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作者: 愛德華,錢思樂
譯者: 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9 年 10 月 25 日
語言別:繁體中
囤積紅標米酒、搶購公益彩券與股票炒作飆漲,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在經濟學家眼中,這些熱潮都指向「投機」。錢思樂則要告訴你:人類揮霍欲望與金錢的投機遊戲,是史上不曾消失的金融嘉年華。
《貪 婪時代》一書是錢思樂描繪的世界投機圖像。由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炒作黑色鬱金香,到一九八O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九O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錢思樂細數現代主 要經濟強權的投機事件,並分析相隨的社會發展狀況。書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儼然是一部投機史,但若「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已經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 品,可能是走錯路了」,凱因斯在三O年代發出如此警告,在今日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格外發人深思。
然而,當我們回到金融投 機的源頭,我們赫然發現投機的本質埋藏著烏托邦的理想。錢思樂說,投機雖然世俗,卻不只是貪念,而是以無政府、打破階級的嘉年華精神,對抗現代經濟制度下 理性的物質主義,是一場「傻瓜的盛宴」。問題是,嘉年華的狂歡結束後,我們是否仍回到常態的規範世界呢?
本書為探討金融投機的經典之作。從 1630 年代荷蘭的鬱金香球莖炒作風潮,到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不動產狂飆,投機已成為最有魔力的經濟活動。本書從輕鬆有趣及發人深省的角度,探討各種市場炒作的模式、非理性的跟風及圍繞在這股風潮四周的眾生貪癡。
# 「本書值得一讀,因為看到別人的愚行是一大樂事,更遑論有關他們的貪婪和無知。而且作者也是說故事高手。」--《華爾街日報》
# 「作者似乎無書不觀。本書涵蓋三個世紀的金融投機故事,而且詳述當時的社會背景:民謠、報紙報導及街談巷議,真實、有趣又發人深省」--《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佳評如潮。
#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推薦
Albert Hung's Investment Blog 價值投資、可轉債交易策略、順勢交易 Money+雜誌最佳理財部落格Top 10、今周刊投資達人必修的10大財經網站、商業週刊十個素人投資學、部落格觀察財經類第二名。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好書推荐)貪婪時代
當發覺到市場對某些產品開始狂熱時,當民眾接二連三開始搶進時,還記得華爾街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嗎? 個人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推薦,一本讓人從狂熱中找回理智的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圖片:Pexels.com) 被稱為歐洲股神的科斯托蘭尼,曾經在他的書中引用一句話「下跌時,沒有小麥的人,上漲時,也不會有小麥」。 其實這句話在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並不是很理解意思,但隨著時間經過,慢慢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解讀......
-
(圖片:pexels.com) 網路上有一篇規劃靠著高股息ETF退休的文章,一位網友規劃靠著高股息ETF,預估每年有10%以上的配息率,推算每個月可以領3萬的配息,夠涵蓋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只要有300~400萬就能準備退休.....
-
這篇是巴菲特寫給波克夏哈薩威股東的信最新版本。 小弟先幫大家翻譯成中文了,這樣一來對英文不太熟悉或者沒有時間去閱讀的朋友,可以上來了解一下今年度巴菲特想跟股東說些什麼。 就翻譯完之後的心得,我發現這次給股東的信內容相當有價值,值得各位朋友印出來(可以印原文)放在手邊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