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台股再次跳空下跌,跌到半年線的位置,外資跟法人還是保守偏空,而也已經有人看到年線位置了。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有利的,不過近期訊息紛亂,在此做個記錄.....
在聯準會表示有可能因為經濟轉好,而停止持續量化寬鬆的做為。
照理來說這應該是聯準會表達經濟狀況有逐漸復甦的趨勢,但市場卻因為這樣而造成一連串的恐慌。
背後就隱含著兩件事情
1.市場對於經濟逐漸復甦這看法沒有自信
2.現在市場上許多資產的價格有內含泡沫成分
因為過多的資金要回收,美元走強,擔心像過去一樣對新興市場的投資回流,所以新興市場的價格開始向下修正。
同時美元走強,許多原物料與黃金價格都開始下跌,與原物料相關的國家也因為失去這個題材而使貨幣與股票都向下修正。
再者,擔憂市場利率會突然走高,過多資金追湧的政府債以及新興市場主權債等,因為存續期間較長,所以對升息的恐慌性較大,雖然還沒升息,就已經先狂跌一大段。市場更擔心會因為利率從最低檔快速拉升,帶來如1994年的債券大屠殺事件。
我對於1994的情況陌生,但大概的一連串情況應該是美國之前為了促使經濟復甦而維持了一段期間低利率,而當政府開始表示經濟轉好時,市場還是半信半疑。
但低率已經造成了部分資產包含債券價格的泡沫,結果經濟數據亮眼,聯準會開始大量收回資金提升利率,造成許多大筆資金投資於債券的機構損失慘重。
這些機構不只是公司,連政府也包含在內,大規模的損失傷害了過去靠這些泡沫債券獲利的機構,他們的體質也受影響。
加上美元的升值,讓許多與美元匯率掛鉤的國家跟著讓貨幣升值,但不是每個國家的體質都一樣好,反而讓其他體質不佳的國家受傷,連帶著成為之後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
因此這次的一個會議內容發表,沒有改太多文字,但就造成了全世界的經濟大波動。
最近市場上很多投資人都找不到方向,原本很多投資人把大筆的資金放在債券基金上頭,因為這幾年來投資像世礦、東歐、拉美這些國家都損失慘重,看來只有債券持續好幾年的多頭行情,看起來相當穩健,加上利率偏低,投資人短視,對於配息的需求大增。
造就了目前對債券與高配息率的渴望....
最近這陣子很多債券都大跌可能超過5%,幅度可能不輸一般股票基金。
(下圖是隨便舉同一家基金公司新興市場股 vs 新興市場債的走勢)
面對股債同跌的情況,宛如之前雷曼事件的感受,雖然跌幅沒有一樣,但恐慌不減。
對於接下來要怎麼投資,分歧就很大!
目前聽到比較多的是在於債券的投資,把過去看好新興市場債的重點拉到高收益債上,尤其是找存續期間比較短的高收益債。
原因無他,就是利率敏感度,期間越短,配息越高的債券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越小。
這聽起來合理,但市場上也有另外對於高收益債的疑慮,一來是高收益債的價格已經持續多年走高,現在違約率已經是處於低檔,但對於高收益債的發行公司面對債券問題或者其他連鎖的經濟動盪,是否能維持良好的表現其實還是個疑問。
而在股市上,有一派的人看好成熟國家,認為如美國真的體質越來越好,資金回流下能讓整體市場再往上推升。
但也有一派的人認為歐美體質無法改善,反倒是新興亞洲國家等體質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不像過去亞洲金融風暴時期那樣脆弱。所以這波震盪後,還是應該逢低再買回新興亞洲股市。
面對市場升息與否的問題,葛洛斯說柏南克擔心通縮遠比擔心通膨要多更多。
不過市場怕的可能是柏南克沒有能力掌握貨幣的流向,怕資金引燃通膨,拉升利率,但其實經濟的體質卻沒站穩。
目前我的想法比較偏樂觀,不太認為這樣的疑慮會發生。
資金釋出多年,確實造成了大量游資推升了很多資產價格,包含股票與房地產,但就通膨與瞬間拉高利率的情況應該不會很快出現。
我的重心還是擺在營運體質良好,且能有持續配息成長的公司身上。
這些公司目前的價格很明顯的因為利率過低而推升,讓價格略高於合理的範圍。
如果之後市場動盪,或者利率真的開始有拉升,這些許的泡沫應該會消逝掉,讓價格掉回比較合理的範圍。
而如果債券的資金要湧出,我想這類型的公司表現應該會相對其他資產較有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