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20080925投資日誌

台股量縮整理,不知道會不會又跟七八月一樣走個震盪行情?!

反彈到這裡,悲觀的人轉樂觀了,而樂觀的人轉悲觀了。
對於預測未來始終不準的我,也很難說清楚後面要怎麼走。

如果我說未來兩季是低點,不知道會不會反而走個大反彈出來?

目前參考指標短線多,長線空......




今天有網友回應談到有關於巴菲特的投資....

其實我之前也有跟朋友談到這個問題。
說實在的,攤開巴菲特的投資績效,幾乎從來沒有一年賠過錢,這真是太神奇了。
基本上有類似的價值投資書籍,有把其他幾位價值投資者的績效拿出來看,其實也是有賺有賠。
只不過長期而言還是打敗SP500指數而已...

巴菲特在過去一場聚會當中談到,很多人只認為他是丟錢幣連續正面的幸運兒,不過他舉了很多例子證實這種投資方法不是只有他能夠獲利。

但是..... 應該也是只有他才會有如此誇張的績效吧!

仔細去看巴菲特的歷程,其實他也是從小得天獨厚。
當然自己的努力與個性也佔了很大的因素,但是我跟朋友都很懷疑,他能夠有如此亮眼的績效真的是很不單純。

或許他有他的內線,或許有人脈,或許有他獨特的一面。
有時候看他買下一家公司,除了看財報之外,就是說「我相信這個經營者!」
當然,也許他們之間真的有很密切的往來也說不定。
種種神祕的因素,讓巴菲特有了超級亮眼的投資績效,不過這不影響長期投資哲學的真實性。

巴菲特不是唯一的異類,至少就我身邊而言,就看到了許多許多長期投資致富的例子。
雖然沒有像巴菲特那樣變成首富,不過至少是除了薪水累積與房價增值之外,另外一種讓自己變有錢的方式。

-------

就程式交易或者期權投資而言,我遇過的朋友當中,十個大概有八個會希望透過短線交易或者技術分析來獲利,而用期權槓桿倍數加快效果的也佔了其中的多數。

針對這個問題,我之前跟網友-堂也是有不同的意見。
我不太認為用這種方式能夠長期獲利,不過堂卻不以為然,他堅信有人可以透過一套好的交易系統來賺取長期利潤,或許就跟文藝復興避險基金或者MAN的AHL避險基金一樣吧。

因為我身邊還沒有實際看到績效,所以可能還是抱持著不太相信的態度。
但是也不能說因為我沒看到,就說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內心努力去相信這是可能的,但還是希望我有機會能夠看到這樣的案例在我面前出現。
因此有網友願意分享交易紀錄,我是覺得蠻開心的!!

有人說跟著趨勢進出,加上有效的風險控管才可以賺到錢。
有人說靠著低價買進優質企業,透過時間的長期複利才能夠賺到錢。

前者說,要買低價還有更低價,過去好的企業不代表未來還會繼續好,長時間複利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

後者說,要看趨勢誰能夠看的那麼準,賺了好幾趟可能一次突然來個大的判斷錯誤就出場了,風險控管也未必長期能夠賺到錢。

對於這樣的爭論,其實頗難找到合理的共識。
不過就我身邊所看到的,幾乎都是偏向前者的交易模式。

-------

寫了一堆廢話,換來寫個比較正經一點的。

最近看了一篇報告指出,為什麼當初次級房貸與金融風暴的開端,所有的機構都不認為這會帶來如此大的傷害?

後來得到的結論是.....  「財務工程與衍生性商品」

一堆天才型的財務工程師,把一些問題商品透過不斷的包裝與財務創新,讓產品越來越複雜,也讓槓桿越來越大。
大到一般投資機構或者信評機構都已經很難以看出他的問題所在。

很碰巧的,剛好可以跟三鹿奶粉結合在一塊。

我最近沒有看太多有關三鹿奶粉的新聞,不過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本投資人對於次級房貸的認知,就只限於三鹿奶粉身上,想說一家公司的奶粉出了問題,頂多這家公司賠錢,或者倒閉,消費者不買他的產品就結束了。

想不到奶粉可以延伸在相當多的領域運用,不僅是牛奶、布丁、巧克力、麵包....甚至相當多的產品都有可能受到波及,影響的產業也越來越廣。

消費者本來以為只要不要吃跟奶粉有關的產品就好了,想不到這些東西又可能給其他動物吃,連帶的不敢買豬肉或魚肉之類的....

這次的問題也有部份雷同的地方,透過財務工程的包裝,有問題的商品不斷蔓延,就像毒奶粉一樣無孔不入,而且可能包裝成另外一種商品的型態銷售出去,讓消費者完全感覺不出來這當中的相關性。

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連帶的影響層面就會迅速擴大,如果再加上衍生性商品的槓桿倍數,那作用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