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那些年錯過的大勢

前陣子遇到一個投資人,投資模式是所謂的大趨勢投資。他偏好不斷關注最新的大趨勢,並重重下注。

聽他分享,不禁讓我想起過往很多錯過的大勢..... 


最經典的案例,是我在很多年以前,就一直很愛蘋果的產品,約莫是在賈伯斯回歸蘋果的時刻,當時連iPhone都還沒出,繽紛顏色的iMac與白色的iBook吸引我的目光,隨後我就不斷的關注蘋果所有動態,然後一個又一個的買進蘋果產品。

每次蘋果一發表,我就開始跟另一半長篇大論分享他們的策略以及未來目的,但講了老半天,我始終不曾買進蘋果股票,既使到目前為止都是。

有次概算了一下,若從看好當時買進,距離現在報酬差多少,答案是約400倍,也就是當初丟了1萬進去,到現在應該有400萬,如果丟10萬,現在應該遊山玩水去。

後來有一部相當知名的電影,叫做「黑洞頻率」,電影中未來的人能跟過去的人對話,然後未來的角色對著過去的一位小孩說一個單字-「Yahoo」,小孩長大後,靠著投資Yahoo發財。

實際上難以預測未來成敗,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後,沒看到的可能是數百或是數千個失敗案例,畢竟當初能被稱上未來大趨勢的,可遠遠不只這些譬如衛星電話、光纖網路都是.....

我對Yahoo與Google沒有太多感覺,但另一個有興趣的則是Amazon。雖然遠在美國,但仍常常逛他的網站,買了Kindle,也從美國買書,更留意不少有關Bezos的訊息,有趣的是最後跟巴菲特一樣,有買Walmart,但錯過Amazon。


最近一個有興趣的,則是夢想上火星的馬斯克,他一連串的公司策略與企圖心引人注目,一路從一個被嘲笑的毛頭小子,轉眼間居然成了全球首富,在打敗Bezos後,又不少人回顧起他之前受訪時對提到Bezos的反應:「Jeff Who?」,但同樣的,我也沒買特斯拉股票.......

掌握大勢能創造財富,但要能判斷多少會成真卻是難之又難,市場競爭是動態的,每個時期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決策,都可能影響未來的成敗,人與勢相輔相成,才能造就最終結果。

前些年有興趣看日本戰國的故事,會發覺很有趣,第一層看的是各國武將打打殺殺,往上拉一層,看到的是每個主事者的格局以及競合關係,再往上拉一層,則是整個局勢不斷改變,太早進入舞台的,環境還沒成熟,就會早早淘汰,太晚出生的,等到了這個舞台,天下已經差不多底定,只有剛好在關鍵時期的人有機會脫穎而出。

套用在電動車上,也許有相似的情況,電動車概念並不是首創,但可能剛好潔淨能源的訴求支持,電池與製造的成本持續下降,整個產業型態剛好支持他的發展,就能因此茁壯。而蘋果當初推出硬碟的iPod、iPad,也剛好都看準了技術與需求機會來臨。

雖然要能重壓到大趨勢的股票很困難,但是要掌握整個大格局的成長動能卻有機會做到。

透過像是SPY這類美股ETF,就直接囊擴蘋果、微軟、Amazon、臉書、特斯拉、Google、波克夏等股票。

雖然很多人討厭市值加權的投資,但隨著時間拉長,市值反映公司的實際價值,也反映大趨勢,指數投資也是一種大勢投資。


2 則留言:

Neil 提到...

感謝分享 希望有機會與您交流投資心得與CBAS的經驗

Albert Hung 提到...

謝謝 不過我現在沒碰CB這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