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型態

(圖片ValueWalk)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型態很多,但他自己也多次提到,從零售業開始是最簡單判斷的事,然後從美國出發,則是最熟悉的市場。

許多巴菲特層經投資的零售業都是大品牌,或是市佔率頗高,但並不是品牌名氣響亮就好。




很多會延伸認為大品牌就是巴菲特投資的模式,像是可樂、麥當勞、美國運通、迪士尼都是種大品牌,不過抽絲剝繭後,會發現為何有些公司他喜歡,有些他則不愛。

他投資的產業,關鍵可能不在於品牌,而是在於成為市場領導地位背後的成因。
通常巴菲特選擇公司在產業界有長期的競爭優勢。

舉例來說,一般運動鞋品牌很多,曾有人問到他為什麼不投資NIKE,他說他旗下的經理人有投資過,但他自己不懂,所以不會投資。他是不懂NIKE是多麼大的品牌,多具有領導地位嗎? 相反的,巴菲特有買鞋子,但他買的是工作鞋、牛仔鞋、專業跑步鞋,就是在特殊領域相當專精,且有利基的。

同樣的,他沒有買GAP,這類型的服飾,卻買特殊的工作服公司。他不喜歡買一般汽車產業,卻買了特別型態的拖車公司。因此相較於品牌知名度,他更在乎在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否在特定領域中相當有利基,具有不容易取代的競爭性。

這些利基與不可取代性,可能來自於很多原因,譬如人人都會吃糖果,全世界糖果公司特別多,但喜斯糖果在加州一帶已經長期建立起信譽,成為當地文化之一。地方報紙在小地區星聞有不可取代性,他投資的磚塊比別更人耐用,他投資的添加劑公司與客戶的關係密切。

除此之外,他偏好客戶有持續需求的產業,有些產業雖然面臨廣大競爭,但是他投資的公司,就要能透過營運模式勝出,譬如Costco的會員與超低利潤策略,能與競爭對手做出區隔,Walmart除了價格比競爭對手都要低,更有其他對手難以複製的網絡。他的傢俱店、珠寶店用最低的價格賣出最大的數量,投資的Geico保險也同樣透過客戶身份的挑選,做出保費更便宜的產品。

除了利基產業、產品與文化的不可取代性,還有最低的價格優勢之外,政府法規的門檻也是巴菲特偏好的。很多人都知道具有監管的產業,面臨較低的競爭,但往往成長空間也有限。而巴菲特偏好的,除了監管的門檻外,還有一層是產業中帶來的機會。

譬如波克夏能源,雖然能源產業已經成熟,但波克夏發現這個市場公司太多、太分散,可透過併購增進效益帶動成長,因此巴菲特對此有興趣。另外BNSF的鐵路有門檻,美國鐵路線已經不可能讓外部人士再複製,鐵路線也算成熟,但是在面對經濟成長環境下具有比卡車更優的效能。

因此回過頭可以來思考,所投資的企業,是具有無可取代的優勢與利基,還是只是眾多選擇中看起來較好的其中一個。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喜歡市場是稱重機的解釋。
所以想分享一下BNSF鐵路。
1.鐵路的投資門檻不是投資關鍵,當然它是有門檻的准入項目,就像飛機或其他項目(也就是准入門檻的生意有很多)。
2.另外,鐵路的投資運量也沒有超過公路,因為美國的鐵路工會很難纏,他們也要一例一休(人事鬥爭會導致利潤減少)
3.還有沿途經過城市。城市法規限制鐵路經過城市需要鳴放汽笛。所以城市的居民半夜會抗議(環保議題導致無法發電?)
所以火車進入城市有時間性,所以剛開始它不是一門好生意。
據說投資鐵路是蓋茲的想法,因為鐵路運輸出現的雙層車廂(運量可以增加),還有電腦管控(減少人力成本)....,
所以蓋茲買了加拿大的鐵路股票,賺了6倍。-蒙格
這個投資不單單只是護城河理論,或是定價權理論,它涉及的老行業的創新,企業因為技術的革新出現新的門檻和護城河帶來利潤。所以以前的生意模式出現了新的利基。
鐵路的問題,不是文章重點,重點是新的投資方向,航空業,巴菲特有回答最近航空業的利基,也是這個模式。原先航空業被上有燃油綁死了,現在它出現了新的契機,預計未來10年是好生意-這是鐵路投資模式。

Albert Hung 提到...

謝謝您分享,您認為航空的契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