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行業十多年,所見所聞早已足夠寫一本「十年目睹怪現象」。有官員的干預;有組織的腐化,當然有理想的幻滅。最為人忘卻的就是投資人的權益。
你一定想問,基金跟上市公司勾結,聯合炒作股價的傳言,是真是假?在回答是或不是之前,要先聲明一點,以下所描述的,只是部分人的行徑,大多數人還是兢兢業業。也許你還聽過更離譜的。這不過是我的故事。 (轉貼自基金網站)
炒 股票在台灣,從來就不新鮮。所謂公司派,就是上市上櫃公司的大股票;結合金主、投信或外資,「關切」自己公司股價,幾乎無日無之。剛接基金經理人時,常會 接到同業或記者說要介紹去認識公司的老闆。當時還天真的以為,這是深入了解投資標的好機會。豈知宴無好宴,這種聚會往往演變成對人性的考驗。
好吃好喝是免不了的,通常還帶有粉味;最重要的是談張數、鎖碼期限、回饋金額等條件。不接受也沒關係,反正有上百支的基金,總是會有人接受。有時候吃完這種飯,或是回絕這種電話後,沒多久就看到別的基金或法人機構進場,心中只好默哀,又一個人淪陷了,把靈魂賣給魔鬼。
炒作方法也有進步的。現在的吃相比以前好看多了。過去根本不管基本面好壞,拿人家的錢,閉著眼睛就買,職業道德擺一旁;現在的演技好多了,挑一家籌碼小的,還有些基本面題材的公司,再讓研究員去寫篇看好的研究報告,形式上無懈可擊。
如 果公司想作股價,但沒有題材,也沒關係,基金經理人還可以提供專業建議,幫忙編故事。反正投資就是買一個美麗的夢。新總統以前不是說過「有夢最美,希望相 隨」。股票投資就是一個夢的事業;研究員是製夢家;交易市場是夢境;投資人都成了夢想家。由基金經理人來幫忙創作劇本,當然更有「專業水準」,翻譯成研究 員寫的報告之後,肯定要讓股價翻一兩番的。
股價題材可以「專業編製」,基金經理人「投資幾無風險」
今年許多小型股漲幅驚人,指數 波動不大,但股價動輒漲一兩倍,清一色都是剛掛牌的小型電子股。因為剛掛牌,籌碼集中,好拉。電子產業變化大,夢很好編的,一下說網路是未來,只要有網路 就有股價;通訊也是很好的題材,管它做不做得出來,反正說自己是通訊產業,股價就可以超漲。基金經理人在股票上市上櫃前買進,等掛牌後,再用基金買入,把 股價位到高高的地步。
為甚麼準上市公司的老闆要用低價把股票賣給這些人,不等掛牌後再賣高價?因為掛牌前讓個一兩百張,確保掛牌後有基金墊檔,出 貨時可能可以多賣五、六○%,何樂而不為。基金經理人則可以宣稱是合法的個人理財,因為法令允許他投資未上市股票,利用權責之便,拿到別人買不到的股票, 或是以低於市價的成本取得股票。反正掛牌在即,等上一兩個禮拜,就可以用基金來操控股價,當然不會讓自己少賺。
這種投資幾乎無風險。而且新上市股 除了籌碼少之外,大家不太熟悉公司,業績的故事亂編也沒關係。沒有所謂的合理股價,愛拉到多高,就拉多高。一不小心,還會為基金創造良好的績效,博取美 名。萬一買到像怡安這種地雷股,還可以推說交易所、櫃買中心或證期會審查不嚴,而非他選股不當。與未上市公司結合,炒作新掛牌股,有萬利而無一弊,成為目 前基金經理人的最佳策略。
為甚麼基金公司不管?因為這是專業的領域,只要報告有寫,故事編得好,外界很難看出端倪。便何況大家結合成利益共同體 時,當然是嚴格制定各種規矩,但是一律僅供證期會檢查就好了。前幾年還有封閉式基金時,公司的最高指示是維持基金的型態,只要能讓基金折價不超過二○%, 任何招式都可以用。與同業交換單、尾盤打壓淨值、故意買一些爛股(何不拿去與上市公司換一些別的利益回來?)無所不用其極。
一些基金公司「無所不用其極」,證期會高官只在乎官位?
若是投信老闆要介入別的公司的經營權,旗下的基金當然要全力配合。上一屆中興銀行董監改選時,某投信幾乎所有基金都買到一○%的上限。買的股票好壞,會不會傷害受益人的權益,恐怕沒有任何稽核人員敢過問的。
又 若是集團內其他部門的業務配合,也承銷包銷到爛股,像是前兩年的公營行庫官股釋出案,當然要請投信的基金來共襄盛舉,分攤損失。或者投顧要塑造績效的神 話,以吸引代客操作的客戶,或是照顧老闆個人的戶頭,當然也要用基金來作後盾。代客操作尚未開放,某大證券集團居然宣稱,他們幫海基會代操的帳戶,獲利遠 超過基金。當時該投信正在為踩到地雷股而傷腦筋,整體績效落後同業甚多,但是團結力量大,照顧單一帳戶的能力還是有的。當老闆在這麼多狀況下,有求於基金 經理人的協助,上樑不正下樑歪,如何能嚴整的要求公司內部的紀律?
沒關係,理論上我們投資人還有證期會可以靠。別傻了,證期會官員大概只擔心他自 己的官位,哪有人在乎投資人的權益。近的有五二○,遠的如去年年初,為了護盤讓總統高興,規定基金不准賣股票。當上級指示要護盤時,或者自己的政治嗅覺認 為要表態時,就要犧牲受益人的權益,作為向長官效命的貢品。證期會全程監督基金的進出,只准買進不准賣出,根本不在乎投資人的權益是否因此而受損。
投資人與基金公司簽的投資信託契約,可明明白白的寫著,基金的操作,應該是以專業判斷,一切以投資人的權益為依歸。投資人在買基金時,可不知道他的錢會被拿去作為政治的用途,而不只是他自己的理財而已。
當 總統會以股價指數作為政見時,當他會以行政資源來鞏固權位時,需要的是聽話的證期會,是有政治敏感度的證期會,而不是專業的管理機構,更不是公正的管理機 構。還想要證期會替投資人出頭討回公道,不正如與虎謀皮?他的官位,要靠能配合的業者,在適當的時候,幫他做適當的事。許多事情,就只能裝迷糊。
投資人權益誰管!高週轉基金最好少碰
證 期會更基本的問題,在於專業能力太差,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沒有方向,更沒有骨堅持該推動的業務。舉例來說,香港交易所在籌劃創業版之前,還來台灣的櫃 買中心考察。因為台灣是亞洲創投業與新設事業最發達的國家,而櫃買中心也是準備最齊全的單位。但二類股能推行,不是因為業者的呼聲,也不是專業的考量,只 是連戰在選前開支票之一。
他指示要在三月前開跑,台灣才有二類股的出現。多年的籌劃,比不上長官一句話,證期會的能力與擔當,也可見一斑。其他如代客操作的業務、外資的管理、退休金的規劃等,更不要期待會有任何制度性的改進。
基 金經理人基於私利,很有可能會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公司內部的管理,又被老闆的私心破壞;證期會一則能力不足,兼又忙著官位保衛戰,當然不會顧及小小投 資人的權益。想靠基金賺錢,其實要靠自己多努力挑選基金公司,挑選基金經理人。有些簡單的法則,運用公開的資訊,應該對投資挑選基金有幫助。
週轉 率高的基金,絕對是管理不佳的基金。若非之前買錯,投資前的決策不夠嚴謹,否則不需急著賣出。偶爾看錯一兩次尚可接受,但兩三個月就要週轉一次,肯定有問 題。以前還有基金經理人亂下單創造經紀業績,再從券商那裡拿退佣。拿退佣的事,這兩年比較少,因為多頭行情,盤面上賺的比較多,拿退佣顯得技不如人。至於 是不是買高賣低,除了公司內部人之外,只有證期會調查得到,所以不能用作選基金的標準。
基金績效要看長期的,不能每週每月的比較。好的基金,應該是每季每年都在前十名內。短期的績效,可能是,若能長期名列前茅,才足以證明其操作有過人之處。投信公會每月公布基金績效評比,其實是很差的示範,既然請了學者來進行評比,應該有更專業的作為才對。
你不知道的「掛名經理人」!
掛 名的基金經理人,與際戶決策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也很重要。因為證期會奇怪的規定,一個經理人只能管一個基金,要先做三年的研究員,才能作基金經理人。新公 司挖舊公司的人,怕人被挖走太多,經理人不夠用,所以連助理都去登記為研究員。最後就拿助理來掛基金經理人。這種人雖然不會管基金,但也不會跳槽,對公司 的管理反而省事,導致名實不符的現象變成常態。另一個原因是業務考量。有的基金經厘名氣大,用他掛名的基金好募集,所以新基金的經理人反而明星名。但這些 明星也不見得自己管,名不副實的現象又變成常態。
集團型的公司,為了多重利益考量,往往是集中管理,掛名不負責的情形就更普遍。有的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名單攤開來,就像小學生作連連看一樣,甲經理人對乙基金,乙經理人管的是戊基金,反正績效不是自己的,連最後一絲爭取名聲的誘因都消失了。
投 資人買基金,無非是相信專業分工,讓自己的投資效率好一些,但現行制度無法發揮功效。基金經理人應該被約束,但不是在形式上控管決策流程而已,不是限制他 不准買賣上市上櫃的股票而已。對投資沒興趣的人,絕對做不好投資分析與決策,所以規定不准買賣股票,只是叫大家說謊而已。應該對這些人的投資行為作管理, 在指定的帳戶進出;不能做短線操作,只能做長期投資;應該與基金的操作有所區隔等等。
證期會應當認知人性的基本需求,這些人就是對作投票有興趣,才會投身這個產業,才願意經年累月的超時工作。針對現實去管理,而非要求大家作聖人。根據古代的說法,聖人五百年才出一個,投信產業可不能五百年才成立一個基金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