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unsplash)
我曾經問過一個投資主管,藉由機制性的市場配置,跟人為管理的投資組合,可由經理人主動判斷略為加減碼,他會選擇哪個,毫無疑問的,是選擇了後者,理由是難以固定的機制會在大跌時失靈,而人為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這是很合理的人為推論,當市場下跌時,靠市場機制自行調整的配置遇到大跌時,豈不是沒有彈性調整的空間,只能抱著股票往下落,萬一遇到08年的海嘯一路跌到底,豈不太慘了。如果有經理人主觀判斷,至少可以發現這是金融海嘯,然後先避開大跌段,等到市場回穩落底時再進場佈局。
但經過一段時間測試的結果,人為主觀判斷並沒有比市場機制的指數表現好。(實務上我聽過不少更慘的反向解釋,譬如08年後市場連續壞10年、無基之彈、美國崩盤中國崛起....)
我跟一個認同投資要靠組合配置的朋友聊到,在去年下半年的大跌前,靠市場機制的指數配置以及買一個經理人操盤的組合基金,哪種他比較偏好。
雖然認同市場配置,但他選擇了經理人管理的基金,原因是這樣遇到市場不好時,比較能夠避開。
在去年下半年,看到很多類似基金的績效並沒有比較好,許多經理人不只是沒能如當初預期的「避開市場下跌」,甚至還過於樂觀的誤判市場。
在市場下跌後,我在問了同樣的問題,如果市場機制跟經理人管理,會接受哪個。
答案還是選擇經理人,原因是雖然沒能避開市場下跌,但倘若市場一直跌下去,有經理人在調整配置,把部位轉到比較有機會的市場,應該比較能抗跌,甚至未來比較有機會反彈上來,而若只靠市場機制,總覺得不知道有誰能來管理,會不會就此失靈而救不回來。
對於人為判斷能夠「避開恐慌下跌」以及「比較能救的回來」,似乎是認為人為判斷勝過市場機制的主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