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20100603投資日誌:Moody's & Buffett


今天台股跳空反彈,指數上漲164點,外資買超110億,但量能仍不到八百億,外資與大戶部位的期貨依然明 顯偏多。短期反彈趨勢還延續,但同樣認為長期趨勢仍走低。


今天在媒體上看到中環受訪說準備要賺錢了!
很有意思的是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翁老闆這樣喊,不過他卻始終沒能夠實現他的願望,股價也始終沒什麼好過。
自從多年以前還是初入股市生手在光碟片產業受傷過後,就實實引以為戒,不過也慶幸有這樣的經驗,才能夠讓自己成長。

------

今天比較有趣的新聞莫過於巴菲特的聽證會。
美國國會想知道信評公司的過度發出高評等,是否會影響金融泡沫,也因為巴菲特身為Moody's的大股東,因此被抓去報告。

巴菲特提到Moody's這樣的信評公司依然有相當傑出的商業模式,只是他的護城河似乎不像以往那樣堅強,因此巴菲特持續降低對它的持股。如果只有市場上 只有一兩家這樣的信評公司會比較好,因為至少這樣信評公司可以比較公正獨立。
這似乎跟之前的會計舞弊案件有類似的情況,一旦搶客戶搶得兇,自然這些信評公司就得提高信用評等來吸引客戶買單,猶如明知道客戶做假帳,還是簽出無保留意 見一樣。
一旦市場上有很多信評機構,這時候問題很可能就因此產生,殺價競爭與提供較不嚴謹的信評勢必出現,因此巴菲特建議最好儘有兩家左右的獨佔廠商來負責信評。

當外界認為是信評公司造就了這場泡沫,巴菲特替信評公司說明信評公司確實公式判斷錯誤,但並非完全是信評造成泡沫,而是市場本身產生了泡沫,而這些泡沫與 誤判又被加入信評的公式中。

巴菲特提到他自己對投資的標的進行判斷,而不依靠信用評等公司,但其他機構未必如此,許多法規規範必須有信評才能進行投資。因此信評公司具有相當不錯的商 業模式。如果想知道一家公司是否有傑出的商業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判斷他是否有能力漲價。
過去十年多以來,這些信評公司都有相當傑出的商業競爭力(護城河),但近期受到一些威脅,讓他們的護城河不像以往那樣,所以巴菲特減碼這些標的,但仍覺得 其商業模式依然可行,因此保留部分股票在手上。

我們在Moody's的案例上,可以再次感受到巴菲特對所謂「護城河」的重視。
過去這些信評公司擁有堅硬的護城河,因為一開始可能信評公司不多,隨著金融產品逐漸發展,投資機構對於許多商品的研究時間也越加不足,這時候信評公司扮演著相當的角色,讓投資人可以藉由信用評等來初步判斷投資標的的好壞。
就這方面來說,信評公司等於擁有收取過路費的能力,只要有任何金融標的想走向全世界,就得先向他們買張門票。

但是隨著這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金融商品越來越複雜,而投資人對信評公司的能力依賴卻也越深時,自然容易產生問題。
信用評等的模型可能受到評等當時的市場因素影響,變的未必客觀,若再加上一些競爭與利益的牽扯,結果可能又與現實差距更遠。

媒體舉出一個有趣的案例,說信評公司對於許多包裝後的金融商品給予相當高的AAA評價,但是可能一般企業卻僅極少數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等。
也許這些評等太看重數字,導致於忽視了事情的真相。

隨著這個產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獨立性越來越低,當開始需要殺價搶客時,也表示護城河已經不如以往那般堅固。

------------------

今天收到朋友寄來一篇文章,剛好讓我想到之前房地產低迷,許多人被房子套牢,房地產類股成為雞蛋水餃股的時代。當遠雄還稱為大都市的時候,我們就曾經經歷過這段低迷時期。


這篇令人覺得有趣的文章,在討論是否房價始終持續上漲且長期看好。
以荷蘭阿姆斯特丹一處河排屋為範例,歷經三百多年的戰亂與經濟興衰,不知從合而來的房價可供參考,因此畫出了一個地段三百年來的房價走勢。


 該作者發現,扣掉通貨膨脹之後,其實這三百年來,房市似乎不是長期上漲,也並非長期走跌,而是始終有循環週期。

個人覺得頗有趣,所以提供給大家分享,但是說實在的,三百年的週期實在太久。
可能某階段的買主終其一生都在走跌,也有可能有的買主一輩子都看到房價在上漲.....

2 則留言:

yenyi 提到...

不知道版主有沒有看過一本書,"景氣為什麼會循環",書中對房地產循環有很多討論與研究,歷史資料統計結果,房產大循環約為18年一次。個人還蠻推薦這本書的。

Albert Hung 提到...

To:yenyi

還沒仔細品嘗過這本書,感謝您的推薦,我一定會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