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買進美股 ?!

最近雜誌與討論區開始聊起投資美股的議題,畢竟看到美國股市持續上揚,但是台灣的股市卻一蹶不振,投資人看了難免會覺得心裡不平衡。

在國際化競爭壓力下,很多大型的跨國企業,總是能夠在各種情況下維持優異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但是其他很多衛星或者代工公司的利潤可能就沒那麼吃香。

總之,在雜誌的渲染下,似乎又開始有人想多了解關於海外投資了。




在蘋果這個例子下,可以感覺到台灣很多公司的生態相當可憐,從身邊一些聽到的例子,在很多科技產業,過去仍享有不錯的利潤,可以在許多電腦大廠的相互競爭下混口飯吃,但是在電腦的利潤逐漸微薄下,連電腦大廠都承受相當壓力了,那更不用說是國內的代工跟零組件廠商就更無利潤可圖。

在蘋果強大的競爭下,過去許多勉強還能維持的公司壓力更大,甚至面臨產品完全賣不出去的情況,因此在台灣有些代工廠因為這樣把整個生產線撤掉的情況還蠻常見,而有些廠商沒能吃到蘋果訂單的,幾乎都快要消失在市場上。

同時能吃到蘋果訂單的也很辛苦,風光了前面幾年,但是隨著同樣的產品越來越多競爭對手能做,那種龐大投資後,瞬間被轉單的壓力也會出現。這些辛苦經營的困境,會逐漸反應在獲利與股價上。

攤開國內很多公司的財報來看,感覺有些看起來還可以,有些則勉強過得去,但是打開國外公司的財報,很多則是看起來漂亮到不行。雖然不得不說,對於這些國外的大公司仍須多些瞭解與認識,但是對於這些大公司的競爭力,並不難觀察,也不難理解,如果相較起來,與其去買很多國內掛牌完全搞不懂在做什麼的公司,不如去投資一家相當熟悉且眾所皆知的國際性好公司。另外一個優勢則是雖然成熟國家的經濟趨緩,但許多大公司的利潤來源並非全來自於美國或者歐洲,就連新興市場的成長,也能夠分到一杯羹。

回過頭來看,這時候是否適合投資美國檯面上主要的這些公司,當然雜誌上過去以來的獲利成了很大的誘因,但是這個誘因越大,表示這時候能獲得的利潤也越有限。

我是覺得這時候的美股算是略微偏貴,這時候投入,獲得利潤的空間就會相當有限,但是或許是如巴菲特所說的,美股偏貴,但是時間拉長,股票還是比其他投資商品更有機會帶來好的報酬。

我在今年初再買了一些股票,然後目前就先縮手,股票很快的漲上去了,不過接下來則是打算等待市場何時會出現比較好的修正,不然就是再等看看巴菲特老先生買了哪些歐洲股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