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秋接連休假,自己講過了很多次要重新來找新標的,但都遲遲沒有下手。
主因還是因為手邊可看的書籍太多,手不釋卷下,就沒有持續用功在做追蹤。
巴菲特說美國的市場從金融海嘯時期誇張的便宜,漲到現在已經五年了,價格還沒到很貴,但也不是到處都有便宜好貨能買,要選擇好的標的,變的有些困難。
我的能力一直沒有這麼強,很早就開始覺得很多股票買不下手,所以也是自己在市場狂熱的時候,仍然比較保守看待的原因。
當手上很多股票,獲利都是翻倍以上,要再加碼,就會有些遲疑。
既然報酬率能翻倍,不是之前買的太便宜,就是現在的價位太貴。
有很多股票對我自己評估而言,都已經屬於略貴階段,要再丟錢進去,確實有點煎熬。
所以除了少數加碼之外,剩下的作法,大概就是擴大投資標的範圍。
近期來說看了很多檔標的,雖然常翻閱類似像先探這種投資雜誌,但我對於很多生技股、高科技產業股還是很難了解,所以一些民生必需品的公司,就還是我比較偏好的對象。
今年上半年度,我再多買了一些之前沒買的民生類股,價格也算是有些略高,但覺得未來成長性還在,所以還是介入佈局,目前帳上的成效還不錯,但是我既然介入已經偏貴了,然後又漲了一波,就可知道有多貴。
趁著這個假日,再把一些股票看過一遍,同樣尋找自己比較瞭解的,以及成長動能還有些,加上價格目前看來還沒到很誇張。
找來找去,發現大多還是之前歸納的那些投資池裡面的標的,只是可能比較沒受到青睞,目前在其他一線標的已經漲翻的情況下,也想試著酌量佈局這些二線但價格還勉強可接受的標的。
個人買的都是民生產品居多,許多是走上街頭可以直接看到產品的,這種我比較偏愛。
回過頭來想,在很多公司中挑選,總會覺得很多公司都並非完美,要抽絲剝繭,就會覺得哪邊財報不是那麼漂亮,或者成長性就差了一些些,再不然就是隨時上網Google都可能看到一些負面消息,這時候該怎樣思考,目前我的方式就是觀察最終產品的銷售狀況,這也大概是我偏好這類型股票的最主要原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