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一項討論,討論第三方通訊業者進入金融領域的評估。
在場的對於未來營運場景各有不同解釋,所以我忍不住想說明自己的想法。
以大陸支付寶、微信或是LINE,似乎重要的都是創造開啟的場景。
光是第三方支付,做不出擴散效應,我身邊有許多可以支付的業者或金融機構,但做不起來,原因是一來沒有人用,二來沒有人綁定或儲值。
這效應相輔相成,單純一個支付App沒有意義,但若平時就有在聊天的社群App突然有了支付功能,那場景就不一樣,因為身邊大家都在聊天,所以也都有App,就不容易遇到朋友沒有安裝的情況。
但客戶的網路效應多,只解決第一個問題,但是否願意用這社群App支付、轉帳或消費,則是要考量第二個場景,如果這支付可以購物、消費、轉帳、甚至投資,運用場景一多,使用意願與開啟頻次就提高,進而提升使用率。
從國外看來,從事這方面的業者,第一個通常最好有既有客群,但這只是第一步,擴大運用場景是重點,如果當初支付寶只能用在淘寶購物,未必能做大,但當運用場景持續打開,客戶數越多,使用場景越多,網路效應就越大。
每當聽到有XX寶、XX支付要推出市場競爭,通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客戶群能否擴大,但這不是靠打廣告的擴大,而是把運用場景拉大,如果不是業者本身就夠力,策略合作應該是免不了的,無論XX點數、XX平台要自己玩自己的,通常失敗機會很高,但可能很多人未能想到這層次,還是停留在App更好用一點、UI/UX更好用一點,就能打敗競爭對手。
1 則留言:
合作帶來共存,謝謝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