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純分享「成長股投資日記-星巴克的一年」

這本書並非推薦書,只是剛好在圖書館看到,就順道借回家看看。

此書之前在書店看過很多次,但沒有特別想翻閱的念頭,這次時間較多,就把整本看完...




書的簡單內容,大致上是作者買了一個知名的星巴克股票,同時也開始追蹤這檔股票的表現,以及市場對它的看法。

從參加股東會,聽聽股東對它的意見,為何會想買這家公司股票,然後接著也問了其它經理人,如何評估、挑選這檔股票,進而介紹星巴克的過去,以及它特殊的文化與過人之處,怎樣創造出高度的成長性,以及較高的本益比。

回過頭來回想自己對於自己投資的股票,似乎沒有像作者這樣投入太多心思,從一般投資人、經理人、過去歷史、經營者的態度、社會關係、財務狀況與成長性等多個構面去思考。

但好在我喜歡的公司大多看的到,還能夠感受出營運狀況,我偏好的仍然是屬於營運簡單易於理解,業績良好,能賺到實在的錢,價格OK。

不過挑選好公司真的不容易,尤其是過去的美好,帶到未來仍是一堆問號。
有時候想的越多,就越保守,會盡量去避免不確定性。

星巴克是個有意思的公司,具有奇特的文化,過去的甜甜圈引進台灣造成大量的排隊旋風,競爭者也不多,但很快這熱潮就過了。而咖啡的競爭者眾多,星巴克仍能夠脫穎而出。

對於國外風靡的狀況所知不多,但就電影等媒體訊息傳遞,看得出來這星巴客文化深入各層面。台灣也差不多,大多星巴客總是坐滿了人,在外似乎也多人手一杯星巴克,它塑造了一種文化,感覺喝星巴克就是比較高尚,比較懂品味,比較有格調,一台筆記型電腦旁邊擺著星巴客就覺得此人一定小有成就。隨便一本書旁邊配著一杯星巴克咖啡,拍起來就是有文藝氣息。

這也是護城河的一種,我蠻喜歡這種產品能讓人喜歡,甚至讓人願意掏腰包用更高的錢來買這種感覺,若再加上財報數字漂亮,以及股票價格合理,那真的就很不賴了。


以下節錄這本書前言中各章節的重點:


 讓我作出決定的是星巴克在那斯達克(Nasdaq)股市的代號:SBUX。也許追蹤這檔股票可以讓我們像股市名言說的——跟著錢跑(follow the bucks)。而這就是我們要持續做一年的事。
  從1月開始,在星巴克經歷豐收的一年後,我們將會見星巴克股票的買家和賣家,了解他們對公司和股價的期待,以及哪些線索可能指出股價走勢的方向。
  在2月,我們將參加年度股東大會,開始了解公司如何以各種方法塑造投資人的希望與期待。這是公司直接並公開與股東談話的時候。
  3月,我們將以迂迴的方法了解股票本身,方法是追溯公司歷史及對公司、創辦人和長期持股人的影響。
  然後進入4月,我們將了解股價移動的細節,探究其原因,發掘星巴克成長的來源,並思考它們是否可長可久。
  在5月,我們要研究股票買回的重要性,因為股票買回有時候作秀多於實效,因而變成一場豪賭。但如果股票買回的理由正確,且公司體質健全,我們將看出它如何提振長期股價。
  我們要把6月花在探究投資人的各種策略,以及專業者如何評估股票。有人只專注在財報數字,例如公司的銷售增加、盈餘成長和現金流量,有人則研究管理、顧客人口分布或全球市場的機會。但幾乎所有投資人都有特定的目標,並堅守一套作法。
7月,我們將觀察股票如何交易,以及對買進和賣出的影響。
  到8月,我們再度把星巴克放在顯微鏡下,看它的品牌和信譽如何創造一條經濟護城河,區隔自己與同業,並提振其股價。
  在9月,我們將研究,為什麼星巴克的股票分割影響可能超乎外界想像。而10月,我們將看每月的銷售報告如何刺激市場的短期神經,以及提供重要線索給長期投資人。
  11月,我們要花時間與一位分析師一起探討,資訊如何在這家公司與投資人間流動,以及專業者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在12月,我們將最後一次仔細探究盈餘和盈餘期望對股價的影響,以及投資人額外的研究如何幫助他們作出較佳的選股。
  最後又是一年之始的1月,我們將看一群專業者和一群業餘投資人如何評估他們的星巴克持股,以回答最令人苦惱的問題:我什麼時候該賣?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很有趣的介紹
要成為一個價值投資者似乎就是要這樣浸淫在公司的一切之中,就像是成為公司老闆一樣

最近發現一檔今年才掛牌的百貨股蠻有潛力成為類似starbucks這樣的文化消費企業,不過目前還不是入手時機,慢慢研究中...

Albert Hung 提到...

是書店嗎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