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peakforce)
近期規劃投資組合建議,原本應該是個不難理解的觀念,但是在包裝推廣上,就會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個產品不一定是從客戶真正需要的,以及客戶想要的來進行,勢必還會被加上很多各方想要在這產品加上的條件,結果就自然不會如基礎所想的這麼簡單,每次規劃到這環節,就不難理解為何Acer堅持要賣個有USB、記憶卡插槽等周邊功能的平板,卻賣輸什麼周邊功能都沒有的iPad。
撇開理財規劃這種產品在實務上面臨的政治問題,回到投資規畫的本身。
一般人都知道,有種規畫叫做投資組合建議,依據客戶需求,提供建議的投資配置,看怎樣調整,去達成客戶的財務目標。
有些會幫客戶做些理財諮詢,然後引導客戶需求後,提供一兩檔建議基金。
也有類似網路上有基金公司的金管家,直接建議客戶一套全球各市場的投資配置。
但是一檔基金、或一個固定的投資組合,應該都很難幫客戶達成甚麼財務目標,畢竟市場是變動的。
所以持續調整配置,應該是有必要。
不過調整配置,也是個有趣的議題,如果有個理財規劃建議系統要怎樣幫客戶持續調整?
我相信國人的投資自主性相當的強,若沒有非常專業跟強勢的說服力,很難讓客戶照著規劃的比例或是市場去做配置。
不過要強勢且自動的配置,其實也有之前的目標基金,人生Life stage基金,特定風險基金。
這些基金的配置應該還比提供建議更加細緻,但是過去依照國內投資人的經驗來看,其實客戶不太買單這種產品,雖然這種產品會依照人生的不同階段,以及市場狀況,適時調整比重,不過最終來看,又有點像是一般組合基金的一種。當然以佣金收益為主的銷售人員也不會賣這種產品,因為一買下去就是放好幾年,沒有高周轉率,就沒有高佣金收入...
提到高佣金收入,也是另一個會影響理財規劃設計的要素,因為理財規劃推廣,靠銷售人員介紹,但大多銷售人員都屬高佣金制,所以被動式的資產調整,肯定不受歡迎,最棒的還是能隨市場主動調整,主動調整可能還不夠,既使市場沒變,也要主動再主動,上個月買美國股票基金,這個月美國還是很好,但如果能夠讓客戶換更好的美國基金,佣收就又有的賺了。
如果不採類似基金這種包裹式的資產配置產品,另外一種模式就是讓客戶自己去調整,由專人提供建議,不過這也有兩種層次,一種是客戶很信任建議,叫他怎麼調整,客戶就怎麼調整,型態說穿了,也是類似代操,雖然決定權與執行權利都在客戶,不過賣的就是讓客戶深信不疑的專業能力,能夠幫他把資金養大,度過詭譎多變的市場,達成財務目標。
另外一種層次,則是非強制性的引導,僅提供配置建議,不過這種配置建議如果沒有強制性,依照大多數投資人的投資屬性,可能有時後跟隨,有時候不跟隨,或是自己主觀的增減配置,很容易的這種建議就會與現實落差越來越遠。
前面提的大多仍是一般正常情況,但在市場久的就知道,在一般市場狀況,什麼事情都合理,但遇到市場大跌時,則什麼都不合理。
當市場大跌時,專業的投資機構會撤出市場,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也可能遇到大批贖回,那麼,一般的投資配置建議有辦法說服的了客戶,在資產大幅度減損下,仍能理性的度過嗎?
其實我對此是質疑的....
如過去的經驗,我相信投資人沒那麼理性客觀,否則就不會有這樣難以預測的市場存在。
講了那麼多,我所想的是..... 投資配置建議的規劃,重要的是解決人性的問題。其次才是產品本身的優劣。
很多規劃沒那麼理想,只有退守了解規劃的弱勢與缺憾,再去想怎樣能夠解決最大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