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數再往下修正,雖然還沒破前低,但是方向上看起來是比較偏弱。在前一周的投資日誌提到市場可能有更好的機會點浮現,現在就是多等等看了....
這陣子台股走跌,市場上的負面消息頗多,除了證所稅看來弄了老半天,搞不出方向之外,還有歐洲的債務問題也是持續歹戲拖棚。
巴菲特說歐債跟美國金融海嘯的問題差異在於,美國有個單一機構可以決定最後的處理模式,但是歐洲沒有。我對歐債的想法很簡單,不外乎就是負債國家交出財政權或是拿其他東西出來抵押,不然就是倒債離開。有聽人家說,歐洲人不覺得讓歐盟國家拆分出去會是選項之一,只有其他國家才會這樣認為,這我就不了解了.....
除了稅收與歐債問題之外,另一個則是提到國內經濟的競爭力持續衰減,包含出口動能不濟,以及許多科技業的競爭力逐漸衰退。
這應該是不難理解,趨勢也持續朝著這個方向走。這麼多廠商為了生存需要搬遷到大陸去設廠,當沿海所得升高後,又被迫要往更西部搬遷,而接著南遷越南,或是緬甸等說法也浮現出來,就可感受到這些廠商多辛苦。
之前雜誌也提到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的趨勢交叉,其實也並不表示傳統產業就有多強,只不過成長到一個階段,科技產業面臨環境變化快速,競爭又激烈,鬥不過的就只能敗退下來,而有些傳統產業雖然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總是常在某些領域中占有一些利基。
4 則留言:
嗯嗯~ 確實阿~ 全世紀大輪流~ 一個國家工資高了~ 就再轉到下一個國家~ 未來說不定非洲會被輪到呢~ 臺灣是一直工資都很便宜喔XXD
個人常常在想,為了追求低成本,而不斷地往低工資,低勞動成本的地方移動,難道企業生存就只能靠這招嗎?說到這個不禁又想到筆者服務的公司在檢討營收不佳時,最常聽到的理由是"外面景氣不好",所以他們也沒辦法~
台灣長久以來電子大廠靠著政府的全力補貼, 以及傳產台灣老闆少有長遠的眼光提升技術, 恐怕才是長遠衰退的根源
產業悲歌...
小弟服務的地方,重要的第一觀念是「不降價」,所有人要負責想不能降價的解決方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