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缺貨題材發酵,很多循環性產業在這時候都表現出亮眼的獲利成績,而這也進而觸發0056這種高股息ETF的選股邏輯。
市場上出現質疑聲音,為何長榮、友達這類標的會被選入,似乎跟過往大家所知的存股有所不同......
其實身邊偏好高股息ETF的親友也不少,他們認知希望於透過這套機制,可以選到股息比較高的標的,讓投資相對穩健,體質較佳,又有好的現金流的公司,作為可長期存股的一籃子標的。
但就長期的觀察下來,只能說這是一種理想,投資人想的也許是ETF裡面選到的標的都是能長期賺到現金的好公司,從台灣股票中選出類似國外的P&G、聯合利華、嬌生那樣子的長期現金增長公司。
只不過實際上沒那麼多想像,ETF的設計機制是針對未來一年的殖利率做判斷,因此如果有人長期追蹤,就會對成分股的改變感到有趣,個人經驗曾經看到大幅佈局金融股,也有在房地產好的時候滿滿的營建股,最近受到缺貨題材影響,航運與面板的預期股利高,自然就會被納入,所以替換頻率應該是頗高。
其次,投資人應該思考未來現金殖利率代表什麼意思? 這並不隱含股利是否持續成長,而是成就在於幾個關鍵變數,如認為明年現金股利數值是多少,以及股價是多少等,希望展現一個買個便宜的組合,但這些數值是否穩定? 也許有些是,有些不是。
這當然沒有對錯可言,只是投資人在投資之前,應當瞭解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否存在落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