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2022波克夏股東會-會後感想

 巴菲特跟孟格都已經九十幾歲了,能再持續聽到精闢見解的機會越來越少,這些精闢的觀點真是價值連城.....

很多人崇尚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不過手上卻未必有波克夏的股票,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不過至少我有參與其中,除了體認所謂當公司股東的感覺,其次也是種信仰。

波克夏的股票並沒有配息,套在很多資淺股民身上會覺得,沒有配息怎麼賺錢,但把波克夏的股價拉長來看,就會發現企業會隨著獲利累積而成長的。

另外波克夏股價也算相對貼著淨值往上走,突顯另一個持有公司的基本原則,公司的賺錢不是給股東,就是反映在淨值的成長,淨值成長,股價也會隨之推升。

這次波克夏股東會的內容,有興趣可閱讀以下兩篇:

重磅!巴菲特股東會5萬字實錄

2022巴菲特股東大會精華版來了!500字濃縮五個半小時問答要點


我自己的感想如下:

1.比特幣

巴菲特跟孟格再次被問及比特幣想法時,概念跟之前回覆持有黃金意思差不多,但相較沒有孳息的黃金,對於比特幣的反對意見更加強烈。

巴菲特以持有全國1%的農場或公寓為例子,如果有人要用250億美元賣這樣的資產給他,他會作這筆買賣,但用25美元賣比特幣給他,他不知如何衡量,因為農場跟公寓都會有生產力,但比特幣沒有,持有比特幣只是在持有者之間轉手,唯一獲利的模式是找到人用更高價買走。

(題外話:巴菲特在回覆舉例時,停頓一段時間,感覺是在算全國農場1%價值多少錢,因此250億美元這個數字似乎是透過思考的,也許他在腦中推算全國農作物有多少價值,若他持有其中1%的話,用多少錢是合理,表示他對整個經濟體的數據架構是很清楚的,而他是九十幾歲的老人....)

這點之前我也持續提及,有興趣的人可以看「評價的思維」。在前陣子寫的這篇文章中,也因為有網友提及評價,所以特別有感,因為價值面的投資人,比較是先看企業本身與獲利,再來討論價值,但大部分的投資人是先看股市價格,再來討論公司能不能買。

差別在於前者能先思考自己要買的是什麼,其次才討論價格影響,後者在思考投資前就已經把價格變化擺第一考量點,日後就更容易受到價格影響。

我以最簡單的存金融股為例子,如果價值面的投資人要評估存金融股,會先看這個金融股本質與獲利能力,其次看用多少錢買更划算,不少金融股達人也因此敢在價格下跌時持續買進,並參與長期獲利來累積資產,但反之一般價格優先的投資人,是先看到存股達人領很多股息,其次金融股股價上漲才來決定投資,當金融股價格反轉,這些人就存不下手了。

撇開金融股是否值得長期投資,但出發點不同,看待市場價格變化的角度就不一樣。

此外很多人把價格看得很短,彷彿今天買進,一個月就要看到價格有好表現,但投資的利潤往往是等待出來,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進場,可能不好的時間不會那麼快結束,但隨著經濟體質調整復甦,加上公司本身獲利累積,報酬就會慢慢浮現,但一般人可能等不了那麼久,這也是看待評價上的差異。


2.通膨

有位小女孩問巴菲特要對抗通膨會重壓哪檔股票,巴菲特說最重要的就是投資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某個領域做到很傑出,人們有需要時,無論當下的紙鈔價格是幾元,甚至物品交易,人們都會付出一樣的價值,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錢因為通膨而貶值。

許多媒體的解讀都是只看個人,我自己解讀是兩個層面,對個人來說是如此,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沒碰過高通膨物價狂飆的年代,但多少也可能從電影電視中看過那種發薪水用紙袋的慘狀,或是辛巴威那種紙鈔上面不知道有多少個0,而持有這些紙鈔是表面的,擁有實質價值則是不變的,對個人而言,提供的價值不是用幾張紙鈔決定,而是用實質價值來決定,那就有極大不同。

在公司也是如此,如果收入是被民眾鈔票限制,那公司的整體獲利都會受到民眾持有的紙鈔受影響,而公司的經營能耐若是來自於能夠提供與眾不同的服務,而這服務價值不會變,紙鈔上的數字是多少,就不會是太大問題。


3.不預測市場

巴菲特被問到好幾次市場危機,他都掌握到買進機會,為什麼能夠進出那麼精準。巴菲特說他無法知悉周一開盤的市場狀況,他跟孟格也從來沒有因為判斷市場狀況或經濟數據來決定投資。

他以08年底的買進為例,他只是覺得當下有投資機會,也對美國有信心,如果能夠判斷精準,可以等到次年3月再喊進。另外他也錯過了2020年3月的崩跌,只因還沒等到好價錢能買。

最後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他第一次買進股票時,道瓊指數大約100點左右,當下經濟狀況如何不知道,但現在道瓊已經3萬多點。

回頭看我在2020年3月的文章「我有一畝田..........談承接心態」,我覺得概念是一樣的,當下的市場氛圍是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醫療體系崩潰,人員停止移動,企業營運中斷,一堆壞消息導致價格下跌,如果用經濟數據或短期營運衡量,那當下都不會是個好買點,但若回歸長期企業經營與經濟的調整,從高點往下30%的折扣是個不差的報價。


4.賭博

巴菲特跟孟格在會議開始跟中間都提到Robinhood這樣的公司,透過鼓勵客戶買賣來獲利,加上市場這兩年的影響,讓整個市場結構變的很不同,大家瘋狂交易,似乎不看公司評價,只透過轉手來賺錢,而金融機構也鼓勵這樣的情境。

在昨天的文章「哀號且窒息的行情」我也正好提到這點,市場的結構沒有那麼離譜,但很多投資人卻受傷了。

我在股市中也有些部位算是賭博,不過我蠻清楚那是賭博,不該把賭博當作投資,就像以拉吃角子老虎來期待長期獲利。


巴菲特雖不會在股東大會中報明牌,但如果能從他的經驗分享,掌握到一些有價值的資訊,長期來說也夠受用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