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關於「尋找投資護城河」

這本書已經在我書架上許久,以為之前已經推薦過,後來才發現沒有,直到最近這本書再版,有網友提到後,我才又想到應該來分享一下!!




這是一本值得很多人看的好書,內容試圖幫投資人解決主要的問題....「甚麼樣的條件才叫做護城河?」

大多數投資人對此總是容易有誤認,譬如說覺得市佔率高就表示競爭優勢高,有護城河,或者品牌夠大,知名度高就算有護城河。

但實際上,上面這些條件的競爭優勢都相當薄弱,有時候甚至是虛有其表。

對此我過去有相當的體認,因此對這些競爭門檻的重視與感受也更深刻。

在「尋找投資護城河」這本書中,透過幾個條件,來教導投資人判斷公司的護城河是否夠寬廣,包含了

1.無形資產:如品牌、專利、法規限制。其實品牌也有劃分,像勞力士的品牌就有價值,但宏基品牌就不見得有價值。雖然每次都有舉辦品牌價值評比,但到底哪些只算廣為人知,哪些算真的具有抵抗競爭者的效果?!

2.轉換成本:譬如說,微軟在轉換成本上具有傑出的優勢,雖然成本貴許多,之前小筆電出來,想靠著免費的Linux或者替代Office的軟體,用低價搶攻電腦市場,不過太多公司行號都用Windows + Office,這轉換成本極高,所以就算軟體再爛,大家還是選擇花錢使用Windows。

3.網路經濟:至於像Facebook則是具有網路經濟優勢,我想開個Google+,但是卻沒甚麼朋友在上面,雖然很多Google的產品可以相互連結很方便,但要把所有的朋友都從Facebook搬到Google+卻不容易。但是同樣是網路經濟優勢,Whatsapp一開始搶得先機,讓幾乎所有的手機上都必有這種軟體,不過Line的出現,透過手機電話簿強迫接受的方式,很快的就能夠搶走Whatsapp的市場。

4.成本優勢:像鴻海就比較走成本優勢,整合速度夠快,製造的成本壓的夠低,競爭者不容易取代他的地位。

這幾個都算是具有形成競爭門檻的條件,但仍未必是絕對,競爭優勢是動態的,隨時會跟著市場變化在調整,所以就算能知道這些條件,仍然要持續的觀察產業變化,才能夠確保競爭優勢能夠維持。

宏達電的手機最早出現時,其他競爭者還跟不上,所以能獨領風騷幾年,之後蘋果異軍突起,又把產品往下個世代邁進,不過這種優勢同樣沒有維持很久,之前Apple的iPhone夠炫,但最近去問身邊的人,其實很多人已經覺得Note 2或者HTC的蝴蝶機比拿iPhone 5還要搶眼!!

蘋果要能夠建立護城河,靠產品規格已經不夠,能有的只剩Apps Store、使用者體驗、iCloud等生態圈,但這個生態圈的效應建構太滿,可能還沒完成客戶就已經先變心。

然而,判斷護城河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對於同一家公司,去問三五個以護城河為投資方式的投資人,可能獲得的答案仍會有很大出入。

上次的波克夏股東會,有股東再次問了巴菲特,到底怎樣才叫做夠有投資護城河?
巴菲特還是舉了「可口可樂」來當例子,也許這是對他而言最簡單也最經典的案例。


很多產業都變化快速,遠超乎投資人所想像,我是屬於比較保守的投資人,越能夠簡單判斷,容易觀察的我是比較放心。

如果所投資的產業是環繞在身邊,容易觀察,也容易判斷,那麼當這些產業發生變化時,投資人其實不難感受到。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讓客戶上癮不易轉換就是最大的護城河~

Albert Hung 提到...

簡單的說~~ 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