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這本書很久以前還沒出中文版之前,在香港的某個書店逛到英文版,覺得很有趣就買回家,不過後來不知放去哪裡? (也可能捐出去了) 直到最近又在圖書館借到這本中文版,得以再把裡面的觀念品嘗一次。

這本書引用許多巴菲特還沒透過波克夏哈薩威投資之前,曾經組了一個合夥投資,透過親友的資金起家,爾後也吸引不少人投資。

當初的作法主要是師承葛拉漢的觀念,透過買低於淨值的資產,或者股價相較同類資產低許多,但未來還有持續獲利機會,以及各種套利機會作為投資策略。

這些策略名副其實非常的「價值投資」,因此雖然作法並不容易套用到現在的市場,但仍值得一看再看。

書的一開始就直接溝通投資心態,無法預測未來。

這點許多投資大師都有提到,但投資人仍渴望尋求解答,這些解答往往無法正確預估,而投資人也都是健忘的。

除了基本觀念外,書中也透過巴菲特寫給合夥人的信,擷取一些操作的觀念,譬如怎樣看待價值。

透過巴菲特在合夥人階段的信,很容易對價值投資看得更清楚,譬如公司本身財報上的現金資產就有100元,但是股價因為市場整體不佳,或者獲利不好,所以跌到80元,那麼兩者之間就有很明顯的價差。

這是價值與價格的差別,在股票市場上常看到有外部股東看好某公司的土地資產,而強行入主公司,希望爭取主導權,畢竟如果讓該土地資產價值能夠釋放,譬如轉售或開發,可能比帳面價值有更高利潤,至於用多少錢買入合理,就看投資人怎麼評價。

在國外此類案件頗多,但在台灣似乎只要搶奪經營權都被視為毒蛇猛獸,就此議題我是比較中立態度,認為政府需要的是建立好的法令架構與透明規則,至於公司並不屬於誰的,如果透過併購或分拆能讓價值釋放,那並不是壞事。

巴菲特解散了合夥投資後,將投資重心移往波克夏這個當初覺得價值投資的公司,卻遇上經營不善,只好縮減公司營運規模,將資金轉往外部投資,反倒成了另一個傳奇的開始。

大多人都是關注巴菲特在波克夏後的故事,但鮮少會關心在那之前巴菲特的初始思考模式是什麼,雖然巴菲特自己也轉向,變得更重視公司經營體質與成長性,但當中仍可看到最基本對於價值與價格之間的衡量。

沒有留言:

00919? 00939 還是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