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給我護城河

最近小弟看了一些朋友的分析,在景氣不佳的時期,價值投資總是特別受到歡迎。
(不過在景氣大好的時候,只有題材是王)

網路上很多人開始透過一些知名的財經書籍分析企業的經營好壞,然後計算合理的買進價格。
這種人越來越多,看起來也即將成為財經部落格之間的顯學......




之前在跟Hilihist聊天的時候聊到,巴菲特的選股能力真的很不是蓋的!
金融股那麼多家,不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旗下的公司卻依然能夠屹立不搖,受傷也很輕微...

其實在景氣好的時候,許多公司的帳面看起來都是很亮眼。
在沒遇到狀況之前,實在很難光靠財報去判斷哪些公司是比較有問題的!
但是往往在「退潮」的時候,就看到有些人拼命拋售持股(如花旗、AIG),有的則是拼命買進(如富國)。

Wells Fargo過去一年


wells Fargo的ROE

Citi過去一年

Citi的ROE


有朋友跟我聊到一些在網路上看到的評價方式,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相當用心。
可以很仔細的分析財報,去找出好公司來!

小弟我絕對不會認為這樣有什麼不妥,不過想補充說判斷一家好公司,也不能光靠「量」的方面去評判,否則最厲害的證券分析師應該是會計師才對。

要分析財報,應該不會有哪些人比會計師更高竿。
不過放眼望去各大券商的專業分析人員,或者基金經理人....似乎很少看到會計師出身,或者會計系所畢業....

小弟淺薄的想法認為,除了「量」的分析之外,「質」的分析也不可以忽略。

巴菲特的選股模式當中,「質」就佔了很大的比重。
有很多重點並不是光靠數字能夠衡量,但是卻相當重要。
譬如經營階層的能力與誠信,還有企業在競爭領域是否具有足夠的「護城河」。

巴菲特對於Moat的重視,其實並不少於對價錢的重視。
所謂ROE、負債比、權益現金流量,都只是評估好壞公司的條件之一。
但是許多透過簡單數字衡量判斷出來的好公司,卻未必能夠經的起景氣變動的考驗。
因此巴菲特重視Moat,認為只有堅強的Moat,才能夠抵抗各種競爭而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Moat的定義與判斷,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巴菲特認為民眾生活當中不可或缺,而該廠商在這方面又有一定程度的獨占特性者,是最好的標的。(財務指標是另外考量的要點)。
這種獨佔特性可能來自於本身品牌的形象、經營權的特許,或者人家無法競爭的優勢。

回推台灣各產業,要拿來套用,其實也並不容易。
畢竟台灣很少有這種民生產業,不僅具有獨占性,而且有優異的財報數字表現。
(譬如統一的財務表現就不夠好)
這些公司在各領域未必要拿到全世界獨強,不過只少要在特定區域與範圍內特強。

譬如台積電的代工能力與製程能力在世界也算是走在前端,除非半導體公司堅持自己產出晶圓,否則台積電在這領域依然保有相當的優勢與地位,這是其他半導體代工廠商無法對抗的。
加上台積電本身的公司治理能力優越,經營階層也不亂搞...(我知道會有很多網友不認同)
因此就我認為台積電最大的考量因素只是價格與景氣的判斷,而在公司「質」的評估方面是過關的!

在考量一家公司好壞,是否值得投資之前,還是要多加考量本身企業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而非光靠財報去篩選囉!!


我本來想說鴻海也是很有競爭優勢,不過應該會被圍剿.... 哈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