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0529投資日誌

早盤受到亞洲股市齊漲帶動,台股開盤上攻,持續創新高的氣勢濃厚。不過盤中追價意願不高,量能並沒有同時放大,導致投資人乾脆縮手觀望。這波如果要能夠持續上漲,看來還是需要外資帶動。台幣目前在央行刻意操縱下逆勢攀升。不過當然也受到日本經濟數據頗佳的連帶影響啦。散戶明顯追價意願不高,就等著看這波台幣反彈外資能否有比較明確的表示。台幣持續升值,我們帳上的基金收益就持續萎縮。這種感覺不太好受。我想很多投資人就算不是以台幣計價,網路銀行打開後加計台幣升值影響,收益率都會打折扣。尤其是近期投入的投資人可能更明顯。

留意個股:台肥、可成、晶電、華固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數位相框之研究

未來觀察:
『數位相機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對於拍照的使用者模式,由於數位相機採取記憶卡為儲存媒介,將拍攝後的照片沖洗出來的比重大幅降低』。少了傳統相紙形式的相片,許多原本存在於傳統相紙的使用樂趣也漸漸消褪,『為了將數位照相出現後的使用者習慣重新發掘出來,數位相框(Digital Photo Frame)也就因應而生』,以滿足消費者將相片置放於相框瀏覽的使用習慣。

2006年全球銷售出的數位相框產品超過300萬台,2007年有機會挑戰1,000萬台的水準,長期來看,『數位相框產品由於:
(1) 單價持續下降的趨勢;(2)使用習慣的養成;(3)整合數位家庭相關產品
的三大推動力帶動下,預估到了2010年將有機會達到5,000萬台以上的銷售量,而家庭中擁有的數位相框數目,也如同數位電視一般,將會出現擁有多台數位相框的使用習慣。』

一. 絕佳的舊產品-數位相框
(一) 找回消費者使用樂趣
少了傳統相紙形式的相片,許多原本存在於傳統相紙的使用樂趣也漸漸消褪,傳統相紙可以將相片置放於相簿中翻閱,也可以將相片置放於相框中擺設,為位相框可以播放數位檔案格式的相片,滿足消費者將相片置放於相框瀏覽的使用習慣。』

(二) 簡化使用流程,擺脫個人電腦束縛
『數位相框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將記憶卡由數位相機抽出,插到家中擺設的數位相框,即可以輕鬆地瀏覽拍攝後的照片,完全不需要碰觸家中的個人電腦』,傳統相機尚需要將底片送洗,方能將照片擺設至相框中觀賞,數位相框使用方式的簡便甚至超越傳統相機。另一方面,數位相框的出現,將數位相機重新拉回純消費電子產品,數位相機的使用流程可以減少個人電腦介入的機會。

(三) 整合多樣化數位媒體功能
數位相框尚有其他的優點,『數位媒體的盛行使得數位相框得以融入許多新功能,包括數位音樂播放、數位影片播放、WLAN數位媒體資料傳輸等等,讓數位相框的功能性大幅增強』,也增加了數位相框的賣點。

資料來源:復華證券

投資組合與明星隊

投資組合該怎麼選擇,我想有很多書籍會以棒球或是籃球明星隊來當作例子。

投資人就像是明星隊棒球教練一樣,負責從各隊(各個市場)當中選出最好的球員,有的擔任打擊工作(積極型基金),有的則是擔任守備工作(防禦型基金)。
您的隊伍當中可能有守備不佳的全壘打王,也可能有打擊率不一定高的金手套得主。

無論投資任何基金,很多投資顧問都會強調「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
我想無論是基金或是套用在任何領域上都是如此。
所以我們應該完全不看過去的績效表現嗎??

看看一般人如何選擇基金,4433法則,看的是過去績效。用Morning Star或是S&P的星等也是看過去績效,看Sharpe值是過去績效,看標準差也是過去績效。投資組合顯示的是過去績效,經理人操作功力也是過去績效。

很多人會不斷強調,過去第一名的基金不代表未來還會持續保持第一名。
有很多基金拿到第一之後後續的表現可能就掉到吊車尾的地步。如果這樣,那我們該如何選擇基金?!

悲觀的來看,套用「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的說法」,投資人投資了基金之後,誰知道後續市場會不會馬上開始下跌,發行公司有沒有可能突然出現財務危機,或是經理人有沒有可能突然變更。

就像在看大家最迷的棒球一樣,前一年拿到大聯盟世界大賽冠軍有可能下一年度連季後賽都打不進去。前一年才拿賽揚獎的投手可能隔季開賽第一場就被打爆。可能像A-Rod一樣表現良好簽了大筆的薪資之後就陷入低潮。

基金也可能如此,前一年還拿五顆星,可能下一年度就只剩一顆星。
照這樣看來,我們確實很難用過去的績效來決定未來的表現。

不過為什麼紐約洋基隊會花大筆錢再度簽下克萊門斯?
看的不過就是過去的績效表現,就算未來狀況如何沒人知道,不過洋基高層認為依照他的實力與過去表現,未來還是有值得期待的空間。

選基金也是如此,通常我比較喜歡買成立時間很長,長期績效良好的基金作為投資標的,或許短期一兩年內他的排名並不是在前面幾名,不過至少長期而言表現優異,我能夠比較有信心相信未來它能夠帶給我好表現的機會夠大。

買新基金長期投資,就像看到一個剛加入職棒第一年的球員,當你花了大錢簽下他之後,您對未來他的表現能有多大的期待?買剛成立後第一年表現相當良好的基金,也像是花大錢簽下新人王,對於未來或許還是抱持著一點擔憂。

不過如果您現在看到的對象是過去一年可能表現並不是太理想,但是過去曾經參加過多次明星賽,拿過好幾次全壘打王或是打擊率王,也許近期陷入低潮打擊率只有兩成五左右,但是生涯平均打擊率都將近三成。

如果您是明星隊的教練,那種球員會給您帶來比較大的信心? 新人王 or 過去長期表現不錯的老球員。

我們不像有些海外的組合基金公司,還會花時間研究經理人的選股風格或是直接找經理人談話,了解他對於不同市場的方向。我在工作上常常有投信會問我須不需要帶經理人來見我,我通常會拒絕。其實我不太知道該問些什麼,不過我知道很多人會用這個機會測試經理人對於不同事件的看法來決定是否值得投資。

大多數的投資人可能買了基金十年卻從來沒機會見過經理人一面,甚至可能連投信或投顧的地址到底在哪理都不知道。除了看過去績效與投資組合之外,還有什麼數據能夠提供我們參考??

或許「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但是過去績效確實是我們唯一能夠參考的最重要指標。

我想建構一個投資組合,就像是明星隊的總教練一樣,需要觀察過去或是長期時間,哪些球員或是基金通常能夠有良好的表現,或許有時候近期表現不一定好,但是你會知道重要關鍵時刻,他還是能夠挺身而出(ex陳致遠被連吃好幾K,但是常常還是適時有優異表現。)

我們來檢試一下自己的投資組合,就像是準備參賽的教練一樣。你可能剛好遇到投手很弱的隊伍,而您的球隊剛好以打擊見長。也有可能遇到對方投手很強,這種投手戰禁不起任何一點守備失誤。

建構什麼樣的隊伍能夠長期都有穩健的勝率,考驗著Joe Torre(洋基隊總教練)的智慧,也考驗著您的智慧。

0528投資日誌

最近海外股市依然強勁,不過台股彷彿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慢慢往上爬。

說實在的這種感覺真讓人洩氣。
總之就是先抱著基金等吧,有看到反轉的跡象再說。
外資持續買超,台幣止跌回穩,短期要下挫不容易,頂多就是繼續盤整。
反正這已經是今年習以為常的走勢。

最近比較不懂主力的方向,抓了幾檔股票都不是主流。
只能夠放在那裡慢慢等....

CB方面近期補足華晶一與頎邦二。
昨日買進環天一。

海外基金受到台幣升值影響,收益大幅縮水。

專注有用的資訊

昨天看了一本書,裡頭說到了一個概念跟大家分享。

作者寫到,現在資訊媒體太多,很多人往往難以同時去接受思考太多的資訊。
加上網路發達後,想要彙整有用的資訊來協助投資判斷並未越來越方便。


我期許部落格的方向,除了紀錄我自己的想法以外,也能夠提供網友有用的資訊。

只是有些資訊是我自己想留存,有些是可以推薦給網友參考,所以內容還是有些參差不齊。

不過書中的重點並不是這個,只是他提到了我一項缺點。

作者說因為一般投資人上班工作繁忙,回家往往很難還有時間去搜集投資相關訊息。
不過他還是認為投資人應該花點時間坐在電腦前面,瀏覽所有對投資有關的訊息。他建議可以固定幾個知名的財經網站或是新聞媒體,讓自己定期能夠接收新知。

而他也知道想要在短時間接受很多訊息然後再思考判斷並不容易,因此他希望讀者把目標放在「對投資有立即幫助」的資訊。

有些資訊對投資本身並不一定有立即幫助,可能只是可以增進投資人的知識與見解,但是如果花太多時間在這種資訊上面,可能造成重要的資訊來不及擷取。因此他希望投資人回家後,打開網頁後只看最重要也是跟投資最有直接關係的資訊。

他提到,您是否會容易在瀏覽網路的同時,不自覺的去點選到其他無關緊要的標題。

很巧的我就是這種類型的人,自己也覺得汗顏。

瀏覽鉅亨網或是奇摩財經都有相當多的新聞不斷彈跳出來,只專注有用的資訊而且強迫思考判斷,是增進投資知識的主要方式。不過同時也要強迫自己不要被太多無意義的標題給吸引,畢竟有時候看太多這些無用資訊,只會混淆自己的思緒。

跟大家共勉之。

狂搶基金

最近上Funddj發現越來越多搶買基金的相關討論。
內容繼上次搶買綠能基金後,彷彿大家都覺得買不到的基金一定很棒。

近期的REITs基金也成了大家拼命搶購的標的。

一檔還沒有任何績效的基金,讓投資人願意用搶或是商討各種可行的管道去購買。

這種現象小弟過去還從來沒有看過。
有的也只有過去幫長輩寄送抽股票的資料。
當時長輩會跟我說,某檔股票準備要上市,幾乎穩賺的,只怕抽不到而已。
那時候抽股票不像現在要先把錢存入交割銀行,只要花個幾十元就能抽一筆。

長輩蒐集了親朋好友所有人的身份證,拿去狂抽。
有些身分證特別好運,每次抽籤都很容易被抽中,只要抽中,賺個幾萬元不是問題。

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網路上都在討論什麼基金額滿了,問大家有沒有搶到。看起來就像是當時有抽穩賺的新股上市一樣。

連投信打電話給我,都直接說額度滿額了,就算我有錢也買不到。
叫我後續看看績效就好,我想他們應該也相當訝異,發一檔基金居然能夠搶成這樣,早知道當初就不要一直賣台股基金。

群益也有檔REITs平衡基金,據說因為卡在政府不希望資金外流太嚴重,從這檔基金開始往後的基金可能都會暫緩募集或是要求減少募集額度。
-------------------------------------------------------------
以下是嘉言選錄:

今天ㄑ土銀下單.理專還說剩幾十萬餘額......@@
可惜身上沒那ㄇ多銀蛋ㄌ
期待下一支基金

別說了 氣死我了 昨天交待理專進30w 結果還是沒搶到
暨綠能之後又一次跟不上 手上現金 無去處可去 只能再等全球修正再進場了

買這檔「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如何,即將於5/21上架。大家來搶吧.

她說9點一到全國復華理專開始下單(自由競爭)
她只下了四位就額滿了
2分鐘復華的1億多額度就被下光
她說她緊張地在 key in 時雙手發抖
因為必須幫客戶搶到額度

我之前也跟我的彰銀理專說下100w,他在今上也開始下單,但最後還是買不到因有人比我更大戶的,他說今天很早就等在電腦前,但只下到第五位就滿了,下午打電話給她時,她說頭痛手放抖,下午請假去了。哈哈真好笑

預計買200,最後只買到33 ...塞塞牙縫ㄅㄟ

本來要買華南永昌基建配息的,是彰銀理專要我等保誠的,只因它是亞太區,這次預購50w,理專還再次說盡力幫我爭取看看能進多少算多少。
看了看大家的討論才得知理專不是在裝的,真的有那麼搶手!?
剛去看了網銀交易,無意間看到50w全入了,一切隨緣囉!

是不是現在新募集的基金都會被搶光???

昨天看大家一直搶~一堆人沒買到..想說今天在上網銀買看看..沒想到居然買到了 5/15晚上無法下單,次日一早前去合庫卻說額滿,十點打到公司卻說額滿,有一點不高興,為何沒有限制一個人可以購買多少,一天就募完150億,

真可惜,5/10就已經先下預定單,可是萬泰銀行全省只有3000萬額度,所以,沒買到,5/15理專說30秒便鎖住,因為有一位大戶下單2000萬,創下基金募集1小時就額度滿,期待下一個賺錢的基金,元大地產我也有買,希望有好的報酬率.

(PS:小弟沒有批評的意思,純粹對這種現象感到很有趣。若是有網友剛好是上面發表的人,小弟在此先澄清)
------------------------------------------------------------

誰能告訴我! 這基金穩賺的嗎?

建立贏的投資組合


什麼樣的投資模式可以持續穩健獲利超越大盤?

有沒有可能每年只投資10檔以內的股票,長期投資不需要看盤,還是能持續打敗大盤績效?

........這是我最近在看一本書的訴求。

作者是MSN Money的駐站作家,主要是透過MSN現有的股票篩選軟體,透過資本額、營收、盈餘成長、股價相對水準等不超過10個條件,建立出不同的投資組合。

每次的篩選結果,依序選出四到十檔不等的股票,整筆資金平均佈局後就不去留意股票走勢。然後股票持有一年後賣出,隨即再來佈局次一年度的組合。

這種看起來簡單也不費時間的投資模式,卻意外能夠持續打敗美國S&P 500指數。

到今天為止,該作者還是持續在MSN Money公佈他的投資組合,並且希望各界見證他如何用簡單的選股方式找出持續打敗大盤的投資組合。

他的網頁是:請按這裡

而這本書籍的書名是:網路智慧選股策略: 建立贏的投資組合
作者: Jon D. Markman原著 楊世凡編譯
出版: 華彩軟體 (88/12)

不曉得是不是華彩倒掉的關係,在網路上不太找的到這本書,而我也是去圖書館才意外看到的。

有興趣的可以直接去他的網站上看看。

因為找不到台灣版的內容,以下是Amazon的原版介紹:

請按這裡看Amazon的介紹

書名是「Online Investing」

------------------------------------------------

這本書讓我有兩種想法,也提供網友參考。

1.用基本面篩選方式(股本、營收、盈餘成長、股價等)這種固定的篩選方式,能不能持續在台股選出好股票。這些投資組合能不能打敗大盤?

2.書中有談到有些公司是關於以股票系統回測或是投資策略為業務。他們的工作不像我們的投顧老師每天要報明牌,而是提供軟體或是系統,以客觀的方式介紹投資策略或交易策略。他們不已報明牌為業務方向,只是不斷去提供客觀的投資方式給投資人參考。而這種業務不知道在台灣能否行的通?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有關麥格里的合作夥伴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我有關於地產建設基金的問題,我想用這個機會就我所知道的稍微說明一下。

主要如果是我的話,應該會選擇麥格里擔任顧問的基金。
雖然我對麥格里認識有限,不過我想他依然是這塊領域表現較優異的顧問。
其他海外顧問當然也很不錯,只是所謂術業有專攻吧!!
麥格里幾乎是比較focus在這塊領域....

這次麥格里來台灣合作,應該是有四家投信都有簽約。
不過面對相同的顧問,麥格里決定推出四種不同模式的商品,避免相互衝突!!

所以沒有說什麼商品特別好,純粹看投資人怎麼去看。

以下稍微區分一下類別:

國泰:基礎建設證券 (相對REITs比較穩健,適合保守型投資人)

元大:基礎建設證券 + REITs (兩者73 或 37搭配,比國泰稍為積極)

建弘:REITs (應該是相對最積極的,適合喜歡高報酬投資人)

群益:REITs + 債券 (比建弘的稍微保守些,因為有透過債券分散風險)



這樣歸納下來,自己推敲風險性從穩健到積極應該依序是:

(穩健) 國泰----->元大----->群益---->建弘(積極)


以上純粹是個人的看法,投信應該是沒這樣歸類。
所以若有錯誤,請指正!!

未上市100強大解密

賣未上市股,讓我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七年級生,今年才二十六歲的古保維,學歷只有工專畢業,年紀輕輕卻已經在未上市股累積超過二千萬元身價。古保維說,過去三年,他靠壓寶「奇美通訊」和「福懋科」兩支股票,就各為他帶進一千萬元的獲利。

◎在對的產業找對的公司/投資未上市股票瞄準富爸爸

談起股票經,古保維的年齡彷彿增加了十歲。在股海打滾超過八年,古保維剛開始也是從上市櫃公司開始接觸股票,但因沒有找到自己的投資哲學,他竟然玩到破產,幾乎身無分文,「那時我在台北租房子,要搬家,完全繳不出押金!」

後 來因緣際會,古保維到未上市盤商服務,開始研究未上市股票。當時他注意到手機產業正如火如荼快速成長,於是大膽跟家人和銀行借錢,加上自己的積蓄,開始分 批買進奇美通訊。古保維說,奇美通訊有個富爸爸,加上經營團隊又是來自明基通訊部門,前景十分看好。然而才出手,卻是一場惡夢。古保維從二十八元開始進 場,一路買到二十三元,累計張數超過五百張,卻不見股價止跌,最低還一度跌破二十元關卡。「本想停損出場,但後來觀察到鴻海開始進軍手機市場,而奇美有意 專注TFT-LCD,奇美通訊被購併的機率很大。」

果不其然,二○○五年初,鴻海宣布吃下奇美通訊,古保維在五十五元以上逐步出脫,獲利 超過一倍。接著,他再將賺到的資金轉戰當時未上市股價不到三十元的福懋科,並在去年底五、六十元之間陸續賣出,同樣賺到一倍,兩場輝煌戰役奠定他成為未上 市股的投資贏家。古保維說,投資未上市股,要在對的產業找到對的公司,最好背後有富爸爸的加持。此外,觀察「股票戶號」的多寡,也是重要指標。像福懋科當 時他買進時股本二十五億元,戶號竟只有二千多號,平均一位股東持有超過千張,而之前的奇美通訊也是八百多號,「股權相當集中」。

◎未上市暴利股俯拾皆是/科技股題材多 金融股也能找好標的

一 般人要如何複製古保維的獲利經驗?其實只要用心留意好的投資標的,發揮題材想像力,報酬率往往讓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像今年二月,隸屬鴻海集團成員的興櫃 股沛鑫,在郭台銘一句「黑馬說」的激勵,加上公司宣布投入 LED路燈,短短二個月股價就從六十元一路狂奔到最高一八二元,而去年底台積電透過私募入主的晶圓封裝公司精材,股價聞訊在一個月內大漲八成,這些就是最 好的鐵證。

事實上,在五、六百家未上市公司中,不乏類似沛鑫、精材的「暴利股」俯拾可得。根據本刊連續第六年製作的二○○六年未上市股一 百強名單,可以發現超過八家公司每股稅後純益超過一個股本;其中排行第六的 LED驅動IC設計公司聚積科技,去年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十一‧一七元,累計今年以來漲幅為四六%(截至五月四日),打敗九成以上的上市櫃公司。

而在上市櫃裡股價一向軟趴趴的金融股,同樣被寶來曼氏期貨打破魔咒。因去年營運表現優異,本益比偏低,寶來曼氏股價從年初的三十元左右,一路向上挺升,最高來到五十二.五元,報酬率超過六成,成為非科技類股的一支奇兵。

一九九三年就開始擔任未上市盤商的李順益指出,過去幾年台股的行情,其實都是由新上市的公司帶動,包括去年的益通以及今年的創意,漲幅都以倍數計算。

尤其台股雖常面臨政治利空等修正壓力,但很多體質不錯的未上市個股卻沒有跟著下跌,一旦業績面有了突破,股價往往很快就反映基本面,「這就是未上市股的魅力!」李順益說。

◎錦上添花別雪中送炭/選股要找營運已開始發芽的標的

儘管近期柏騰毛利率有下滑現象,但公司表示,是因為擴廠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進而影響毛利率表現,元大證券預估柏騰今年獲利仍有五九%的成長動力。

不 過李順益提醒,投資未上市股,最好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說,投資未上市公司,介入的時間點一定要選在這家公司的營運已經開始萌芽,甚至逐漸形 成氣候才比較恰當。以成立時間超過十二年的柏騰來說,儘管董事長劉啟志是貿易業務出身,人脈網路綿密,但前六年仍不免要燒錢虧損,投資人如果一開始就踏進 去,恐怕會身陷泥淖好一陣子。

在本次未上市股一百強名單中,勇奪冠軍莫過於現在的興櫃股王華擎,去年繳出每股獲利高達二十三‧九四元的亮麗成績。華擎為華碩持股六成的重要轉投資,也是華碩在主機板水平整合中,最重要與最成功的一環。

◎胡亂投資難免住套房/緊抓IC設計、太陽能、零組件趨勢

未上市股裡雖然寶藏不少,但拿著資金胡亂投資,不免落得住進套房的下場;像華擎、柏騰,雖然都是一時之選的好公司,但以目前的股價來看,多少都已經反映基本面,追高風險大增。

選股重點,還是要抓對趨勢,掌握主流產業,找尋潛力股逢低介入。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分析,以去年未上市一百強名單觀察,IC設計、太陽能、電子零組件,是三大發展趨勢,投資人只要細心挖掘,暴利股不難偵察出來。

其中最具爆發力的,還是IC設計族群,代表公司有雷凌、曜鵬、九暘、聚積、擎泰和聯傑,而未公開發行的晨星和瑞鼎,也同樣值得留意。

熊福嘉認為,未來所有終端產品,如車用、數位電視、相機、手機都會用到記憶卡,因此發展空間相當寬廣。也難怪各大廠都急著和台灣公司結盟。(本文節錄自《今周刊》542期)

巴菲特:低成本指數基金 報酬高

投資大師巴菲特並不反對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不過如果有選擇,他寧可投資手續費低廉的指數型共同基金,理由是可以像股票一樣頻繁交易的ETF,容易讓投資人買高殺低。

巴菲特7日在內布拉斯加州奧哈馬舉行的波克夏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建議沒有時間研究個別股票的散戶投資人,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是投資股市的最好方法。
巴菲特接受CNBC訪問說:「最好的方法是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且長期有規律地購買…如果你長期買,雖然無法買在低點,但也不會買在高點。」
積極管理型共同基金由投資組合經理人挑選股票,但指數型基金只求達到和市場一致的績效,通常追隨標準普爾500種指數等大眾化的市場指數,消極管理也讓指數基金得以收取較低的手續費。
巴菲特說:「如果你的基金每年費用吃掉2%的報酬率,想要趕上指數基金的績效就很困難。投資人應該放輕鬆,只要長期累積投資就好。」
巴菲特也拿傳統指數型基金,與晚近衍生的類似商品ETF作比較。ETF組合了許多檔證券,可在交易所掛牌,交易方式和買賣個別股票一樣。ETF也追隨指數,但ETF可在交易日中任何時候買賣,而指數基金只在每日市場收盤時計算價格。
巴菲特說:「我認為成本極低的指數基金報酬率最高。如果你買指數基金後就不去管它,不會有人鼓勵你下周或下個月賣掉…你的經紀人不會來慫恿你。」
許多學術研究發現,散戶投資人最不善於掌握股市的高低點,通常是因為散戶會追逐熱門股,導致買高殺低。
另 一知名投資人先鋒集團(Van-guard)創辦人柏格(John Bogle),也表示對ETF持保留態度,理由是ETF太容易交易。已在1996年卸下先鋒執行長職務的柏格,曾大力推廣低成本指數型基金,使先鋒成為業 界的標竿;不過先鋒最近也跨入快速成長ETF業務。
柏格今年稍早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質疑藉由ETF隨時交易標準普爾500等指數的必要性。他說:「如果長期投資是傳統指數基金的模範,那麼交易ETF就是短線投機。」他也警告,頻繁交易ETF產生的佣金和稅負,會侵蝕投資人的整體報酬率。
【2007/05/09 經濟日報】

善用講座資源


最近有朋友問我有關海外ETF有哪些種類,該如何購買的問題。
說實在的! 小弟沒那麼厲害連這些細節都懂。
不過這些資源並非很難找到。
像是鉅亨網或是很多比較大的財經網站都可以看到相關講座訊息。

不僅是ETF,很多新商品與新投資方法都可以找到相關講座。
券商或是投資機構為了吸引投資人,常常會舉辦很多免費的投資講座。
在小弟還什麼都不了解的時候,就很喜歡自己去報名相關講座。
反正是免費,要去不去都沒壓力...
雖然這種免費講座常常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概念,不過通常兩個小時左右下來,好歹也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資訊是值得參考的!!
長時間累積下來,也有可能幫助大家累積相關經驗與增加判斷能力!
這種免費資源,比花大錢去上一些理財課程好多了!
只是很多券商的講師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大家還是要有點挑選過,以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如果覺得講師講的東西是廢話,也可以大方的轉身離開!!(哈)
另外有幾次小弟去聽講,出來之後就有其他券商的業務員在門口發傳單!
原來是因為他們看中會來聽這種講座的多少對投資都有興趣!
如果這裡有理專朋友,我想各位也可以去參加像這樣的講座,多多認識未來可能的潛在客戶囉!!

借錢滾錢套利風盛行 理財型房貸爆紅

台幣匯率一路走低到三三.三,台幣房貸利率不到三%,全球股市、債市投資報酬率亮眼,這一年來,銀行財富管理大戶押房子、大舉借錢投資,理財型房貸爆紅,上千億元的資金,循環進出,大戶借錢滾錢,付三%利息、賺八%收益,大賺金融套利財。

兆豐銀人員說,台幣利率一直在低檔,近二年來,即使中央銀行十一度升息,房貸利率還是在二%﹣三%之間。至於一定額度內可以循環提領、反覆運用的理財型房 貸,利率也只有三%﹣四%。台幣匯率部分,今年以來更是一路走低,全球貨幣都在漲、台幣獨弱,換一美元要用三三.三元台幣,換一歐元要四十五元台幣以上, 如果要換一英鎊,更要付出六十六元台幣。
投資海外,賺利匯差
在台幣低利率、低匯率,全球股市走大多頭、債市收益穩定的情況下,一些銀行財富管理大戶,紛紛利用房貸取得資金,買海外基金、外幣連動債、外幣金融商品,賺利差、也賺匯差。
近日便有一家銀行的財富管理大戶,借了三千萬的房貸,買進月配息基金,每月領配息、繳房貸利息,貸款利率三%,年收益七%,一年有四%的利差,扣掉費用、利息,預計一年可賺一百多萬元。
在舉債投資熱潮中,由於理財型房貸周轉便利、運用靈活,廣受大戶青睞。配合金融情勢,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中國信託、永豐銀行、兆豐銀行、一銀、華銀、彰銀、土銀也都力推理財型房貸,貸款利率三%﹣四%不等,比起一般房貸,利差相對大。
而且,客戶借出來的錢,主要是透過理專投資各式外幣金融商品,銀行可提升財富管理的業績,綜合考量下,銀行針對理財大戶,普遍提供相對優惠的利率、相對高的貸款成數。
像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台新銀、永豐銀、兆豐銀,理財大戶借房貸,條件比一般房貸戶優惠。
大戶透過理財型房貸借出去的錢,總額有多少?銀行人員說,目前,連中央銀行都沒有整體統計數字,但是,以市況熱度來看,至少千億資金在循環房貸的額度內進出。
房市大戶,狂借現金
對於大戶借房貸做投資,銀行人員說,這是活化資產的作法,有些大戶人家房子很多,現金沒那麼多,利用房貸取得資金做投資,最能提升資產效益。在股市行情走多時,不少客戶借錢投資的態度也更積極,更敢借。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判斷基金風險與報酬 夏普值好用

台灣人投資基金的目標除了績效,還是績效。風險往往是最後考量,或根本不納入考慮。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表示,投資人可學習各項指標以判斷基金的風險與報酬,其中夏普值(Sharp ratio)是最廣泛運用的指標。

姑且不管文章中提到什麼樣的基金。
之前有朋友問我該怎麼第一步從一個類別當中選出比較好的基金,尤其是海外基金這種為數眾多的類別。

我是告訴對方說,Funddj都有很詳細的資料,同一個類別排列出來後,優先從Sharp值高的來排序,隨後再從比較高的幾檔來去排列比較績效。這是個小建議,提供參考。



根據Lipper統計,各類型股票基金中又以REITs基金波動度較低且夏普值最高,值得中長期的投資。所謂夏普值(Sharp ratio),是指基金每一單位的風險所能獲得的超額報酬,數字愈高表示在相同風險下可獲得愈大報酬,也就是基金的績效愈好。

所以夏普值可以幫助投資人計算在相同的風險程度下,個別基金投資報酬率的高低,在投資基金時不妨也做為選擇的參考。

摩根富林明投顧協理邱可君表示,退休族群想要提早籌畫退休金,配合自己的投資屬性,在選擇基金時可以觀察基金的波動度,藉以判斷基金波動風險的高低。

以國內已核備的800多檔股票型基金分析,一年年化波動係數最低的前十名,幾乎由歐洲股票型、全球股票型、北美股票型及全球REITs基金包辦,顯見歐洲、美國、全球及全球REITs這些類型的基金具有低波動的抗跌優勢,相當適合做為中長期投資。

觀 察波動值最高的前十名股票型基金,大多屬於新興市場及單一國家,一年年化波動度在15~24之間,相較於波動值最低的前十名股票型基金,波動度僅在6至8 之間,差異頗大。邱可君指出,不過近幾年新興市場表現出色,若投資屬性較為積極的投資人,也不妨可以撥出部分資金做中長期或波段行情的投資。

Lipper 統計發現,有些波動值較低的基金,其夏普值表現並不遜於波動風險較高的基金,例如,以一年年化夏普值來看,全球REITs基金的夏普值達1.49,顯見 REITs基金不但波動度低,且在相同風險下還可獲得更大的報酬,做為長期退休金規劃是非常理想的投資標的。而在波動度較高的前十名股票型基金當中,菲律 賓及馬來西亞基金因為近一年來股市漲幅甚高,夏普值也高達2.6,積極型投資人可撥部分資金做波段行情操作。

【2007/05/07 經濟日報】

基礎建設基金 為你修築致富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鄧小平二十多年前推動中國經改政策,喊出的標語口號,迄今依舊盛行於中國,「發展就是硬道理」,沒得商量,這不是什麼了不 起的學問,但見識到這三、四年來中國引外資、搞建設,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亞洲各國仿效,傾國之力推行基礎建設,這使得亞太市場股票基金未來幾年,也脫不了 這個基礎建設的主題。

我必須承認~~我也有偷偷買國泰的基礎建設基金。
1.主要原因是因為小弟認為國泰投信算是小弟比較信任的投信之一。
再者... 進入時點也比其他投信早(其他投信大多是五月過後陸續開始募集成立)。
2.另外在對於麥格里有一些些認識之後,我也相信在這塊領域它算是相當優異的顧問。
3.小弟覺得亞洲市場的基礎建設應該還有可為,所以用單筆的方式投入。



●你看見了嗎?新興亞洲基礎建設熱
2008 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開賭場,台灣大投資、大溫暖,越南2010年前的五年計畫,印度第11次五年計畫,南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 都有國家建設計畫,預計這些都將掀起一陣新興亞洲的基礎建設熱。從共同股票基金、到私募基金,外資到台灣本地的投信公司,都搶著搭這些亞洲政府大投資、大 建設的經濟政策便車。
亞太地區興起一陣基礎建設股票投資熱。去年景順發行亞洲基礎建設基金、大華銀、Lion Capital(利安資產管理)也有專門針對亞太市場的基礎建設股發行共同股票基金,可惜這些基金都沒在台灣上市買賣。
在台灣,繼去年底國泰投信發行第一檔基礎建設基金後,華南永昌、保誠及元大投信等(還有建弘投信吧)也相繼投入,近期都正募集中,國泰基礎建設基金申請追加募集,總計去年底至今,基礎建設基金吸金逾600億元,是今年上半年最熱的基金商品。(除了華南永昌投信之外,其他三家都是由麥格里擔任顧問)

●你聽見了嗎?大家都問基金哪裡買

雖 然市場上關心的是中國、印度的基礎建設成長潛力,台灣投信業者受限法律,無法買進中國基礎建設股,但保誠投信總經理柯世峰表示,基礎建設股票定議涵蓋範圍 很大,亞太地區有太多選擇,甚至連貸款、與中國企業做生意的香港HSBC匯豐金控,都可以稱為基礎建設股,很多新加坡、韓國的企業也都前進中國,搶進中國 基礎建設領域。
根據報導,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將發行5.13億美元的新源基礎設施信託,是新加坡第一檔公開發行上市的基礎建設商業信託,星國政府希望藉此作為一個投資亞洲基礎建設項目的平台。摩根士丹利證券則承銷賣掉相當1.5 億美元價值的持股。
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岩集團(Blackstone )宣布與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印度基礎建設發展金融公司(IDFC)合資成立一檔印度基礎建設基金,預計籌資50億美元,將投入印度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及工商業等經濟園區。
●你聞到了嗎?亞洲基礎建設股有錢景
亞 洲開發銀行預估,東亞和南亞未來四年需要2500億美元的資金,以投入在新的基礎建設的實施及維修項目上。尤其當亞洲國家經濟日趨蓬勃發展後,一些如水 電、電信網路、公路和鐵路等領域勢必得跟著提升,以配合亞洲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未來許多亞洲國家政府便會選擇向私人機構或國際資金尋求資金管道。當這個 市場日趨開放、以及新經營者的加入下,將製造更多亞洲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機會。
【2007/05/03 聯合晚報】
一般台灣人很難想 像,「高速公路收費站」及付費道路的營運系統,也可以掛牌上市交易。在南韓股市掛牌的「麥格理韓國基礎建設基金」,以付費道路為主要投資標的,保誠(香 港)資產管理亞太股市分析師李相訓(Sang Hoon Lee)說,這就是典型的基礎建設股票,因穩定的獲利,讓中長線投資人買進後,不必擔心基本面盈虧變化太大。
韓國道路付費系統包裝成掛牌交易股票的故事,開始於2003年,去年才正式上市。
澳 洲麥格理銀行在2003年就與南韓金融機構洽談合作,在韓國政府的政策鼓勵下,最早成立時名為韓國公路建設基金,當年基金規模達2.94億美元,即 3500億韓元,但今年已超過23億美元的規模。去年該基金更名為「韓國基礎建設基金」,並在南韓、倫敦兩地交易所同步掛牌,創下基礎建設股票紀錄。
麥 格理韓國基礎建設基金,類似封閉基金、控股公司性質,與台灣資產證券化的REITs也差不多,這基金投資在付費道路,愛開車的南韓人,留下不少「買路 錢」,但基金受到外資法人注意,還是因韓國政府明文保證其獲利。如果公共高速道路收費營收不佳,未達預定營收目標85%,韓國政府更會編列預算補助,該基 金每年股利率預估有7%。
韓國基礎建設基金以7000韓元左右的價格掛牌,如今約7200 韓元,但根據法人預估,今年一年內該基金目標價8650元,因為該基金今年第一季獲利比去年成長了45%。
韓 國政府今年提出經濟政策鼓勵企業投資都市發展、道路、鐵路、港口建設,光預計道路擴展網,就從2972公里,增加到6160公里,希望民間投入14兆韓 元。韓國政府的公共基礎建設政策下,除了麥格理韓國基礎建設基金外,很多外資也都對從事基礎工程的現代重工 這檔個股很有興趣。
【2007/05/03 聯合晚報】
外資機構瘋基礎建設股票,資金追逐下,近五個月來,只要涉及基礎建設的股票基金,績效表現都不差。
國內第一檔基礎建設為主的股票基金,國泰投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從去年12月27日到4月27日,基金報酬率有14.4%,而同時期的台股大盤指數,只有2.8%的漲幅。
國泰全球基礎建設基金到今年3月底為止,基金規模約107億餘元,成立時規模只有60.76億元;由於成立後,基金績效不錯,該投信公司已申請再追加募集,追加額度達100 億元。
目前以亞太區基礎建設為投資標的之境外基金不多,全部都沒有在台灣販售。目前歷史最早的一檔是1996年的利安資金亞洲基礎建設基金,成立到現在11年,報酬率有75%。
景順亞洲棟樑基金跟大華基礎建設都是在2006年成立的,成立以來的報酬率分別是38.9%、22.65%。
今年以來的景順亞洲棟樑、大華基礎建設、利安資產亞洲基礎建設的報酬各自依序為19.95%、12.16%、6.65%。
【2007/05/03 聯合晚報】
基礎建設事業之業務範圍係指社會、國家或經濟成長發展及安全所依靠的基本服務。除了韓國將付費道路經營系統包裝上市外,全世界的機場服務,也能在同樣概念下,從國營公有,轉為私營,進而上市掛牌;未來,台灣的高鐵也能成為掛牌交易公司。
●與「行」有關,都算基礎建設,包括機場、機場服務、營建工業、高速公路、付費道路、貨運、鐵路、海運、海港及港口服務。
●與通訊有關,電信業中廣播、有線電視、衛星傳播、電信網路傳輸設備等。
●污水工程、廢棄物處理、再生能源、環境淨化設備及科技提供者。
●能源交易及資源如電力、天然氣、水利、其他天然資源、獨立發電廠及石油或天然氣相關 (包含探勘、生產、煉油、儲存、運輸及行銷之供應鏈中任何一環事業提供者)等業務。
【2007/05/03 聯合晚報】

目前知道的幾檔不動產證券相關基金主要方向比較:
國泰:屬於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基礎建設的「股票」。有很多海外公司本身是產業控股公司,底下可能同時經營商場與馬路等。
元大:屬於不動產證券化類別基金,主要投資基礎建設的「股票」與不動產的「REITs」兩者搭配,隨市場狀況調整兩者比重。
群益:屬於不動產證券化類別,主要投資「REITs」與債券部位,主要是因為當市場行情不好時,可以藉由增加債券部位降低特定族群的風險。
華南永昌:由德意志銀行擔任顧問。方向應該跟國泰的類似。
建弘:屬於不動產證券化類別,單純只投資有商用REITs類別的基金。

您好~我是XX銀行,有個專案回饋卡友

最近接連幾天都接到類似的電話。
都是我辦過的信用卡公司,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辦保險...
不過最近的說法似乎都有些改變。
以前是說「我們有個很便宜的保險專案,每天只要50元就能夠.......,保障比外面買的保險還要便宜很多,保障更高.....」

或許每次談到保險人家卡友會有戒心,所以這次都打電話來第一句就是說他是銀行的服務人員,問我說最近他們有寄出一份投資理財的文件有沒有收到。
我當然沒收到,不過不止一家這樣說。
接著他說有回饋卡友的存款方案。
可以讓卡友只要每個月稍微存一點點錢,就可以享有比定存利息還高的收益。
有的會說,這筆錢銀行會自動連結到收益10%的基金,讓卡友的收益更佳豐厚。
而且這樣的存款還不用像其他銀行那樣支付手續費,還加送保險的保障。
卡友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存款,可以有錢就存,沒錢就不存。
有時候雖然覺得很煩,不過通常人家銀行打電話過來,我多少還是會聽聽對方說什麼。
純粹只是想知道人家是怎麼推薦商品,這些人的說話技巧還真厲害。
有時候不好意思拒絕,就很難掛上電話了。

妨礙致富的10大盲點

網路流傳的文章from 天下雜誌
理財、投資,應該是件理性的事。但是許多財務、投資專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人們常常不自覺地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研究這些理財習慣的行為投資學(behavior finance)愈來愈熱門,也點出許多人們忽略、卻足以妨礙致富的盲點:

警示1:風險性資產偏低
提倡理財教育的花旗銀行與法國Insead管理學院合作的調查發現,許多年輕人知道長期而言,時間、複利的威力可以增加投資報酬、降低風險,但當下卻因為怕損失,不敢輕易把資產投資在風險與報酬都較高的標的。
例如,如果有一盤丟銅板賭局,擲出正面可以贏兩百元,擲出反面則輸一百元。以機率計算,參加賭局的人平均每局可以贏五十元,幾乎穩賺不賠。
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卻平均要可以連擲六十四次,確保必是穩賺不賠,才敢參加賭局。
相比之下,超過五成的香港人只要可以擲一次,新加坡人只要可以連續丟十三次,就會冒險嘗試。
(香港人果然對於金融概念比較擅長,之前有朋友在談論,說香港媒體讓港人與金融市場緊密結合。幾乎每個港人對於金融商品與訊息都有基本的概念;不過台灣反倒是跟政治議題緊密結合,很多人自己的荷包都管不住了,卻有時間每天關心政治)
警示2:你沒有想像中的會存錢,強迫儲蓄效果大
學界著名的《經濟研究季刊》刊登一篇報告,讓銀行客戶選擇要固定在每個月的哪一天把固定金額的錢存入儲蓄帳戶,還是隨時要存多少都可以。
一年後發現,這些選擇強迫儲蓄計劃的人所存到的錢,比自己決定儲蓄時間與金額的人,多存到八一%的財富。
(想要有錢,強迫儲蓄還是最基本的辦法。小弟把將近一半的薪水都放在投資商品上。只用剩下的金額來應付生活所需。當你習慣每個月就固定用那麼多錢時,自然而然就能夠很快地的把另一部份的錢省下來)
警示3:你的卡奴指數比你想像的高
行銷學者普烈雷克與賽門斯特針對麻省理工學院的企管碩士班學生進行一項實驗,問他們願意用現金還是信用卡、分別以多少錢購買NBA籃球賽的門票。
結果發現,傾向付現的人只願意用二八.五美元購買門票;願意用信用卡的人卻願意花費六○.六元。兩相比較,信用卡使人多花了一一三%的消費金額。
顯然,理財顧問們要大家剪卡或出門只帶現金、不帶信用卡,不是沒有道理。

警示4:購買過多耐久財
Insead管理學院的教授華頓布洛克等人在香港進行一項實驗,要七十二名消費者在五個星期內記錄所有的消費行為,包括花了多少錢、購買哪些東西、用什麼方法支付,以及這是炫耀性消費還是必需品。
結果發現,在這總計兩千多件消費中,受試者在購買炫耀性與非必要性商品時會即時、或盡快付清;但在購買耐久的必需品時,卻容易用信用卡或申請貸款。
因為他們認為耐久財可以使用很久,值得先買下再慢慢付清,而容易淪入貸款陷阱。
(分期付款是最偉大的發明,也是最可怕的發明)
警示5:花錢時,想想比例原則
大家都認為,賺愈多錢時,消費佔總收入的比例會下降,存下更高比例的薪資。
但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這麼想,卻不見得這麼做。
《消費者研究期刊》刊登一項研究,問大家如果收入是九千元港幣,分別願意花多少錢在飲食、娛樂與購物。
接著再問,如果收入是五百元與十六.二萬元,又分別願意花多少錢在上述消費。
結果發現,收入愈高,薪水用於消費的比例愈高。人們只注意到名目薪水的提升,可以花更多錢,卻沒有去計算,薪水中用於每一項消費的比例為何。
警示6:過度自信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在一項財富趨勢研討會中,也提出不少人們在投資方面的盲點。
例如,人們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與見識,認為自己比較會選股、操盤,結果反而頻繁地轉手買賣股票、並且傾向投資高風險股票或投資過度集中。
同樣的是,瑞典的研究調查發現,有高達八一%的創業者認為,他們的生意一定會成功。
(如果調查發現有不到50%的創業者認為會成功那才可怕勒。這些人肯定是太有錢,自己都覺得不會成功了還敢去挑戰)
警示7:不願面對錯誤
摩根富林明統計指出,有八成的投資人在需要現金時,會選擇賣掉已經賺錢的股票,留下賠錢的投資。

但是企業經營時,卻往往會留下有利潤的部門,結束虧損的業務,未來才能繼續產生收益。
所以散戶們應該重新思考投資哲學,不要再不願認賠殺出、抱著慘跌的基金或股票,期待它有一天會回春。
(小弟這一年來都把停損設的很短,只要方向不對馬上就殺出,大不暸就賠那麼一點點錢。能夠大賺小賠就夠了)
警示8:用不相關的資訊來做投資決策
貝萊德證券投顧董事長張凌雲發現,人們常受制過去的經驗或想法,而用偏誤的資訊來分析未來與決定投資相關事宜。
例如,不少人擔心美國景氣走緩,而不敢投資美國股票。但近幾年的經驗顯示,股價的走勢跟企業獲利的關聯較大,不管美國景氣如何,許多美國企業都在新興市場賺了大錢。
如果執著於以往的舊觀念,就會與財富擦身而過。
(近期資訊真是氾濫,而且標題聳動! ! 投資人要獨立判斷真的比以往還困難)
警示9:羊群效應
摩根富林明的財富報告還指出,不少散戶都有相同的毛病,放棄基本面而隨波逐流。結果,常常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例如,在歐元剛上路那一段時間,不少投資人都盲從買入歐元、歐洲基金,結果歐元一上路,匯率就不斷下滑,當年,歐洲基金最後也多半以賠錢收場。
同樣的是前年日股大漲,結果許多投資人在去年搶進。沒想到,去年日本反而是亞洲漲幅最小的股市之一。
(今年最熱門的是「品牌基金」、「新能源基金」還有「不動產與基礎建設相關基金」)
警示10:說得一口好財
匯豐中華投信基金經理人黃時彥指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採取行動。
他發現不少人勤於吸收、學習財經與理財相關資訊,也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投資在哪些市場,卻因為忙碌、行情前景不確定或害怕風險,遲遲不敢出手,錯失不少財富。
要克服這種盲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強迫投資。
甚至,更積極的方法是,在每年的第二季與第三季都選一天購買看好的市場基金。因為根據統計,每年的第二季與第三季,許多市場多半都會出現盤整,是投入的好時機。
(把現金留下,等著今年找低點佈局吧)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自我投資學:成為未來最需要的M型人才

當全球化遇上M型社會,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階人力將加速遭到取代,在新的職場生態,人才趨勢走上知識與勞力的兩極分野。未來,唯有不斷學習的工作者,才能躋身進化的一端,成為適應M型社會的新人才。

新年伊始,美國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就急著對外發表「繼續裁員」的年度政策,「今年仍有持續降低人事成本的必要。」他預測,通用汽車在美國境內所銷售的車輛,三到五年內就會開始仰賴中國生產;而該公司去年就已連續關閉了十二座工廠

資金的流動,顯示未來人力的走向,瓦格納說:「降低生產成本後,公司將把大筆現金投注在業務開展及研發領域。」換言之,在通用汽車的職場裡,美國藍領將被中國藍領取代,而業務與研發人力則是下一波具有價值的員工。

在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正計畫關閉南威爾斯的生產線,將生產基地移至中國。儘管這項決策遭到查爾斯王子的關切,甚至連英籍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遜也跳出來嚴詞抨擊,但一般預料,南威爾斯工廠三百名員工終將另覓生路。

不只是汽車業,為了因應全球化布局,即便是經典的時尚品牌,也不得不屈從全球化的產業重組力量。當然,台灣也不能倖免。

賺錢也裁員的時代

去年12月,獲利不錯的主機板龍頭華碩電腦,突然宣布裁掉三百名生產線員工。華碩考量的並不是精簡人事成本,而是調整策略,在裁撤生產線員工的同時,依然持續增聘研發、行銷及全球運籌相關人才,「未來在台灣的人力結構,將朝知識工作者發展。」華碩如此表示。

不 只是外銷產業,新一波的人力結構調整,也正衝擊著內需產業。去年底,大都會人壽一舉裁撤所有傳統通路業務員,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在保險業務層面, 運用知識所形成的戰略性統整行銷力量,已超過傳統的「人面」行銷。全球人壽副總經理劉靖姍雖不認為傳統通路將被完全取代,但也強調,「若要避免被新通路取 代,傳統業務就得升級自己的知識,要賣其他通路不能賣的『高難度保單』。」

彷彿,當全球化的過程反映在職場上,就是工作機會不斷遭到取代的過程。台大管理學院前院長許士軍分析全球化對職場的影響:「已經知道怎麼去做的工作,未來恐怕不再需要『人』去操作,需要『人』的工作,是發掘機會、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的工作,這就是知識工作。」

長 期觀察科技產業人力市場的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也發現類似實況,「SOP(標準作業流程)很重要,但未來更重要的人才,是具有特殊生產力的人,他們的 生產力無法藉由SOP來仿製,而是來自於自己專精且豐厚的知識,以及特有的運用知識技巧,以科技產業來說,像是研發、行銷就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生產力。」

做一個知識工作者

換 言之,在未來的職場中,工作機會將簡化為兩個極端,勞力操作,或者知識工作,形成一個符合M型社會的職場生態。而具有價值的工作,屬於後者。當我們開始思 考全球化及M型社會趨勢底下的職場挑戰與契機時,無論是來自產業界的訊息或是學術界的探索,都指向了明確而一統的方向:必須成為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將是重要資產!」上個世紀末,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這個趨勢預言。在全球化的世界裡,勞力的價值降低,個人的職場價值取決於知識的累積與運用。

何 謂知識工作者?《思考型工作者》一書的作者、管理大師戴文波特如此描述他們的形貌,「靠動腦謀生,工作的重頭戲是運用知識,他們解決問題、了解並滿足顧客 需求、制定決策,並在工作上與別人合作溝通。」拆解戴文波特的描述,會發現未來具有高度價值的生產力,是問題解決的能力、為客戶擬定策略的能力、溝通傳遞 知識與經驗的能力。

事實上,國內人力資源專家的看法與大師說法幾無差異,尤有甚者,他們依據國內職場生態的特性,更進一步的將上述三種能力,具體畫分為四種未來所需的知識工作導向:戰略思考、跨國適應、多元專業、創意行銷。

隨時不忘自我升級

如 果說,不斷學習是成為知識工作者的唯一途徑,那麼上述四種未來所需的職場導向,就是當今年輕世代值得積極挑戰的學習領域。雖然,每個領域都有一定高度的門 檻,不過劉靖姍強調:「當你看到現在大陸年輕人對於學習的熱忱與積極,你就會有深刻的體認,台灣工作者如果安於現狀,很快的,就會失去競爭力。」

此外,劉靖姍也以自己擔任人資主管的角度提出建議:「人資主管當然會鼓勵員工進修,但進修了多少課程並非我們評斷競爭力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當主管發現你隨時保持自我升級的意識,對公司來說,你就是值得期待的潛力股。」

30世代如何因應M型社會的職場挑戰,最根本的答案隱隱浮現:保持學習意志,隨時不忘自我升級!

好文章分享!!版主認為,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有與其他人不同無法取代的知識或經驗。

靠高股息ETF準備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