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電影心得:華爾街-金錢萬歲


約在半年多前,我才透過網路重新看了一遍多年前的電影「華爾街」,想不到轉眼間,遇到了續集上演。也感謝好友的邀約,才能夠讓我有機會提前欣賞到這部精采的電影。




在一開始,很多人一定都會問到一句話,就是這部電影跟第一集有無關聯?

若非是像我這種剛好在前些日子重新溫習第一集的人,否則對於第一集的內容應該早就淡忘得差不多了,頂多僅隱約記得有個華爾街大亨與一位年輕人的內線交易案。

這部續集基本上仍延續第一集的劇情去發揮,有某些地方跟第一集有些串連,但戲分不多。不過建議還沒看過的人仍可找機會先去看看第一集,會對整個人物背景有更進一步認識,不然對於沒有概念的人來說,應該是會需要花些時間理解。

也許每個華爾街的劇情,都跟當時時代背景有關。上次講的是內線交易,而這次說內線交易已經不夠看,重要的是大規模的複雜延伸性商品。所以這次的次貸風暴成了這部續集最好利用的背景。

在這當中,對之前次貸風暴仍有印象的投資人,不難在這部電影當中找到共鳴。 因為這個事件才發生不久,還很難遺忘。但是人總是健忘的,劇中提到了多年以前的鬱金香泡沫,而同樣的問題在幾百年後依然重複發生。

次貸風暴時的美國人深信房價會持續上漲,當時很多研究機構會寫出奇特的報告,告訴投資人房價嚴重低估,因此上漲力道可持續。沒有錢付頭期款的人仍可能一口氣買了兩三間房子,然後期待有人用更高的價格買下。過去連續多年來的房價上漲,讓人深信房價長期上揚成了必然的趨勢。

最後房價崩跌,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強化了崩壞的力道在國際間極快速蔓延,影響的層面可能更勝於之前的LTCM事件。

劇中可以看到一堆金融大頭跟政府坐在一起,商量要讓所有銀行倒閉世界末日,或者靠政府出手拯救。裡面出現核心大玩家,除了少數大玩家之外,其他的金融機構與研究機構通常都是大散戶,未必了解事情真相與嚴重性,最外圍是小散戶,不僅無法取得正確資訊,而且還會被大散戶們誤導。

一堆特定圈內玩家自己搞了許多把戲,可能飛黃騰達,也有可能身敗名列。外圍的大散戶可能略知一二,但僅能跟著興風作浪,小散戶則是自求多福。許多的小圈圈小把戲與外圍散戶的動作形成了市場。另外有一群人則是在旁圍觀,利用這許多遊戲的空檔,撿些便宜。

有些人熱衷其中,但也有人獨身事外,寧願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市場,期待許許多多的人玩這場遊戲後,總結下來的結果仍是有利。

我想也許在多年之後,人們勢必會重溫這部電影,看看面對金融市場,人們是如何貪婪與如何恐慌。




題外話,我這邊剛好有幾個07年一些研究機構投資報告的例子....

首先我們看某知名國際級銀行在2007年8月的研究報告

再來看全球前幾大基金公司同樣在2007年8月的研究報告


再來看一家超大投信2007年7月的投資建議


 這是某家投顧2007年3月的資料。



 有留存當初研究報告的投資人,或許可以重新溫習一下人們如何在看到次貸風暴蔓延,數十家金融機構倒閉後勇於買進的經典戰役!!

4 則留言:

嘟嘟 提到...

很喜歡您的敘述方式,溫溫的。
市場不好時過度追逐時 您常用歷史來溫故知新,等待您的大作!
我從新浪追過來的^___^

匿名 提到...

謝謝你提醒
看你的文章
想到過去的我真愚蠢
我會記起教訓
MAY

Albert Hung 提到...

感謝支持!

rigel 提到...

那些投資報告到底是睜眼說瞎話還是自己也不知道呢?前者就是欺騙,後者就是能力不足。不過也可能只有上帝有這種能力吧。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