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投資ETF與買股票的差別,什麼可控,什麼不可控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需要投資ETF,如果買好的股票,往往賺的錢不是更多嗎?

這回過頭來應該先討論什麼是可控的,什麼是不可控的.....




投資單一股票,要的是確定性,舉例來說,投資人可能對於中華電信次一年度的股價跟獲利變化,要比對整體市場略有點信心。

有些產業的收益狀況具有相當穩定性,比較容易預期或衡量,尤其是基礎民生產業更是如此。相較之下,整體市場是由許多的產業結合起來,較不容易預測。

短期而言,似乎單一股票的可控性較佳,一籃子股票的可控性較低。

因此許多人會認為,透過研究能夠掌握一隻股票的狀況,更勝於花了時間又無法理解的大盤走勢,更何況報酬率可能更佳,總比大盤慢慢爬要好。

但這仍是基於理想的解釋,實際上,既使對一檔股票有充分的認知,投資人仍難以在短期對單一股票有所掌握。

舉例來說,中華電信的營運確實很單純,但僅僅因為短期市場利率的預期改變,就足以讓中華電信股價漲到120幾又跌回100元以下。一年內有20%的震盪幅度,顯示既使再單純的股票,也有讓人難以捕捉的短期價格變化。



那長期呢? 長期表現,類似中華電信或是其他優質股,應該就更容易掌握了吧,反正股價來來回回,最後還是會跟著實質營運的方向走。

長期來說,確實股價報酬將逐漸貼近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也就是配息以及累積的淨值加總。但是長期同樣帶來另一個層面的不確定性,譬如公司可能遇到市場飽和,可能面臨新的競爭,這無須太多舉例,光以經典的道瓊成分股票持續變化,以及多少經典品牌已經不復存在就能證實。

一家公司如果經營得好,帶給股東的長期報酬,就是公司本身的成長。但是能否壓對一家公司的長期表現,則相當困難。換成是市場指數,具有自動調整股票權重的能力,一籃子的股票長期表現也會反映在指數的變化上。

很多人都想長期打敗指數,但也相當多的資料證實,有專業研究團隊支持的基金要打敗大盤也是相當困難,今年的晨星基金獎項更有趣,得獎的居然是不用太多人為判斷的指數基金。

除了基金外,那Smart Beta如何? 我彙整一籃子好股票,要打敗大盤應該不難吧,滿手台積電能不贏大盤嗎?

但同樣的,也有相當多的數據證實,無論是捕捉體質最佳的,或是股息持續成長的,或是成長動能最好的Smart Beta的ETF,仍只能在某些市場環境下勝過大盤,長期仍是未定數。


綜合上述比較,試著做個結論

短期股價不可控
長期單一股票表現不可控
長期基金績效不可控
長期Smart Beta是能否勝過大盤也不可控

長期大盤表現將貼近於整體企業的績效,相較可控
降低投資標的的交易費用與持有費用,相較可控

這也是巴菲特願意拿最低費用的指數基金跟避險基金打賭績效的原因。

順帶一提,巴菲特跟避險基金的賭注,將是在今年底到期,目前巴菲特下注的標普500仍是領先狀態。




3 則留言:

Albert Hung 提到...

To 匿名

感謝分享,我認同網頁該版主的分享,只是我先廣泛提及市場跟標的,並沒有拿特定某些做比較。拿0050跟標普做比較,台股僅佔全世界極小的比重,而標普則佔近半數,「大盤」的定義還是要看設定在什麼位階。

另外單一持股目的也有不同,我自己也持有很多股票,同樣是我所偏好的,我相信這些股票每年會持續增值,但我仍不確定是否這個投資組合長期能勝過對應的指數。

昨夜小樓又東風 提到...

長期下所有的事務皆不可掌控。

長期下只有規則和成本是可以掌控的。

市場是難戰勝的,因為上述兩點是它的優勢。

或許該討論如何輸得比較少,贏的剛剛好或小輸是個方向。

在長期觀點下,比較優勝劣敗是很可憐的。

因為我是人而不是數字。

我要成為怎樣的投資者或交易者才是最重要的。

Unknown 提到...

鑽研投資大概有8年的時間了,
一直在指數投資和價值選股這兩種基本策略搖擺不定而掙扎。
『我是人而不是數字
我要成為怎樣的投資者或交易者才是最重要的』
這句話對我來說猶如暮鼓晨鐘、當頭棒喝!感恩!

00919? 00939 還是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