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永遠不平靜,今年初科技狂熱,帶動新創與新能源相關科技類股飛上天,但因為長期債券殖利率快速上揚,把抱有夢想的科技股拉下台,原本市場以為接下來股市完蛋了,想不到變成不同類股輪流飆,從缺貨題材到原物料通膨題材等,各有發揮。
但很多人或許沒留意,在慌忙中,指數卻默默地一直創新高,不只美國股市如此,台股也是一直往上爬。
前陣子市場的看法是,因為疫情後的復甦、備料不足、基礎建設投資等讓通膨開始升溫,原本被壓平的債券殖利率曲線在長天期利率的尾端開始往上揚升,從不預期通膨發生,轉為認為未來通膨會開始往上走。
而股價評估模型中,未來價值的折現中,利率就是一個機會成本,因此利率上升折現分母提高,讓股價會受到壓抑,導致股票價格往下修正。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利率慢慢往上爬,目前樂觀的股價就會往下走。
就目前的股價來說,到底是偏貴還是合理,眾說紛紜,但覺得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覺得貴,而貴的基礎下還值得買進的理由就是其他替代商品收益率太低,無論持有債券或現金,都幾乎沒有報酬,在資金必須找到出路下,股票就會是比其它資產有更多的收益機會。
但在市場輪動下,身邊很多投資人就有的開心有的愁眉苦臉,開心的是跟到一些漲價題材股,愁眉苦臉的是投資在先前很紅的電動車與新創科技領域,相較之下我的投資就顯得很無聊。
只是觀察發現,從去年疫情到現在,很多人交易的仍是股價,而不是資產,簡單的說,大家關心的是價格的變化與題材延續性,而非股價背後所反映的資產與創造收益的能力,因此題材比較是這段期間大家關心的話題,基本面或資產價值就沒有什麼邏輯可依循。
身為一個還是在持續投入市場的人,很難不想到巴菲特說的,需要每天通勤加油的人,不會因為車子油箱還有一點油,而對油價上漲感到高興。
不過近期也想在無聊的投資中加點樂趣,找一些比較特別的公司下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