定額介入的方式,也有持續累積資產的效果。
所以,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手法能夠為投資人帶來的核心價值應該在於
1.分散方式介入不確定的市場
2.透過持續投入方式累積部位
這應該是該與投資人溝通的主軸,不過實務上,對於這種投資模式,又被外加了許多其他的觀念,包含「定期定額就要扣款波動大的市場才有利」、「定期定額就是逢低多買,等到市場微笑區線出現,就有獲利機會」
我個人覺得這已經是次一層的考量,以及涉及其他投資思維了(包含判斷市場價值與主觀看法)。
如果沒有界訂清楚定期定額投資手法,以及市場價值判斷的差異,投資人就容易被混淆。
譬如目前最多人看到的持續定期定額投資礦業基金、原物料基金、新能源基金甚至是過去的科技基金,都有類似的錯覺。
理財機構告訴投資人要持續扣款,這些高波動的市場,就有機會在震盪中逢低壓低成本,賺取利潤,但實際上當市場整個價格修正,市場一面倒,這些所謂「定期定額的好處」似乎就變的失效,然後投資人不斷投入資金,卻只是不斷向下攤平,最後抱持著大幅度的虧損不知要怎樣調整。
面對這樣的問題,理財機構則又開始溝通說不是只有定期定額投入而已,還要選市場,要選擇趨勢至少持平,或者趨勢向上的市場,這樣定期定額投資才會有效果。
甚至進而推導為要隨時看市場狀況,執行停利或停損動作,一旦發現市場狀況有變化,還要趕快轉換標的扣款另外一個市場。
不過實際上,我相信投資人的行為還是會有慣性存在,不太可能像這些理財機構所說的這麼具有彈性,隨時看到狀況不對,能夠拔腿就跑,或者嚴格停損停利。
尤其是與單筆投資不同,定期定額投入後,隨著時間拉長,客戶會有很大的累積部位,對於這些部位要怎樣不斷看市場變化,然後整個部位全部搬走,都是個大問題。
若是以我的想法,則還是傾向於拆成兩個層次溝通。
定期定額是一種不確定性下的介入手法,同時具有累積部位的機制在。
其次才是溝通介入的市場,怎樣溝通市場現在的價值,甚至當同時介入多個市場的時候,比次之間的部位該如何去平衡,這就是另一個要溝通的課題。
然而就實際執行上,這些對於理財機構來說,也許是不容易的,對客戶的教育與溝通也要花上更多的時間。
或許就還是會看到如前面所說,將各種投資觀點混雜在一塊包裝推給客戶的模式出現。
但我始終覺得,沒有溝通清楚,投資人就無法體認其中的價值所在......
2 則留言:
這也是為什麼從初期的定時定額投資轉換到單筆投資的原因,實在無法明確看出定時定額的優點是什麼.
這個議題
之後再來一篇文章來說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