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改良定期定額,銀行員變億元大戶

這期的今周刊封面故事還是相當吸引人,裡面提到的是一位銀行經理透過改良定期定額投資法,發現新大陸,然後賺到上億人生。


感覺起來好誘人,所以我馬上去翻了雜誌,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投資法??




目前看到的結果是,投資方法很不錯,但是應該還沒到能夠讓人瞬間上億的程度,也許是經理本來身家就數千萬,或者融資買基金,也許是投資顧問公司營運狀況良好,私募基金願意花上億投資。

不過這篇的重點應該仍在投資方法上,這套投資方法,其實也就是我之前所說的「定期不定額」加上「停利」機制這個很簡單的道理。也許有人會對如此簡單的定論提出質疑,不過說穿了,眾多方法不過就是這些觀念的變形而已。

這不能說是由誰研發的,因為早在班傑明葛拉翰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當中就已經介紹這種投資方法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翻閱),如果要有人說發明,那可能要須要比葛拉翰更早提出來。

但人家在基金標的與市場的挑選上,應該是花了許多苦心,能夠讓這種方法的效能更加提升。人家身價上億的價值應該在此。

我是沒花那麼多心思在上面,但也能夠獲得不錯的績效,雖然多虧過去數年來市場不斷震盪的福,還算有些不錯的成績,但還沒能夠讓我能從此無憂無慮過生活。

一兩年前有媒體朋友來找我,聊天結束後問我說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推薦給一般對市場著墨不深又沒太多研究的方法。那時候我介紹的就是這種方法,我是覺得方法跟觀念比選標的還要重要,不過如果能夠進一步找到好的標的,那當然更棒。只是與其花時間去研究上千檔的基金績效,我是覺得一般小小投資人可以直接選擇指數基金做為標的更好。



-----------------------------------------------------------------------

版主:以下是雜誌所提及公司之回覆


版主您好!

本人,謹代表「誠富財務管理策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感謝閣下對第754期今周刊「改良定期定額,銀行員變億元大戶的內容所提出的指教!

誠如在您部落格上留言的Peter所言:「雜誌的標題本來就語不驚人死不休!」。在該期周刊出刊前,我們一再試圖探詢該週刊所要刊登的內容,希望確認報導方向不會偏離我們的核心想法與專業立場,只是很可惜,我們失敗了!
不過,我們能體諒媒體雜誌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無可避免會運用聳動的標題達成所要的目的,否則我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此與您進行交流。

“Common sense is knowledge.” 媒體上很多誇大的言詞,其實是可以用簡單的常識與數字算出來的,這篇專訪的標題即是一例,簡單試算一下,劉先生的確不可能靠銀行工作經歷所掙得的薪水加上獨到的「改良定時定額」滾出上億人生!該篇報導的標題的確有誤導讀者之處

事實的邏輯與標題剛好相反。如您臆測,劉先生原本就已擁有上億資產,只是他所面臨的問題與多數台灣高資產淨值人士一樣,要如何為大筆資金在金融商品投資中找尋出路,創造合理的報酬。一般投資人的習慣都是毫無投資方法與邏輯、散彈槍式地分散資金到處投資,試圖找出一種可持續創造高報酬的投資工具,但成效往往不佳。

先生也是如此,他從傳統的股票(美國、台灣、香港)與共同基金(國內、境外)投資,到另類的避險基金與管理期貨基金投資,他幾乎無役不與。最後才在重新翻閱美國Money雜誌(19887月號)的一篇名為「Beyond Dollar-Cost Averaging」報導中,體認到「投資方法」的運用比「投資標的」的選擇來得重要。

該篇報導教育讀者可以運用五種定時投資法(Periodic Strategy)因應1987年的股市大崩盤,而其中一種就是目前為投資人所熟知的定時定額投資法(Dollar-cost Averaging),但可惜的是,定時定額投資法有其缺陷,而其他具有「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再平衡」、「低買高賣」與「逆勢操作」等成功投資不可或缺要素的四種投資法,卻始終無法登上投資主流。而這些要素則是形塑造就我們「限時限額加碼停利投資法(EDCAEnhanced Dollar Cost Averaging)」的原始概念。

在受訪過程中,劉先生一直是以一位高資產淨值人士的角度,述說他自己的投資歷程,並以實際的投資經驗,解析各種投資工具與方法在實務運作上所產生的問題與困境,最後才建構EDCA投資法來克服這些問題,而非今週刊所報導,利用EDCA投資法,讓自己從銀行員變為億元戶。而目前他主要是以EDCA投資法來管理家族與客戶的資產。

EDCA投資法是目前我們認為既可有效解決擁有大筆資金投資人投資困境,隨時可將單筆資金投入,同時又可克服人性的貪婪與恐懼,確實執行低買高賣,獲取合理報酬的投資策略。它的核心概念不僅僅只是「加碼」與「停利」而已,亦即您所提到的「定時不定額」加上「停利」,它還考量投資人不可能擁有無止境的時間與資本持續進行投資,因此再加入「限時」與「限額」兩個被忽略的重要核心概念後,才是完整的EDCA投資法。

您在部落格所指教之處,在此提出幾點說明:
1.          「定時不定額」加上「停利」是個投資概念,我們的確不是原始發想者,但概念要成為實際可運行的投資方法,我們確實投注心力研發「限時限額加碼停利投資法」來落實這個概念,同時也取得專利。此外,剛剛提過,「加碼」與「停利」僅是這個方法的一部分,再加上「限時」與「限額」兩個概念才能完整運作EDCA投資法,在我們所知的範圍內,目前尚無人將「限時」與「限額」兩個概念應用在實際投資上。
2.          就您所言,班傑明葛拉翰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投資方法應該指的他在第四章節中,建議「防禦型的投資者」在執行50-50投資計畫時可以依據市場價格水準,調整手中持有股票及債券的比率,但建議持有股票及債券的比率都不應低於25%或高於75%這與我們提出的「限時限額加碼停利投資法」在觀念上是一致的,即當行情上漲至某個水準時減碼,行情下跌至某個水準時加碼,但在投資作法上則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該書中所運用的工具為股票與債券,這與EDCA投資法使用共同基金進行運作有所不同,甚至基於在執行面上可能產生的滑價問題,我們也不認為ETF是個適合EDCA投資法,甚至是定時(不)定額投資的執行標的。
3.          您曾在部落格讚賞過保德信投信168投資法是最簡單也最正確的投資法則,若運用得宜,的確是如此。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它只能被定位為具有「僵化性加碼」與「停利」功能的內部基金投資平台,因為一些關乎投資成效的變數,如「轉換金額」、「停利點」等,保德信投信尚無法以一個較具說服力或符合投資邏輯的方式建議投資人如何設定。舉例而言,假定投資人有100萬元投資在168投資法原始基金上,在成長型或積極型的架構下,每月應該轉申購多少金額到標的基金上,停利又應該設在多少%才不會產生原始基金不夠扣款或標的一直無法產生停利的狀況,而導致績效低落?EDCA投資法則以統計數據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統計資料的分析與運用不在於保證正確,但足以讓決策的制定有所依據,並藉以提升投資成功機率。

至於週刊對於EDCA投資法介紹的不足與錯誤之處,我們無法在此一一說明,歡迎您來訪敝公司的網站http://www.edca.org , 或是部落格 http://pwamedca.blogspot.com , 其中都有敝公司團隊夥伴盡心分享的說明。

2 則留言:

Peter 提到...

雜誌的標題本來就語不驚人死不休!看不懂內涵的散戶很容易被標題誘惑!我認同大大的說法!觀念比標的重要

Albert Hung 提到...

這種標語也是行銷手法厲害的地方

譬如我就被吸引了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