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心得:元寶投信新產品座談

今天算是有幸,受到投信的邀請參加了一個新產品的座談會。與會的還有其他幾位相當知名的部落格版主。

這雖說是座談會,但我才疏學淺,其實收獲遠比能付出的要多很多。

這次的座談,我自己算是頗有收獲,除了吸收ETF產品的新知識之外,重點是有些想法也因為外部的訊息刺激,在腦海中再度整理一番。





幾個想法

1.有關指數化商品

指數化商品確實是最實在的投資,雖然我自己也大部份都是直接持有股票,但我仍有一部份的ETF,也對這產品相當認同。

如同巴菲特推薦一般投資人直接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一樣,若我要給投資朋友任何意見,一定也是從指數商品開始。

我的說服力還不夠強烈,但就我的經驗,從先了解ETF這種商品開始,去了解市場的運作,什麼叫市場,什麼叫投資,為何標的與價格會不斷的變化,指數投資代表什麼樣的意涵。了解這些後,會對於自己主動投資的部位,有更清楚的認知與了解。

與會的一個投資達人有提到,他鼓勵網友是在ETF下跌時,越跌買越多,這我非常之認同。有些數據或者坊間的書會講到在大盤指數多少以下多少買進,勝率會很高。但我的解讀比較不一樣,之所以在大盤下跌,市場表現最不佳的時候,買進指數ETF這種商品,應是最符合投資、經濟與企業發展邏輯的,這背後的道理,就讓大家去體會。而且重點是能夠彈性隨市值調整的指數,並非特定產業或特定策略指數。(原因以後再說)

要在市場價格大幅下挫時,勇於買進投資一檔標的,或是選對一些標的,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次是若某次選對了,非常難確保每次都能夠有如此好的眼光(雖然一般人都認為自己有能力不斷複製),但若標的是這種指數化商品,則判斷更簡單,也更為合理。

2.有關配置

投資人會可能會透過各種市場產品建構資產配置,相較於其他基金、股票等產品,我覺得透過指數化商品來建構資產配置,更合理,且長期更符合投資人想要獲得的結果。

很可惜的是,目前國內仍難以看到有低成本,且能夠投資各主要市場的指數型商品。目前對於ETF或指數基金這種商品的大眾接受度還不高,我問過很多有經驗的投資人,對基金很了解,但也未必了解指數商品的特性。

就算大眾了解了,是否有投資工具仍是個問題,所以很多人可能還是就其方便,選擇比較知名品牌的基金來做代表,或是被迫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海外投資管道,將資金移往陌生的國度。

3.有關反向與槓桿ETF

這產品也是這次座談有討論的議題之一,不過我對這類型產品的了解還是不夠充分。雖然之前就知道,所謂槓桿ETF並不表示與對應指數的走勢就是完全槓桿呈現,而是只有在單一天的表現是有槓桿效果,當天結束就會重新rebalance。

舉例來說,槓桿兩倍,大致上是持有當天的走勢,當指數上漲1%,然後當天槓桿ETF就約略上漲2%。不過這是只有當天的效果,累積兩天、三天或是更長期來看,就未必是如此。若市場有很明確且低波動的走勢,那麼槓桿產品能帶來還算不錯的成果,但若上下大幅震盪的走勢,持有槓桿ETF的時間變長,走勢可能就無法掌控。這也是之前很多人對槓桿或反向ETF的走勢質疑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樣的產品,我還不太知道該如何運用在實際投資層面上,也許是有特定的投資人或者特定需求,會需要這種產品。

舉我之前一個理專朋友的例子,他的客戶在金融海嘯時期,剛好滿手的基金,遇到了市場大跌已有一段距離,要賣也捨不得賣,但是手上部位大,又怕市場繼續大幅度下挫。
結果應對方式是再多買反向ETF,在雷曼事件爆發後,市場很快速的直線往下探,結果客戶手上基金虧損很多,不過因為反向或反向加倍的ETF獲利加持,算是彌補了一些損失。



在基金公司努力下,未來可能會陸續有更多的投資商品登場,投資人可運用的工具越多,需要了解的東西也越多。國外金融創新的腳步已經越走越快了,很多變革我們落後其他競爭對手許多,放眼望去,我們現在所能運用的資源跟過去好幾年前幾乎大同小異,沒什麼改變,這是可惜的地方。

不過就目前為止,我最希望的應該還是能夠用最簡單且便宜的指數化產品投資全世界。

沒有留言: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