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核心競爭力容易誤判

 (圖片:unsplash.com)

最近看到許多過去高度成長的知名股票,如Meta(FB)、Netflix等,因為成長性受到挑戰,股價跳空走低,許多人不免開始討論起這些龍頭地位的公司,競爭力究竟是牢不可破,還是很容易受到挑戰....

公司經營本來就屬不容易,能持續勝出的公司則是少之又少,有兩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到,一是知名的著作「A到A+」這本書就是在表述成功企業的經營策略,但這些公司日後都難以維持他的競爭優勢,其次是看每10年的指數龍頭,不斷的在替換,不僅公司換,整個產業也換。

要找到一個能有長期優勢的公司相當困難,而價值投資需要的卻又是長時間的等待,因此判斷競爭優勢就是重點。

有一本書叫做「尋找投資護城河」,裡面陳述不少公司如何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譬如品牌、成本、網路效應等,書的內容蠻不錯,能讓投資人快速對於競爭優勢有一定的了解,不過如果投資人的判斷僅限於此,仍很容易錯估誤判。

很多公司有品牌效應或網路效應,也有不少有成本優勢,舉例來說,Meta(FB)有網路效應,Netflix也有品牌與高品質的影片,甚至NVIDIA、Tesla也有很強的品牌與技術,不過這是否為長期競爭優勢? 譬如很多年輕人開始不用FB,雖然我也在看Netflix,不過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NVIDIA有很好的晶片,但很多公司也開始自製晶片,或者能夠跟Tesla競爭的電動車廠也變多....

相較於一般常聽到巴菲特對於競爭力的論點,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副手孟格的觀點,孟格的判斷特色有兩個:

一個是「反向思考」,不問怎樣會成功,而是先問遇到什麼狀況會失敗,如果先知道失敗的情況有哪些,而後就是判斷如何避免那個失敗發生。

另一個是「多重論點思考」,一個成功的案例會是很多種情境結合而成,包含客戶的心理因素、產品的特質、位置場域等。

以巴菲特當初買BNSF鐵路為例,除了財報本身之外,他也考慮到這個鐵路不可能再複製,所以鐵路產業之間本身不會有被取代性,唯一有取代的是貨車,但鐵路成本效益比貨車好,而未來的經濟環境也對鐵路與其路線有利。

孟格有一句名言「手上拿鐵鎚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我覺得這句話太受用了,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只有一種技術或視野,看什麼事情都會只用自己習慣的角度去解釋,但看事情的角度不能只有一個面向,有多面向的解析,加上反向失敗面的思考,會更能看清楚一家公司該如何評估。

在了解這些之前,我也投資過不少看起來經營卓越,但後來結果卻不如預期的公司,在檢視原因時,也看到孟格的相關論述,才發現自己過去看的角度太單一,你可以找到很多數據支持自己是對的,但卻很少人會去找反面論述,或是從另一種不同人的角度,回來看同一件事。

許多股票在重新思考後,直接都砍掉,如巴菲特跟孟格常說的,很多人會一直想要擴增持有股票類型,譬如看到高殖利率這個方法不錯,就到處採購,買了滿手股票,我也曾經買了幾十檔股票在手上,不過這不是好做法。不需要一直擴大投資池,反而是慎選覺得判斷後最有信心的股票,然後好好觀察這些股票,等待好價錢,賺取長期回報。


當然如果選不到,回到文章最前面的,參與指數是最簡單的方式。


參考文章

投資是持續學習的過程,我應該更朝向查理孟格了


沒有留言: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