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談什麼是配置?

大家都知道,投資免不了要考量配置。很多基金投資理財雜誌都有教導投資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配置,只要依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配置好,似乎就能賺上年化8%、10%之類的報酬。

對於什麼叫做投資配置,投資配置該怎麼做,我身邊有兩種人,各有不同的思維與方式。

總是往下問為什麼

最近工作關係,常接觸到互聯網、互聯網金融與FinTech議題。

很多人都會喜歡直接看看國外與大陸做了些什麼,然後就想直接套用搬來運用。

剛好最近也看了幾本相關書籍,有些是台灣這邊寫的,也有對岸寫的。從內容中會發現有頗大的差異,台灣寫的大多只寫方向,描述對岸做了些什麼,什麼叫生態圈、互聯網可以連結租車、借款、投資,但這些對執行者來說都還是很表面的訊息。

而對岸寫的也許是所處在實際環境中,所以寫的就比較細,會更多描述每個BAT這幾家公司每個產品發起的原因、如何從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增加了哪些功能造成大流行。

這些種差異,也跟學習投資差不多,看你學的是表層概念,還是細部思維。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定期定額投資就要扣高波動的?

(圖片來源:http://blog.sheffieldmutual.com)

最近和別人討論到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方式在各金融機構跟雜誌媒體都講了很久,但發現似乎很多人都被理財媒體的觀念影響,而在奇怪的環節堅持。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標準普爾500指數


之前就期待了很久,覺得台灣境內投資人沒什麼簡單的管道直接投資標普500或是全球指數的指數商品相當可惜。

雖然比較專業的人會說,直接前往海外券商開戶比較快,不過對於大部份的投資人來說,對於海外券商的信任度以及對整個流程的複雜度還是最大的阻礙。

最近元大投信開始募集並即將可以交易標普500ETF,我就蠻推薦身邊的朋友把這標的當作核心的投資配置。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不是盯著球,而要盯著球去的方向

巴菲特常以這句話來作為判斷投資標的的依據。

在投資標的評估中,本身財務體質良好、產業地位穩固,若再加上良好的經營團隊以及不是太貴的價格,那幾乎是絕配。

但很多時候選出來的標的,通常以穩健為主,成長性變成是另一個需要加入評估的考量。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紫光效應

最近接連看雜誌,都在報導大陸紫光到處併購的故事。

這故事的背景當然有許多神秘的地方,包含為什麼他有辦法賺這麼多錢,他到底有多少能奈併購這麼多家公司,但是又能讓英特爾投資,也讓台灣這邊的DRAM教父跳槽過去。

不過想提的是資本市場有趣的地方......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小談3G Capital的巴西三巨頭

(圖片來源:http://www.lisdeoliveira.com.br)

許多人應該跟我一樣,會認識這巴西的三巨頭,就是因為他們跟巴菲特合力買下了以生產蕃茄醬出名的亨氏(Heinz)。

雖然之前就已經入手了「追夢企業家(Dream Big)」這本書,不過還是要多翻幾次,才回逐漸對這個投資團隊有感。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股權爭奪

(圖片來源:http://www.cheap-shares.com)

最近一場矽品與日月光的股權大戰,看得精彩也有趣,不過股權這玩意兒似乎就是這樣。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買指數ETF與直接投資股票的差異

巴菲特每年都會拿自己的公司淨值績效與標普500指數做比較,他的論點是投資人可以把資金交給他管理,管理的結果會呈現在波克夏公司淨值的成長上,但投資人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把資金拿去投資標普500的指數,因此他把這個視為自己投資績效是否夠好的指標。

最近鼓勵朋友可考慮直接投資標普500ETF,雖然這概念很簡單,不過接受的人還是少數,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直接持有股票。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從0到1中的獨占

(圖片來源:博客來)

從0到1這本書,我是慕名才買來看,不過看了第一次,很無感,過了一陣子才又看了第二次,還是不太有感受。

三不五時會再拿出來翻一下,看我到底能從中感受到什麼特別的訊息,果然,看一本書所獲得的東西,會因為所處的環境、思維、當時的情緒而有差異。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型態

(圖片ValueWalk)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型態很多,但他自己也多次提到,從零售業開始是最簡單判斷的事,然後從美國出發,則是最熟悉的市場。

許多巴菲特層經投資的零售業都是大品牌,或是市佔率頗高,但並不是品牌名氣響亮就好。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少了巴菲特,波克夏行不行?」Berkshire beyond Buffett


這本是昨天才買到,就可列入推薦清單的書籍。不過也許是對我來說比較感興趣吧。

在這之前,報導巴菲特的書籍很多,不過我對於結果沒興趣,也不太想一直看人家介紹他買美國運通跟蓋可的傳奇故事,畢竟這類的訊息已經很多了。

起先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在價格,很想知道他當初買的許多家公司,到底怎樣衡量合理的買進價,不過當瀏覽許多報導後,一來這些價格難尋,二來很多案例中,了解為何要買,可能比花了多少錢更加重要。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不只是看市佔率,更要看心佔率

(圖片來源:http://howtolaunch.com)

提到有競爭門檻的投資標的,很多人討論的是「市佔率」,意思是這家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比重越高,就越具有競爭優勢,也越不容易被挑戰。不過市佔率其實是個蠻虛幻的優勢,佔有率高,並不見得不容易被取代,甚至也有許多產業是佔有率非常高,但卻不賺錢,或是關鍵價值受限於人。


相較於「市佔率」,我比較偏好用另外一種比率來衡量競爭優勢,也就是巴菲特曾經提到的「心佔率」。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投資是持續學習的過程,我應該更朝向查理孟格了


巴菲特說投資是個終身不斷學習的過程,我自己的投資想法也不斷在調整。

過去早期比較像是彼得林區,追逐熱門的成長的標的,譬如很久以前的華碩、廣達。

之後變得比較像是費雪,主要投資有競爭力的品牌或財務穩健的公司。

在先前一段時間有些納入葛拉漢的思維,蒐集優質企業組成類似指數的投資。

不過在拜讀許多查理孟格的文章後,再回去看巴菲特之前股東大會的會議紀錄,突然更有感,我的投資方式持續在修正,其中喪失了一些短暫的機會,但也令自己的投資更加放心。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下跌後的市場看法

台股或美股都經歷了一波顯著的跌幅,台股指數從最高萬點快速下跌到七千多點,手上很多股票的市值都掉得很兇。

通常在這個時候,就會開始觀察四周的投資氣氛。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台股暴跌


台股這陣子一路從萬點跌到7700多點附近,看線圖就跟跳水沒什麼兩樣。

雖然之前都說台股跟著美國走,但是以走勢來看,美國還沒有什麼太大災情,不過台股倒是慘不忍睹,上圖是兩年的走勢,等於是台股這兩年都白做工了。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業績真差,股市也跟著差

前陣子第一季財報剛出爐,才剛跟朋友說很多股票的營收狀況看起來不好,除了匯損之外很多也開始紛紛往下跌,到了第二季,更多的公司營收都開始持平或往下掉,往下掉的就不用說了,許多營收持平的公司,掉的可能是毛利或是淨利,整體的獲利跟去年比起來差很多。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好書推薦> 失衡的經濟 - 美中再平衡戰略大藍圖 (附加贈書活動)



(內有限量贈書活動)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雖然我對經濟實在不在行,但我卻有無比的興趣。
面對外在國際特殊的環境變化,我總是很想知道一些我沒找到答案的問題。

舉例來說
美國為什麼重點要一直看消費,為什麼要一直舉債,舉債到爆掉會怎樣?
其他國家一直買美國債,到底是誰當冤大頭? 美國可以玩弄債主嗎?
中國一直賺錢買美債,為什麼不直接把美國買下來?
美國一直怪中國搞壞他的經濟,為何自己偏偏又影響著全世界的經濟?
中國為什麼要一直蓋硬體建設跟一帶一路?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王品的困境

(圖片:Freddy Business Note)

從去年食安風暴開始,王品(2727)的股價就一直持續走跌,一度被捧為明星的老闆,在接續多次失言風波與反應遲鈍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再受到重視。

股價從最高點算下來差不多剛好腰斬,而雖然只有少數一點點股數,不過我確實也曾參與其中。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年輕人需要什麼金融商品

(來源:http://www.theguardian.com)

最近看到一個案子,是在談金融業能包裝什麼產品給比較沒錢的客戶或是年輕族群。
負責案子團隊的包裝了很多樣的金融商品,很多是用不同金融商品間的搭配,或是把既有產品加料包裝。

很可惜的是,對岸的金融業比較像是主管機關沒說不行的都能做,而我們這邊則是主管機關沒說可以的都不能做,就算說可以也要逐項請示放行,所以產品研發能力總是緩慢許多,造就金融業數十年來沒什麼太大改變。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Point雜誌邀稿:投資的安全邊際



從巴菲特的導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當中提開始提到了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這個投資觀念。這個觀念是希望投資人對預設的投資評估,保留一部分允許犯錯的空間。巴菲特對此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一個橋可以承重3萬磅,但只讓1萬磅重的車子通過,這樣就有足夠的安全緩衝,因為橋還有很大的承重空間,但是若讓接近3萬磅的車子通過這個橋,可能就要提心吊膽了。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超好書推薦:Google模式 How Google Works


這本大概是今年以來看過最棒的書之一了,一般從圖書館借書可看一個月,但這本太過熱門,所以只有兩個星期的閱讀時限。不過我還是拿到後一天內就先迫不及待嗑完第一遍,意思是相當有機會再看第二遍跟第三遍......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宏達電無預警調降財測

從週末鬧的沸沸揚揚的莫過於先前才被網路喊「92共識」股價會跌到92元的宏達電,今天因為週末財報調降財測變成大虧,於是再創「92」只是這次換跌9.2元。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好書推薦:槍砲、病菌與鋼鐵

這本書是巴菲特的夥伴查理孟格一再推薦的書籍,當人家問他有什麼好書可看,他總是推薦這本以及「自私的基因」。後面那本同樣透過圖書館系統預約,不過尚未取得,手上有網路PDF版本,但還是希望看紙本比較能吸收。

原本以為這本書講的會是歐洲征服史,不過內容與我想的有差異,主要講的則是從人類自猿人演進開始散布到全世界,但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日後文化、語言甚至科技、政治組織的差異。

為何很多地方同緯度,同語系甚至就在隔壁,依然能夠發展出完全不同的文化.....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陸股大漲



從去年以來大陸股市展現了嚇人的漲勢,從兩千多點一路突破,幾乎已經是回到過去的高點。

主要市場都已經漲勢如此嚇人,很多新興創業板的本益比則是更高達數百、數千倍,隨便一個阿貓阿狗股票都能漲翻天。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公司的品格

這本書出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早是從PTT上面得知,不過沒機會拜讀。直到最近在圖書館看到,才趕緊借回家看。

這本書中舉出了各種型態的22個公司治理範例,有些可能大家都頗熟悉,有些則是之前沒留意過的訊息。對我來說,裡面大部份的案子我約略有印象,在當時報章媒體也都有報導,但時間過去,記憶力也消逝得特別快,難得有一本書把過去包含公司接班、股東會召開問題、經營權爭奪、股東利益被犧牲的事件都收入在一起,一次看完頗為過癮。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邀稿> 我買ETF 一年花30分鐘淨賺千萬

最近介紹ETF的書籍越來越多了。
這是廠商推薦的一本新書,若只看書的標題寫到能賺到千萬,剛開始還在想是不是透過ETF做什麼比較積極的投資法,不過實際看過內容後,其實還是回歸合理的投資觀念。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擇時的風險

(圖片來源http://www.torontorealtyblog.com)

這陣子比較少寫文章,大多時間用來自我充實。
也持續釐清哪些事情帶來現在的成功,而哪些事情導致我的損失。

在前幾年,台股市場剛從3、4千點反轉直上,指數接近7、8千點左右時,有個網友問我,依照這次下跌後底部回升,帶來了很多成功的投資經驗。因此是不是應該在這個已經略微偏高的位置,留住資金,然後等待下一個市場大跌又到3、4千點的時候大筆再大筆買進。

人生能夠多幾次這樣的來回操作,逢低重壓,漲上來後翻倍出場,這樣應該就能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Point雜誌邀稿:長期存股的五種方法

這篇是最近寫在Point雜誌上面的文章



投資股票通常會有兩種資金投入的模式,第一種是一開始就有大筆資金投入,只是在不同標的中配置,另外一種則是持續性的資金投入,類似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概念。很多受薪階級都是處於資產累積的階段,不是一開始就有大筆資金能夠投資,反而是從薪水中每月省吃儉用留下一小部分的資金,並累積起來持續的投入市場。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陳進郎的股市大贏家

雖然現在已早不是用技術分析當投資主軸,不過看到這本之前紅極一時的書,我還是從圖書館借回來看。

這兩本書比較像是心法,而不是方法,裡面看不到太多告訴你如何判斷技術分析與操作,但花了95%以上的篇幅談他的心態與思維。

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投資大有不同,但書中有很多好的觀念還是很值得學習與再次思考。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投資人的質化與量化投資

同樣是投資,目前看到的還是有主要區分質化與量化兩種模式。
讀到美國許多的價值投資人,大多是採量化分析,而巴菲特則像是從量化分析轉為質化分析。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金管會挺台灣五十ETF與退休配置

每次都會有人問我要買什麼好,不過金管會倒是給了一個答案。
前陣子有新聞提到金管會覺得台灣五十ETF的績效不錯,建議旗下的機構可以買進。

不過理由倒是有點奇怪,因為理由是因為這基金成立了12年,平均年報酬7.8%,所以買進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這聽起來是個前半段合理,後半段不合理的邏輯。

投資於像台灣五十這樣的指數基金確實是合理的投資決策,但是以過去的報酬率並決定在這時候投資可提升報酬,就覺得不是太合理。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從數字科技閒談產業獨佔

掛牌公司當中有一家有趣的公司叫數字科技,旗下有包含寶物交易的8591,還有租屋的591等知名網站。



雖然沒有投資這家公司,不過對於這公司的營運模式一直很有興趣。

首先是他的平台經營模式,從網路寶物交易開始,就是個特殊的利基平台,有很多人有閒置的資源,但有人有需求,因此這平台提供了交換的媒介。在房屋租屋交易的平台也是類似模式。

其次是多品牌經營,有別於單一品牌產品線,多元化的平台有助於增加公司營運的穩定性。


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尋找真實的競爭優勢

(圖片:onstrategyhq.com)

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作為投資對象,應該是投資的基礎,不過每個人選擇與過濾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有些人把投資獲利的過程當成樂趣,我則是把看公司的營運模式當成樂趣。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好市多賣什麼?

很巧的,前幾天我還在看關於Costco的報告,然後最近一期的雜誌就刊出好市多的報導。

過去只知道這是一家便宜且知名的大賣場,身邊很多人都是他的會員,有些人是為了打發週末時間去吃熱狗跟牛肉卷,也有些人真的想利用這個賣場撿便宜。

我自己是當了好幾年會員,但是對我來說並不划算。 離我比較近的是內湖的賣場,每到週末就是大排長龍等著停車,進去後我也沒什麼特別偏好,幾乎都是只買些肉片回家,其他東西分量太大對我來說不如住家附近的全聯方便。

事實上,我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到底哪邊買的東西比較便宜我也分不出來,只知道每年都要定期去繳年費。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投資的視野

對於投資,通常是要有一套自己的看 待的角度與系統,同樣以類似的投資方式來說,檯面上看到的就有許多種做法,有些人專注在某幾檔最基礎的民生必需產業上,長期持有。有些人則是專注競爭力,花更多時間了解好的公司,然後集中在這些公司上。有的則是儘量以數據跟機率說話,廣泛持有殖利率高,長期配息跟營運穩健的公司賺取配息收入。也有的是直接類似葛拉漢,集中廣泛投資本益比低、殖利率高的公司。

不同的核心思維,但都各有不少成功案例。
雖然自己目前的投資方式也有好的成果,但總覺得不滿意。

自我歸納來說,是投資的視野不夠清楚,很多概念與想法大致了解,但就像練功一樣,招式學起來了,要對 付一般小混混還可以,但卻無法對抗高手,猶如心法尚未參透,或是內力還無法貫通。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2014年度總結

年底最後收盤日結束,接下來就是盤點過去一年來的投資成果。

花了點時間把所有的標的以及配股、配息都列出來,以去年底的市值比較到今年底的市值變化,還是維持這多年來持續穩健的報酬。

不過這報酬當中的組成卻也是差異頗大,許多過去持有的標的持續表現良好,不僅配息收益高,本身市值增長也高。但是就去年中旬持續投資的標的表現就沒那麼好,報酬率平平,因此拖累了整體的報酬表現。

另外也有一檔股票過去一年有比較大的虧損,主要原因是投資的本益比當初就頗高。


靠高股息ETF準備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