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所謂的「市場中立」?!

最近太多投信跑過來推銷基金了。
而且每個都是強調所謂的策略操作,市場中立。
什麼叫做市場中立呢?
新一代的基金跟過去一般股票或是平衡型基金最大的不同。
我想就是在於第一個是所謂的策略操作。
在過去一般的傳統基金績效的好壞是純粹考驗基金經理人的能力好壞。
不過現在基金種類眾多,一般投資人也不一定能夠信賴經理人的能力。
因此很多基金開始選擇用所謂的中立模型來取代過去果斷的判斷。
不同種的模型分別有不同的訴求跟標準。
有的可能著重在高股息,穩定成長。
有的可能著重在股債自動平衡。
有的則是聲稱在市場向下反轉的時候,系統可以自動偵測,然後透過先行獲利了結來穩住獲利。
我覺得這樣的趨勢,已經是一般投資人對於基金經理人的能力逐漸喪失信心。
也越來越不會有人會去注意所買的這檔基金到底是誰負責操盤。
唯一能夠當作選擇準則的,只有不同基金的模型篩選方式是不是投資人所認同的。
各投信也開始改用一貫的投資策略來取代人為判斷。
漸漸的,以後買基金,著重的將是策略,而不一定是經理人的經驗跟人品。
接著是所謂的市場中立。
新一代基金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透過選擇權來避險。
例如匯豐中華的三高基金,就是選擇相對市場漲跌幅較穩定的股票來當投資標的。
在大盤下跌的時候,系統會同步放空指數。
只要股票的下跌幅度比指數放空下跌幅度來的小。
就算是在大盤下挫,但是投資人反倒可以透過選擇權來賺到利潤。
這就是所謂的多空都可以操作。
一般基金跟避險基金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避險基金能夠放空反向操作。
現在的基金透過放空指數選擇權避險,也逐漸能夠達到部份的目的。
感覺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只是畢竟再好的投資策略,都還是要人來做決策。
市場到底是多還是空?是誘多還是誘空??
目前看到的多空策略模型其實在判斷多空的時候都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地帶。
在這模糊地帶之間,經理人是不會依照指標的模型去投資。
只有在上揚或是下跌到一定幅度之後,才能夠決定市場的走勢。
這就像是投顧老師每天在電視上說的笑話一樣。
假使現在是5900點,他們就會說,上漲壓力在6000點。
只要能夠突破六千點,就會有一波行情。
支撐在5800點,萬一跌破5800就是空頭走勢。
其實說來說去還不是廢話。 發表於 2005/05/10 08:00 P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