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好書推薦) The Warren Buffett CEO



在許多巴菲特相關書籍中,我比較不喜歡直接下定論的內容,我喜歡看實際發生的事情,真實的數據來自己解讀答案。這本書是逛Amazon的時候看到的,作者訪問了波克夏公司旗下的經理人,透過對這些經理人的訪談,了解經理人的經營觀點,再反過來讓讀者自己解讀巴菲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書中訪問了不少經理人,許多都是巴菲特曾經在寫給股東的信,或是股東大會中提及的明星經理人,這也是我花錢把這本書從美國請回來拜讀的主要原因。

作者對每個經理人大概都問了一些問題,包含他的過往,如何經營這家公司的,這家公司的特色與他的經營之道。其次問巴菲特是怎樣跟他們接觸,問了哪些問題,他們又如何願意把公司賣給巴菲特。再來問併購後跟巴菲特的合作模式,以及對波克夏的看法。

整本書沒有提到什麼投資哲學,但透過作者對這些經理人的訪談,卻能夠得到很寶貴的訊息。作者對於每篇訪談都有下結論,這些結論寫得很差,但所幸作者把訪談的對話內容忠實呈現出來,那才是這本書的價值。

這些經理人跟巴菲特的互動,都有些共同點,我摘錄如下:

1.經理人都很重視成本,不是公司階層扁平化,就是辦公場所很簡單,老闆不亂花公司的錢。

2.經理人都很熱愛工作,許多人假日也樂於去上班,每天只想工作的事情。雖然有些會追求工作與家庭平衡,或是部分休閒活動,但大部分的心思全部奉獻給公司,每天想著怎樣讓公司變更好。

3.非常重視客戶,問到每個經理人如何經營公司,他們想到的就是以客戶為核心,不斷想辦法讓客戶更滿意他們的產品或服務。人家送貨送到家門口,他們就要送進房內還安裝好。

4.重視公司文化與員工感受。許多公司都是家族企業,從創辦人開始就已有樸實努力的文化,有些是後來接手經營的專業經理人,仍致力於保留企業文化,並且把文化傳遞給每個員工,讓員工認同公司文化。很多經理人還自掏腰包犒賞員工,譬如將公司賣給巴菲特之後,把賺來的現金回饋給員工,或是全國休息幾天,把所有員工跟家屬帶出去海外度假。他們相信讓員工開心,他們就會開心的服務客戶。

5.真誠的提供產品跟合理的價格,許多企業的價格不見得是最便宜,但是最值得信賴。他們也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去尋找更好的產品,並提供給合適的價值給客戶。

6.把賺到的錢回饋給社會,除了工作之外,很多都捐錢或成立基金會,投入在醫療、教育方面。

跟巴菲特與波克夏的互動,則大致如下:

1.巴菲特買下一家公司後,會問他們這業界還有沒有像他們一樣好的企業,有時候他們也會主動推薦其他企業給巴菲特。有些讓巴菲特賺了錢,也有出現賠錢的時候。有兩家珠寶商本來是競爭對手,結果都被巴菲特買下來,買下來之後反而變成不分你我,如果客戶在其中一家店裡挑不到合適產品,他們會建議另外一家波克夏旗下的公司。

2.相同的產業被波克夏買走後,巴菲特不會要求經營綜效,只叫他們照還沒被併購前的方式繼續下去,當作沒有這場交易。但有些經理人會自己相互經驗交流,或集體採購。但彼此仍保有各自的獨立性,不會合併經營。

3.波克夏很重視連帶併購,鼓勵旗下公司透過併購上下游或同業來增強競爭力。

4.在被併購之前,許多公司都要對錢傷腦經,譬如擔心被惡意併購,或是為了集資要滿足外部投資人的偏好,有經理人說過去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應付外部投資人,現在可以把所有心力用在經營上。

5.通常巴菲特不會過問任何經營上的問題,但每個經理人都可以隨時拿起電話跟巴菲特報告近況或是討論。他們提到巴菲特從來不會給他們指示,也不會回答「好」或「不好」,而是提供建議或是幫他們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點出關鍵。巴菲特跟旗下經理人的關係,不像長官跟下屬,每個經理人都認為像是合作夥伴。

6.經理人對巴菲特的共同認知就是他聰明得不得了,比所有遇過的人都還要聰明,除了數字能力很強,好幾天以前討論的問題,隨時可以銜接繼續討論。而巴菲特擅長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到讓經理人容易判斷。除此之外,他們覺得巴菲特相當正直,且能鼓舞每個經理人,他就是有辦法讓旗下每個經理人願意為他賣命,覺得能提出好成績讓巴菲特開心就是種榮耀。

7.這些經理人之所以要把公司賣給巴菲特,通常是因為稅賦、家族和諧或公司文化的延續性。巴菲特大多用現金併購80%股份,剩下20%留給原經營者,請他們繼續努力工作。

書中也有提到巴菲特選擇這些公司的判斷邏輯,我提出其中幾個特別的:

1.巴菲特喜歡買很多家報紙、家具、珠寶等公司,除了容易判斷經營能力之外,他對這些產業夠瞭解,也容易比較財務狀況,他只要拿出報表,很容易就知道這家公司在這產業有沒有競爭力。

2.巴菲特財報看得很細,甚至每個註解都看。通常他會請經理人提供他過去三年的財報,他會盡快決定是否要投資,這期間通常很短。有個經理人提到巴菲特很快就看完三年財報,然後問他為什麼某個附件底下的註解前後年度有不一樣。

3.巴菲特併購的金額通常沒有揭露,但有些公司透露約當其銷售額。

4.為什麼巴菲特投資許多家具店,經理人提到,在網路上賣一個鐵鎚很容易,但是要在網路上賣一個家具很難。很多人網購回家後發現品質或顏色不像網路所看到的,更多發現尺寸不如預期,因此實體家具店能抵抗網路低價競爭。

5.許多經理人提到巴菲特很會問問題,有併購興趣後,巴菲特通常會跟經理人約出來吃飯,然後在相聚的那短短時間內不斷地詢問問題,每個問題都很關鍵。巴菲特與孟格有時候會相互詢問,問的問題都是對這產業很了解的人才有辦法問出來的,而在問完問題後,巴菲特就會詢問經理人是否願意留任,最後才是出價。

6.巴菲特觀察產業競爭力的特點跟一般投資人不同,他在意的是公司競爭力、未來的成長空間以及有沒有好的經理人。水牛城晚報是巴菲特早期投資的公司,當時在兜售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沒有興趣,原因是(1)水牛城是老城市 (2)這家公司有很多工會 (3)只賺1.3百萬的利潤卻要賣40百萬。而巴菲特觀察的角度則不同,他觀察到(1)這個城市居民對社區認同度高 (2)水牛城晚報的發行量是競爭對手早報的兩倍 (3)當地訂閱報紙的比重比其他大都市要高,且當地有穩定人口 (4)對手日報沒賺什麼錢,只靠週末版硬撐,而水牛城晚報只有平時日晚上發行,還沒發行最大市場的週末版。

巴菲特喜歡地區性的主流報紙,而水牛城只有兩大報競爭,而水牛城晚報獲利與能力都遠勝過對方。巴菲特在議價後以32百萬併購,然後用打敗了當地日報,同時搶得週末版的發行權,獨佔當地報紙。在2000年光獲利就已經達52百萬,閱讀率達當地56%,週末版達75%,而營運利潤率32%也是波克夏所有公司當中算數一數二高的。


結論:

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尤其是想對巴菲特更了解的投資人,可以藉由不同面向反過來理解他的投資思維。對於經營公司有興趣的,應該也會覺得不錯,能有本書一次訪談那麼多成功經理人大談成功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