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跟人家討論價值投資的觀念,也許是我不夠有力,難以催化他人改變思維。
在跟人家分想價值投資的想法時,人家問我「如果股價不跌下去,那你怎麼辦?」。
我說,之前台股指數到九千多點時也很多人說不太會再跌下去了,不過後來還不是跌了。
然後對方又問「那如果只有跌到八千點左右,從此就不再跌了,而且持續很多年,那這幾年你是不是都不買股票了?」
「................」
我覺得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教導投資人能夠判斷股票價值,然後在低點逢低買進是這類別學派的主張,或許很多投資人得花上很多的時間去學習,才能夠接受這樣的觀念。
要讓人能夠在市場非常壞的時候逢低買進,確實不簡單,不過這樣的機會是否會一再的到來?
現在很多人說,在08年底市場最壞的時候買進,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這點當然無庸置疑,因為後來已經有太多的例子證明。
翻開許多目前雜誌上的投資高手,不少都是在每次的危機中剛好勇於進場下注,而且下注的膽識很大,這幾次震盪下來,就能累積相當的財富,也許第一次震盪從一百萬變成兩百萬,第二次震盪再從兩百萬變四百萬,再加上中間時間的股利或其他所得等,可能快速就到數百萬至千萬。
但是畢竟很多人還是會質疑,如果未來不像過去那樣再出現大震盪,或者下次看到價格偏低是10年後的話,是否這段期間就都只能縮手觀望??
巴菲特近年來的做法頗令人好奇,在最早期似乎都是以葛拉翰的方式為主,把實際的價格擺第一順位,雖然同樣是價值投資,不過當時的價值比較鎖定實質價格,尤其是股價與公司淨值或流動資產的比重。
在之後變成部分注意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並且把過去歷史以來的表現視為一個可預期的水準,在遇到公司出大狀況或者市場恐慌的時候就勇於買進。
但是最近就我自己的感覺,似乎巴菲特的方向更往費雪的角度前進,很多他後續買的企業,以當時的價格來衡量,並非是在市場最差的時候,價格也不是最便宜的時候,甚至連他手中持有的股票也未必會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再加碼買進。
感覺上.... 巴菲特似乎越來越重視未來的成長性。媒體會解釋說巴菲特沒有在股價很低的時候買進,是因為整個市場都錯估合理價值了,因為巴菲特認為實際的價值比現在看到的更高,所以即使他是溢價買進都覺得划算,以這樣的角度來說,公司的成長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不過成長性並非僅看公司未來會不會有新產品推出,或者接到一筆新訂單,而是基於公司過去本身營運就相當穩健為基礎,然後觀察未來整體市場環境有可能的變化,進而去做安排。
譬如巴菲特買鐵路公司,就是認為未來美國民眾將會更需要物資運送,而鐵路有比貨運更好的利基點,因此他願意用比較好的價格去買進,雖然價格並非最便宜,但是在公司本身體質穩健下,未來仍可期待。
繞了一大圈,回過來原本的問題,如果市場大幅度下跌,出現有好股票低於合理價位時當然是勇於買進,那如果在平時或市場不跌的時候呢? 我想可以把心思放在想想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而哪些企業會因為這樣的變化而使業績逐漸成長,甚至高過於過去平均的水準,而這些企業本身體質又相當穩固,經營卓越,則這樣的標的應該就可多加著墨。
巴菲特最近強調,他最近喜歡能夠制定價格的企業,我想他的獵大象計畫可能也會針對這類型的產業下手。舉他之前買下的鐵路公司為例,如果未來貨車的運輸價格高漲,那麼要大量運輸物資就非得靠鐵路,這時候鐵路就可坐地起價,就算運輸費用大幅度拉高,想要運輸的人還是得乖乖掏腰包,而這價格就轉嫁給對物資有需要的消費者。
所以來想想,未來哪些企業是可以「坐地起價」的吧!!
9 則留言:
加上幽默的插圖很棒喔~
謝啦! 我是剛好覺得味道剛好!
沒想到Albert大也開始用插圖了,good!!
未來哪些企業是可以「坐地起價」的吧!
這代表那些企業有強力護城河的意思嗎?
想請教一下Albert大,像大統益這種配息之後的資金,會怎麼運用?是會找其它目標投入 or 靜待下一次有好價位再次買入?
配息就先留著囉!
巴菲特說他的工作是當資金配置員,每家子公司都會配現金出來給他,然後他再來決定這些現金要如何重新分配,如果某家公司獲利還普普,那可能就不繼續投入,而那些獲利相當好的,自然就會被加碼。
我想一般投資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吧!
我認為巴菲特近年來策略改變的原因可能有二:
(1) 好的機會真的不常來
(2) 比起以前 ~ 他也沒時間等了 ^ ^
不知道版主目前建議的持股比例多少?那些類股比較適合買進?
小弟最近從google搜尋找到版主的網頁,閱讀一些文章後覺得版主的意見和分析都很客觀,希望有機會可以向您請益。
Dear 艾德
我目前持股比重不高
感謝您光臨,希望能多給予指教!
這篇給您一個讚!
Dear Rigel,
收到了! 感謝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