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Pexels.com)
在高股息ETF熱潮過後,一段時間有投資人目光回歸是市值指數型ETF。
不過接下來,又有新的題材即將推出,就是「主動型的ETF」。
什麼是主動型的ETF?跟被動型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說,過往的被動型ETF,會設定一個追蹤的指數,這個指數可能是市值型,譬如找全市場最大的前50家企業,也可能是另外透過特殊規則編撰的,譬如找過去10年每年都有配發股息,且股息都有成長的50家企業等。
無論編撰邏輯如何,被動型ETF都會讓投資配置與績效跟著該指數走,充分反映指數的表現。
而主動型ETF則擺脫指數的邏輯,直接靠經理人主動操作,就像一般基金一樣,只是把基金經理人的操作模式包裝成ETF架構,可以在市場上買賣。
或者可以稱為把原本投資人偏好經理人操作的基金,從原本的每天申購贖回,轉成跟過往的ETF一樣在股票市場上買進賣出。
既然主動型ETF的本質與基金經理人的主動操作差異不大,那麼帶給投資人的好處,也就不難理解。
主動操作肯定有某些時機,能帶來比大盤更好的報酬,但隨時間拉長,能持續打敗大盤的機會也會慢慢降低。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不敢說哪種方式比較好,所以都是以建議投資人多方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