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Point雜誌邀稿:幫你的持股做壓力測試


人們要持有股票,應該是做足了功課才敢投資。但通常除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外,往往內含一部分的賭注,這種賭注的不確定,往往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在剛開始進場投資的時候大家往往是信心滿滿,因為在買進的那時刻,所有的訊息一定能充分的說服投資人,但是隨著市場的動盪,或是時間慢慢變長,就開始消磨投資人的信心。我發現很多人投資損失就是來自於這段期間心裡的過度自信與過度恐慌導致錯誤的決策。

在金融業界,監理機關怕金融機構無法度過資金流動性或是市場價值劇烈變化的傷害,會做一種叫壓力測試的試驗。這種方式是假設市場比現在更惡化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有多少能耐度過危機。如果金融機構通過壓力測試,表示對未來市場變化已經做好準備。




我自己也會對自己的持股做壓力測試,也鼓勵朋友嘗試看看。

測試的做法很簡單,可以藉三個維度,在心裡對自己手上的任何一檔持股分別作這些測試。

規模測試-
你願意持有多大比重

假設我投資的股票是台積電,也許目前佔我持股5%,我會思考現在佔我投資比重仍小,我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就算全看錯也頂多少了5%。但如果增加比重達20%時,會不會覺得該多花點時間研究。那倘若把自己財富的50%都投資在台積電上,這時候能夠睡的安穩嗎。比重在內心能膨脹到什麼階段,就表示信心有多少。當這檔股票止佔5%的時候可能有部分賭注在,但是當佔50%的時候,心態應該會有很大的不同。

時間測試-
你的耐心有多久

另外一種檢視是時間驗證,假設標的是中華電信,當市場連續五年不交易,或中華電信說我們決定下市了。此刻會覺得恐慌嗎,你會害怕沒有報價就等於股票變壁紙嗎? 可以來思考,假如不交易了,持有股票賺的到是什麼? 排除市場報價與短時間交易,我們跟股票的連結就回到了公司是否賺錢、配發多少現金給股東。既然股票賣不掉,就緊盯公司的營運,看客戶是否還持續買單? 公司有沒有亂花我的錢,行銷活動有沒有成效,公司賺來的錢有多少不發給我這個股東,而去投資機器設備? 透過這種測試,可以以更基本與更長的角度來思考你跟公司之間的關係。

下檔風險測試-
誠實面對恐慌

最後一種方式,需要挑選時機。投資人的心態在股價上漲時會強化信心,股價下跌會摧毀意志。因此持有的股票下跌,應該馬上思考下跌後的價位,你願不願意投入更多錢,還是會先縮手觀望? 如果是縮手,是什麼讓你猶豫,既然一開始都願意以更高的價錢買入了,為什麼更便宜的價格出現時卻讓你遲疑。

上面這三個測試,可以巴菲特為例子,巴菲特買下GEICO股票時,曾經佔他資產的半數,而投資波克夏的時候比重也是相當驚人,他願意用他半數以上的財富投資在一家公司,表示他對這家公司有絕對且充份的信心。而同樣波克夏旗下的公司幾乎全部都非市場交易股票,當買下之後,幾乎就是一輩子長期相處,因此他必須花更多時間思考持有這家公司,長期帶來的是怎樣的報酬。最後,近期IBM的股價持續破底,也跌破了他原先投入的部位,很多人猶豫遲疑了,不過他還是樂於加碼買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