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Hung's Investment Blog 價值投資、可轉債交易策略、順勢交易 Money+雜誌最佳理財部落格Top 10、今周刊投資達人必修的10大財經網站、商業週刊十個素人投資學、部落格觀察財經類第二名。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搶在銀行前面服務客戶的銀行
這篇的發起來自於上面這篇新聞報導,提到金融科技業者利用銀行的基本建設買空賣空。
姑且先不討論怎樣叫買空賣空,不過這個概念,並不是只有金融業才會發生。
在電信、網路業早已開始發生......
最早期,網路線路或是電信業者,幾乎是直接服務客戶的。
但是這些業者並沒有發現市場板塊的改變,仍僅守在自己既有的版圖,而聰明的科技業者早已想到善用這些平台,在上面創造自己的價值。
就像電信業者還只顧著賺簡訊費,而類似Whatsapp、LINE這樣的業者就搶在前面,把電信業者的流量當成平台,搶在前面服務客戶,賺取更多的錢。
而網路線路業者還在玩複雜的頻寬遊戲時,類似網路影音、直播等科技公司,也同樣搶在業者前面服務客戶,把網路線路當成無成本的平台,賺取更多的錢。
電信業與網路業者,為了保住客戶,不斷的用更快速的頻寬、更便宜的價格、甚至採吃到飽方式搶客,但是這些付出,也幫科技業者創造了更多的舞台。
在汽車業也開始有了這層擔憂,雖然Uber這類的科技公司還沒能建好平台,但是汽車霸主們不免擔心,一旦這個乘坐移動的科技平台建好,那麼一旦當客戶不需要自己買車,而是選擇透過科技平台完成移動,那麼真正服務客戶、瞭解客戶的會是這些科技廠商,汽車業者等於是在背後僅負責製造移動鐵塊的工廠。
如果決定買車的不是大眾客戶,而是移動科技業者,那麼產業的生態就會大幅改變。
金融業也是類似的道理,這種平台架構能否發展得起來,有些特性,其實金融業蠻符合這類的特性。
網路P2P匯款是不走實際匯款管道,而是直接在科技公司旗下的全球帳戶做配置移轉,等於是架在金融業之前,服務客戶,金融業則會類似網路、電信業者,僅負責花錢建平台,但卻又被科技業者佔盡便宜。
其實FinTech公司要做,也有很多方法,前陣子有人說要買下一家銀行,專攻網路銀行,如果真要有心,也可以把自己定位為在所有銀行前面服務客戶的銀行。
譬如把全台所有各地的ATM都當成自己的ATM,以自家ATM的方式跟客戶收費。這樣就能吸收到相當多客戶。譬如用較低的存款利息,換取在全地銀行的ATM免手續費提款。
或是提供更科技的產品服務,但不一定要求客戶把錢放在自家銀行,而可以去扣款客戶在別家銀行的帳戶,但是在你家進行交易或是接受服務。甚至直接讓這家銀行在不同家銀行開戶,對每個客戶來說都是自行轉帳,但是實際上可以把錢用無成本的方式轉到其他銀行。
或是把自己視為交易平台,用最低的價錢提供理財服務。
國外有很多業者,是架設在各銀行券商之間服務客戶,但是客戶要交出自己在不同券商跟銀行的帳戶跟密碼。這種方式在台灣之前也曾經有,不過應該蠻難突破客戶信賴的心房。雖然如果我是銀行家,我會比較偏愛富國銀行的方式,他們的方式是透過服務達成客戶的財務目的,但另外一種思維,銀行業務中有許多不像貸款、理財那麼複雜,而只是基本的存、提、轉、支付,若是把銀行定位善用其他銀行資源,搶在前面服務客戶,應該會很有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圖片:Pexels.com) 最近很熱門的議題,就是台股的ETF與債券ETF都非常火熱,兩者共同的連結點,都是資本利得加上高息的訴求,但隨著許多理財網紅的渲染下,似乎越走越偏....
-
今年仍然是個有趣的一年,許多預測再次被打臉.... 1.美國會陷入衰退→結果經濟依然強勁 2.美國表現持平→結果標普五百年初迄今仍上漲近20% 3.高利率影響科技股表現→Nasdaq年初迄今上漲37% 4.美國很快會降息→迄今仍維持高利率,市場認為會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5.高收益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