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為什麼接受指數投資不容易

(圖片:unsplash)

當跟很多朋友提到指數投資,雖然越來越多人聽過ETF這種產品,但在身邊看到實際會執行的卻是少之又少。

今天借到一本這領域很有名的書「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英文書名比較有名)

邊看就邊在想,為什麼身邊很少人會買單指數投資。




類似「Winning the loser’s game」的書籍很多。
從伯格,到漫步華爾街,到威廉伯恩斯坦,到國內的綠角,以及近期越來越多透過ETF配置投資的達人們,陳述的大致都是類似的觀念,簡單容易理解的投資哲學。

這些哲學包含重視成本、避免主觀選時選市、重視風險、資產配置與投資目的,照理來說對於不善於投資的投資人應該是最簡單能實踐,又最能達到理想報酬的方法,但為什麼很多人不容易接受。

我想了一下,大概可能是原因:

1.賺不到快錢

指數投資主要看的是長期報酬,如果單看股票市場的長期報酬,也許差不多6-9%,債券就更低,配置成股債的投資組合,可能報酬率會比股票更少。面對這種看起來數字頗低的投資報酬率,跟坊間書籍介紹投資達人的每年15%~20%,甚至翻倍相比,自然就不太具吸引力。

保守一點的投資人可能寧願買一些儲蓄險或是長期公司債。

對於希望投資賺到快錢,早日發財退休的人,自然不到最後關頭,不會選擇這種投資方式。

2.看不出獲利邏輯

有種投資是賺股利、債息,每年知道股票會配股多少錢,或是知道每月債券會有多少利息入帳。

另外一種投資是賺價差,專注在價格的走勢變化,知道哪個數字買,哪個數字賣能夠有利潤。

但指數投資比這更複雜,也是許多數字的結合體,指數的表現包含涵蓋企業本身的經營成效,也包含了市場對企業的看法,一個指數的長期報酬,來自於諸多因素,以至於不容易去解釋。

巴菲特說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秤重計,就因為短期間內市場指數報報酬受投資人樂觀與否的影響大,但長期報酬則主要來自於經濟與企業本身的成長。

但這不容易感受到,因此在推展指數投資時,大多數的投資人還是習慣用傳統的投資思維去操作,譬如買0056賺股息,或是買槓桿反向當成股票操作賺價差,至於如何長期持有參與經濟成長,對很多人來說仍太遙遠。

不過很有趣的是,當投資經驗增加,當投資金額變大,似乎就會越來越發現資產配置與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3 則留言:

Ashley/Yin chi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Ashley/Yin chi 提到...

完全贊同版主,台灣人喜歡刺激新鮮的商品
再來基金或個股有賭的樂趣(期望值無限),然承認自己資質平庸是最難的事

而實際上法人也沒有太厲害 >< 公開績效引用如下
http://sqlapple.blogspot.tw/2016/08/blog-post.html

Albert Hung 提到...

謝謝分享

ETF是騙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