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20060731投資日誌

本以為美股大漲對台股有利,想不到上漲無量還是被逼著出貨。

公司賣出0050在52元價位(真是超多人掛這價位的,盤中掛賣1000張)。
個人買權早盤沒出,盤中成本價賠手續費出場。
原本信誓旦旦,想不到跟期權的獲利還是無緣,看來真的不適合做選擇權。

今日結算七月份投資業績,是目前今年以來的最少的,操作上真的相當困難。


發表於 2006/07/31 11:48 AM

長期持股第二彈--喬山1736

繼聚陽之後第二檔喜愛的股票.....

說實在的,這檔股票幾乎是完全按照彼得林區的投資法來下注。
其實喬山的新聞不是這一陣子才出現,其實我是在去年中才發現到這檔股票。
那時候剛開始還不知道喬山跟路上看到的高島等健身器材用品店有什麼差異。
只是網路上突然報導了些有關於他的獲利消息。
非電子業有個好處就是當你想要長期投資可以比較能夠心安。
因為只要方向正確,獲利往往可以維持一段較長的期間。
那時候從11X開始進場,獲利消息放出之後,馬上回跌到10X,不過很快的又開始回升。
說是彼得林區的投資法也是有些太過其實。
其實說穿了,只是每天上下班都有機會經過Johnson紅色招牌的店面。
看看財務營收狀況不錯,就是著做做看。

發表於 2006/07/30 11:07 AM

好書推薦>貪婪時代

連續幾次在FundDj看到有人問財經好書,似乎問來問去都是那幾本。
不過奇怪的是,好像我喜歡的書都跟別人特別不一樣....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博客來導讀》囤積紅標米酒、搶購公益彩券與股票炒作飆漲,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在經濟學家眼中,這些熱潮都指向「投機」。錢思樂則要告訴你:人類揮霍欲望與金錢的投機遊戲,是史上不曾消失的金融嘉年華。
《貪 婪時代》一書是錢思樂描繪的世界投機圖像。由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炒作黑色鬱金香,到一九八O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九O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錢思樂細數現代主 要經濟強權的投機事件,並分析相隨的社會發展狀況。書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儼然是一部投機史,但若「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已經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 品,可能是走錯路了」,凱因斯在三O年代發出如此警告,在今日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格外發人深思。
然而,當我們回到金融投 機的源頭,我們赫然發現投機的本質埋藏著烏托邦的理想。錢思樂說,投機雖然世俗,卻不只是貪念,而是以無政府、打破階級的嘉年華精神,對抗現代經濟制度下 理性的物質主義,是一場「傻瓜的盛宴」。問題是,嘉年華的狂歡結束後,我們是否仍回到常態的規範世界呢?
內容簡介
  本書為探討金融投機的經典之作。從 1630 年代荷蘭的鬱金香球莖炒作風潮,到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不動產狂飆,投機已成為最有魔力的經濟活動。本書從輕鬆有趣及發人深省的角度,探討各種市場炒作的模式、非理性的跟風及圍繞在這股風潮四周的眾生貪癡。
# 「本書值得一讀,因為看到別人的愚行是一大樂事,更遑論有關他們的貪婪和無知。而且作者也是說故事高手。」--《華爾街日報》
# 「作者似乎無書不觀。本書涵蓋三個世紀的金融投機故事,而且詳述當時的社會背景:民謠、報紙報導及街談巷議,真實、有趣又發人深省」--《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佳評如潮。
#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推薦
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很不錯!!

發表於 2006/07/28 04:17 PM

要學會寫投資紀錄

為什麼會想要寫投資日誌,其實有個很主要的原因。
過去人家問我投資經驗,通常記的最清楚的可能就是大賺與大賠的經驗。
不過很多體驗,尤其是失敗的體驗,很容易就被人給淡忘...

因此才有長輩建議我,無論自己的看法是對是錯,總是要留下紀錄。
如果後來看對了,要懂得歸納當初是哪些條件看法正確,可供以後用同樣方式繼續獲利的參考。
如果不幸看錯了,更重要的是要回來檢視,自己是哪個方法考慮錯誤,避免自己犯下同樣的錯。

發表於 2006/07/28 03:37 PM

人一生要多少錢活

一個人需要多少錢才夠用?
這個問題之前在新聞上有談論到。
投信寄給我這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跟各位分享....

馬後炮一堆...

最近接連信箱都會收到券商與投信的分析報告。
看完之後,心理不免有些感觸.....

從今年五月下殺以來,大部分的分析都是認為短期回檔,還會繼續上攻。
就在大家都不知所以然下,市場卻跌了。
直到最近,利空消息才逐漸釋放出來,這時候投信與券商分析才開始認為經濟狀況不好,市場後市看淡。
不過如果真的照著這些分析來做,真的很容易就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從過去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些分析如此之不準,究竟是分析師給內部人士一份較快速的建議分析,然後發佈出來的都是落後與錯誤分析好讓之前的內部人士有機會出貨或者是回補....
還是...這些分析師根本就是人云亦云,看到盤勢趨漲就說還會漲...跌下來就說還會續跌...
信箱裡一堆馬後炮,五月下殺的時候怎麼不說七八月行情看淡。
直到已經跌下來,投資人損失慘重時,才在這個時候說行情不好後勢保守....
這是我的心得...

發表於 2006/07/28 10:01 AM

20060727投資日誌

今天盤勢看起來弱弱漲,不曉得會不會有人一路放空被嘎上天....



基本上目前看多上6500,接近後趨於保守。
公司的0050基本上跟我自己的操作方向類似。
從50元以下加碼,接近54開始獲利了結或是反向放空.....
選擇權今天跳出成本區~終於開始收穫...
基本上,我玩選擇權都是剩少敗多,希望這次能夠讓我雪恥一下...... 發表於 2006/07/27 05:44 PM

期貨營業員輓歌

轉貼其他財經網站,有關於一個要離職期貨營業員的心聲...
蠻有意思的.....

下周丟辭呈了不幹了
幹了5年多的營業員
待了2家期貨商
在偶手中陣亡的客戶先烈們
資金總計也有上億
當然不是我代操
如果是的話...客戶也只可能撇的慢些(苦笑)
從期貨商的內部機密資料統計得知
期貨戶數真正賺錢的比例不到5趴
95趴都是虧錢的
而從我手中的客戶也是如此現象
這幾年努力開發客戶...總是左進右出
像破了洞的水箱...怎麼累積也累積不了
手續費也降到谷底了
沒啥空間可存老本
我看開了
偶也介紹客戶看168
客戶總是喜歡資訊...消息愈多愈好
愈多撇的愈快
真的很佩服168網友裡頭
自稱高手高高手的一堆
我看5趴賺錢的期貨戶
應該都在這裡了..呵呵
這個市場不會倒
因為人性不會改變
加油...我也只是換個頭路而己
我也想證明終有一天我是5趴名人堂的一員
明天見老總去了
祝大家操作順心順利!!

資料來源:168理財網
http://no3.168abc.net/asp/board/board_detail.asp?board_sn=351880

發表於 2006/07/27 09:37 AM

突發奇想的圖

在作報告的時候把0050的圖形叫出來,分段後突然發覺有種相似點...
2004年跟今年的走勢還真有些雷同....

紙上彈兵,僅供不負責任參考....

發表於 2006/07/26 03:36 PM

買基金不是買飆股

前幾天跟投信聊到基金好不好賣。
結果對方告訴我,現在說要推什麼基金,其實產品本身很難說服投資人。
反倒是好的投資方式比較有實際意義!

從過去到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網路上問明牌,就連基金也差不多。
打從去年保德信店頭、日盛上選、中興中小等基金創造超高績效後,很多人似乎都把基金當成飆股,希望自己買到的就是那檔一年能賺上數倍的好標的。
不過以今年來看,過去這些好基金雖然績效還算穩定,但不是永遠都有那麼強的爆發力。
有時候基金績效的好壞,與經理人押寶的股票表現有很大的關係。
像去年高價股狂飆,押寶越多宏達電,成本越低的基金表現就越好。
不過今年以來類股輪動快速,很難有哪些經理人能夠確實有突出的表現。
投信拿出績效表攤開來,或許一個月的排名是前十名,但是可能三個月、半年卻都是三十幾名。
這種來來回回波動不定的排名下,投資人說真要靠排名來壓寶好基金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與其拿排名來勸導投資人申購,有些投信開始改以投資方式吸引客戶。
畢竟台股不過就這樣來來回回,以好的定期定額方式來申購,會比盲目的買進賣出來的有效益多了。
像上次去參觀復華投信的辦公室,裡頭牆壁上就有各種基金搭配上該投信推出的複合投資法創造出來的績效,與一般定期定額和單筆申購相比差異在哪。
經過長時間的累積,確實好的投資方式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因此我是這麼覺得。
與其每天花時間在尋找基金排名前面的標的,不如先選好幾檔長期以來都不錯的基金。
然後把重點花在該怎麼樣改良定期定額,會讓投資獲利更有效率。

發表於 2006/07/25 04:53 PM

20060725投資日誌

這種盤勢一天漲,一天跌。
來回操作的應該能小賺些錢,不過做錯方向的可能反倒是兩端都虧。

現在各國股市蠻團結的,基本上看到美股漲,日韓就跟著漲,台股也跟著連動。
美股跌,亞洲股市也差不多受到連帶影響。
一天多,一天空,很多分析專家也看不準未來行情到底怎麼走。
乾脆隨便喊,反正不管喊空喊多,來來回回總有一天會說對。
手中的買權今天來到成本價位,說實在說要看很多也未必。
只是想搶個反彈,只要彈高應該還是保守起見。
只是對於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說,這個實點倒是可以先買進點好的標的。
公司的部位也沒什麼動靜,頂多趁今天早盤開高趁機出脫一些零散的股票補點獲利。
週日晚上才從墾丁殺回台北,距離上次去墾丁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
其實景色差不了太多,但是人群卻比我預料的還要多很多。
整條墾丁大家擠到不像樣,如果沒有預約,晚餐幾乎沒有店家能有空位。
要看比基尼辣妹也看不到幾個,我想應該都是跑去福隆音樂季了吧....
發表於 2006/07/25 04:19 PM

20060721投資日誌

有沒有人最近感覺有比較明確方向出現的?
看的真的霧煞煞,價格區間又短,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買進6400Call搶短多,其他不太想的到要做什麼。

(券商給我的簡訊是賣6400Call喔,這樣我是不是變成反指標了)
沒事就幫忙代賣基金了。
跟我接觸的很多投信業務都相當好,熱心又夠專業。
畢竟是跑法人的,談吐比較有深度。
如果有人要買基金,可以幫忙介紹。
資料充裕,手續費又有折扣。
要去墾丁玩了,心思都放在墾丁上頭。
希望能拍點比基尼辣妹的相片回來分享....
發表於 2006/07/21 05:33 PM

有一檔從去年到現在長抱很喜歡的股票

營收不錯,獲利不錯,又穩定!!
從去年除權息後抱到現在!

應該還會繼續抱下去。
其實之前本來是想買台南的,一開始對台南的印象比較好。



成衣廠邁向自創品牌之路,儼然成為產業中的品牌年。聚陽(1477)自創品牌pica pica預定秋冬亮相;台南企業(1473)也計劃秋冬引進法國時尚女裝品牌,讓今年下半年成衣業掀起品牌大戰。

不同於其他成衣業品牌定位走時尚路線,聚陽自創品牌pica pica看好國內養生瑜伽風,該品牌走「青熟女」路線,以慢跑及瑜伽等流行功能性運動服飾為主軸。


聚陽表示,一般女性時裝市場競爭太激烈,且國際知名品牌太多,要自創品牌,就要創造利基市場,才有機會突圍,且功能性布種是台灣紡織業的優勢,因此,借力使力,切出運動功能型的利基服飾市場。


聚陽規劃以自營為主,預計最快11月將開出首家據點,初期將以百貨公司通路為主,除自創品牌外,聚陽也著手代理品牌,內部計劃同時引進瑞典一家女裝,基調與自創品牌相近。


以成衣代工起家的聚陽,目前主要獲利仍以OEM為主,近幾年積極切入ODM領域,為歐洲品牌量身設計,pica pica是聚陽初試啼聲的自創品牌,備受外界矚目,估計初期投入費用約2,500萬元。


聚陽評估,雖然品牌事業對於今年獲利沒有實質貢獻,但藉此可強化團隊ODM實力,為ODM設立展現舞台,有助於未來擴大品牌事業鋪路。


聚陽結算6月單月稅前盈餘1.01億元,較去年同期7,307萬元,成長39%,累計上半年稅前盈餘5.01億元,較去年同期3.41億元,成長46.8%,每股稅前盈餘4.01元。


PS:不過有時後放消息不久就會下跌!!



發表於 2006/07/20 11:34 AM

未來看大盤

最近看空的人越來越多,在通膨疑慮稍為歇息後,後勢到底該怎麼看是個很大的疑問....


早上跟朋友談到升息的問題。
對方認為油價有可能續上80~90元,除了八月之外,還可能再升息一次。
我的想法是,油價可能接近80元左右,後續基本上不升息的機率比較大,如果情勢需要,應該再升息一次。
升息是兩面刃,雖然說通膨疑慮仍在,不過美國經濟成長趨緩也是事實。
為了抑制通膨而升息,反倒也會傷害到美國企業體質。
先前大多數人都還一路看多,認為這波只是多頭的回檔整理。
不過跌到這個時候,很多人開始絕望,認為盤勢還會繼續往下。
投信投顧幾乎不是看盤整就是逢高減碼,見紅就空。
之前我也是這麼認為,不過現在有點稍為改觀。
如果大家這個時點一致看空,則我現在改由空方為中立看法。
等有後續外資或是喊話下看時,我可能會進場開始佈局...

以下是鉅亨網今日對於柏南克之報導:



柏南克在參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中說:「政策必須顧及過去升息對未來的影響,同時也要對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保持警戒。」


分析師說,市場原預期柏南克的談話會更為鷹派。現在美元的支撐一夕崩盤。


柏南克說,因消費者支出減緩,美國經濟正在轉變。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率為5.6%,但今年全年則可能降至3.25%至3.5%,2007年進一步下降至3%至3.25%。


分析師說,柏南克對經濟成長表示了擔憂。他無意以升息壓抑經濟。


柏南克亦說,Fed不能讓通貨膨脹失控。


今日在柏南克聽證會開始前,美國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0.2%,扣除食品與能源後,6月核心CPI 為上升0.3%,高於預估上升0.2%。該數據公布後,美元兌歐元與美元兌日圓均上漲至三個月高點。


分析師說,核心CPI落於Fed可接受範圍上檔,增加了Fed於8月會議再度升息的可能性。


但另有分析師說,柏南克有幾句關於經濟成長的談話促使投資人賣出美元。他今日的措辭似乎可作兩面解讀,讓人難明瞭真正意函。


美國債券今日上漲,殖利率則下降。柏南克有關經濟緩和的談話,使得投資人預期央行可能停止升息,支撐了債券走高。


發表於 2006/07/20 09:37 AM

誰是接班人?!的一點想法

前陣子相當走紅的電視節目,以內容來說相當投我所好。
可惜我自己只看過一兩集,大概只知道裡面的流程與方式,但是對於裡面的人物卻是一點也不熟悉(當然除了川普老大以外)

這裡有個網站詳細的紀錄每一期的內容與參加人物介紹,在討論區當中的內容是相當詳細。
看來的確有很多人對這個節目有研究。
Hotjobs誰是接班人討論區
http://www.hotjobs.com.tw/forum/default.asp
除了一般的比賽之外,我在看每一期的競賽人員,似乎業務性質,尤其是房地產業的人員比例相當高。
很多參加者都是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或是投資相關業務。
看來在國外這個工作的相關從業人員是蠻有實力的。
由此可以看見,想要成功「會做生意」的確是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http://www.hotjobs.com.tw/forum/forum_posts.asp?TID=53
除此之外,透過上面的連結可以看到,每個參賽者都有一個自己的網站。
我曾和同事討論到,不曉的是這些參賽者本身就有自己的網站,還是針對這個節目才去設立的。
不過根據每個網址都是WWW.人名.com來看,應該是為了節目才去設立的網頁。
撇開網頁設立的目的不說,不過我倒是突然想到網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架設自己的個人網站,裡頭多放些自己相關事務。
但是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似乎有個人特色的網頁已經被部落格取代。
雖然說已架設的方便性與普及性來看,部落格的傳遞的確快速許多。
可是似乎卻沒有過去那樣有個人風格。
還有一點是造成我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原因。
可能是我並不是特別在乎結果,反倒是比較在乎過程。
在這些精英相互競賽下,這麼多的判斷與決策都是很重要的菁華。
而節目卻把重點擺在哪個隊伍哪些人的個性或是相處之間有所爭議,導致落敗的主因。
不過我覺得中間許多討論的過程與方式對我來說遠比那個更重要。
或許是節目導向的不同,所以我並不是他們主要想要吸引的觀眾群。
舉例來說,記得有次比賽是兩個隊伍一起為一家牛仔褲公司製作DM。
結果節目快速的播放製作DM的拍照過程後,馬上就宣佈該公司比較喜歡某隊的作品。
失敗那隊馬上就有人被淘汰。
而其實我比較想多花點時間看看他們怎麼選定DM格式、如何設定風格、如何製作與等細部流程。
但是節目的步調太快,失望幾次後就不太想看了....
或許討論區看看後,若是有不同的想法,看能不能再去網路上抓來看吧!

發表於 2006/07/19 05:11 PM

20060719投資日誌

今天盤勢走了個大鍋蓋,每個時點都讓人有種要反彈的希望,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向下壓低結算的企圖心越來越明顯.....

盤勢越看越悶,價錢跟趨勢沒有出來,操作上就很困難。
想買的沒人賣,想賣的也當然沒有好價位。
之前放空的厚生,今天在猶豫到底該不該多回補些,不過電話拿了起來又放下去。
我想說再等等吧。
多空單都先出掉,除了放長期投資的以外,剩下的都先清空。
盤勢短線可能還殺不低,不過下看5800的還是大有人在。
普遍的看法應該都還是認為七八月不會有太好的起色。
短線是溫跌偏空,不過以較長線點的角度來看,相信還是有人願意在這個區間先接些股票來放。
真是有夠悶的盤.....
發表於 2006/07/19 04:50 PM

典型熊市特徵 下跌已成定局


在 談論技術面之前,我們忍不住先要提一提幾個月前說過一些話……現在終於要開花結果了。如 果沒有注意那是你們自己的風險。十個月前我們提到,我們所有對景氣循環的研究顯示房市正在下滑。我們不能告訴你多少人是這麼想的,但基於這一看法,我們接 著說,我們並不認為經濟(當時成長強勁)能夠永遠這麼強勁地成長下去。除了擔憂消費者像對待自動櫃員機那樣利用他們的房屋以外,我們也擔憂聯儲不知道如何 停止加息。因此,不僅只是房市轉跌,而且聯儲繼續在緊縮。到了最近,我們又說過,市場面臨的下一個問題不僅只是我們的聯儲而是全球所有決策者都在撤回對經 濟的刺激措施……這將對全球市場和經濟產生影響。 (取自TradingMarkets)

絕望投資法

最近有人問到我自己的基金是怎麼去投資?!
我回答「作波段。」不過這種說法似乎有回答跟沒有回答都一樣。
如果真的這麼會做波段,早就發大財了。
其實我的投資方式比較與眾不同....



先說簡單的海外基金。
通常給人家的建議歸建議,而我自己則是選擇幾家好的海外基金用最笨的方式定期定額扣款。
譬如大聯美收、富達歐洲、天達環球策略或是安本亞太股票
這種方式蠻笨的,不過沒有其他方式,我就是直接用華南銀行定期定額扣款(先前富達是透過券商平台)。


其實我自己是有買友邦金牌組合(因為認同他們選的好基金)。

而國內基金呢?!
我的方式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樂觀中破滅」。
因此我的方式不是定期定額,而是我自稱的絕望投資法。

怎樣叫絕望投資法?我想一般人都知道定期定額的制勝關鍵,就是在於當大盤下跌時,大家都不敢買,只有定期定額敢去扣款。在行情反轉之後,當初低淨值扣款的單位數才能夠發揮效用。
而對我來說,光是定期定額扣台股基金是覺得有些被動。
如果是海外市場沒時間顧到也就算了,至於台股每天都在接觸,好歹也知道現在的行情是好還是不好。
因此我的投資原則是,既然自認不可能買在最低點,那不如乾脆每個最低點都來買。

譬如以最近為例。在去年十月股災,全球市場都下跌,感覺真的很不好(尤其傳產股)。
那時候剛買到基金的應該都很心痛,不過我是反向思考,就專門選在大家都很嘔的時候買進。
然後續放(賣出時機純粹看個人心情)。

今年初期6400左右時外資有喊下看6000點,那時候我再買一次(後來一路飆升)。
我一上七千點就部分了結掉了,所以後續七千多點的部分都沒賺到。
接著開始下殺,一開始跌到6800大多數人都認為會止跌回穩。(認為是多頭短期拉回整理還要續攻萬點)
這時候我再買。
後來一根黑棒跌破支撐開始下殺,我仍保有基金部位然後反手放空0050指數(個人的部份)。
我的想法是,當時情況危急,感覺下殺力到太強但是我不願意出脫手上的基金,因此乾脆放空台灣五十指數來作避險。

等到前波回檔上來,我賠了手續費把台灣五十的空單補掉。(雖然賠了手續費,但是在當下是規避了部份後續可能下跌的風險)
前波下再次下殺6200點前支撐,我在大黑棒出現後再度進場買進。
(我有同事同時在當天殺出台股基金,剛好賣在淨值最低點)
這波又在拉回後,我同樣預計在這一兩天考慮是否要加碼(畢竟之前才買過)。
這種方式沒有什麼訣竅,不過我認為比起一般的定期定額是有趣多了。
如果這種方式能夠引起你的興趣,不妨學著試看看,每當大家開始賣基金恐懼的時候,試著買個壹萬元的股票基金,有跌就繼續買。
其實我在幫公司操作0050也是類似的意思,只是公司資金充裕。
而個人的話,單筆最少都要一萬元申購,不過還是可以試著做做看。
相信接連這樣下去,每次殺到最悲觀就買一次基金,總會有機會買在最低點。
在當時或許心情很難承受,不過只要後面有機會反轉,就能夠享受甜美的果實。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如果哪天攤平攤到沒錢,認賠殺出在最低點不能怪我......


發表於 2006/07/18 06:37 PM

20060718投資日誌


今日大盤止跌,不過其實也是大多數人昨天就能預料的結果。
在昨天大力殺盤下,今天大多數的看法都是認為下殺力道會大幅減弱,短期不加空!

許多投顧的看法,是認為短底下殺力道不強,或許在結算時仍有些變數,不過在結算之後仍可搶進績優個股。向上看的比例依然居多。
昨天好奇打開電視,終於有電視老師開始認賠出場,告訴投資人他們是肯幫助投資人控制下檔風險停損的老師。
也有的依然堅持再跌就再買....
昨天續接0050在49.9元左右價位,目前依然短套。
這波下殺直到今天收小紅,法人都依然是大量賣超。
雖然很多人認為下殺時有人接手就是好是,看好要殺破不容易,可以進場低接股票。
不過明天結算或許不會殺低,但是拉長一點時間來看,或許底部真的還沒到....
現在手上是多空單並存,只能看哪邊的獲利機會比較大。



發表於 2006/07/18 05:37 PM

寶華成豐 面臨贖回潮

我對小投信沒有偏見。
不過在現實的壓力下,小投信為了要圖生存只有讓績效好,要讓績效好只有兩種作法。
一種是堅強的研究團隊,另外一種就是用「方法」.....

之前有幾家很小很小的投信來拜訪我。
說實在的,要不是在對方來之前有先上網去做點功課,好讓我知道這家投信現在是誰投資的。
否則人家說起來,我還真不知道原來還有這家投信在。
就算對方說的再怎麼好,我還是不敢去投資。
畢竟規模小,對於公司大筆的金額來說,就是蠻危險的事情。
對於法人戶來說,其實績效不是絕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拿傳山投信的平衡基金來說,先前有一陣子績效表現還算不錯。
不過現在不知道是我沒找到還是怎樣,居然沒看到這檔基金的影子了....
有些小投信擔心法人會猶豫,甚至有的業務還跟我開條件。
說只要我能放滿一個月,他可以去跟經理人說,絕對讓我獲利出場。
這個保證還真可怕,我想該業代肯定考不過下個月的金融常識與道德。
既然它能讓我穩定獲利出場,就表示中間的損失就要由後面進場的投資人來承擔。
很多人反對買基金的原因就是因為投信的操作只要不透明,中間風險都要交由無辜的投資人去承擔。
就連看到小投信的業務來拜訪我。
我一定第一句話就會問他,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家投信?
基本上大多數的業代都會回答我,是因為這家的產品不錯或是有潛力,不然就是研究人員很強。
大部分都會說該投信從哪個地方挖來超強的研究團隊,保證績效不會差。
不過就我所知,許多業務從大投信跳槽到小投信的原因都是為了想升等。
在大投信升不上去,就只能往小投信走。
這樣淘汰的機制下,要讓小投信有好的表現,我想的確是有些困難地方。
如果網友是小投信的工作人員,請原諒我的直言。
因為無論是個人資金或是公司資金,要我放在小投信都是很可怕的事
!!
以下是經濟日報新聞:

成豐集團涉嫌違法吸金,影響旗下投信公司。該集團轉投資的寶華成豐投信董事長嚴啟慧表示,大股東疑涉違法,確實有些影響。他說,私募基金的募集受到影響,公募基金方面,上周五單日贖回金額約3,500萬元,將會與客戶持續溝通,不致影響公司營運。
寶華成豐目前旗下共有兩檔公募基金,根據公會資料,統計至5月為止兩檔基金金額共計6億元,為國內規模最小之投信,近來積極轉往私募基金發展。
本周投資人是否持續贖回,將影響公募基金的規模,私募基金業務也恐受波及。

發表於 2006/07/17 03:47 PM

這個圖反應什麼?

這個圖反應出什麼?反彈上八千!市場依然看好?
新興市場依然火熱?台股股價偏低,值得加碼進場?
還是我們太樂觀了?!

如果說,所有的數據都顯示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如果說,大多法人都看好這波只是回檔修正。
如果說,油價只是人為炒作,實質價格依然偏低。
如果說,全球股市依然多頭,短期修正10%~20%很正常....
那麼會什麼會一再打底,破底?
市場真的依然看好只是短期修正?
還是我們錯了??

發表於 2006/07/17 03:19 PM

20060717投資日誌

隨著油價大漲,全球股市又接著遭殃。
這波下殺,說實在誰也說不定到底又要重新回探多少價位。




今天公司0050跌破50就大幅買進。
基本上風險應該不大,如果有續破底,看情況再來低接。
厚生融券(空17元)暫不回補。
小弟把選擇全部位回補掉。
基本上說過大跌的話對我有利,不過要結算價位低於6330,要看壞也不太容易。
對我來說風險不小。
本來想直接收6200賣權權利金,不過對我來說同樣有風險。
因此在今天有獲利機會,就先平倉掉。
如果照原先計畫的,跌破6300以下結算,獲利約六千多。高於6400的話應該是損失三千多。
目前取中間值出場!!
殺到傻眼~哀嚎遍野!!想不到一直認為不會跌破的支撐,還是硬是被摜破。
失策!失策!!該怎麼做?追殺前波飽受寵愛的個股嗎??

發表於 2006/07/17 10:53 AM

晉商學-商周報導

雖然沒有看過電視的喬家大院。
不過最近有關於晉商的新聞越來越熱門,害我也忍不住去借了本商周報導晉商的特刊來看....
(文章取自商業週刊電子報與大陸國際在線網站)

投資人的故事

我要講一個投資人的故事給大家聽。
希望哪天這也能成我我說給小孩聽的床前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投資人還不太懂得什麼叫理財或是投資。
他很努力於本身的工作,並且有些小積蓄,他相當滿足。
有一天,有個朋友看到他,知道他只賺死薪水,並沒有拿錢來投資。
因此開始恥笑他,告訴他說這樣是沒辦法致富的。
「你看,所有的有錢人都是靠投資致富」那個朋友說。
「那要怎樣才能讓我投資致富呢?」投資人問。
接著朋友告訴他,可以試著投資績優股。
不久後,投資人開始試著投資績優股,然後放長期。
透過配股配息後似乎有那麼點效益,長期來看還賺了點小錢。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配股配息雖然還算穩,但是時間太長了。
這些錢頂多能夠打敗定存,卻不一定能夠致富,而且還要擔心公司倒閉。
因此朋友又建議他,可以拿股票作波段,賺個波段比較有得賺。
「一年不過就那麼一兩次大波段。抓到波段後,馬上就能夠賺大錢。」朋友說。
接著投資人開始試著嘗試買股票作波段。
不過這下子,他發現賺的錢沒有靠自己工作與買績優股配股配息來的穩定。
有時候賺錢,有時候卻賠錢。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選飆股的方式。
說大部分的大戶能夠賺大錢,都是靠內線買飆股的結果。
「只要聽我的內線消息,抓到飆股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賺上好幾倍的獲利。」朋友說。
之後,投資人開始等待朋友的內線消息。
然而內線消息聽到後,卻比作波段更悽慘。
十條內線大概有七八條是不準確的,只能夠靠那一兩條內線消息獲利,卻又太早出場。
導致在投資當中出現賺少賠多的情況。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有時候內線跟人家報的明牌不一定準確。
不過透過技術分析,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賺到錢。
「只要抓到技術分析的轉折與量能的衡量後,無論大盤是多是空都能夠同樣賺錢。」朋友說。
聽到多空都能賺錢的投資人,決定再一次相信朋友的建議開始投資期貨與選擇權。
投資人買了很多技術分析的書回來看,想要透過技術分析抓到大盤的轉折。
結果幾乎每一本書裡面的內容都差不多,照理來說應該是不會有錯。
然而操作的結果,卻偏偏都是買高賣低賺不了錢還賠了一屁股。
虧損越來越大,而投資人也越來越想不透,怎麼賺個錢會這麼辛苦。
直到他把自己原先工作所辛苦賺來的錢都賠光之後,他才打算收手。
「投資怎麼這麼困難?」投資人心想。「或許把錢放在銀行,回歸我的本業才是正確的。」
因此投資人決定退出市場,專心工作。
故事結束了,我也該下班了!

發表於 2006/07/14 06:11 PM

20060714投資日誌

在網路上說自己買什麼賣什麼,其實是件很不舒服的事情!

畢竟如果看錯行情,就必須承受被人恥笑的困擾。

說實在的,很多人寧願喜歡透過網路喊些空氣單,搞不好還能因此成為眾所矚目的大師!!

我是認為油價上漲,對金融股應該相對比較有利,而對營建比較不利。
因此看多金融股、看空營建股。
不過比較擔心的還是怕自己的方向完全看錯。
營建的主力信心相當堅定,似乎不會讓價格輕易下挫。
或許他們也知道,在這個環境下,如果被發現營建股籌碼凌亂,價格開始疲弱後。
會有很多投資人跳出來想要拼命放空他。
因此就算今天大跌一百多點,營建股依然屹立不搖。
只是放空厚生能賺的到錢,放空營建卻沒有利潤可圖,是令人比較困惑的。
或許是題材與實際收益在遇到市場波動時,抗跌能力還是有差。
這陣子擔心價格下跌,卻又認為短底應該有得支撐。
因此我透過選擇權設定了一個賣出低價位PUT與買進高價位PUT的組合。
基本上兩個組合加總在一起,只要大盤指數下週結算能夠比現在這個價位低,我就能夠獲利。
如果預計持平,就可能小賺或是小賠。
如果萬一股價指數下週往上衝高,可能必須要將買進PUT的部位平倉,只收賣出的PUT權利金。(損益得看自己動作夠不夠快來決定)
基本上在今天外資大賣之後,綠營內部同時也產生疑慮。
如果今天美股沒有好的表現,預計下週可能大盤臉色也不會太好。
因此建構的這個組合還是以偏空為主。
其實小弟對於選擇權的組合特性並不是相當熟悉。
還要透過幾次的磨鍊開始學習不同價差交易之間的技巧。
這部份可能還要花時間多找點相關書籍來看。
不然基本上,我都是以到期前當選擇權的賣方比較多!!(專收極度價外權利金)

發表於 2006/07/14 05:42 PM

你也買的到避險基金!

最近在公募基金難募之下,許多小投信都開始把方向放在私募基金上頭。
接二連三的又有許多小投信來拜訪我。
基本上要交易是不太可能,不過基於學習新知的緣故,我還是很樂意跟他們交換意見。

之前有過一次是金復華投信來找我。
這家投信似乎除了國內市場以外,在海外市場似乎不太有所斬獲。
之前沒有特別去培養一些海外研究人才,在這資金外移的風潮下,就顯的有些力薄。
就連之前推出的基金都因為募集不成功而解算。
況且復華被元大吃下來後,兩家子投信的關係就有些尷尬。
看起來是相互競爭,其實私底下都已經綁在一起了。
先前兩家投信同樣去香港拉了一檔應該是資產證券化的基金,然後包裝成私募的型態。
方式與標的一模一樣,只是分成兩家投信用自己的名稱包裝。
不過投資人買了之後,後續又結合在一起,都成了那家香港投信的投資戶。
先前避險基金風靡時,台灣很多投資人找不到避險基金的投資管道。
很多是透過海外銀行或是地下管道去購買,既不保險又不安全,連資金門檻都很高。
現在透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可以幫助投資人買到海外避險基金。
因此這塊服務特定有錢人的投資商品似乎開始越來越熱門。
投信會跑去海外找那種績效優異的商品,承包一定的金額後回來台灣分裝成私募產品。
分裝的好處,是門檻可以大幅降低。
以目前手上看到的資料來說,大概「只要」美金30萬元就能夠購買這些商品。
「只要」30萬美金,對大戶來說應該不算什麼。
但是對我來說,可能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夠買的起。
在我跟對方說公司暫時不買私募基金後,還有的業務會很誠懇的建議我自己個人也可以考慮。
我想這是太看的起小弟我了。
這種恭維只會讓我覺得尷尬。
總之不管能不能買,海外這些私募基金的標的千奇百怪。
我倒是蠻喜歡蒐集這些投信的DM與產品介紹,當作一種學習。
畢竟投資領域這麼寬廣,投資方式如此之多。
到最後總是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

發表於 2006/07/12 05:48 PM

20060712投資日誌

人家問我最近看好什麼族群。
說實在的,我不太看的出來。
只能說哪些股票目前價位還算合理,不過至於什麼時候會漲,我也不知道。

繼鋼鐵股被砍殺之後,認賠丟出鋼鐵股。
今早營建股見紅就空。
已經醞釀很多天看營建股不爽了,只要月線跌破。
我相信,也希望它會一去不回頭。
放空長虹5534、興富發2542、基泰2538。
買進國泰金2882、新光金2888。
希望別被多空雙巴!!

發表於 2006/07/12 09:55 AM

日盛投信-麥克阿瑟財富升級計畫

日盛投信最近推出了麥克阿瑟財富升級投資計畫。
其實有在買國內基金的投資人或多或少都會收到投信有關於這種投資方式的說明。
雖然方式不一,不過基本概念差不多。
都是先買入較穩定的基金商品,隨著大盤波動然後分批撥入積極的股票基金當中,然後達到一定的獲利金額後會自動把收益退回到穩定的基金商品裡頭。
這種方式是比較活性化的定期定額(或不定額),只要該投信基金操作績效穩定,大盤在特定區間來回震盪下,這種方式的確有他好的地方。



同樣的,之前接觸復華投信時,對方也有推出類似的投資方法叫做「複合投資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信索取投資方式)。
日盛主要的投資概念是:


投資計畫流程與架構說明
景氣領先指標計量標準化做為長線投資依據
由景氣循環做機動倍數加碼
依擴張與衰退做兩段鎖利機制


假如一開始先買入36萬的債券基金,切分成12個月來投資選定的股票基金,基本上過去的投資方法會每個月投資3萬。
然後只要該筆投資的獲利達到投資人設定的目標後,獲利的部份就會回歸到債券基金當中。
以達到所謂穩定循環且停利的目標。


比較不同的是日盛針對大盤多空有另外設定機制,當大盤處於相對高點時可能只會扣個1萬元,然後在相對低點時投入3萬元。靠著高點少買,低點多買的原則有效降低投資人的持有成本。
由於資料不能公開,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洽日盛投信,或是由小弟介紹專業的投信顧問給您。

發表於 2006/07/11 05:01 PM

20060711投資日誌

說實在的,這個盤上上下下虛虛實實真的不太看的懂。
不過我看壞營建還是不變...

今天不知怎麼搞的,鋼鐵股都慘遭砍殺。
看不出什麼特別的趨勢,不過營建股似乎還是感覺岌岌可危。
我自己的心態似乎就像是過去看壞網路股的分析師一樣。
隨著網路一路飆漲,一路看壞,好像就算再怎麼狂飆都有下來的一天。
許多分析師看壞網路股,當網路股狂飆的時候,他們的聲音都被埋沒在股價當中。
但是當網路股真的崩跌後,這些人似乎又馬上跳了出來。
就像他們擁有預言的神奇功力一樣。
這些人真的神嗎?
一路看壞營建股的人,有沒有可能因為後來營建股崩跌一炮而紅,還是隨著股價繼續狂飆而消失?!

發表於 2006/07/11 11:44 AM

一個挺意外的意外

因為有好一陣子沒看書了,最近才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來看。
看過了一天,才突然發現居然有這樣的巧合....

之前就對Google的故事蠻好奇的。
不過書局相關的書籍太多,還想說等到比較有口碑之後再來決定要看哪本。
但是到圖書館,意外發現裡頭的藏書居然已經有Google的故事。
我借了這本叫做「Google成功的七堂課」。
除了這本之外,當然還順手借了「微笑禿鷹」、「一分鐘一萬富翁」、「0~40億的致富傳奇」、「財務規劃顧問的第一本書」。
首先念的就是這本google的七堂課,直到看了三分二後,想說打開網頁寫寫心得,卻突然發現在我的分類連結上方就有個名為「自投羅網」的blog。
剛開始還覺得這麼名字怎麼突然這麼熟悉,彷彿在哪裡見過。
直到點入對方的部落格後,才發現原來我手中的這本大作就是該部落格站主的作品。
站主Andrew Lo先生對於科技與投資產業似乎有相當多年的經驗與研究。
所寫過的書也都相當有名。
在此向大家推薦Andrew先生的作品。
除了Sina的部落格之外,以下是羅先生的個人網站:
http://www.andrewlo.idv.tw/index.htm
發表於 2006/07/10 08:02 PM

忠於自己擅長的投資方式

說實在的,每天盯著盤看,越看越覺得容易迷失方向。
根據個性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投資方式,不是只要看了書就表示你也能成為大師! 
玩期指選擇權的人越來越多,不過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至少我就不是!!

對我自己來說,我始終比較適合當個中長期的投資人。
我個人所謂的中長期,是指兩三個禮拜到兩三個月不等的時間。
因為我習慣在價格比較低的時候買進我覺得好的股票,然後等著它上漲。
有時候或許剛好選的過於冷門,沒人炒作,要等個一兩週以後才有效果。
也有的是放波段,剛好漲了一兩個月達到波段高點再找機會出脫。
這種方式對我來說始終能夠保有一定的獲利,只是機會並不是每天都有。
在機會與機會出現之間,整天瀏覽在網路上,就很容易受到市場的波動而心動。
在網路上談論股票的討論區越來越多,不過像我這樣擺時間較長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取而代之的除了談論短期飆股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短線操作期指的人數居多。
每天看這些人在哪裡衝來衝去,免不了就會手癢。
不過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好的期貨投資者。
就過去個人的投資經驗來看,我投資權證或是期貨,始終是敗多勝少。
而且能贏的機會還真是少得可憐。
原因並不是因為方向看錯,而是個性沒辦法承受哪種短期劇烈的波動。
看的越短線,需要考慮的事情越多,吸收的雜訊也就越多。
當收到短期的訊息過多,會讓我無法仔細去思考方向到底正不正確。
若是明明趨勢向上,但是短期盤中突然放出負面消息。
我可能就跟大部分的散戶一樣慌張的砍出手中部位。
但是以較長期的投資來說,除非整體經濟環境或是公司方向上有所重大轉變。
否則只要思考的方向沒有錯誤,大可以不需要因為一兩天的漲跌而擔心。
這是因為我個人先前差點花時間去研究期貨的短期技術指標,想要透過開盤幾分鐘的漲跌判斷整天的盤勢會怎麼走。
或許有很多人能抓到這個訣竅,不過說真的我沒那麼神奇。
花時間在這上面,對別人來說能夠賺錢,但對我來說卻未必。
因此我回過頭來,就算當下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也不能只因為手癢就自己去找不屬於自己的方法。
有的老師或是網友每天真的神準,當沖期指就能一天賺個一百點。
不過只要能夠賺錢,並不限制用什樣的手段。
能夠安穩的賺錢最重要!!

發表於 2006/07/10 06:29 PM

可轉債套利的心得

前幾個禮拜,很有意思的連續兩家投信來找我介紹私募基金。

不約而同的,都是在以可轉債的選擇權為標的的延伸性商品,而顧問與CB來源都是大華證券.......

可見最近私募市場有殺的多火熱,同一個標的跟方式都有兩家搶著發行。沒過幾天之後,又有第三家投信來找我介紹可轉債的私募基金。雖然方式比較有些不同了,不過還是擺脫不離可轉債這三個字。

在一個意外的機緣,我居然踏入了先前完全不了解的可轉債領域。

過去念過書的都知道,可轉債的套利方法,就是當股票市價高過可轉債能轉換成股票的成本時,可以把可轉債轉成股票賣掉,或是放空現股後拿股票去回補。

可轉債的優勢就是進可攻退可守。股市下跌的時候,只要可轉債發行公司營運沒問題,債券就相對抗跌;股市上漲時由於可以轉換成股票,因此同時能夠享受到股票上漲的優勢。

不過如果光靠知道這個就想要從可轉債當中獲利就太天真了。

市場上的大戶不是笨蛋,會玩可轉債的都是投信法人或是其他券商。整天有一群人用報價軟體配合著同一套Excel監督著CB價格與現貨的差異。

剛開始第一次接觸CB時,券商弄給我ㄧ套Excel檔案,我只要把報價軟體的價格拖曳到Excel當中就能夠馬上透過其中的公式算出套利的損益。同時Excel還很貼心的設計看是用一套資金還是兩套資金來操作,輸入預計轉換時間後,損益數字或是收益率馬上就出來。

坐在電腦前面,只要事先把數字跟連結設定好,後續損益馬上就看的到。

不過後來才知道,不僅是這家券商,其實幾乎所有的券商法人都有這種類似的Excel檔案。許多擋案居然連格式都一模一樣。(原來是大家互相抄襲)就連ECB也是這樣操作(我還想說法人應該有比較科技的方法可以計算套利空間)。

在同一個時間,我相信全台灣有上百個跟我一樣盯著螢幕看Excel的交易人員,想要搶在他們面前獲利實在是相當困難。當看到價差出現,通常可能是已經沒有融券了,或是正在停止轉換期間,亦或是CB的轉換條件上有特殊的定義。

基本上看到螢幕上出現個2~3%以上的價差可能就有鬼,隨意放空不是失敗就是有問題。因此在池子裡的魚越來越少下,而漁夫卻還是那麼多。要靠傳統的方式尋找套利基會真的很難。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基金或是法人不打算用原有的方式套利,而是改採可轉債與選擇權分離或是透過CB與現股、或是與大盤之間的互動來浮動套利。並不像過去那樣真的等到現股的價格上來之後才放空。

透過浮動套利的方式,能做的機會就多了,不過這還是得看各家的功力才知道操作績效如何。

為了追蹤每個可轉債的轉換條件,我弄了一個Access檔案每天過濾可能出現的機會,然後開盤後就定期追蹤那幾檔CB。幾番歷練過後,針對某些狀況已經能歸納出獲利的方式。不過這種大好機會並不是每天都會出現。

(只是這種撇步不能公佈,因為小弟還希望等著退休之後可以拿來自己操盤用。)

最近去書局翻到一本書剛好也在講套利。我很好奇的翻了翻書的內容,裡頭也同樣有講到可轉債的套利方式。霎那之間,真是不希望這種書會普及,萬一大家都來做CB套利,那我還混什麼飯吃?!

不過既然都已經出版了,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我沒仔細看過,不過略翻了一下,確實在操作CB套利時該注意的事情這本書大致上都有提到,比光讀概念的書好多了。


這是博客來的介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69635



內容簡介











  書中所舉實例均為作者親身經歷,並用簡易的實務操作方式呈現,使讀者在生動有趣的文筆與觀念引導下,輕鬆愉快地進入投資致富的殿堂。--中山大學財管系教授兼育成中心主任 徐守德


  讓這本書能更貼近實務,期能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認識套利的本質,熟諳套利的技巧,了解套利的真諦。--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黃北豪


   自《套利Step-by-Step》及其增訂版發行以來,低風險、乃至零風險套利,已成為金融界與投資人高度關注的主題,如今,隨著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創 新演進,新的套利工具與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作者因而在《套利ⅡStep-by-Step》一書中,進一步將套利操作技巧拓展到期貨、選擇權等領域上,為讀 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資獲利管道。


  本書不談深奧的大理論,純粹從實務面出發,按部就班告訴你如何蒐集資料、計算報酬率,如何進行操作。擁有本書,你就可以輕鬆地成為低風險的快樂套利人。

作者簡介
黃逢徵


  • 民國45年生,台灣宜蘭人,臺大森林系畢業,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榜首(EMBA-4)。

  • 歷任台塑關係企業朝陽木業副廠長、中國生產力中心外聘顧問、上好證券副總經理、復華證券新興分公司經理人

  • 證照:美國NFA期貨經紀人SERIES 3、證券高員、理財規劃、投信投顧、期貨營業員、信託業務、保險

  • 91年期交所選擇權競賽「台灣南區重量級權王」

  • 現任復華綜合證券協理、國立中山大學「全方位理財規劃師」、「證券期貨選擇權操作暨套利實務專題班」講師
  • 發表於 2006/07/10 03:57 PM

    20060710投資日誌

    從美股跌、亞股跌,就差不多能預測出今天的盤勢不會太好。
    早盤掛了幾檔平盤放空的個股,不過一開盤就是黑,局面看來應該差不多就這樣了。
    目前正看2031新光鋼有沒有能比較好的反應。(早盤)

    今日當沖新光金2888,光寶科2301。(盤中)
    未必準,不過光寶科仍看好。

    盤中部份賣出新光鋼23元。(盤中)
    收盤結論:早盤看錯盤勢放空0050,盤中回補反手作多。
    發表於 2006/07/10 10:02 AM

    20060707投資日誌

    今天盤勢狹幅震盪,說實在的蠻沒有意思的。
    天氣這麼好,股市卻一點氣勢都沒有。
    昨天半夜才寫篇文章不認同營建股,今天很巧妙的讓我給遇到!


    前兩天17元左右開始放空厚生,看今天的盤勢或許會覺得空的部位嫌太少了點。
    昨天才說東鋼2006與新光鋼2031沒什麼表現,今天馬上就有好消息了。
    上半年東鋼還能賺個兩塊多,如果鋼價能回穩,希望能有所表現。
    只是下週應該停止融資券,所以今天把東鋼出掉,加碼了些新光鋼,然後當沖允強。
    昨天說錯過了興富發2542,今天早盤在苦惱除權後該做多還是做空。
    本來開盤震盪時想從中找出點契機,認為今天應該不是大漲就是大跌居多。
    錯過了作多,今天還是錯過了做空的機會。
    「此外還沒放空統一,不過卻是有點手癢。」這是昨天寫的,結果今天早盤一開始就走低,根本不給我放空的機會。我還天真以為統一是台灣五十成分股,卻沒想到居然沒有它在名單當中。
    小弟之前在前波神達下殺前曾小賠手續費出脫,這波反彈起來據說又有外資券商認為可以買進。
    個人「不準確」的指標告訴我1.盤勢可能向下2.注意光寶科2301。
    發表於 2006/07/07 01:42 PM

    營建熱?!土地熱?

    最近看到某財經週刊開始以大篇幅的報導來說明這波土地資產熱潮。
    內容主要都圍繞在高鐵、機場捷運等重要交通要道的開發,以及分析南北各地最值得投資的精華地段。
    看完整篇報導,說實在的都會讓人有種只要有錢就想去搶買的念頭....

    很不巧的,就在今年不久之前。
    類似的財經週刊也曾大幅報導金磚四國與日本的復甦。
    大多都是拿過去一兩年來的高額獲利,加上對於未來的看法,畫出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夢想。
    當熱潮越來越風靡時,風險相對也就越大。
    事後人人搶搭金磚四國與日本的致富列車,卻不幸都在這波回檔下慘糟滑鐵盧。
    回過頭來看看這波資產狂熱。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好這些土地未來兩年的增值。
    看中了國民黨與大陸方面的大和解,有助於大陸人來台灣投資房地產以及土地。
    說實在話,個人是覺得這種事情蠻恐怖的。
    當大陸以國家龐大的資金,買下總統府四周土地時。
    小馬哥坐在總統府裡辦公,四周卻有一堆拿著高倍數望遠鏡的大陸人士盯著他一舉一動。
    大陸人可以買下台北的精華地段,可以賣下台灣的公司股票。
    可以直接飛到台灣各大軍營四周駐紮.....
    撇開政治立場不管,如果這些都會成真,那麼台灣的土地與房地產似乎確實有增值的空間。
    只是面對雜誌所寫的內容,確實有那麼些根據。
    不過如果如同內容所描述,現在搶進精華地段後,預計未來開發後可能增值多少空間。
    問題是.....到時候是誰來接手這些土地?!
    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買宜蘭、桃園的土地?!
    為什麼買?因為台北沒房子了嗎?因為錢太多可以投資第二棟不動產?
    小弟愚昧。認為整體地方的開發以及交通的便利性的確可以改善整體大都市的生活圈。
    我不否認建完了高鐵與機場捷運的確方便許多。
    只是令我比較困惑的,是兩年後由誰來接收這些已經增值的土地?
    大概是我比較窮困,眼前看到的並不是大家都有能力繼續多買房子(而且還是不斷攀高的房價)。
    除了真的有錢的人,能夠買些豪宅來置產或是投資。
    感覺到這就像是當初炒熱太陽能產業的方式。
    方向有,題材也有。
    不過每個人都認為會增值,但是都怕自己是搶到最後一手的冤大頭。
    只要有個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整個市場垮台。
    房地產大家都知道很熱,不過長虹、華固、遠雄...誰會搶在最後一筆?
    會有什麼契機讓整個市場迅速降溫,是我比較好奇的問題。
    營建類股接下來要開始除權息了,在股本增加、獲利稀釋、題材曝光下。
    有沒有可能真的連續炒作兩年直攻2008年達萬點?
    這是蠻令人期待的....

    發表於 2006/07/07 12:46 AM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書摘

    如果你潛意識裡的『金錢藍圖』不是把目標設定在「成功」
    那麼你不論學了什麼,懂了什麼,做了什麼,都不會有任何效果

    20060706投資日誌

    最近大盤上上下下,在局勢不明顯之前,怎麼做都有些困難。
    在各類股當中也是呈現混濁的態勢,高檔震盪的確有相當大的風險。
    而小弟最近操作也幾乎成了反指標,的確是相當莫名奇妙....

    公司部分除了先前51元以下買進的0050之外,目前尚未佈局空單。
    照理來說53元以上是應該放些來回操作才是。
    開始放空厚生,如果能夠回檔再來低接。
    2446全懋出脫。
    9940信義續抱中。
    買進原相3227。
    東鋼2006與新光鋼2031是比較看錯,沒什麼表現。
    盤中看京城2524較弱勢,本來想順勢放空,想不到卻說成資買。意外反倒是賺了微薄小利。

    錯過了興富發2542與基泰2538是蠻令人可惜的。

    此外還沒放空統一,不過卻是有點手癢。

    發表於 2006/07/06 02:18 PM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漫談海龜交易策略

    著名的商品投機家理查•鄧尼斯想弄清楚偉大的交易員是天生造就的還是後天培養的。為此,在1983年他招募了13個人,教授給他們期貨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則。
    “學員們被稱為‘海龜’(鄧尼斯先生說這項計畫開始時他剛剛從亞洲回來,他解釋了自己向別人說過的話,‘我們正在成長為交易員,就像在新加坡他們正在成長為海龜一樣’)。”----斯坦利.W.安格瑞斯特,《華爾街期刊》,1989年9月5日。

    20060630投資日誌

    雖然美股大漲,亞股紅通通。
    不過台股顯的有些上漲無力。
    開盤大幅拉高,不過許多後來搶進追高的投資人應該都容易套在高點。
    所幸盤中拉回幅度沒有很大....

    昨天看到美股大漲,許多投資人應該一開盤都容易進去搶買,深怕一沒買到就這樣飆上去了。
    不過面臨到均線的壓力與先前那根大黑棒的壓迫下,其實要一次過關並不容易。
    通常在這個時點,我比較會選擇先趁著大漲題材先行部份獲利了結。
    如果大盤繼續強勢上攻,剩餘手中的持股還有機會獲利。
    等到大盤趨勢確定向上衝破壓力區之後再找機會回補。
    如果大盤向今天一樣壓回,至少逢高出場的部份如果下週還有拉回,可以再行補進。
    雖然之前比較看空,不過回頭來看要跌破6200~6300應該越來越不容易。
    基本上大家應該在選擇這次的反彈應該由哪些族群帶頭?!
    營建股漲幅已高,要再往上衝的力道有限。電子類股則還沒擺脫淡季效應,目前呈現反彈格局。
    可能上看六千八百點後拉回整理,有確定帶頭族群之後才能繼續向上。
    如果沒有主流股帶動,不曉得會不會繼續在這個位置來回整理。
    總之營建股與資產股族群目前都已經逐步減碼,如果繼續上衝,那也沒辦法了。
    不過如果運氣好點能夠回檔一下,或許對後市會比較有利。
    現在市場上應該還是有蠻多人隨時等著看跡象放空這些族群吧。
    發表於 2006/06/30 05:30 PM

    米勒 價值型投資英雄

    說米勒連續15年打敗S&P 500股價指數,並沒有完全反映事實,因為基金業採用每年封關日數字比較投資績效,實際上,米勒是連續15年封關日的投資績效勝過S&P 500指數。
    不過,據說這樣反而更難,機率更低,分析師的說法,機率不是32,768分之一,而是230萬分之一。
    (From UDN)

    亞當理論

    亞當理論的精義是沒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絕對准確地推測市勢的走向。每一套分析工具都有其缺陷。市勢根本不可以推測。如果市勢可以預測的話,憑籍 RSI,PAR,MOM等輔助指標,理論上就可以發達。但是不少人運用這些指標卻得不到預期後果,仍然蝕得很慘,原因就是依賴一些並非完美的工具推測去向 不定、難以捉摸的市勢,將會是徒勞無功的。所以亞當理論的精神就是教導投資人士要放棄所有主觀的分析工具。

    交易冠軍的啟示:常用的四大投資理念

    馬丁‧舒華茲因參加過10次全美期貨、股票投資大賽並獲得 9次冠軍而出名,另一次也僅以微弱差距名列第二,在 9次奪得冠軍的比賽中,平均投資回報率高達 210%,其中一次更是創下了回報率 781%的佳績。舒華茲以做 S&P500指數期貨為主,大部分是短線交易,他從 4萬美元起家,後來把資本變成了2000萬美元。(文章取自交易冠軍)

    投機者的告白-十律與十戒

    寫給敢做敢為的人 ---取自(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十律
    1、有主見,三思後再決定是否應該買進,如果是,在哪裡,什麼行業,哪個國家?
    2、要有足夠的資金,以免遭受壓力。
    3、要有耐心,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預期,發展方向都和大家想像的不同。
    4、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便必須堅定不移。
    5、要靈活,並時刻思考到想法中可能的錯誤。
    6、如果看到出現新的局面,應該賣出。
    7、不時察看購買的股票清單,並檢查現在還可買進哪些股票。
    8、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
    9、考慮所有風險,甚至是不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就是說,要時刻想到意想不到的因素。
    10、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保持謙遜。


    十戒
    1、不要跟著建議跑,不要想能聽到秘密訊息。
    2、不要相信賣主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賣,或買主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也就是說,不要
    相信他們比自己知道的多。
    3、不要想把賠掉的再賺回來。
    4、不要考慮過去的指數。
    5、不要躺在有價證券上睡大覺,不要因為期望達到更佳的指數,而忘掉他們,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不要不斷觀察變化細微的指數,不要對任何風吹草動作出反應。
    7、不要在剛剛賺錢或賠錢時做最後結論。
    8、不要只想獲利就賣掉股票。
    9、不要在情緒上受政治好惡的影響。
    10、獲利時,不要過分自負。

    發表於 2006/06/28 11:57 AM

    20060627投資日誌

    早盤不畏罷免投票影響,盤勢直接開高向上衝高。
    不過反倒是在投票後開始壓回整理。
    照理來說政治因素應該是暫時告一段落,不過或許有特定人士不願讓盤勢呈現長紅。
    會讓人有罷免不過是利多的感覺。

    錯過之前大力加碼區,開始在51~52元補進0050。
    今天120以上部分賣出厚生可轉債。
    在利空逐漸淡化下,開始逐漸加碼佈局中。
    當然人們都希望,眼前看到的是一個「W」底。

    鋼鐵股氣勢正旺,許久不動的股價又開始有所反應。

    持有指標,燁輝、新光鋼。
    發表於 2006/06/27 01:16 PM

    20060623投資日誌

    受到美國拖累,早盤日韓下跌,看就知道台股不會有太好的表現。
    這陣子的操作方式蠻容易的,幾乎只要看美股的走勢,然後看日韓開盤就知道台股會怎麼走。
    雖然台灣許多人大跌時怪罪政府,不過其實台股的走勢幾乎都跟日韓同步。
    總不會讓政府的影響力遍及亞洲各大股市吧。

    這陣子實在沒什麼好股票或可轉債能選。
    能夠來回操作的只有厚生與台灣五十指數為主。

    發表於 2006/06/23 05:52 PM

    近期看衰卻大漲…外資 第三度砸招牌?

    以往在台股呼風喚雨的外資,近幾個月的預測水晶球卻屢屢錯看。股市表現外資看起時卻下落,看衰時卻大漲,目前會否出現今年第三次反指標,市場也在觀察。(取自聯合新聞網)

    外資圈今年首次跌破大家眼鏡,是在四月初時台股指數約在6200點到6400點附近時,美系外資忽大喊6000點之上,先跑先贏的驚人之語,當時也造成市場一片恐慌。但接連數周,台股卻一路不停地攻上久違的7000點。
    而在台股指數於四月底攻上7000點後,各家爭相調高台股指數預測,預測分布在8000點到兩萬點的區間。不過台股就在五月初登上7476點的高峰後,一路重挫了1000點,再度讓外資圈的多位明星分析師垂頭喪氣。
    而上周起,外資圈再度充斥的新說法是,「台股短期內缺乏主流,指數盤整觀察時間最少三個月」。但就在這個說法出現之後,台股卻又再度於昨天出現大漲。台股表現是否會在三個月內,第三度砸了外資預言招牌?法人已經列為觀察目標。

    發表於 2006/06/23 09:08 AM

    瑞軒(2489)

    有朋友告訴我,瑞軒很可能是下一檔地雷股。
    可以請大家留意。

    理由:
    1.利多不漲
    2.應收增加,現金比例降低
    3.董監事持股低
    4.融資比例高
    不過也聽說有投信打算炒作拉抬。
    總之空一空有益身心健康。

    發表於 2006/06/21 01:37 PM

    20060621投資日誌

    昨天看完總統談話,雖然沒有立即出現負面訊息,不過倒是讓人更加困惑了。
    有解釋比沒解釋還讓人難懂。
    日韓股市續跌,當然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
    目前普遍的看法已經改變先前反彈的的方式,而是區間盤整,反覆打底。

    雖然今天一早權值股很努力在撐盤。
    原先以為政府基金會透過護盤來強化對昨天總統演說的正當性。
    不過看起來盤勢還是相當弱勢,多方棄守觀望,許多人說要低接,不過其實大多數應該還是不敢下手。
    手機類股弱勢、LED與營建股也一樣。
    投信投顧許多人炒作統一(1216),不過個人的看法倒是很想去放空統一。
    0050同樣破50就低接。

    發表於 2006/06/21 11:43 AM

    各投信老大對於昨天精采八點檔的看法

    昨天八點檔只看到後半段,錯過前面的精采之處。
    雖然很多人都說不看,不過我想收視率應該還是很好。
    只是想不到連阿扁的談話都跟世界盃一樣廣告時間有子母視窗。
    廣告的時候談話還有消音,那就不要撥嘛。

    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
    總統昨天的向人民報告演說,仍屬「各說各話」,主要是防衛外界對他的質疑,沒有任何政策宣誓,預期政爭還會越演越烈,「就像小孩還沒站穩,又被推了一下,台股受政治面的干擾,未來還有下跌可能」。
    台新投信總經理沈文成:
    「陳水扁總統演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政黨將會繼續對槓下去。」「只要政爭不停,台股就可能繼續破底。」
    國際投信投資理財部協理夏倫偉:
    「陳水扁總統向人民報告後,在野黨仍會對陳水扁總統發動罷免或倒閣,未來的政治鬥爭,將掀起更大風暴,在風暴未見停息前,造成土洋法人退場觀望。」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
    目前的政治風險,就好像2004年319 槍擊案後的翻版,莫名的重挫將考驗個別公司的營運前景,預期台股大盤指數的整理期將拉長。
    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吳宏圖:
    政治面干擾尤其是兩岸間或藍綠政黨間的政治攻防,幾乎年年上演,投資人也只能頗感無奈。不過,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在短線仍不宜進場搶反彈,還是等待利空出盡。
    外資:
    對昨日陳水扁總統昨(20)日的演講內容,以中性視之,認為總統談話內容毫無重點,不會改變什麼。外資分析師說,陳總統演講內容毫無重點,對局勢變化也沒有影響,並只會使在野黨對罷免案更堅定。雖然外資大多覺得罷免案過於繁複,不可能會成真。
    瑞銀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陳安:
    指出,外資法人對台灣的政治問題沒有太多關注,外資關注的是全球經濟情況、產業基本面和台灣的金改進度。

    發表於 2006/06/21 11:33 AM

    反向操作

    從這波意外崩跌後,許多投資人開始學會所謂的反向思考。
    在大多數人看多的時候賣出,在大多數人悲觀的時候買進。
    不過,就算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卻還是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同樣是逆向思考。
    有一派人認為是多頭,解釋的方式是覺得現在大跌後大家對行情悲觀,越是悲觀就越是買進的時點,此時不撿便宜更待何時?!
    有一派人是空頭,解釋的方式是認為大多數人在崩跌後都想搶反彈,融資未明顯減少下,越多人想搶反彈就越不容易上攻。
    理由是拿來說服自己用的,只要心裡的想法已定,無論什麼思考方式都只是替自己的行為找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才會有人說,別拿市場的氣氛來逆向思考,因為那是你自己想的。
    拿自己的想法來當反指標還比較有意義。

    發表於 2006/06/21 09:24 AM

    房地產真的那麼看好嗎?

    現在大家都知道要買資產股,看好資產增值帶來的龐大效益。
    無論本業是做什麼的,只要有轉投資一家大陸觀光客能到的溫泉旅館,就有機會快速飆漲。
    不過兩岸商機真的那麼看好嗎?

    今天收到一份台證投顧的報告剛好是在講熱門的資產股。
    裡頭說到這波資產行情是由兩岸樂觀的氣氛與台幣升值帶動。
    後來的修正也是因為台幣貶值回檔整理。
    其中也提到幾項對於未來樂觀的原因。
    首先是土地的高價標購,再來就是對於2008年兩岸關係的看好。
    台幣隨人民幣升值,油價高漲通膨帶動房產保值買氣。
    不動產交易件數連續四年正成長。消費者信心指數樂觀。
    都市更新計畫,REITs市場熱絡。
    未來房地產能否持續向上,該投顧的指標分別是:
    1.實質經濟能否跟的上。
    2.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能否增加。
    3.兩岸政策能否進一步開放。
    4.不動產實質終端需求增加。
    而或許是我的看法比較悲觀,或是不夠專業。
    只是認為除了第三項政策可能因為民意的驅使下有所改善外,其餘三點並不是特別看好。
    說明白一點,就是不管人家怎麼炒作資產股,雖然手中當然會順著買。
    但是心裡卻始終不是很看好台灣的房地產前景。
    雖然說每坪破一百萬的豪宅已經出現,照分析師所言應該會帶動其他房地產有比價效應。
    不過台灣的經濟狀況並不是特別好,能購買的起豪宅的人不過就那些。
    豪宅的價格能漲,不過一般民眾居住的房價能否真的跟著飆漲就很難說。
    屋主當然有能力隨著四周的土地增值拉高房價,不過買的人有沒有足夠的能耐接手就不一定了。
    或許未來房地產價格真的會飆漲,那就是我真的看走眼。
    不過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笨到去對作。
    畢竟市場的方向總是正確的,當市場不如你願的時候,應該就是我錯了。
    人說無論利多利空任何看法其實都不是影響股價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個解釋的理由。
    升息可以說是對景氣相當樂觀,能讓股票續漲。
    升息也可以說是對通膨疑慮增加,讓股票崩跌。
    業績再好的股票有心人就是能讓它跌。
    再爛的股票也有辦法連拉好幾根漲停。
    或許是我錯了,不過當下的想法我還是不認為兩岸商機與房地產真的有那麼好。

    發表於 2006/06/20 05:05 PM

    投顧解盤怎麼一天說一種話

    對投顧沒有惡意,但是每次早上與收盤打開報價系統或是上財經網站。
    裡頭都會有許多各投顧的盤勢分析資料。
    不過既然是投顧,也該有專業一點的分析吧。

    怎麼越來越覺得投顧很好當。
    雖然不太曉得到底靠什麼在賺錢,不過盤勢分析卻越來越像是看圖說故事。
    或許本來就是看圖說故事,到最後投顧其實跟財經報紙的記者沒什麼兩樣。
    記者也會看圖說故事。
    當天大漲,就拿個理由充當,然後說市場看多,逢低加碼。
    當天盤整,就說遇到什麼不確定狀況,市場觀望,高出低進為原則。
    當天大跌,就說市場經濟狀況不佳,看法保守觀望。
    如果一天大漲,隔天大跌,就會發現前一天才說反彈有望多頭格局持續,隔天又說空頭氣氛濃厚。
    如果當投顧這麼簡單,那大家都能去當投顧了。
    解盤看圖說故事誰不會,小弟我以前也做過這種事。
    表面上弄得很專業,說是海外市場分析人員,結果不過是每天早上跑去國外網站搜集各大網站盤勢新聞。
    然後彙總起來翻成中文或是英文,把文章剪輯一下,當天漲就找個新聞說漲,當天跌就找個新聞說跌。
    如果盤整就說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契機。
    若是這樣,投顧真的輕鬆,拿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或是隨便到號子找幾個營業員聊聊就能寫成盤勢分析了。

    發表於 2006/06/20 04:37 PM

    投資人的心態~看你現在屬於哪個時點

    截取其他財經相關網站的圖片。
    之前我有用類似語言表示過,不過沒有做成圖片。
    這個圖片真的很傳神。

    現在在哪個點?
    在每個人都想要反彈的點。差不多19~20左右吧。

    發表於 2006/06/20 01:53 PM

    20060620投資日誌

    大盤受到美國升息不止的疑慮影響,從開黑開始下挫到近90點的位置。
    眼看大盤指數要又要破百點,外界訊號開始轉空。
    之前一堆反轉直攻的大多頭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最近一直收到外界對股市的看法,說實在的,似乎做的相當短線。
    大盤一反彈翻紅馬上看多,上漲無力後就變成看法盤整。
    今天一根黑棒反手說空。
    如果是一般投資人應該跟著兩邊跑就夠累了。
    我的感覺還是中立偏空。
    公司是保持中立政策,只要沒有太大變動,基本上還是講求低進高出。
    而0050是調整水位與獲利的變動部位。
    從前陣子跌破50買進後在52以上先小部份了結。
    現在跌回51元,基本上要再跌破50元應該還不容易,不過接近50就會陸續低接。
    今天暫時部份了結厚生。
    除權除息旺季也是一年一度可轉債價格調整戰役的開始。
    是個繁忙的季節。


    發表於 2006/06/20 09:56 AM

    20060619投資日誌

    國際股市漲幅稍歇,北韓飛彈試射導致亞股緊張。
    宏達電繼續拖累,影響台股反彈無力,區間盤整。
    在這不高不低點,只能等待新的刺激來驅動新的方向....

    上週部份出脫0050後,其實大盤的波動幅度不大。
    可轉債套利最怕的不是大漲也不是大跌,而是盤整。
    因為要空也空不到好價位,低接也沒人要賣。
    市場上的氣氛從V型反轉改成看盤整的人居多了。
    雖然向上看的人還是多,不過以較長期而言,個人的看法還是比較偏空。
    雖然這次的升息幾乎可以確定,不過真的已經是最後一次了嗎?
    可能不一定.....

    逢低加碼的厚生一目前看起來依然獲利可期。

    留意個股:新光金、興富發、厚生、華固
    發表於 2006/06/19 11:44 AM

    14個投資人常犯的錯誤

    相信不少人投資過股票,也相信很多人有過抱持股票夜夜難眠的痛苦經驗,其實只要避開以下幾點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你可以把投資當成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心情也不需要隨著股市行情而起起落落!(轉貼)

    1. 無法接受所持有的股票「已經損失」的事實「啊!又跌停!我以為昨天股價已經算是谷底,居然……算了!只好放著不管,我相信一定會漲回來的!」這種看似堅毅不饒的決心與毅力,你曾經有過嗎?如果有,想必你對「套牢」一詞並不陌生。
    大 部份的人其實可以不被套牢,也可以損失更少,但往往因為一時的情緒化-害怕、貪婪或莫名的期望,而做出錯誤的決擇。為什麼感性如此容易就戰勝了理性?因為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並沒有意識到每支股票所暗藏的投機性,而這投機性卻可讓投資人處於極高風險的狀態中。要避免此類風險,唯一的方法就是善設停損點,沒有例 外的徹底執行。

    2. 認為股價跌沒關係,可以逢低再接以降低平均成本當所持有的股票正在盤跌,股價不斷創新低時,捨不得賣出股票,不敢面對損失的投資人,很容易犯下另一項嚴重的錯誤,就是向下承接以降低平均成本。
    投 資人一定很納悶,能降低平均成本不是很好嗎?舉例來說,當你上市場買蘋果,蘋果看起來又大又紅,但是當你買回家之後才發現一點也不甜,請問下次上市場時, 你會因為這品種的蘋果價格下跌,而再次購買嗎?想必是不會的。在股市中也有相同的定理,一分錢一分貨,市場是公平的,股價是反映公司的價值,當公司股價不 如預期,且有不斷下跌的趨勢時,已經暗示著公司或許存在不為人知的嚴重問題,而在如此投資風險上升、停損迫在眉睫的情況下,你真的覺得降低成本是個明智的 作法嗎?
    3. 只會向下平均成本,而不敢往上加碼若你買進一張50元的股票,並於股價下跌至35元時又增購一張,平均價格為42.5元,這時就像你正在買入更多不好吃的 蘋果,而放棄原本可以用相同價格品嘗其他好吃水果的機會。相反地,若當初買進一張50元的股票,而後上漲至60元,即使覺得公司體質夠好,且還有上漲空 間,但由於無法突破愈買愈高的心理障礙,而喪失了原本可以獲利更多的機會。

    4. 總是希望能很快的從股市中大撈一筆「短時間,高收益」是一般新鮮人對股票市場的莫名憧憬。許多人在沒有做任何準備、沒有投資策略、不懂基本財務報表、對基 本線圖毫無概念的情況下,便急急忙忙地跳進股市,或許恰巧進場時點正值股價低點,但總是因為不知出場時機或是出場過慢,而導致套牢。
    因此在投資之 前,投資人須先有個概念:投資好比學習日本武士道。入門之前,學徒必須花時間說服老師自己的價值在哪、為什麼自己有能力成為武士。入門後,老師在第一堂課 解釋武士道精神,學徒必須清楚判定自我學習目標。其次才開始一連串基本訓練,所謂基本訓練並非徒手打碎磚板,而是類似掃地、打水、運氣等小事,通過一段時 間的基本訓練後,才有資格稱得上真正的武士道學徒,也才是武術訓練的開始。
    總而言之,投資人千萬不要因為羨慕別人在股市中賺錢賺得既快又容易,而不做任何準備功夫,便匆匆跳入股市,如此可能使你不自知的陷入套牢的困境。
    錯誤五:選擇十元的股票投資五十張,卻不敢投資一百元的股票五張。
    許多投資以為股票買得越多,才會賺得更多,其實不然。投資人應該從投入股市的「資金面」著想,而非過於在意所能購買的張數;以投資「好的企業」為目標,而不是因為挑到「最便宜」的股票才得意洋洋。
    跳脫撿便宜的心態對許多投資人而言是困難無比,價格便宜的股票總是使他們無法抗拒的買進,其實,這些股票之所以便宜自有其原因所在,或許是營收大不如前,或許是成長遠不如預期,或許是企業經營體系目前出現紅燈等等。總而言之,一張股票的面額可是「便宜無好貨」的最佳實例。
    錯誤六:因為小道消息、xx公司要配股、投顧老師建議……而買進股票。
    因 為一篇報導、一個電視節目或投顧建議,而決定投資標的的投資人不勝其數,這些人往往非常積極的尋求可以「信任」的老師,然後將血汗錢交之管理。奇怪的是, 投資人寧可花許多時間、精力找一個不一定能夠信任的人,花大筆的會員費讓他在股市中試玩自己的錢,也不願將這些時間、精力及金錢投資自己,自己來學習、研 究投資股市。這樣的投資方式,時常陪了夫人又折兵,投資報酬不但不如預期,甚至被套牢。
    錯誤七:買進股票只因為熟悉這間公司的品牌名稱。
    有些人買進股票只因為標的是常見的品牌,然而,這些公司並非全都是值得投資的標的。不論你的選股方式為何,只要花些精力及時間做功課,不但可以洞悉大廠牌被後所暗藏之玄機,同時可發掘那些雖不起眼但卻富有潛力的公司。
    錯誤八:非常認真的挑選投資標的,但是在買進股票後,就不知所措了。
    有許多投資人非常認真研究學習挑選股票,也的確買進不錯的投資標的,但因為沒有完整的投資計畫,進場後就不知何時該出場,或什麼情況下該賣出股票,導致沒有把握機會出脫股票,等到盤勢不好想賣時已被套牢。
    錯誤九:無法當機立斷按照策略實行。
    許多投資人雖有投資策略,亦有停利停損措施,但每當股價漲至停利點時就心貪,調高停利點;而股價跌至停損點時,又因不願虧錢賣出,取消停損。這類被情感牽著走的投資人,很容易因錯過買賣時機而損失慘重。所以,投資人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再來談投資。
    錯誤10:因不知如何分辯資訊或建議之正確性,導致無法採取適當的行動。
    朋 友、親戚、特定的投顧公司或投顧老師都可能是傳達錯誤訊息的罪魁禍首,只有少數有成功投資經驗的專家,他們的建議才是需要你認真考量。如何分辨哪些資訊值 得採信呢?在投資之前,投資人應該先練就基本功,例如財報閱讀、常用指標使用與應用等,如此,不論是誰提供資訊,投資人都有能力判斷所提供數據的正確性, 再歸納出自己的結論。若能進一步比較自己的結論與資訊提供者所給予的建議之差異,久而久之,誰的資訊值得採信、誰的資訊不能採信就自然分曉了。
    錯誤11:不懂得如何看圖型,並總是害怕買進股價創新高之股票。
    許 多人認為,當一支股票的股價創新高時,就是高點,並斷定股價過高不宜買進。其實人對股價的主觀或感覺往往遠不及市場本身的機動性,市場會反應股票價值,在 多頭市場中,股價整理許久始創新高的股票,股價「創新高」便是買進時機。當然,投資人在買進之前,必須確認此股票是體質好、基本面佳的公司。
    錯誤12:並非以客觀的態度投資股票。
    許多人選擇投資標的的方式是找「投緣」的股票,一旦選定,只能多燒香多拜佛,希望老天幫忙。除非你天生注定運氣好,不然可是會贏少輸多,勸你還是趕快換一種方式理財,別投資股市了!
    錯誤13:忽視整體股市狀況,只著眼於單一股票。
    千萬別被特定一支股票牽著鼻子走!如果你因為某支股票之前的表現出色,眼中就永遠只看見這支股票,只要這支股票漲,就認定整體股市應該起漲;而這支股票跌的時後,就看空整個股市,如此本末倒置的投資方式,是很難從股市中獲得收益的。
    在 投資股市時,應該著重於整體股市的趨勢,再根據趨勢選擇投資的股票、方式及時間長短。另外,不要抱怨市場與你所期望情況的違背,應該學習如何從錯誤中獲取 教訓。如果不是以此態度投資,你會發現每當將「希望市場如何走」的意見加入你的分析中時,你所預估的市場趨勢會因為自我偏見而與實際趨勢有所差距。
    錯誤14:交易次數過度頻繁。
    即 使你有能力拿捏進出場的時機,而且總是其準無比,但若進進出出市場過度頻繁,你會發現雖然整體而言是有收益但是卻少得可憐。這是因為在進出股市的時候,忽 略了如手續費等交易成本,進出次數越多,成本就無形的攀升。所以,投資人應該「放聰明一點兒」,要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夠順利抓住市場的每一段波動,有時小小 的波動是不值得急急忙忙跟進,應該保持耐性等待大波段的來臨。

    發表於 2006/06/18 10:06 PM

    20060616投資日誌

    受到美國升息疑慮解除,美股大漲祝賀氣氛終於明朗。
    亞股隨之鼓舞。
    台股開盤即開始衝高,身邊喊進的呼聲越來越大。

    前波跌到不行的封測族群終於開始翻紅,洗刷過去業績良好股價卻下跌的委屈。
    金融股火力全開,看的出錢多到不行。
    就連早盤殺不停的LED都能夠翻紅上揚,顯示這個作多的力道相當強勁。
    昨天電視上的投顧老師對於多空看法不一,不過大多還是認為融資未減,反彈有限。
    反覆打底的機會居高。
    基本上今天的走勢是已經相當難擋了,不過能不能突破缺口是還不一定。
    能賺到這波的人算是走運。
    我們0050在破50元低接部份在52.2以上先小出一些。
    基本上還是希望能夠再回檔來低接一次。
    不過如果多方火力強大,硬是向上頭也不回的突破這個區間也是不無可能。
    期待厚生、大同、裕隆都能有所表現。

    發表於 2006/06/16 11:00 AM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股神

    底部到了,回補空單多頭可期。
    短期震盪格局,多頭趨勢不變。
    Q3樂觀看待。
    我想這是近期許多法人與投信投顧的綜合看法。

    「你空單回補了沒?底部沒破,快回補空單喔。」
    「你空單還不補喔?小心被嘎。」
    「法人都空單回補了,6300已經是底部了。」
    「買進Call,賣出Put。底部浮現,不殺低回補空單。」
    這一兩天接到越來越多這樣的訊息,通知我要我回補空單。
    我目前看法是比較中立,也不期望真的能夠向上反攻。
    該放的消息都已經炒爛了,如果沒有新的訊息滋潤,我暫時還不打算看多。
    只是令人蠻好奇的,上次觸碰半年線,大家都認為不會破底,結果一根大黑棒無情的摜破支撐。
    這次市場上還是有志一同的看好這6200~6300是底部,認為不會跌破。
    到底會不會跌破,以目前市場的氣氛與數據看來應該是不太容易。
    不過,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如果這裡真的是底部了,而且大家都同意,那麼今年投資人應該都能夠賺大錢。
    畢竟難得有一次機會讓大家(至少我身邊的人)都能夠買進在「底部」。
    過去好幾次大跌,都是等到反轉向上之後,大家回頭看才知道是底部,但是當時卻沒人敢搶進。
    真好。這次有志一同的大家都看到「底部」了,而且還有盤底格局讓大家放心的慢慢買。
    不像過去碰底之後就馬上向上拉昇,讓人都不敢追高。
    為了慶祝大家這次都能購買在今年最低的「底部」,我替市場的成熟喝采。
    賠了那麼久,終於大家都能成為股神了。

    發表於 2006/06/15 01:55 PM

    20060615投資日誌

    早盤開高,受到昨天美國股市上揚激勵,今天開盤顯示一片紅。
    繼昨天漲勢之後,許多業務員告知指標翻紅,問我要不要回補空單。
    不過以跡象顯示,雖然翻紅但是問題仍在,還不是確定翻多的跡象,因此我決定不補....

    昨天拉抬的金融股今天顯示有些疲態。
    LED吹噓了半年,終於開始疲軟下挫。
    基本上漲到出乎意料之後,就逐漸放棄這些標的。
    雖然說還未必相當看空,不過個人覺得以這個時點來看,要說底部已經形成還有些太早。
    趨勢還未必確定,所以還事堅持中立看法,低補偏低標的與保持手上的空單。
    昨天聽到遠雄的負面消息。
    個人一直以為遠雄集團的建築品質應該不錯,不過似乎最近有人覺得材料不錯但是施工品質堪慮。
    附近的新房才剛蓋好,馬上就有售屋的招牌張貼出來。

    發表於 2006/06/15 09:43 AM

    20060614投資日誌

    悶了幾天,今天亞股終於同步上揚。
    受到政府釋放利多影響,帶動指數向上狂飆,看似擺脫過去一路下跌陰霾。
    從早盤金融股拉開攻擊訊號,航運股也跟著拉升漲停。

    早盤上漲八十幾點時,訊號傳送進來,告訴我大盤開始向上翻多。
    除了搶進0050之外,也持續蒐購低價可轉債。
    基本上跌破50元就是目前的核心加碼區。
    受到之前大盤不佳影響,很多可轉債都被殺到較便宜的價位。
    厚生一之前殺到103元,回補先前16-17元空單後反手買進可轉債。
    裕隆一可轉債較可惜的是相當抗跌,難以較低價補進。
    華航二的後勢也值得期待。
    以市場的氣氛來看,似乎今天這跟大紅棒帶給了投資人莫大的希望。
    對於多頭來說,這應該算是止跌區的一個明顯訊號,恰好海外市場也很配合的同步翻紅。
    不過我的看法比較保守,凡事還事先小心應對。
    與電子股比較起來,目前還是比較偏好傳產類股。
    發表於 2006/06/14 04:34 PM

    台股怎麼跌成這樣?

    從六千多點漲到七千點,很意外的身邊少人買進台股基金,因為那時候投信外資都喊進七千點。
    七千點並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說實在的並不難達到,但是很多投資人卻不太認同。
    直到指數隨著營建股衝上七千點之後,投信法人開始喊出八千一萬點。怪哉! 大概是怕又錯過一次,這個比較難達到的目標卻吸引了一堆人湧進。

    一萬點耶!!想想過去在一萬點以上時是什麼樣的社會狀況。手上的錢多到花不完,動不動唱KTV喝酒打屁。現在呢?好多人還不起卡債,買不起房子。在這種狀況下要上一萬點,好像有點難....
    總之很多人買了台股基金,算是給台灣一個肯定,兩岸出現和平的契機,雖然目前還沒幾個大陸人過來,不過觀光營建類股只要跟大陸人沾上邊的股票都能夠飆。當國外股市開始回檔時,似乎我們都還沒有感覺到這次的空頭會這麼厲害。
    「不用擔心,多頭市場回檔修正一下,會續攻。」投顧可能這麼說。
    媽呀又跌了。
    「不用害怕,多頭市場快速拉回是健康的,拉回力道越大,上漲力道越強,再買!」投信可能這麼告訴你。
    怎麼又跌。
    「別怕,景氣基本面都看好,大家只是擔心美國升息,升息後就沒事。新興市場繼續買進。」法人可能這麼說。
    還是跌。
    只是這波下來,就我身邊的接觸到的訊息而言,反倒是做空的人並不太多。或許這波殺的太急,在一切看好之下,很多空方擔心自己剛好空在最低點,隨時有被嘎空的風險。
    不過融資這麼高,沒事殺下來幅度這麼大,真的沒問題嗎?
    「基本面」是這次殺盤的害人精。就是因為基本面看好,許多產業獲利還不錯,所以要讓投資人殺出持股幾乎是不太可能。結果高點沒賣掉,後續卻越盤越低。
    前波到6800點之前,盤勢稍微獲得止穩,大家覺得好在沒有跌破季線,多頭穩住持續向上。
    想不到後續國外股市並沒有因此而止跌,就連歐洲股市同樣下殺。
    我的媽呀! 每個投資人開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慮今天到底要不要賣股票。而每次尾盤都給投資人一個似乎有希望的契機,讓投資人越報越低。
    茂矽、科風給了投資人多少夢想?! 還是認為能源股真的能夠站穩一千多元不墜?!
    殺到現在,每天持續的殺盤,已經給許多投資人有種「虧這麼多,殺低賣出也沒意義了。」的感受。
    「等著看吧,反正五窮六絕,這陣子本來就會跌,第三季就會反轉了。」
    等著看吧,希望上山又下山的人們能夠順利解套。

    發表於 2006/06/13 03:59 PM

    我該認賠殺出嗎?

    股市一直跌怎麼辦?我已經跌20%了,要不要認賠殺出,還會繼續跌嗎?
    萬一我出掉,明天又漲上來了怎麼辦?我應該續抱還是加碼?現在可以低接嗎?

    許多投資人都會這麼問。
    個位數的跌幅似乎是一般人能較能夠接受的範圍。如果投資賠了4~5%,投資人很可能認賠了事。
    所以漲跌幅設計7%是個蠻不錯的數字,在這個數字內,投資人較能夠合理的進出交易。
    但是當損失一下子跌破10%以上,投資人會開始猶豫,然後捨不得認賠。
    10%耶,可能是我幾個月的薪水,或是已經可以買一台車了。
    如果繼續往下跌的話更慘,人會不自覺進入一種麻木狀態,再多的跌幅也沒有影響。
    我稱這個叫做「損失痛苦遞減法則」。
    隨著損失的擴大會越來越難受,但是大到一個幅度之後痛苦程度會慢慢減少,然後維持在一個狀態,我稱之為「麻木」。
    這種不痛不癢的境界,會讓人如同行屍走肉,心裡還惦記著損失,但是已經懶得去看了,只能祈求它回檔。
    當跌幅跌到一個不成比例的極限或是極需要這筆錢時,大部分的人才會開始認賠殺出。
    基於這樣的心態,我只有一種藥能夠醫。
    那就是「只要股市還開門的一天,永遠有賺錢的機會。」
    當投資人不肯接受判斷錯誤的事實,同時就會損失許多其他可能獲利的機會。
    善設停損比設停利點來的重要,但是一般投資人往往只記得後者知道「賺夠了要走」,卻遺忘掉「賠多了要跑」。
    當你發現判斷錯誤的時候,放心的砍出吧,學一次乖,後面還有機會賺回來。

    發表於 2006/06/13 03:54 PM

    趨勢在哪?!

    最近雖然美國升息的趨勢幾乎可以確定,但是海外市場似乎一點也沒有止跌的跡象。
    大家都在問「止跌了沒?」

    這幾天過去持續看多的投信業代開始對自己內部的資料產生懷疑。
    無論是過去操作績效多好的投信,這陣子下殺以來內部依然多頭氣勢強盛,對客戶的看法都是拉回就買。
    不過客戶承擔的風險依然有限,在全球股市瘋狂下挫之下,使得投資人損失慘重。
    其實不只是投資人,相信就連法人也是一樣受傷。
    如果說明會的說法屬實,許多年初募集的日本基金經理人都同樣將自己的資產大部分投入日本市場當中,看的就是日本的大多頭。
    不過這波下來,日本每天跌不停,我相信這些經理人心裡一樣不好受。
    再者,也有投信的老闆將自己的財產押寶台股與金磚四國,我想結果大家都看的很清楚。
    許多接觸的業代開始受到客戶的責備,逐漸對自己內部方向感到疑惑。
    短期修正、長期看好這種說法似乎已經無法讓投資人安心。
    因此幾位業代開始問我,「你們怎麼看?」
    也有些投信業代本身投入太多資金在自家產品上,搞到對市場極端失望。
    而我怎麼看?
    我只能說,從7476下殺下來,我的想法也是短期修正拉回。
    不過當6800~6900整裡區間看起來只跌,卻又被大黑棒摜破時,我才開始作空。
    只能說第二波殺到6300比較沒被傷到。
    如果說把美國升息因素看的太單純,似乎很難解釋全球股市大跌的情況。
    或許只能說,升息與否比想像得還要困難。
    如果升息後能夠順利克制通膨的風險,那麼或許對企業的傷害才正式開始。
    某投信告訴我,國內銀行與壽險公司的法人已經開始逐漸加碼基金部位。
    也有投信告訴我,基金經理人跌到6300後已經逐漸回補空單部位。
    怎麼看?就放空吧。沒空到散戶心死不停手。

    發表於 2006/06/13 03:22 PM

    一位離職基金經理人的現身說法

    證期會乾綱大振。為了台肥案,一口氣將四位基金經理人解職。看到新聞時,心中暗叫僥倖,幸好當時章沒蓋下去,所管的基金沒去蹚這渾水,不然被處分的名單又要多一個人。
    在這個行業十多年,所見所聞早已足夠寫一本「十年目睹怪現象」。有官員的干預;有組織的腐化,當然有理想的幻滅。最為人忘卻的就是投資人的權益。
    你一定想問,基金跟上市公司勾結,聯合炒作股價的傳言,是真是假?在回答是或不是之前,要先聲明一點,以下所描述的,只是部分人的行徑,大多數人還是兢兢業業。也許你還聽過更離譜的。這不過是我的故事。 (轉貼自基金網站)

    炒 股票在台灣,從來就不新鮮。所謂公司派,就是上市上櫃公司的大股票;結合金主、投信或外資,「關切」自己公司股價,幾乎無日無之。剛接基金經理人時,常會 接到同業或記者說要介紹去認識公司的老闆。當時還天真的以為,這是深入了解投資標的好機會。豈知宴無好宴,這種聚會往往演變成對人性的考驗。
    好吃好喝是免不了的,通常還帶有粉味;最重要的是談張數、鎖碼期限、回饋金額等條件。不接受也沒關係,反正有上百支的基金,總是會有人接受。有時候吃完這種飯,或是回絕這種電話後,沒多久就看到別的基金或法人機構進場,心中只好默哀,又一個人淪陷了,把靈魂賣給魔鬼。
    炒作方法也有進步的。現在的吃相比以前好看多了。過去根本不管基本面好壞,拿人家的錢,閉著眼睛就買,職業道德擺一旁;現在的演技好多了,挑一家籌碼小的,還有些基本面題材的公司,再讓研究員去寫篇看好的研究報告,形式上無懈可擊。
    如 果公司想作股價,但沒有題材,也沒關係,基金經理人還可以提供專業建議,幫忙編故事。反正投資就是買一個美麗的夢。新總統以前不是說過「有夢最美,希望相 隨」。股票投資就是一個夢的事業;研究員是製夢家;交易市場是夢境;投資人都成了夢想家。由基金經理人來幫忙創作劇本,當然更有「專業水準」,翻譯成研究 員寫的報告之後,肯定要讓股價翻一兩番的。

    股價題材可以「專業編製」,基金經理人「投資幾無風險」
    今年許多小型股漲幅驚人,指數 波動不大,但股價動輒漲一兩倍,清一色都是剛掛牌的小型電子股。因為剛掛牌,籌碼集中,好拉。電子產業變化大,夢很好編的,一下說網路是未來,只要有網路 就有股價;通訊也是很好的題材,管它做不做得出來,反正說自己是通訊產業,股價就可以超漲。基金經理人在股票上市上櫃前買進,等掛牌後,再用基金買入,把 股價位到高高的地步。
    為甚麼準上市公司的老闆要用低價把股票賣給這些人,不等掛牌後再賣高價?因為掛牌前讓個一兩百張,確保掛牌後有基金墊檔,出 貨時可能可以多賣五、六○%,何樂而不為。基金經理人則可以宣稱是合法的個人理財,因為法令允許他投資未上市股票,利用權責之便,拿到別人買不到的股票, 或是以低於市價的成本取得股票。反正掛牌在即,等上一兩個禮拜,就可以用基金來操控股價,當然不會讓自己少賺。
    這種投資幾乎無風險。而且新上市股 除了籌碼少之外,大家不太熟悉公司,業績的故事亂編也沒關係。沒有所謂的合理股價,愛拉到多高,就拉多高。一不小心,還會為基金創造良好的績效,博取美 名。萬一買到像怡安這種地雷股,還可以推說交易所、櫃買中心或證期會審查不嚴,而非他選股不當。與未上市公司結合,炒作新掛牌股,有萬利而無一弊,成為目 前基金經理人的最佳策略。
    為甚麼基金公司不管?因為這是專業的領域,只要報告有寫,故事編得好,外界很難看出端倪。便何況大家結合成利益共同體 時,當然是嚴格制定各種規矩,但是一律僅供證期會檢查就好了。前幾年還有封閉式基金時,公司的最高指示是維持基金的型態,只要能讓基金折價不超過二○%, 任何招式都可以用。與同業交換單、尾盤打壓淨值、故意買一些爛股(何不拿去與上市公司換一些別的利益回來?)無所不用其極。

    一些基金公司「無所不用其極」,證期會高官只在乎官位?
    若是投信老闆要介入別的公司的經營權,旗下的基金當然要全力配合。上一屆中興銀行董監改選時,某投信幾乎所有基金都買到一○%的上限。買的股票好壞,會不會傷害受益人的權益,恐怕沒有任何稽核人員敢過問的。
    又 若是集團內其他部門的業務配合,也承銷包銷到爛股,像是前兩年的公營行庫官股釋出案,當然要請投信的基金來共襄盛舉,分攤損失。或者投顧要塑造績效的神 話,以吸引代客操作的客戶,或是照顧老闆個人的戶頭,當然也要用基金來作後盾。代客操作尚未開放,某大證券集團居然宣稱,他們幫海基會代操的帳戶,獲利遠 超過基金。當時該投信正在為踩到地雷股而傷腦筋,整體績效落後同業甚多,但是團結力量大,照顧單一帳戶的能力還是有的。當老闆在這麼多狀況下,有求於基金 經理人的協助,上樑不正下樑歪,如何能嚴整的要求公司內部的紀律?
    沒關係,理論上我們投資人還有證期會可以靠。別傻了,證期會官員大概只擔心他自 己的官位,哪有人在乎投資人的權益。近的有五二○,遠的如去年年初,為了護盤讓總統高興,規定基金不准賣股票。當上級指示要護盤時,或者自己的政治嗅覺認 為要表態時,就要犧牲受益人的權益,作為向長官效命的貢品。證期會全程監督基金的進出,只准買進不准賣出,根本不在乎投資人的權益是否因此而受損。
    投資人與基金公司簽的投資信託契約,可明明白白的寫著,基金的操作,應該是以專業判斷,一切以投資人的權益為依歸。投資人在買基金時,可不知道他的錢會被拿去作為政治的用途,而不只是他自己的理財而已。
    當 總統會以股價指數作為政見時,當他會以行政資源來鞏固權位時,需要的是聽話的證期會,是有政治敏感度的證期會,而不是專業的管理機構,更不是公正的管理機 構。還想要證期會替投資人出頭討回公道,不正如與虎謀皮?他的官位,要靠能配合的業者,在適當的時候,幫他做適當的事。許多事情,就只能裝迷糊。

    投資人權益誰管!高週轉基金最好少碰
    證 期會更基本的問題,在於專業能力太差,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沒有方向,更沒有骨堅持該推動的業務。舉例來說,香港交易所在籌劃創業版之前,還來台灣的櫃 買中心考察。因為台灣是亞洲創投業與新設事業最發達的國家,而櫃買中心也是準備最齊全的單位。但二類股能推行,不是因為業者的呼聲,也不是專業的考量,只 是連戰在選前開支票之一。
    他指示要在三月前開跑,台灣才有二類股的出現。多年的籌劃,比不上長官一句話,證期會的能力與擔當,也可見一斑。其他如代客操作的業務、外資的管理、退休金的規劃等,更不要期待會有任何制度性的改進。
    基 金經理人基於私利,很有可能會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公司內部的管理,又被老闆的私心破壞;證期會一則能力不足,兼又忙著官位保衛戰,當然不會顧及小小投 資人的權益。想靠基金賺錢,其實要靠自己多努力挑選基金公司,挑選基金經理人。有些簡單的法則,運用公開的資訊,應該對投資挑選基金有幫助。
    週轉 率高的基金,絕對是管理不佳的基金。若非之前買錯,投資前的決策不夠嚴謹,否則不需急著賣出。偶爾看錯一兩次尚可接受,但兩三個月就要週轉一次,肯定有問 題。以前還有基金經理人亂下單創造經紀業績,再從券商那裡拿退佣。拿退佣的事,這兩年比較少,因為多頭行情,盤面上賺的比較多,拿退佣顯得技不如人。至於 是不是買高賣低,除了公司內部人之外,只有證期會調查得到,所以不能用作選基金的標準。
    基金績效要看長期的,不能每週每月的比較。好的基金,應該是每季每年都在前十名內。短期的績效,可能是,若能長期名列前茅,才足以證明其操作有過人之處。投信公會每月公布基金績效評比,其實是很差的示範,既然請了學者來進行評比,應該有更專業的作為才對。

    你不知道的「掛名經理人」!
    掛 名的基金經理人,與際戶決策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也很重要。因為證期會奇怪的規定,一個經理人只能管一個基金,要先做三年的研究員,才能作基金經理人。新公 司挖舊公司的人,怕人被挖走太多,經理人不夠用,所以連助理都去登記為研究員。最後就拿助理來掛基金經理人。這種人雖然不會管基金,但也不會跳槽,對公司 的管理反而省事,導致名實不符的現象變成常態。另一個原因是業務考量。有的基金經厘名氣大,用他掛名的基金好募集,所以新基金的經理人反而明星名。但這些 明星也不見得自己管,名不副實的現象又變成常態。
    集團型的公司,為了多重利益考量,往往是集中管理,掛名不負責的情形就更普遍。有的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名單攤開來,就像小學生作連連看一樣,甲經理人對乙基金,乙經理人管的是戊基金,反正績效不是自己的,連最後一絲爭取名聲的誘因都消失了。
    投 資人買基金,無非是相信專業分工,讓自己的投資效率好一些,但現行制度無法發揮功效。基金經理人應該被約束,但不是在形式上控管決策流程而已,不是限制他 不准買賣上市上櫃的股票而已。對投資沒興趣的人,絕對做不好投資分析與決策,所以規定不准買賣股票,只是叫大家說謊而已。應該對這些人的投資行為作管理, 在指定的帳戶進出;不能做短線操作,只能做長期投資;應該與基金的操作有所區隔等等。
    證期會應當認知人性的基本需求,這些人就是對作投票有興趣,才會投身這個產業,才願意經年累月的超時工作。針對現實去管理,而非要求大家作聖人。根據古代的說法,聖人五百年才出一個,投信產業可不能五百年才成立一個基金啊。

    發表於 2006/06/13 11:58 AM

    20060613投資日誌

    指數停留在6300點附近,看似已經止跌,不過海外市場卻還是依然看壞。
    很多人似乎比較將矛頭指向國內政黨內鬥,但是其實海外沒有政治紛爭一樣慘綠。

    排除國際經濟因素不論,許多股票其實算是跌到較便宜的價位。
    公司持續開始買進營收穩定價格偏低的可轉債,畢竟之前漲太兇,可轉債價格風險較大。
    此外同步放空台灣五十指數避險,將獲利與損失相抵,在盤勢不明的時候暫時保持中立為上。
    電子股不穩,可能須待多回穩點才是比較適合的買點。
    除非資金夠雄厚,否則還不宜躁進。
    資產股題材持續發酵,相對大盤較為抗跌。
    後續行情帶動可能還需要看電子止跌然後看資產股能否擺脫壓力繼續上攻。
    發表於 2006/06/13 10:28 AM

    日本基金慘 關切電話不斷

    今年國內投信新成立日本基金募集近300億元,一個月來日本基金淨值狂跌,投資人關切電話由多變少,預期市場可望在投資人絕望之餘反彈。
    日本經濟確定復甦,股市也從去年持續上揚。不過,一個月以來,全球股市普遍下跌,日本也不例外。不少國內投資人對日本股市情有獨鍾,對日股下跌的感覺也就特別痛。(取自經濟日報)

    今年來,國內投信共有五檔新募集成立的日本基金。如果加上三檔原先已成立的投信基金,再加上以外幣計價的35檔日本一般基金、12檔日本小型基金,更可見國內投資人對日本基金的喜愛。
    在這五檔新募集成立的基金中,以摩根富林明JF絕對日本基金最早募集及成立,募到的規模也最大,達130億元,匯豐新日本動力組合基金則以80億元的規模居次。
    這些基金各有特色,有的標榜沒有遵循特定指標指數,有的強調大型、小型股各配置一半,有的是納盡所有質優基金的組合基金,有的更以美元計價。
    不過,即使如此,股災一來,沒有一檔基金能夠倖免,不論進場時間早晚。JF絕對日本基金的淨值於上周跌破9元,日盛美元東盈保本基金雖然於6月初才進場,淨值也只剩下9.87美元。
    難能可貴的是,保德信日本基金雖然於一個月前成立,正當股市從高點下滑之際,但目前淨值仍有9.6元,相對抗跌。
    由於這些日本基金共吸走近300億元,基金公司之前又把日本前景說得極好,因此日本股市急跌時,投資人關心或指責電話不曾斷過。
    即使基金經理人謹慎布局,手中仍有不少現金部位以逢低承接,跌幅小於大盤或其他同類型基金,但投資人每日看到淨值下滑,要不心疼也難。
    到上周,日股再度暴跌,全周指數大跌6.6%,跌幅超過不少亞洲新興市場,但投資人似乎已經死心,關切電話逐漸變少,不再讓業者接到手軟。
    基金業者認為,如果獲利了結賣壓減輕,加上認賠殺出的壓力也會減少,加上沒有突發的利空因素,日股短期內可望止跌,積極投資人甚至可以進場搶短。
    日本股市跌破15,000點後,跌幅已經減緩。基金公司對日本投資前景維持不變,仍然看好。雖然市場短期仍會動盪,但建議中長期投資人已經可以開始分批布局。
    日股上周因全球股災延續及村上世彰內線交易事件影響,連續第五周收黑,大型股跌幅尤重。日經225種股價指數跌破15,000點關卡,全周下跌6.6%,昨(12)日則上漲82.17點,收14,833.01點。
    近一年來日本股市大幅上漲,在已開發市場中漲幅最大。在這波全球股災中,日本跌幅也最深。不過,雖然日股下跌,但基金業者對日本仍然深具信心。ING安泰投顧指出,由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日本經濟應已走出通貨緊縮陰影,維持溫和復甦軌道。
    各國際金融機構也對今年日本經濟成長預估樂觀,長線基本面復甦題材都未改變。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三大機構最新的經濟評估報告,日本今年經濟成長可達2.8%,甚至超越歐元區的2%到2.1%。
    ING安泰投顧分析,此波日本經濟復甦,除受惠全球景氣所帶動的出口成長動力外,難得的是內需接棒意味濃厚,企業對景氣信心增強,對全職員工雇用意願升高,日本4月失業率持續在4.1%的低檔。就業市場供需情況改善,薪資也持續溫和成長,有助於內需復甦。
    富達日本基金經理人羅蘭(Robert Rowland)說,日本經濟已連續第四年復甦。許多跡象顯示,經濟復甦將會持續,股市投資會增加,消費信心改善、通縮結束、企業資本支出強勁成長。日本企業目前財務狀況是1990年以來的最佳時刻。
    羅蘭表示,此次日本經濟復甦與過往大不相同的是,這次是由內需增溫帶動,而非僅依賴出口,預估這次日本景氣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長的一段經濟復甦,也會是近幾次景氣上升周期以來最強勁的一次。
    ING安泰投顧說,除非全球景氣轉趨悲觀,威脅日本出口成長及經濟基本面復甦條件,否則日本經濟在內需動能接棒下,中長期復甦態勢不變,股市後續表現仍有可期。
    美國及日本利率政策及景況不確定,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但ING安泰投顧說,隨時間慢慢釐清這些心理面因素,股市可望反映基本面利多,日股中多格局並未改變,投資人可以開始布局。

    發表於 2006/06/13 09:45 AM

    20060607投資日誌

    昨天尾盤拉小紅,相信很多人又覺得反彈有望。
    繼電子股接棒不順後,資金又回流營建類股。
    從6800就開始有人搶反彈。
    現在下看支撐6600是否可守,而我的看法轉而悲觀。



    除了佈局空單以彌補現貨部位損失之外。
    以殺盤的手法來看,想要反彈的跡象越來越渺茫。
    如果在盤還沒回穩前,過度樂觀抱持希望,可能仍會受到傷害。
    雖然「基本面」依然看好,但是不可否認的,全球股市都在跌。
    看不到哪個市場有明顯轉好的跡象。
    在這樣的氣氛下,說想要搶反彈,真的難之又難。
    圖片是取自聯合新聞網,是五月份外資看好的個股。
    相信外資買進的人,應該死的蠻慘的。 發表於 2006/06/07 11:00 AM

    20060606投資日誌

    從昨天狂跌兩百多點後,許多投資人看到外資仍然是淨買超,又開始分批低接。
    一路從跌破七千點以來,散戶用手從6800信心不減的接到6600。
    今天是06年6月6日,正是國外認為不吉利的日子。
    昨天收盤全球仍在愁雲慘霧之中,台股有政治的動盪不安,說要低接其實有點說不過去。

    一路下來,無論是投信或是券商的報告依然同步看多。
    彷彿著迷似的勸人不停加碼,每個低點都說是反彈點,然而指數仍無情的下挫。
    當投信手中最多的宏達電不停的殺出,該如何說服投資人後市看好?
    之前投信買什麼股票,這波就優先殺出。
    市場不好,無論說什麼都是先跑先贏,散戶仍然只能無奈的攤平,奢望這是最低點。
    不過經驗法則總是存在著。
    在殺破散戶心理支撐的最後一道關卡前,似乎不會這麼容易止跌。
    我習慣反向思考。
    就如同先前全市場都上看八千一萬點時,指數向下探一樣。
    越多法人放話搶反彈,指數反彈的機會就越小。
    或許該等到市場出現較悲觀的看法,下探6400之類的訊息出現才是止跌點。
    在落底確定之前,我們還是維持抱個股空指數的中立操作方法。
    發表於 2006/06/06 12:00 PM

    20060524投資日誌

    歐洲股市回穩,美國股市下殺尾盤,亞洲股市漲跌互現...
    台股開紅盤後開始震盪,多空尚未明確,搶反彈風險極高....

    LED由紅翻黑,應該避而遠之。
    持續看好神達2315。
    逢低買進華碩2357。
    大盤還沒確定回穩之前,處處都是風險。


    發表於 2006/05/24 10:41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23

    大盤持續下挫,所幸在季線有守。
    此處應該是多空關鍵點,日韓依然下跌,但是港股、新加坡都收紅。
    新興市場受到美國預計升息影響資金開始抽離,印度、俄羅斯相繼重挫。
    不過這應該是合理的回檔整理,畢竟股市漲這麼兇,在沒有新資金挹注下,指數很難像上繼續突破。

    買進神達2315。
    買進0050。
    其餘還在觀察。
    裕隆39以上獲利了結後,看到近三日投信買超第一名依然是裕隆。
    如果有機會,或許再來低接一次。

    發表於 2006/05/23 11:52 P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22

    海外股市已經稍微回穩,但是多空看法仍相當分歧。
    有人認為這還不是底部,也有的人認為這只是多頭的回檔整理。
    總之全球如此大的跌幅相信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
    大盤呈現小紅格局,但是上漲的壓力相當重....

    神達2315好消息出籠,股價開始拉抬,盤中一千多張的買單開始帶動價格往上跳。
    在這個位置的價格應該下檔風險不大。
    璨圓3061、華上6289、希華2484、元砷3214續漲。
    億光、晶電等LED各股表現依然優異。
    權值股表現不佳,但是跌幅過深的還是開始小幅低接。

    發表於 2006/05/22 10:17 AM

    資產配置著重獲利更重穩健

    過去很多書籍報導都有提到過,短期的績效看的是選擇的標的好壞。因此很多人都著重再這一塊,每天都想選到衝最快最紅的基金。
    甚至有人手上滿手都是黃金、日本、東歐、拉丁美洲等基金部位。
    行情好的時候這些人賺的比誰都多,反轉的時候臉綠的也更快。

    不過長期的績效靠的不只是標的,還包括好的投資組合。
    我想這也是很多投信發行組合基金會有分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的原因。
    就算Equity市場再好,投資人可以提高Equity的比重,但是投組當中仍不能缺少現金、債券以及其他與Equity市場相關程度較低的投資商品。
    像行情不好時,可以減少Equity的比重,多保留點現金部位。
    如果馬上隨即又反彈上去,至少帳上的持股還能夠繼續增值。
    如果不幸繼續往下探底,至少手上還保有其他資產能夠保值。
    以本人為例,這波行情上來,本來Equity的部份從三成加碼到六成。
    隨後市場一開始有反轉,馬上降低到四成左右。
    雖然剩餘的那四成獲利大幅衰減,但是至少實現獲利的那兩成與其他四成不受景氣影響的部位還算撐得住。

    發表於 2006/05/20 09:04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9

    歐洲、美國到今天的亞洲股市仍呈現小幅下跌的局面。
    台股跌到此時已經有稍微回穩的趨勢。
    昨天許多人出脫持股贖回基金,不過錯過前幾天的機會,這時候殺低其實意義不大。

    裕隆2201早盤鎖一萬張漲停買單,不過隨即打開。
    報紙消息一刊登出來,後續的結果就很難以估計,39以上就開始獲利了結。(以系統估算40元應該不是高點)。
    神達2315遇到反壓前,目前尚無太大表現,但是個人覺得下檔風險不大,繼續持有。
    華碩2357連殺幾天後開始列入觀察標的。


    華韡5481創新高。


    發表於 2006/05/19 10:09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7

    繼昨天大跌過後,今天股市來回上下震盪。
    國際股市開始止跌回穩,投信法人有的聲稱這算是這波的最低點,再向下殺低的機會不大。

    資產股看法分歧,先行獲利了結。
    華上、燦圓翻黑,但是晶電續漲。
    反向放空福華。
    主要權值股回穩,無論是海內外股市,這波殺下來又快又急,許多投資人只能看著滿手股票基金下挫,但是調節有限。
    有論調說急殺是多頭股市的現象。
    先行減碼,但是暫時保守樂觀看待後勢。
    海外股市仍樂觀看待大中華地區。
    發表於 2006/05/17 01:31 P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6

    隨國際股市稍微回穩,今早盤勢力求止跌。
    只是到了這個時點,籌碼看法都相當分歧,不少股價開始來回震盪。

    遠雄5522終於漲停打開。
    裕隆2201賣壓還是很大,不過可轉債的量還是在。
    進場跌深已久的神達2315,力求反彈回穩。
    福華8085特定人士作多。
    燦圓、華上價格開始震盪,獲利先了結。

    發表於 2006/05/16 09:35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5

    轉眼看看全球股市,歐洲主要股市幾乎都跌掉2%以上。
    美國跌1%、亞太股市也都在1~2%來回盤旋。
    反之台股仍然受到傳產股的支撐,看起來似乎還不太容易向下掉....

    遠雄5522仍然強攻漲停,我想這跟近來報紙上越來越多廣告遠雄集團廣告不無關係。
    LED華上、燦圓仍強。(下午收盤後:對LED看法保守修正)
    重點加碼持股裕隆2201。

    新增觀察標的神達2315。
    發表於 2006/05/15 09:22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2

    雖然美國股市受到預期通貨膨脹影響,全面下挫。
    日韓股市開盤就走低下跌1~2%,使得台股開盤下跌探底80幾點。
    但是隨著散戶與法人開始進場撿便宜,使得股市逐漸緩步趨上....

    遠雄5522漲停再漲停。
    科風3043續漲。
    裕隆2201昨日下挫後今天翻紅,上看40以上。
    東貝2499應該還有發揮空間。
    燦圓3061、華上6289續強。
    雖然大盤幾波不斷拉回,但是只要政治因素影響不大,上八千的呼聲還是很強勁。

    發表於 2006/05/12 09:56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1

    在外資結束連續三十天的買超之後,昨天出現第一次賣超。
    類股換手顯得有些混亂。
    連續這幾天回檔,削減了多頭猛攻的氣勢,也讓空方有機會開始蠢蠢欲動.....

    遠雄5522依然漲停,但是可轉債已經漲勢趨緩,似乎看的出頂部在哪個位置。
    靠著資產股飆漲的厚生2107開始回檔,科風3043漲勢不再....
    裕隆2201今天似乎遭受賣壓,顯得有些無力。但仍值得觀察。
    華上6289漲勢未歇,今天再度攻堅漲停。
    璨元等LED各股,今天還是有所表現。
    營建類股上漲無力,繼昨天所說的。個人很好奇前兩三天接手的人是否又會被套在相對歷史高點。長虹5534、華固2548觀察中。

    元太8069起飆中,福華8085漲停。

    發表於 2006/05/11 10:27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10

    昨天雖然回檔頗深,不過拉回整理後外資還是買進。
    不受總統回國可能發表言論影響,趨勢還是向上....

    遠雄5522還是漲停,這就不用說了。
    不過今天比較特別的是泛裕隆集團的事情。
    中華三可轉債掛買單超過一仟張,誰買的?
    我想中華車本身買回自家可轉債的機率頗大。
    再來就是裕隆車,之前裕隆二可轉債在102~105左右來回震盪,從昨天開始露出跡象。
    今天一開盤大家就開始搶進可轉債(包括本人在內)。
    後續就等著驗證了.....

    盤中跌破一百點,資產股開始出現回檔。長虹5534從漲停殺回平盤。

    很令人好奇的是這波資產股上來,到底會套住多少散戶....
    發表於 2006/05/10 09:29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09

    或許受到阿扁要回國影響,許多投資人開始搶著先行獲利了結。
    令人遺憾的是,一國元首居然成了股市的反向指標。
    權力真的容易使人的雙眼受到矇蔽,看不見事情的本質....

    遠雄5522與其可轉債遠雄一、遠雄二再度漲停....
    科風3043續漲中。
    絕地大翻身的璨圓3061同樣續漲,國賓大1808的飛行旅程應該終告結束。
    華園2702,25元就是底部進場時。
    令人意外的是新光金2888居然殺到跌停,倒是還不太知道有什麼消息發出。

    厚生2107,我們成本14元左右。現在來到18.7。現在開始有人喊到30元,拭目以待....

    發表於 2006/05/09 10:01 AM

    企業操盤日誌20060508

    今天宇宙大盤試著企圖站穩7400點,隨著上週歐美股市上揚,今早日韓上漲約0.7~0.8%。
    台股喊出8000點到一萬點的呼聲....

    遠雄可轉債跳升到116元,遠雄一與遠雄二終於拉近彼此的價格差距。
    遠雄5522仍掛買一萬多張買單漲停鎖住。
    (更新:遠雄、遠雄一、遠雄二:11點過後全面鎖住漲停)
    科風3043持續漲停中。
    中華車、裕隆車或許隨著廠辦土地可能增值影響小漲。
    喬山1736持續看好。
    國賓大1808應該賺夠了,拉這麼多根停板也夠嚇人。
    目前留意...福華8085
    發表於 2006/05/08 09:58 AM

    組合基金熱潮

    方前查閱了一下最近要新募集的基金,發現海外組合基金的比率相當高。
    以投信先前的資料來看,近兩年來組合基金的總金額攀升了六倍之多,可見組合基金是目前投信為海外投資解套最好的方式.....

    不是每個投信都能夠有海外的研究團隊,或是拿的到第一手海外研究報告。許多經理人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實際走訪那些公開說明書當中寫到可以投資的國家。
    面對這樣的困境,其實投信真正有海外操盤能耐的經理人少之又少。除非有海外投資公司幫忙當顧問,否則根本無法生存。最容易解套的方式,就是透過組合基金的包裝,把好的海外基金直接函括進來。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坐在台灣就能夠投資全世界。
    即將與目前正在募集的組合基金多如以下幾檔:
    新 昕全球債券組合、兆豐國際圓滿組合、匯豐新日本動力組合、建華麥哲倫傘型(傘型組合,應該跟國泰的階梯組合類似)、匯豐五福全球債券組合、台新全球ETF 組合、富鼎全球固定收益組合、金復華全球債券組合、寶來全球新興市場精選組合、寶來全球ETF成長組合、玉山全球債券組合、復華全球債券組合...
    而其中或許是因為看重升息已經將近尾端,沉寂的債市有可能開始反轉的緣故,其中就有五、六檔是屬於債券組合基金類別,而過去這陣子以來的債券組合基金績效似乎不太好。等這波全球股市的資金熱潮退燒,或許債券組合基金比較有表現的機會。

    發表於 2006/05/06 12:51 AM

    企業日誌20060505

    企業號始終在探索投資界未知的宇宙,渴求找尋新的出路....
    今日再度接受投信星人來訪,告知該星球最新的訊息。

    去年許多交談甚歡的投信星人,今年以來開始陸陸續續產生變動。
    或許真的是投信星球的生態生變,許多投信業務開始離職或是跳動。
    每個半個月可能就會收到他們的來信告知因生涯規劃(或是該投信星球即將面臨重大災難)轉換跑道。
    許多年輕的投信星人,幾乎是上班沒幾個月就開始辭職。也有許多一點也沒有專業金融人員的觀念,把公司形象與使命當兒戲。雖然不是自己的錢,但是好歹也是上億資金。
    個人實在發現,就連投信的基金經理人也開始跳動頻繁。
    許多較資深或是較好的業務可能會轉向大型知名的投信星球居住,但是也有少數投信業務選擇到比較小型的星球擔任要職。
    總之投信集中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現在金融商品多元化下,很多過去經營還不錯的投信變的越來越存活不下去。
    就連幾家知名有金控背景的投信也是如此,或許該說,幾乎現在所有有金控背景的投信都面臨到了危機。
    結果反倒是有外資背景的投信或許因為有海外研究資源的挹注,使得這些投信與國內投信公司的差距越拉越大。
    很多經營不善的投信開始找出路,也有的越往胡同裡走,走向被購併或是結束的道路。
    與投信星人交談過後,感觸頗深。
    以客戶的角度來看,他們為難。我們也為難。
    有的基金操作不當(或許該說我們選擇不當),公司賠了錢,投信業務也跟著難熬。
    對於他們的指責絕對少不了,但是卻不是他們在操盤。
    只是當基金經理人的替死鬼,代替他們挨罵。
    聽到有業務為了感到抱歉,就連小孩病危還是打電話過來通知。
    就像曾經看過業務為了業績差快繳不出房貸而求我幫忙買個基金一樣。
    各行各業都有各的辛苦,在債券基金規模縮減之後,投信的保護傘的確逐漸消失了。

    發表於 2006/05/05 11:54 PM

    下一波熱門?港股?

    繼日本、印度大漲後,許多不敢進場的投資人都開始問下一波的主流到底是什麼?

    今年第一季結束,香港國企股的走勢榮獲全球股市漲幅第二名。其實金磚四國過去雖然說漲幅驚人,但是其實大陸市場一直沒什麼太大的漲勢。個人覺得,直接投資大陸市場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選擇,雖然大陸股市逐漸對外開放,但是無論是公司治理或是獲利能力都有待商榷。
    真正比較好的公司,其實在香港股市掛牌的會比較多。隨著大陸市場越來越好、人民幣升值可能,種種趨勢下使得國際上許多海外基金逐漸開始加碼香港股市的比重。
    也因此導致最近有幾檔基金從台灣下架,原因就是投資大陸地區超過限定比重。
    如果不想冒太大風險去直接投資香港股市,可以透過海外基金來佈局,或是買進有包含香港市場的基金。以我個人來說,我是買進保德信投信的亞太與大中華基金,今年以來獲利也相當可觀。
    想對港股有更多了解,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cnyes.com.tw/hkstock/class/

    發表於 2006/05/05 10:34 AM

    企業號0505操盤日誌

    企業號航向未知的宇宙....
    現在時間上午還沒到中午,大盤測試七千四百點關卡中.....

    遠雄集團改名後果然不同反響,去年賺兩元,今年第一季賺0.87。法人預估今年獲利可望超過3.6元。隨著資產股的飆漲,遠雄建設也跟著水漲船高,過去許久以來沒人要的股票也開始連飆。企業號持有的可轉債燃料去年曾在98元買進,基於對航行沒有助益而在100元拋棄。
    不過今年以來果然不一樣了,重新再100~102補進原料,目前價位大建一111、大建二109。兩支的差異在於一個有擔保,一個無擔保。轉換價24.24,相當於26.9的股票。以今天漲停26.1來看,應該還有機會繼續向前邁進.....


    新光金再度漲停,之前押寶的壽險股土地題材,26~28元買進,今天漲停來到38.3。買新光金其實是因為擔心國泰金漲勢不夠力。想不到這兩支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狂飆,看到報導連外資都覺得訝異。


    神達之前被打入谷底,其實我開始擔心手上的神達三可轉債是否會有問題。價格在100元左右遊走,讓人很想買又不敢買多。直到我看到其他基金艦隊手上還是持有這支部位才讓我安心加碼。今天幸好有點反應,跳升到102左右的價位。


    張榮發決定訪問大陸,長榮集團狂飆漲停。終於讓手中的長榮可轉債有機會向上噴出。

    發表於 2006/05/05 11:10 AM

    (好書推荐)貪婪時代

    當發覺到市場對某些產品開始狂熱時,當民眾接二連三開始搶進時,還記得華爾街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嗎? 個人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推薦,一本讓人從狂熱中找回理智的書.....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作者: 愛德華,錢思樂
    譯者: 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9 年 10 月 25 日
    語言別:繁體中
    囤積紅標米酒、搶購公益彩券與股票炒作飆漲,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在經濟學家眼中,這些熱潮都指向「投機」。錢思樂則要告訴你:人類揮霍欲望與金錢的投機遊戲,是史上不曾消失的金融嘉年華。
    《貪 婪時代》一書是錢思樂描繪的世界投機圖像。由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炒作黑色鬱金香,到一九八O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九O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錢思樂細數現代主 要經濟強權的投機事件,並分析相隨的社會發展狀況。書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儼然是一部投機史,但若「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已經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 品,可能是走錯路了」,凱因斯在三O年代發出如此警告,在今日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格外發人深思。
    然而,當我們回到金融投 機的源頭,我們赫然發現投機的本質埋藏著烏托邦的理想。錢思樂說,投機雖然世俗,卻不只是貪念,而是以無政府、打破階級的嘉年華精神,對抗現代經濟制度下 理性的物質主義,是一場「傻瓜的盛宴」。問題是,嘉年華的狂歡結束後,我們是否仍回到常態的規範世界呢?
    本書為探討金融投機的經典之作。從 1630 年代荷蘭的鬱金香球莖炒作風潮,到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不動產狂飆,投機已成為最有魔力的經濟活動。本書從輕鬆有趣及發人深省的角度,探討各種市場炒作的模式、非理性的跟風及圍繞在這股風潮四周的眾生貪癡。
    # 「本書值得一讀,因為看到別人的愚行是一大樂事,更遑論有關他們的貪婪和無知。而且作者也是說故事高手。」--《華爾街日報》
    # 「作者似乎無書不觀。本書涵蓋三個世紀的金融投機故事,而且詳述當時的社會背景:民謠、報紙報導及街談巷議,真實、有趣又發人深省」--《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佳評如潮。
    #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推薦

    發表於 2006/05/05 10:32 AM

    匯豐新日本動力組合基金說明會

    受匯豐中華投信之邀,下班跑去參加她們的基金說明會。由別於其他投信總是在上班時間招開,這次總算是有機會參加了....

    這次匯豐中華投信開始募集日本組合基金,除了看好日本以外,當然是特別要說明這檔組合基金與之前JF絕對日本以及保德信日本基金有什麼差別。
    其中一開始是由匯豐金磚動力與太平洋經典的經理人蔡寶美來介紹日本市場。其實說明的內容與呂靜怡介紹JF絕對日本時的論調跟數據幾乎相差無幾,而且呂靜怡還比較漂亮,說的也比較好依點。
    不過這不是重點,只是讓人家相信日本這次的復甦不只是出口與產業的兢爭力增加,而是整個日本結構的大轉變。除了企業ROE增加,女性就業能力增加,終生雇用制與企業交叉持股的瓦解都有助於提升日本的競爭力。
    其中個人比較贊同的論點是,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投資日本需要用組合基金?
    經 理人的回答與我的看法差不多,根據日本過去的數據資料來看,通常很難有基金能夠連續兩年績效排名在龍頭地位,就是因為類股輪調很快速。過去狂漲的股票,可 能隔年度就需要休息。如果投資人根據去年的績效來投資,很可能就買到績效變差的產品。以JF日本系列的基金為例,去年績效非常亮眼,但是今年以來很多買到 JF日小、JF店頭的投資人都不得不抱頭痛哭.....完全感受不到日本上漲的好處。
    有鑑於此,透過組合基金的佈局,如果操作得宜,其實會比個人 投資還要來的輕鬆容易。買海外基金就要花上昂貴的手續費了,如果再轉換贖回又要花上管理費,對績效都是大打折扣。有專業經理人幫你選好標的,只要組合基金 重複多收的手續費與管理費能夠降低,其實對大多數國內投資人來說,其實海外組合基金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我個人投資的組合基金就有三檔,分別是富達卓越領航、友邦金牌組合以及保德信全球組合基金。今年以來的績效就有4%~8%不等。或許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算不了什麼,但是我追求的是每年穩定有10%~12%的獲利,以這樣穩定的收益對我來說確實相當滿意。
    我的海外基金與其他特定區域基金今年以來也有超過20%以上的報酬,但是套一句復華投信董事長說的,你要追求的是第一年80%,第二年變成-30%這樣每年上上下下波動的投資標的,還是每年10%~20%穩健累積獲利的標的。
    如果是我的話,我追求的是後者。雖然今年以來放棄股票市場轉戰基金市場,但是卻意外能夠輕輕鬆鬆就達到我想要的報酬率,遠比在基金市場上殺進殺出簡單的多。重點是一檔股票在怎麼看好,一般人敢投資多少錢? 很多還是到了賺了好幾趴之後才再想早知道多投資一點。
    但是基金不同,部位穩定,波動小很適合較保守與剛開始投資的投資人。
    就這樣~~大家一起來投資基金吧!!
    連結位置:
    http: //www.hsbcinvestments.com.tw/webdata/Products/Fund26/gavinshow.asp?Bcolor =ff9999&title=新日本動力組合基金專區&afile=投資講座線上影音.htm&keyvalue=% 20206241

    發表於 2006/05/05 10:11 AM

    台灣基金投資人普遍短線進出

    調查顯示,台灣散戶基金投資人平均持有共同基金0.8年,只高於印尼的0.5年,為亞太地區倒數第二。日本投資人持有基金近六年,期間最長.......

    英 商寶源投資研究指出,從2003到2005年,在亞洲主要共同基金市場中,散戶投資人平均持有基金年數最長的是日本人,持有5.9年,其次為新加坡的 2.4年,至於香港、南韓投資人平均都在一年以上。不過,台灣投資人平均僅持有基金0.8年,位居倒數第二,只高於印尼的0.5年,仍遠低於亞洲的平均值 1.9年。
    英商寶源投資亞太產品投資長庫柏(Greg Cooper)指出,相較於美國投資人平均持有共同基金可達四年,亞洲地區除了日本以外,基金投資人普遍傾向於約一至二年期的短波段操作。台灣及印尼的基金投資人更為短線,與股票的操作方式已相差無幾。
    寶源投顧表示,相較於股票,共同基金的交易成本較高,每日基金淨值中也隱含基金管理費與信託管理費等費用,短線交易其實並不划算。
    寶源投顧指出,歐美地區投資人通常把共同基金當成個人或家庭理財計畫中的重要一環,並且採用投資組合的觀念,同時持有數檔績效波動性與相關性相異的基金,以求分散風險。如果急需用錢而想贖回基金時,只須贖回當時績效較佳的基金即可。
    另外,如果投資標的市場短期走勢不佳,但長線依然看好時,最簡單的方法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共同基金,以在低檔時累積較多的基金單位數。
    等市場步入多頭格局時,基金投資人可以採取分批贖回的方式,避免在相對低檔就被市場的短線震盪給「洗掉」,因而無法享有較佳的投資成果。

    發表於 2006/05/05 10:09 AM

    熱情讓人忘了理智

    這前半年受到過去一年海外績效優越的影響,很多人在上半年紛紛開始投入基金市場,在大多頭市場賺了好幾趴之後,嚴然每個人都成了基金高手。
    每個人不停的喊進,感覺就只有一個方向---「漲」。
    只是看漲多漲少,押寶到單一市場漲多的就是專家,押寶到沒有動靜的似乎就是輸家。
    整個市場賭博氣氛越來越濃烈,原本買金磚四國的賺不夠,改直接投入俄羅斯跟印度。
    原本壓寶亞太的開始改押寶日本、韓國、香港,押寶東南亞的開始改直接買進泰國、印尼....

    在大多頭市場下,沒有所謂的專家,純粹看誰比較大膽,押寶的風險越大賺的也就越多。
    不僅是台灣,全球市場都是如此。各國股市翻對倍,不管買什麼爛股票都會漲翻天。就如同過去台股上萬點的時候,會倒的股票都能莫名奇妙漲停。
    很多投資人看到這種大好行情出現,或許會有股衝動,感覺不趕快投入就賺不到錢了。資金開始先投入個四五成,感覺有賺頭就再加碼,有賺繼續投。
    投到幾乎滿手都是基金,種類多到或許連自己都未必數的出來,就怕少漏了哪個市場。
    看到很多人在問,我手上有一百萬,該怎麼投資。
    很快的或許板上就會有許多大大幫忙分析,很快的用不同方式把一百萬給分光。
    哪種投資組合的方式比較優異其實見仁見智,但是一但投入滿水位後,遇到回檔或是重挫,往往只能抱著看它跌。
    轉眼間,似乎定期定額投資的人少了。買單筆重押的人反而多了起來,每天遇到回檔就是拿錢砸下去。
    小弟只是想提醒最近玩基金入迷的朋友,除了賺錢也要考慮風險。如果手上有一百萬,不需要全部投入,一定要分批進場是情況調整,高風險的部位一定不能太高。
    很多人都是擔心沒賺到反而覺得是損失,不過還是要記的一個概念,只要股市有開門的一天,永遠有賺錢的機會。賺錢不是只有今年或是這一兩個月。沒賺到的留著以後還是有機會賺,但是賠的未必能夠彌補的回來。資金還是首重保險比獲利重要。
    以上是這陣子以來的心得,僅供參考。

    發表於 2006/05/24 08:09 PM

    永遠的多頭

    這波行情迅速向下反轉,除了一些分析師或是經濟學家可能提出行情反轉的論調。
    不過說到券商跟投信法人,倒是令人訝異一面倒的看好。
    先不論這波到底是多頭回檔整理還是行情向下轉空,總之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事情....

    我手中常常會收到投信寄來的文宣手冊,裡頭大多都是介紹基金的分析策略。
    有的投信比較有意思,會把基金明細全部列出來,然後依照券商給予評等的方式列出此刻是否值得買進。
    攤開所有標的一看,裡頭全是「加碼」、「持有」、「逢低買進」。
    完全看不到有任何要求減碼或是勸人居高思危的跡象。
    這是一種行銷手法,無論行情是好是壞,對於投信來說反正就是買。
    行情好當然要買,行情不好為了攤平也要買。
    向上買可以賺錢,向下買可以攤平成本增加單位數。
    最近為了想確定一下投信對於市場的看法。
    結果同樣一面倒的看多,不僅堅持是多頭回檔整理,幾乎都喊出未來的爆發力會更強。
    如果是多空分歧到還正常,但是當投信的文宣一致看多時就顯的有些詭異。
    近來又有許多投信開始打電話過來,詢問是否要逢低繼續加碼。
    對我們來說,在行情尚未明顯回穩之前,不會去冒這個風險。
    就算許多人認為現在跌幅這麼深,是趕緊加碼搶反彈的時候。
    但是我們都不是聖人也不是投資大師,沒那麼厲害剛好能買在反彈前的最低點。
    無論是股市或是基金都一樣,每天都有人想要搶反彈。
    但是在谷底出現之前,沒人能預料的準,總是要等到事後回頭看,才知道原來那是低點。
    只不過對我來說,寧願等到情勢明朗之後再來做判斷。
    近來常常維持開高走低的趨勢。如果開高走低底部墊高還有可期待。
    反之如果是讓人懷抱期望,收盤卻不見有回復的現象,那就還是要持續觀察。

    發表於 2006/05/24 11:07 PM

    20060525投資日誌

    隨著美國股市回穩,台股早上開出紅盤。
    但是日韓股市還是依然下挫,資金從昨天再度開始湧向資產股。

    裕隆2201挑升漲停。
    遠雄5522漲停。
    大同2371漲停(傳聯電投資公司買進)。
    其他業界推薦各股:
    日勝生2547
    和大1536(高盛昨天盤後大幅買進)
    國產2504
    電子股相對受到擠壓,今日表現不佳。

    發表於 2006/05/25 09:36 AM

    外資的反指標

    年初外資看淡台股下看六千二的論調猶言在耳。
    結果台股一舉飆破七千四。
    年中外資上看八千一萬點的論調不斷湧出。
    結果台股下挫跌破六千九。
    外資的看法到底準不準,很多人會開始紀錄電視分析師的選股能力,卻鮮少人去追蹤外資的公佈報告。

    過去看過一篇文章談到,通常外資這種論調不準的機率偏高。
    因此個人通常會以法人報告為反指標。
    當市場一路看好的時候,甚至連誇張的說法都喊出來,結果就是該賣。
    一開始法人外資在市場反轉後,喊出上七千。
    以基本觀點來看,台股的基本面還不差,上七千點並不是太大問題。
    所以可以合理佈局。
    接著衝破七千三、七千四之後,其實短線漲幅有些大了。
    這時候開始有法人喊出上看八千,甚至許多國內或是外資誇張的喊出上萬點不是夢。
    每年總是會有這些死多頭不停的期望看上萬點。
    從益通飆破一千元大官之後,所有看好的論調都該去質疑。
    究竟有什麼樣的獲利能力能夠支撐益通維持這樣的高股價。
    到頭來,每個人都只是希望在成為最後一根稻草之前還能小賺一波。
    然而從來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會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外資上看一千二百元,或許投資人會認為距離現在一千元還有兩百元的價差。
    至少賺個壹百元之後可以先脫手。
    但是當市場人人都這樣認為時,或許一千零九十九元就會是歷史高點。
    而當初想賺最後一筆的,通常就會成為論調下的亡魂。
    當法人看上萬點,其實就是該賣股票的時候。
    姑且不論法人對於國內資產股看的多好。
    投資人可以回想一下過去上萬點時的社會現象。
    是否人人豐衣足食,手上資金氾濫,投資獲利滿載。
    只有這種當人們認為手中的錢多到不行的時候,才有萬點的可能。
    然而在許多學童吃不起便當,繳不出學費。
    燒炭自殺欠錢還不起的仍大有人在。
    資金浮濫的僅限於極高所得的部分人士,能把帝寶炒到每坪破百萬元的高價。
    看起來房市一片大好,但是買不起房子,扛不住房貸壓力的人卻比比皆是。
    許多人看到最上流的社會感覺大好,就彷彿覺得整個社會都是這麼美好。
    要股市上萬點,除非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已經算有錢人再說吧。

    發表於 2006/05/25 10:13 AM

    日本基金該不該買?

    這是個很讓人迷惑的問題,報導不停的在描述日本的市場可能是沉寂多年以後的反轉。不過漲到這種程度,看起來卻讓人不知道該不該進場.....

    像是印度、韓國、日本這些去年猛漲的市場,本身進場就需要承擔相當的風險。如果去年就已經買的投資人或許可以波段來回操作,趁著大漲時獲利了結,然後等待大跌時低接。
    如果沒有進場的人,看在今年又有一堆投信等著要募集日本基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詳細的準備跟研究,我想這些投信並不是笨蛋要選在高點募集基金。
    不過既然要買,盡量少筆金額投資,最好不要佔投資比重太高。而且要等在大跌時進場比較有利。

    發表於 2006/03/12 05:25 PM

    網路上都在傳的阿添伯投資心法

    近這幾天投資相關網站最熱門的都是某位后里阿添伯的投資傳奇經歷。且不管這到底是否是事實,不過參考看看無妨...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檢討~~

    因為不夠堅決~~~ 搞的推薦人家一堆股票,但是自己卻說服不了自己...
    慘澹結果如下:
    良維6290 喬山1736 英華達3367 長榮2603 奇美電3009
    結論是~~意志要堅決!錯了再找原因.... 發表於 2005/12/02 11:30 AM

    到底該不該護盤?

    怎麼做都有人罵,那到底要不要護盤....
    每次只要盤勢大跌,就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那隻「看的見的黑手」在拉抬指數。
    到底政府該不該每次都拿人民的錢去就股市,這種結論總是眾說紛紜。
    先不管究竟是誰執政,因為兩黨執政的時候都有護盤的動作。
    說 要護盤的人會認為像這樣跌下去,可能會造成更多恐慌。人民被斷頭被追繳的比比皆是,搞不好又要有一堆人自殺跳樓。畢竟做多比做空的人多,下跌時大部份的人 都會想哭。因此,政府是該護盤。(雖然很多人會說護盤應該是護那些所謂的非理行殺盤,但是誰能夠明確的像這樣連黑是理性還是非理性。)
    也有的人認 為不需要護盤,因為一護盤就失去了自由市場的自發機制。該跌的就是要跌,也就是因為有其原因價格才會往下掉。像是國外比較成熟的市場,大有那種一次就跌掉 一半以上價格的股票,也不見有政府出面來解救的。放寬來說,其實設定漲跌幅7%也是一個不成熟的象徵。如果漲跌幅放大為15%,同樣又會出現像這樣的兩種 說法。
    到底怎樣的市場比較不容易成為大戶坑殺散戶的屠宰場?這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個人比較傾向放寬限制,忍住一時短痛,大家會變得更成熟..... 發表於 2005/09/24 12:12 AM

    別老說現金殖利率

    報導老是喜歡用所謂的現金股利殖利率來說明股價是貴還是便宜..
    「台股的現金殖利率高達4%,比起現在一年期的定存是高出許多。因此現在買進台股絕對相對便宜....」
    許多報導老是喜歡用這樣的解釋方法來說明股價有多便宜。
    不過就算跟過去愛發股票股利相比,現在的現金股利的確發的多些。不過這可不表示拿到現金就表示真的賺到了那些收益。畢竟在除息時,股價會同幅下跌。至少在當下是沒有任何賺頭的。
    如果真的要賺到股利,好歹也要等到股價「填權」才表示分到的股利落袋為安。但是看看現在幾乎大多數的股票,從除權息之後,就是一路貼權。表示不但分到的現金跟股票不算賺到,就連開始的老本都賠了進去。
    至於股票能不能夠填息、填權,這也不是看過去一年發多少現金或是多少股票就能夠確保,而是必須反觀明年這家公司是不是還能夠有同樣那麼高的收益再說。
    無論說本益比低,或是殖利率高。其實背後都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公司必須「永遠」都能夠以當年的獲利能力持續下去,這樣談這個才有意義。 發表於 2005/09/23 06:16 PM

    最近跌勢不止..

    大盤狂洩~~既使多次出現反彈,但也都是用來出貨
    這波大盤下跌,我覺得公司本身營運不佳的影響比所謂的油價等因素還要大。
    看看上半年飆到不行的小型股,充滿了轉機題材。
    但是從六七月以後,就可以看出營收不佳的敗相,半年報還沒出來,就知道股價支撐不住。
    隨便瀏覽大盤個股,就可以發現許多小型股從除權息之後,就再也不回頭,一路向下挫。
    既使廠商或是外在不斷釋放利多,顯示各項資訊產品未來有大的市場。
    但是無法掩飾國內廠商就算有訂單也賺不到錢的窘境。
    經濟狀況不佳其實並不是藉口,公司本身營運有問題才是真的。
    台灣大老闆的心態已經逐漸改變,失去過去那種創業時的豪氣與努力。
    在漸漸失去競爭力下,低本意比是事實而不是委屈。 發表於 2005/08/31 01:27 PM

    銳普風雲錄!看它漲!看它跌

    台灣大多數的股票終究會像這樣,靠著玩弄散戶來獲利。畢竟台灣本土公司要獲利已經難上加難,不這麼玩,怎麼賺錢?
    眼尖的投資人可能近期都會發現到,先前因爲漲幅過大而屢次被警告的銳普,已經又一次的跌停鎖死。
    對於買在高點的投資人,真的是要欲哭無淚。
    而對我來說,這也是一趟驚險的旅程。
    故事的開端是在四五月左右的時間,公司買進了銳普一可轉債。
    就等著現貨價格上來之後有機會放空套。
    雖然對這家公司相當陌生,不過以上半年的獲利來看,還算不壞。
    翻開4-6月營收,其實都還不差。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股票卻意外的開始狂飆。
    公司的持有成本在13元左右,接著股票開始上揚。
    穿過13元之後,很快跳升到15元左右的價位。
    我們開始逐步放空,並握有部份餘額等著看盤勢怎麼走。
    很快的,業界開始有消息傳出公司派要大力作多。
    甚至有人喊出今年要賺3-4元的消息。
    股價頓時跳升15元平台,開始向上開攻。
    一開始也不以為有異,畢竟有前面幾個月的營收做為擔保。
    看起來應該也不至於壞到哪裡去。
    我在18元左右進場,開始享受坐電梯的樂趣。
    在公司公佈新業務之後,價格更是開始飛升。
    不過我們並不看好公司公佈的新能源事業,開始陸續出脫持股。
    直到19元以上,公司幾乎都已經把銳普出清了。
    而我還抱到7/21這震盪的一天。
    股價開盤又漲停到24.55。
    不過沒多久,價格馬上像是失控的氣球一樣亂竄。
    隨著價格開始下挫,我終於在當天的平盤以下附近出脫股票。
    緊接著當天收盤殺到跌停作收。
    隔天開盤同樣下挫,不過上午有企圖拉高。
    對於想進場的人來說以為是買點,但其實是有特定人士趁機出脫股票。
    結果就是連續幾天的跌停。
    業界早就在相傳銳普有問題了,直到今天消息才從媒體傳出。
    雖然賺錢,不過賺這種怪錢,連自己都不覺得心安。
    也不明白靠這樣欺騙無辜的散戶真的良心過得去嗎?
    台灣這樣亂搞的公司不勝枚舉,也難怪報紙會說股市即將成為法人市場。
    因為散戶的心都涼了... 發表於 2005/08/01 11:38 PM

    私募基金浮上檯面

    市場上共同基金雖然還是不停的在募集,不過似乎漸漸少了法人的參與。公募與私募似乎成了散戶與法人投資的分水嶺....
    最近越來越少投信來推薦一般的公募基金。
    除了原有的基金就已經難挑選,再加上那麼多新噱頭的新募基金上場。
    對很多法人來說其實都不是件樂見的事情。
    產品越多,其實就越難以選擇。
    加上很多投信不停的在想辦法創新,看起來反而越來越讓人迷惑。
    看來看去,很多新基金都已經擺脫不了固定的模式。
    同類型的基金越來越多,投資人就越來越感到無趣。
    其實新募基金主打的不是研究實力,而是行銷能力。
    只要廣告跟宣傳手法越漂亮,回測績效越好越穩定,看來似乎就表示這檔基金有那種鐵定賺錢的樣子。
    不過回頭看看當初群益投信推出的基金,雖然有創新保障與優異的回測績效。
    但是大家都知道實際的操作結果並不如眾人所想的那麼美好。
    近來投信已經開始改向我們推薦各種私慕基金以取代過去原有的商品。
    私募基金的開放,對投信來說也算是一帖良藥。
    畢竟投資方式多樣化,也不需要先送審。
    貼近客戶需求的設計,也更能夠與客戶取的操作上的共識。
    甚至有許多私募基金變成像是某種特殊的信託基金一樣。
    不僅是一般的投資,還可以協助法人繞過許多法令限制,做些「特殊目的」的事情。
    不過難搞的也是因為法令的限制,導致一般私募基金很容易就額滿。
    或是在操作績效上較不透明,也未必會有歷史績效能驗證。
    大部分的投信都已經習慣拿出歷史回測績效與波動值來作為操作績效的實證。
    而這些對於我們來說,要從中挑選較好的產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畢竟再怎樣回測都未必能代表未來的操作績效好壞。
    私募產品越多,對我來說也是相當頭痛。 發表於 2005/07/17 12:29 PM

    真是遺憾沒跟著買

    最近大盤漲的都是小飆股,相信就算是投信法人或是投顧老師都不是那麼好抓....
    公司近來蠻好運的,居然接二連三的碰巧抓到轉機的小飆股。
    從一開始漲到27元的燦圓,到翻了兩倍的迅杰跟銳普。
    加上上週末連續飆兩根漲停的至上。
    說實在的對這些股票著墨其實都不算太多。
    但是靠著運氣,卻也都將近賺了一倍。
    可惜的是,高點實在是不太好抓。
    除了銳普跟著賺了一些以外,其餘的股票說真的個人都沒跟到。
    果然用公司的錢跟用自己的錢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這種感覺真難取捨。
    有時候是自己投資比較保守,有時候又因為用的是公司的錢而感到必須小心謹慎。
    現在大盤漲上去了,套利也比較好做。
    看來市場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個暑假可能是看回不回。
    或許暫時以盤代跌,還會繼續向上。
    連保守的法人都看上6700了,這就拭目以待吧。 發表於 2005/07/17 12:09 PM

    統計數量能否取代經理人的判斷?

    香港新對沖基金公司MaunaKai推出的新對沖基金,有別於過去靠著經理人蒐集研究報告用經驗去判斷的方式。
    而改用各種不同經濟變數的相互關聯性去判斷該投資什麼樣的商品。
    人腦與電腦除了在西洋棋以外又一次的大戰.....
    兩位曾經在高盛與摩根史坦利的投資銀行家在去年開始籌劃他們的「數量基金」,而這也在香港引起了一陣風潮。
    如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前亞洲區主席Stephen Stonefield等,都投入推出數量基金的運動。而Frank Holle是亞洲數量基金的先行者,他在去年初就在新加坡成立Quant Asset Management,他認為數量基金幾乎是前途無限的。
    所謂「數量基金」就是有別於過去一般基金的人工判斷選股方式。
    而是採用許多統計的計算去挑選投資商品。
    系統不會有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是存脆依據不同商品、不同期間與對事情影響的相關性自己去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這樣的基金或許未必能夠產生相當傲人的報酬,但是卻能夠在穩定而長久的期間當中產生穩定的收益。
    這尤其對於長期需求的投資人特別有幫助。
    目前這些基金公司都試圖在尋找一套更加優異的系統來篩選標的,而就因為在市場上每個篩選機制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因而選擇出來的投資方式也有所差異。
    不同的基金系統將會針對不同需求的投資人去設計,而不再像現在市場上大多數人無論年齡跟偏好都只能面對同一類型的操作方式。
    這套系統對於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也是個相當大的考驗。
    以目前經理人難管,費用又高昂、難以培訓之下。
    如果有套系統能夠準確的協助判斷投資標的,績效又不比人工篩選差。
    那麼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基金會開始加重系統判斷的投資比例。
    到時候可能人工判斷反而成為了輔助系統,只負責排除類似911或是319之類的特殊狀況。
    目前許多平衡基金也開始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修正投資策略。
    希望以系統輔助的方式去降低波動或是風險,讓收益更加穩定。
    最後補充一篇對該檔基金的訪問(取自聯合新聞網)
    日盛投信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表現成為市場焦點,不過,另一個平衡型基金的改造工程,正在默默進行,幕後推手正是具哈佛經濟博士學位的香港對沖基金公司Maunakai負責人陳氜(Lewis Chan)。
    儘管台灣尚未開放募集對沖基金,但陳氜認為,對沖基金操作策略多,可運用在台灣的共同基金上,要像過去動輒二、三成的報酬已不容易,但10%的目標報酬不難實現,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紀要:
    問:市場盛傳對沖基金今年在台灣流竄,可信度有多高?
    答:全球對沖基金規模號稱1兆美元,許多人對股價波動無法歸因,就賴到對沖基金頭上。就我了解,台股今年以來指數墊高,還是以共同基金居多。對沖基金想在台股套利,著墨可轉債部分居多,買現貨比例極低,而且可能只會投資一、二家叫得出名字的科技大廠或金控。
    其實,對沖基金公司規模不用大,我認識的一家紐約對沖基金公司,只有三個人,而且只投資半導體大廠,或許如台積電之類的大公司也在名單中,但投資比重不高。
    問:為什麼你們在香港成立的對沖基金,鎖定亞洲?
    答:歐美市場對沖基金已接近2%、3%的無利可圖狀態,我的一位歐洲大客戶告訴我,要不是我們的對沖基金聚焦亞洲,他可能連談都不想跟我談。有趣的是,一些台灣大戶,現在還在買投資歐美的對沖基金,反倒是歐美客戶,對瞄準亞洲的對沖基金興致勃勃。
    我們在亞洲鎖定日本、台灣和南韓三個市場。雖然我們公司總部在香港,但香港外資多,市場效率較佳,對沖基金只有在「不效率市場」才有賺頭。
    不過,因為我們追求絕對報酬,風險不像一般對沖基金給人的感覺那麼高,過去對沖基金動輒二成以上的報酬不容易達到。
    問:今年台灣打著計量模型的投信很多,你們的特色在哪?
    答:我們是香港第一家以計量模型為依據、投資亞洲的對沖基金。也就是說,我們依據電腦模式和統計數據做判斷,而不是依賴基金經理的主觀判定。
    我之前曾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也有多年投資界經驗,現在日盛投信引進我們設計的這套模型,將公司基本面價值、會計資訊品質、分析師盈餘預估和股價動能等轉換成可量化因子,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每天檢視700多家公司,再微幅增減非核心持股。
    同樣利用計量模型,我們的模型可以成功克服計量經濟學上,所謂「共線性」的問題,而其他模型可能只把一堆變數丟進模型中,忽略各因子間相互影響部分,個股預期報酬可能嚴重失真。
    問:對沖基金是長期趨勢還是流行商品?
    答:對沖基金4月表現不大好,近期「唱衰」對沖基金的聲音也很大,但我認為,對沖基金將成為新的資產種類(new asset class),當報酬率不像以往那麼驚人時,對沖基金市場會變得更成熟。 發表於 2005/06/17 10:57 AM

    低階理財市場哪裡去?

    政府既然明定金融機構對於財富管理的限制,那麼過去一般接受普通「財富管理」服務的客戶該往哪裡去?
    過去從高額金字塔頂級向下延伸的財富管理市場,曾經普遍拉到300萬的水準,接著出現100萬,甚至30萬就可以當理財貴賓。
    只是雖然同樣名稱打著財富管理,但是其實服務內容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只有頂級的白金理專比較有心思去替客人量身打造適合的財務配置。
    而一般大眾所謂的財富管理,其實心裡都明白只是找個固定窗口負責賣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罷了。
    相信一般民眾不久之後對於這樣的行銷方式還是會有所顧忌。
    加上現在政府已經明訂出財富管理的基準在哪,那麼一般民眾這塊大餅還是有他的需求在。
    這些人可能又得回到跟過去一樣面對單純的銷售業代,但是卻無法得到一個全方位完善的規劃或是服務。
    現在在市場上可以常常看見所謂的保險代理人或是債務管理機構。
    這些行業都是看在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這些商品與流程不太了解。
    而銀行或是保險業又未必能夠提供一個比較客觀的諮詢服務。
    因此才會有所謂的中間第三人出現。
    相信在不久之後,在財富管理這塊領域,同樣會出現所謂的理財顧問產業。
    這些產業將合保險代理或是債務整合機構一樣。
    與各個投信投顧或是銀行、券商的機構牽線合作。
    然後透過比較貼身的服務去幫客戶規劃適合的投資商品。
    這個市場最大的利基,莫過於所謂的「客觀」。
    無論是哪個銀行單位,每個理財專員身後都背負著不同目標的業績。
    加上不同銀行所販售的金融商品也是有限。
    如果加上特定金融商品有所謂的Quota限制下,很多理財專員就會失去所謂的客觀性。
    而第三人的理財顧問就沒有這樣的顧忌。
    對他們來說,唯一需要擔心的,莫過於就是手續費收入。
    不過對於該賣什麼產品,或是能賣哪些東西。
    對於理財顧問來說層面就比較廣泛了。
    只是一般民眾相信目前對於這樣的行業接受度還不會太高。
    這一點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去調適。
    不過在銀行理財人員流動率過高之下,相信終究還是會有這樣的市場出現。
    只要投資人對於銀行或是券商的服務有所失望或是不滿意。
    那麼就一定會有中間藉此圖利的第三者出現。 發表於 2005/06/11 09:59 PM

    不是阿貓阿狗都能當理財客戶啦

    透過政府對「財富管理」的區隔,終於可以讓理財專員的名詞不至於被人給混淆。
    取自聯合新聞網
    國內金融街上打著財富管理大旗的招牌四處林立,消費者看得眼花撩亂,為避免出現類似現金卡市場的亂象,金管會決定大執法整頓。除了明定理財業務人員必須符合一定資格條件,也要求業者必須預先評估客戶的財力及能力等「資格」,否則禁止提供財富管理的服務。
    考量證券、保險等行業,也有提供客戶財富管理服務的需求,金管會昨天決定,先行開放證券商辦理這項業務,再儘速開放保險業者辦理。也就是說,「財富管理業務」及「理財專員」,都不再由銀行專有。
    金管會預計,相關財富管理的新規定,應可在1個月內公告實施。而對於目前已經開辦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金管會銀行局局長曾國烈昨天表示,原則會提供3個月的調整期,讓銀行重新釐清與現有客戶的關係。
    至 於可能引發爭議的客戶資格問題,依照這項新規定,屆時客戶必須符合的財力條件之一,依序是客戶本人淨資產超過1000萬元或與配偶淨資產合計超過 1500萬元、客戶最近兩個年度平均年所得超過150萬元或與配偶合計超過200萬元、總資產超過5000萬元。而銀行、證券、保險等業者,若另訂有更高 的標準,亦可。
    在財富管理能力方面,新規定要求業者應先行訪談客戶時,考量客戶的資金操作狀況、專業能力、投資屬性、對風險的瞭解及承受度等。也就是說,光是「有錢」,業者未來也不一定可以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此外,鑑於「財富管理」的名詞,已經在社會上被普遍廣泛使用,但市場上對「財富管理」、「理財業務人員」等名詞的使用,並未統一,可能造成名不副實的情況,金管會除了要求理財業務人員名稱「專用化」外,也將理財業務人員資格條件提升至法令位階,並授權相關公會負責訂定。
    而 為加強監督業者辦理這項業務,金管會還決定,要求業者必須符合信用評等達一定等級等資格條件,才能辦理這項業務。同時,為確保推介商品的客觀公正性,金管 會還明訂,不得以佣金收取作為考量依據,而且業者還應充分揭露收費標準,包括提供財富管理業務實際收取的手續費、佣金及其他名義費用等。
    金管會副主任委員呂東英指出,採取一連串管理措施,是希望防患未然,避免出現類似現金卡市場的亂象。
    不要讓沒有一定財力、能力的投資人,買到非其風險承擔或瞭解範圍內的商品。但因金管會並沒有限制單一商品的銷售,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應該沒有太大影響。
    ********************************************************
    理財專員的人越來越氾濫,也讓財富管理這個神聖的任務流於形式。
    現在馬路上到處都是理財專員,就連保險或是債務整合都可以說自己是理財專員。
    彷彿只要是有賣金融商品,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理專」。
    過去逐漸讓人們所願意接受的財富管理一詞,也被這些人搞的烏煙瘴氣。
    一般投資人根本分不清楚哪些是所謂的財富管理,哪些又是所謂的單純銷售Sales。
    透過這樣的方式,拉高財富管理門檻,也讓財富管理一詞有所區隔。真正表現出「管理」的意念,而不是只單純的從事商品銷售。
    而現在就連綜合券商也可以從事相同的業務時,相信在財富管理上會有更多的投資選擇。
    只是對於銀行來說,因為多了資金存放的優勢。
    看起來總是比綜合券商來的有競爭力。
    因為無論客戶在哪個券商開戶,錢終究是要放在銀行。
    對於券商來說,應該與銀行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有所區隔。
    銀行對於證券市場有所距離,頂多只能夠推薦其他金融機構所發行的商品來賣。
    不過券商貼近證券市場,在代操或是私募基金上應該是比較能夠具有競爭力的武器。 發表於 2005/06/10 10:37 AM

    債券基金危機...

    很多人看到工商時報頭版,應該都會被標題給嚇了一跳。
    小弟一到公司就被主管給叫過去,要我趕緊檢視一下手中的基金有沒有問題.....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債券基金或許問題不大。
    但是對於法人來說,放在債券基金的部位可不是小數目....
    打從Fed不斷升息開始,很多人就開始注意到所謂反浮動債券的問題。
    在一兩年前,利率還在低檔時。
    靠著反浮動債券與LIBOR的差距,可讓債券基金風光了好一陣子。
    而現在LIBOR隨著美國利率逐漸攀升。
    導致債券基金在反浮動債或是其他結構型債券的利潤大量縮水。
    有許多的利率條件,是設定在4%-LIBOR左右。
    只要Fed持續升息,LIBOR越貼近4%,債券基金的收益就越少。
    而至於這個部位佔一般國內債券基金多少比例呢?
    以大略的平均來看,應該是大約23%左右。
    即表示大略看來,一般債券基金有四分之一的部份就是屬於收益會逐漸減少的一塊。
    而且只要利率持續攀升,債券基金在這部份還有可能會導致「負收益」。
    雖然說國內債券基金不可能讓淨值呈現負成長。
    而且如果真的出現負收益,也是要靠投信自行吸收。
    但是有些當初比較保守的債券基金,可能會把過去的收益僅部份實現。
    因此就算收益逐漸減少下,他們還是可以靠著以前少認列的收益來彌補。
    不過同樣的,有些債券基金作價嚴重,許多收益已經提前認列。
    而面臨到收益快速下跌下,就有可能發生收益率大幅下跌。
    如果翻開債券基金從年初到現在的績效。
    就會發現過去平均將近1.4%年利率的報酬,已經幾乎跌到1.2%以下。
    對於資金成本較高的法人來說,債券基金的績效持續下跌。
    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相對的,在CP收益增加下,很多法人可能還會考慮去買RP。
    因此,政府才會擔心這個問題。
    擔心在半年報與月底時,會導致債券基金持續擠兌。
    而且賣了好的債券去應付贖回。
    回過頭來,現在市場上買的商品絕對不會是好的投資標的。
    雖然說跟去年聯合投信事件比較起來。
    其實這次的問題還算是輕微,頂多就是要投信想辦法提出解決方案。
    有的投信,可能就要靠金控把這部份的債券吸收掉。
    有的可能透過分割,想辦法處置。
    最過分的,應該就是放到到期....
    不過在政府強力要解決這個問題下。
    如果有投資債券基金的投資人,別忘了詢問一下您手上的部位。
    看看他們的反浮動債部份有多少,會怎麼處理。
    對於體質比較差的投信,既使績效好也需要特別留意。 發表於 2005/06/01 07:59 PM

    理財新市場

    個人覺得...從學校畢業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應該可以是理財專員可以關注的對象。
    看到保誠印度基金的招募狀況來看。
    雖然募集額度不算太高,不過不同的是這次卻是以散戶與年輕人為主。
    我想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會主動去搜尋相關資訊。
    對老一輩的人或是一般法人來說,印度還算是個不成熟的市場。
    不過對年輕一輩的人來說,這檔基金就像他們未來的人生一樣。
    充滿了挑戰性與機會。
    投資這檔基金,就像是投資自己的人生一樣。
    新一代的年輕人,比起過去年長一倍的中年人來說。
    比較不甘願將資金放在傳統的定存當中。
    靠時間去熬,不太像現在講就速成主義的年輕風氣。
    有自信,願意去表現自己的年輕一代。
    倒是寧願去選擇比較不同的投資方式。
    靠時間去熬....聽起來就有點遜......
    感覺好像是沒有能力的人才會做這樣的選擇。
    我有很多念資訊的朋友,在找到了工作,領到了薪水之後。
    都會問我「我的錢應該買什麼比較好?」
    我在理財規劃這方面還不算是專家,只能提供部分簡單的建議。
    不過可以看的出來,這塊市場相當大。
    除了原本就是商科的學生對投資理財比較有概念以外。
    我想其他科系的新鮮人,對於投資理財,保險基金應該都比較缺乏概念。
    雖然不懂,不過年輕人卻很勇於去嘗試。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討論彼此的投資組合。
    其中一個是聽父母的話,買壽險跟放定存。
    而另外一個是買連動債與全球組合基金。
    這種感覺在同儕之間就有差別了。 發表於 2005/05/30 07:31 PM

    基金投資,別太相信宣傳手冊

    很多業務在推行基金的時候,手上都會帶本Sales Kit。
    手冊上面寫滿了這個基金的操作方向與預估收益率。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都覺得幾乎穩賺不賠,但是呢?
    翻開手上每一本基金的介紹手冊。
    幾乎不變的,都是在宣傳這檔基金所投資的市場概況如何。
    如果是海外市場或是債券基金。
    幾乎都會說什麼未來成長性仍高,然後透過一些目前曖昧不明的經濟指標來告訴投資人未來依然相當看好。
    像是歐洲基金,亞洲基金,就會說什麼穩定收益,或是搶攻高成長潛力市場。
    如果是債券基金,可能就會說目前升息幅度不至於太大。
    或是預計市場會緩步升息,對收益影響不大。
    然後接著就是一貫的Back Test手法。
    透過回測過去某段時間的收益,告訴投資人。
    本檔基金就算是遇到911事件或是金融風暴,最慘也不過多少。
    然後預估未來收益下檔風險相當小,看起來是前景相當不錯。
    接著很可能又來個預估收益率,大概百分之多少。
    一連串的花招跟分析,幾乎一面倒的說市場好,績效好。
    投資人如果只單靠這樣的介紹來認定基金未來的發展就太膚淺了。
    在投資像這樣沒有過去績效可供查詢的基金時。
    投資人應該把種點著重在風險上,而不是收益率。
    如果問業代這檔基金未來的收益率如何。
    他一定會天花亂墜的告訴你,基金經理人是如何專業,這套投資模式有多切合市場需要。
    為什麼投信公司要不停發基金。
    原因就是在於,因為現有的基金績效到處都可以查詢的到。
    績效好的基金,幾乎不需要太多的宣傳,投資人也會自動上門。
    不過如果績效一直都不好,就算派出業代大力宣傳,也未必有效。
    因此投信最愛的,就是設立一堆投資手法來吸引投資人的目光。
    只要切合投資人的需要,很容易又可以多賺取一堆手續費跟管理費。
    在Sales Kit的手冊上,就算寫的再怎麼完美。
    那投信真的一定會照著上面寫的方式操作嗎?
    答案當然是不會....或許應該說是不一定。
    因為在公開說明書上,通常不會把基金的投資標的與方式寫的太死。
    這表示雖然手冊上面寫的是要投資高配息的股票。
    但是如果高配息的股票不動了,或是價位不好。
    其實基金經理人還是會將資金轉向其他可能風險較高的個股上。
    至於比例多少,這就要看投資人的要求與投信的誠信問題。
    不過基本上,我想大部分的基金還是只把宣傳手冊當成目標跟方向。
    至於是不是每個投資標的都一定按照當初說說的去做。
    我想這則是沒有一定的。
    因此,在購買一檔新募集基金時。
    最重要的還是要深入去了解對方投資的決策方式。
    千萬不能夠只靠單一本小小的宣傳手冊就妄然下判斷。
    同時也可以多參考其他業界的看法。
    雖然不一定可靠,不過只有業界自己知道不同投信的專長在哪裡。
    多問幾家,就可以判斷出哪些投信比較有誠信。
    而且在詢問這類型投資商品時,重點一定要擺在風險衡量上。
    而不是擺在收益上頭。
      發表於 2005/05/21 11:41 AM

    程式交易代操可不可行?

    昨天在逛書局,才突然翻到一本大華期貨出了一本有關於程式交易的書籍。
    我想這應該算是在台灣第一本真的開始教育投資人有關於程式交易的資料吧。
    雖然內容不夠深入,而且幾乎都在打廣告,不過總是個開始.....
    在韓國程式交易已經相當盛行。
    不過在台灣卻還是個冷門的投資方式。
    很多人寧願用眼睛去盯著線圖看,也不願意把這工作交給電腦去處理。
    在市場上往往只有期貨自營商或是少數的投資人會利用這種方式交易。
    這本薄薄的一本書,大略提到了程式交易的好壞與判斷方式。
    雖然沒有特別說明如果是投資人要自己操作的話該怎麼進行。
    不過應該還是透過熱門的TradeStation來操作。
    (畢竟這是期貨商的技巧,萬一被投資人學走了那還賺什麼....)
    現在有所謂期經公司,開始慢慢幫投資人代操期貨。
    往後,或許也會出現所謂的期貨基金,或是程式交易私募基金。
    到時候手冊上寫的,或許又是各種誘人的程式交易成果、勝率之類的。
    想像未來的基金宣傳,可能會是這樣:
    XX期權智富基金
    多空都可操作,講求絕對獲利。
    Back Test獲利率高達55%。
    選擇權配合期貨多空避險,賺取套利價差。
    專業程式交易操作,免去人為判斷疏失。
    六大套利模型、四大策略交易方式,讓您掌握致勝先機。 發表於 2005/05/20 11:38 AM

    聯電哉

    過去一直認為聯電是個爛股票..
    不過前波看到他跌破19元還是忍不住跑去買..
    雖然一路曾經跌到17.6並沒有向下攤平,還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
    好家在聯電這隻爛股還是飛了起來幫我賺了一小筆....
    大盤連續上攻6000點不過,透過技術分析來看。
    很多短期均線都已經開始向下。
    上漲6000點壓力重重,現在只能向下短期依靠月線支撐。
    但是量能持續萎縮,除了外資在買以外,國內投信跟自營商幾乎都在調節。
    期待已久的正價差又開始轉逆,感覺面板股已經開始作頭,不太上的去了。
    在有新消息或是新希望公佈之前,我還是傾向空面板... 發表於 2005/05/17 04:27 PM

    海外基金投資建議

    海外基金往往績效都會比較好。
    最主要是研究團隊與資料取得的差異。
    使得同樣一檔全球基金,國內分公司與海外母公司的績效差異就很大。
    對於國內投資人受盡台灣股市淺碟型的人為操縱之苦後。
    往往都會對於海外基金抱持著比較高的期待....
    投資海外基金,一開始當然是要先找對門路。
    現在富達有所謂的基金平台,可以讓投資人只開一次戶之後就可以購買不同機構推出的海外基金。
    這些基金的種類都已經經過篩選,已經協助投資人做了初步的審核。
    不過當然也有許多好的基金並不在這個平台上。
    不同的金融機構也可能會代理不同的海外基金。
    最重要的,還是發行公司的誠信問題。
    如果是比較沒聽過的公司,或是在很奇怪的地方(例如英屬威京群島或是開曼群島之類)設立的小基金公司,就算對方告訴你績效再怎麼好,都盡量避免去投資。
    畢竟這些公司你只能透過紙上的資訊看到,卻不了解對方是不是真的正派經營。
    有很多小型的基金公司,或是投顧自行在海外設立的紙上公司,繞回台灣販售基金。
    業代可能會告訴投資人說收益有多高多高,為的就是要騙取投資人的血汗錢。
    接著在購買海外基金時,可以到海外知名的信評網站去查看基本資料與過去的績效。
    雖然這些星等的評等不完全代表未來的好壞。
    不過仍然有足夠的資訊協助投資人判斷哪些基金在該市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位。
    在國內的FundDj網站也有蠻多的資訊可供參考。
    除了所謂全球基金之外。
    大部分的海外基金都有其專注的領域。
    例如美國中小型、亞洲高股息、新興市場、歐洲高收益等等。
    投資人在申購基金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先做好功課,去大致了解目前市場的趨勢。
    有些人看到基金績效好才去買基金,或是都已經好到上報紙了,才馬上搶著去申購。
    其實這些報導出來的基金績效固然是好,不過都已經有相當大的漲幅。
    所謂就算是全世界最好的基金,也會有起伏。
    如果不幸買在淨值最高點,就像是股票套牢一樣。
    連投資大師都未必能夠幫你解套。
    因此購買基金的時點跟買股票一樣重要。
    最忌諱的就是追高殺低。
    很多投資人看到報紙上寫到新興市場基金大好,就搶著去買。
    等到淨值下降之後,反而就放著不敢亂動。
    對於有收益的好基金,反倒是賣的比誰都還快,似乎深怕收益又吐還回去。
    因此基金跟股票一樣,要汰弱留強。
    當你發現到你的基金績效在同類型的基金當中具有領導地位。
    在淨值下降的時候,可以選擇向下攤平淨值成本。
    如果發現到基金的績效比不上其他同類型的基金,就必須趕緊換掉。
    既然選擇申購的時點相當重要。
    在買基金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先去了解目前全球市場的動態。
    雖然不需要真的很了解全世界每個市場的細項。
    不過至少要有些基本的認知,知道目前市場的方向是著重在哪裡。
    例如先前歐洲市場看好,很多人光是靠投資加上匯兌收益大賺一筆。
    不過現在同樣有人告訴你,因為美元走跌,歐洲市場相當看好。
    那投資人就必須要先思考,美元到底還有多少幅度可以跌?
    歐元到底還能漲到哪裡?
    該進場的資金都已經進場,歐洲的股票又不如其他市場活躍。
    如果投資人現在才來搶進,很可能不但歐洲市場沒賺到什麼收益。
    很快的就會因為美元反彈,歐元貶值而蒙受損失。
    像現在很多基金開始推薦亞洲基金與印度基金。
    投資人也要省思一下,這些市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的利潤可圖?
    畢竟在金磚四國當中,俄羅斯跟巴西其實外資並不是真的看好。
    中國股市更是悽慘,就算全球景氣有了反轉。
    但是其實大陸股市卻還是連續好幾年都是下跌。
    這樣不健全的市場,資金進的去卻出不來。
    而印度的漲幅已大,在基礎建設還沒有確實跟上發展之前。
    是不是真的項報告所說的那麼前途看好都還是個未知數。
    申購海外基金,只要多用點心做了功課。
    我相信那種獲得收益的成就感會比在台灣基金來的有意義。 發表於 2005/05/15 12:58 AM

    基金評等的星等怎麼判斷?!

    投資海外發行的基金,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發行公司的背景。
    其次當然就是過去的績效。
    而這樣的績效,往往會透過所謂的星星評等來判斷基金的績效好壞。
    取自萬泰銀行網站
    基 金種類繁多,許多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常會參考標準普爾(Micropal)、晨星(Morningstar)等基金評鑑機構的星號評等作為選擇指 標。這些星號是怎麼來的?評等的依據又是什麼呢?由於不同的評鑑機構所發展出來的評鑑方式也不同。以下是針對Micropal的評等方式,所作的詳細說 明:
    ◎Micropal(標準普爾機構)
     Micropal給予基金的評等是用星號來代表,最多有五顆星。不過,Micropal只給予 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星號。由於基金成立不滿三年,該基金的長期表現無從得知,短期的績效能否持續也不一定,因此作出的評等並不具代表性。星號評等的方法, 是按基金過去的績效作排名,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0%才能獲得五顆星的最高榮譽。排名前11%-30%的為四顆星,前31%-50%為三顆星,51%- 75%的是兩顆星,最後25%則列為一顆星。
    ◎Micropal星號排名的意義
    ★★★★★ 前 10%的 基金
    ★★★★ 前 11%-30% 的基金
    ★★★ 前 31%-50% 的基金
    ★★ 排名 51%-75% 的基金
    ★ 最後 25% 的基金
      基金排名的標準又是如何呢?根據Micropal的評等方式,基金績效的取決,是來自於經過風險調整後的三年報酬率。有些基金或許報酬率高,但由於波動性 (標準差)大,有可能評等反而比報酬率較低的基金差。由於基金績效除了看報酬率表現之外,還要把風險程度納入考量,因此相同報酬率的基金有可能會有不同的 評等,而具有相同評等的基金亦可能報酬率的差異相當大。不過,一般能獲得五顆星評等的基金,報酬率就同類型基金來說都算相當好的。
    ◎基金評等的迷思
      五顆星的基金一定是未來表現最看好的基金嗎?一支五顆星的基金,不一定就是獲利會最好的基金。因為基金評等星號只是參考的標準之一,並非唯一的標準,尤其 是由於基金評等星號是用報酬率除以波動風險的數據做比較,因此從星號多寡無法觀察出該基金的實際風險波動。舉例來說,保守穩健投資人想選擇風險波動較低的 基金,星號較多的基金並不一定就是低風險基金,有可能是高報酬同時也是高風險的基金。因此建議投資人,除了觀察星號多寡之外,也要注意該基金的波動風險是 否過大,是否適合自己的承受風險。
    ◎以下兩點也是投資人在使用星號評等時應注意的地方:
    (一)基金評等是以過去績效作基礎
     基金 評鑑機構的星號評等,是用數學方法將基金過去的報酬率及波動風險進行計算,再把所有同類型的基金得分作排名,排名愈前面的基金評等愈好,星號也愈多。由於 採用的數據是基金過去的表現,因此只能反應基金過去的績效,並不是未來獲利的保證。舉例來說,如果有位投資人選一支五顆星的基金來作投資,結果該基金的績 效後來逐漸落後,最後這個投資人的獲利說不定比選到一支三顆星或是兩顆星的基金還差。
    (二)決定基金報酬率最大的成分還是在於市場行情
     基金選股的差異雖然會造成不同的績效表現,但大盤漲跌畢竟還是基金成敗的關鍵。星號評等由於是同類型基金的基金在比較,如果遇到該類型基金投資的市場狀況不佳,常常五顆星的基金也只是"虧得比較少"的基金。
      此外投資人要注意,由於基金星號是針對同類型基金的比較,因此不同類型的基金,不能單純用星號來相比較孰優孰劣。比方說,一支三顆星的海外債券基金就不一 定比一支四顆星的南韓基金來得差,因此該債券基金波動風險較低,在同類型當中表現仍屬中上,仍適合一般穩健保守的投資人。
    以此作為投資人參考.... 發表於 2005/05/15 12:33 AM

    現金卡氾濫

    現金卡到底是不是好的商品?!
    就我所知的,每次動用就要收取100元不等的管理費。
    基本上就已經相當昂貴了,再加上嚇人的利息。
    這簡直是銀行用來吸錢的工具。
    文章擷取自聯合新聞網20050513
    發卡銀行放寬現金卡額度,短短十個月動用卡量才累計增加46萬張,但放款餘額卻增加了900億元,部分現金卡持卡人可能已掉入還不完卡債的陷阱中。
    富邦銀行認為,消費者繳不出卡費與銀行授信政策無直接關係,卡債族不一定是銀行給予高額度的消費者,反而與「廣告誤導」有直接關係,銀行在放寬額度時,應該教導消費者正確使用現金卡的觀念,不該再播放現金卡「實現夢想」、「快樂消費」的畫面。
    電視廣告對消費者「濫用」卡的影響有多深呢?根據上海銀行委託蓋洛普公司的調查結果發現,月收入4萬元以下的男性,最容易受到現金卡廣告的影響,且高達三成以上的現金卡持有人,認同以現金卡當作創業、留學等長期借貸的工具,近兩成五的持有人認同以現金卡消費購物的用途。
    富邦銀行個人金融部經理高永和分析,創業者很難確定何時賺回本而將貸款還清,這種「長期」借款,向銀行申請高利率的現金卡最不划算。
    ******************************************************
    很多人看當初看到Story現金卡的廣告,應該都會浮現出這樣的感覺。
    好像一般人如果沒有錢,只要用現金卡來提領現金,馬上夢想就會成真。
    然而卻沒想到,現金卡的用途絕對不是用在這個地方。
    拿現金卡的錢去開店、去出國學廚藝簡直是找死。
    先前跟一個台新行銷的人談到有關於現金卡。
    當初我的看法是認為現金卡真的不是個好商品。
    而且利息跟手續費的支出真的太高,這樣總是會出問題。
    結果對方反問我「如果你沒錢怎麼辦?」
    我說「貸款啊。」
    他又問「如果你沒有任何擔保或是信用,銀行貸不到錢怎麼辦?」
    我還沒回答,他馬上舉例說他有位婦人客戶。
    由於沒有固定收入,貸不到一般銀行的貸款,但是又必須要繳女兒學費。
    他認為這時候現金卡是種道德的工具,能夠在這種時候給予窮人幫助。
    由於現金卡的方便性,使得這些人能夠有快速的資金應急。
    乍看之下好像有些道理。
    不過事實上呢,會辦現金卡的人,基本上就難以負擔這樣的費用。
    畢竟現金卡並不是貸款,以日計息的高額利息壓力,簡直就像合法的地下錢莊一樣。
    資金用錯地方,真的會讓人翻不了身。 發表於 2005/05/13 10:18 AM

    一定要搶購首次募集的基金嗎??

    看到最近越來越多投信開始募集新基金,每個業務代表都使出全力推薦自己公司的基金過去績效有多好,也同樣推薦該基金經理人過去有哪些豐功偉業....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買基金真的有需要這麼急?非得在募集的時候搶進嗎??
    前陣子比較盛行的就是所謂的組合基金,或是組合平衡基金。
    在當時同樣獲得許多投資人的愛戴。
    但是這陣子以來的績效,還是有很多都仍然在10以下。
    這對當初抱著期待賺大錢的投資人來說,不僅是在當初募集時錢被卡在裡面。
    而且以10元申購之後,又基於閉鎖期不能贖回,眼看著淨值慢慢下滑。
    如果在閉鎖期之後,淨值仍然無法回到10元以上。
    或是只停留在10元左右。
    那麼....當初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在募集的時候就申購??

    很多投信主打在募集期間申購基金可以手續費減半。
    假使以手續費1.5%打對折0.75%來看。
    投資人在基金成立開始就募集的話,的確是省下了蠻多的成本。
    但是面臨的風險,卻可能遠超過這些。
    畢竟一個新成立的基金,績效完全無法比較。投資人只能依照投信天花亂墜的說法,說服自己去相信買了基金之後會有大好的前景。
    但是操作之後的結果,誰又知道了??
    就算再好的操作模式,如果進場的時間不對,同樣無法獲得好的收益。
    對於現在推行的亞太高股息基金,或是所謂的印度基金來看。
    很多業務員會告訴投資人,現在是買進最好的時機。
    感覺好像現在不買,以後就賺不到利潤了....
    話說回來,如果基金只有在募集的時候才能買。
    那是不是等到幾個月,或是幾年之後就完蛋了...
    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被投信的宣傳手法給迷惑了。
    搶在基金一開始募集的時候就將錢投入進去。
    其實個人是覺得不需要這麼心急。
    如果市場真的夠好,不會差在那麼半個月或是一個月。
    投資人倒是可以退後一步,等著先看基金的初期表現再做判斷。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避免自己盲目投資。
    同時也可以避免閉鎖期的風險。
    如果真的基金操作績效優異,或是市場前景大好。
    等到閉鎖期開放之後再來投資也不遲。
    至少投資起來比較令人安心。 發表於 2005/05/12 11:55 PM

    債券型基金的危機.....

    債券型基金或許不是一般個人投資人的最愛。
    但是對於法人客戶來說,這卻是相當方便的產品.....
    對於一般個人投資人來說,目前台灣市場平均年利率1.3%的債券型基金或許不具有吸引力。
    但是對於需要有地方暫放閒置資金的法人來說。
    這個既能夠收益免稅又可以快速贖回申購無成本的商品真的是相當便利的金融工具。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其實債券型基金也算是相當重要的投資工具。
    在很多人的投資結構當中,都會忽略這一塊。
    畢竟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實在是很低。
    但是如果我們把他拿來跟一般放在銀行閒置的資金收益來比。
    好的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可能還是活存的兩倍。
    如果投資人有一筆閒錢,看到股市不好暫時不想投資。
    而這筆資金如果白白放在銀行活存帳戶當中,可能無法計息或是利息太低。
    但是同樣把這筆錢放在債券型基金上,一來是沒有任何手續費。
    無論申購或是贖回幾次,花費的頂多是傳真交易的成本。
    但是每天都可以賺到債券收益,而且以一般的平均水準來說還不算太差。
    像是群益跟復華投信的績效就高達1.6%以上(可惜無額度了)。
    可惜的是,像這樣還算不錯的投資商品。
    卻因為先前的聯合投信事件,使得投信傾向不再發行純債券基金。
    取而代之的是高股息或是海外組合債券基金。
    而目前這塊領域,也因為反浮動債券而有潛在的風險。
    在過去利率低檔時,許多債券基金靠著結構性商品或是反浮動債券獲得高收益。
    但是當利率快速彈升,可能會造成收益快速下滑。
    如果當初訂的標準不好,還可能會導致負的收益。
    這樣的結構型債券就像是債券基金的隱憂一樣。
    如果沒有好好處理,短期之內可能還看不出來。
    但是等到時間一久,還是會變成大病。
    近來已經逐漸有些投信慢慢不堪負荷,開始進行調整。
    而有的投信卻因為面子問題,仍然靠著作價來支撐收益。
    至於這樣的問題還要多久才會爆發。
    這可能就要等著看葛老升息的速度來看囉... 發表於 2005/05/11 09:01 PM

    所謂的「市場中立」?!

    最近太多投信跑過來推銷基金了。
    而且每個都是強調所謂的策略操作,市場中立。
    什麼叫做市場中立呢?
    新一代的基金跟過去一般股票或是平衡型基金最大的不同。
    我想就是在於第一個是所謂的策略操作。
    在過去一般的傳統基金績效的好壞是純粹考驗基金經理人的能力好壞。
    不過現在基金種類眾多,一般投資人也不一定能夠信賴經理人的能力。
    因此很多基金開始選擇用所謂的中立模型來取代過去果斷的判斷。
    不同種的模型分別有不同的訴求跟標準。
    有的可能著重在高股息,穩定成長。
    有的可能著重在股債自動平衡。
    有的則是聲稱在市場向下反轉的時候,系統可以自動偵測,然後透過先行獲利了結來穩住獲利。
    我覺得這樣的趨勢,已經是一般投資人對於基金經理人的能力逐漸喪失信心。
    也越來越不會有人會去注意所買的這檔基金到底是誰負責操盤。
    唯一能夠當作選擇準則的,只有不同基金的模型篩選方式是不是投資人所認同的。
    各投信也開始改用一貫的投資策略來取代人為判斷。
    漸漸的,以後買基金,著重的將是策略,而不一定是經理人的經驗跟人品。
    接著是所謂的市場中立。
    新一代基金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透過選擇權來避險。
    例如匯豐中華的三高基金,就是選擇相對市場漲跌幅較穩定的股票來當投資標的。
    在大盤下跌的時候,系統會同步放空指數。
    只要股票的下跌幅度比指數放空下跌幅度來的小。
    就算是在大盤下挫,但是投資人反倒可以透過選擇權來賺到利潤。
    這就是所謂的多空都可以操作。
    一般基金跟避險基金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避險基金能夠放空反向操作。
    現在的基金透過放空指數選擇權避險,也逐漸能夠達到部份的目的。
    感覺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只是畢竟再好的投資策略,都還是要人來做決策。
    市場到底是多還是空?是誘多還是誘空??
    目前看到的多空策略模型其實在判斷多空的時候都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地帶。
    在這模糊地帶之間,經理人是不會依照指標的模型去投資。
    只有在上揚或是下跌到一定幅度之後,才能夠決定市場的走勢。
    這就像是投顧老師每天在電視上說的笑話一樣。
    假使現在是5900點,他們就會說,上漲壓力在6000點。
    只要能夠突破六千點,就會有一波行情。
    支撐在5800點,萬一跌破5800就是空頭走勢。
    其實說來說去還不是廢話。 發表於 2005/05/10 08:00 PM

    又是理財專員熱....

    現在這種時候,理財專員給人兩種人夢想。
    一種是就業者,讓一般新鮮人可以不用只推現金卡或是保險。
    現在有個新的名詞,一個夠專業的名詞,來幫他們掩飾推卡跟賣保險的工作。
    一種是一般的存款大眾。
    其實明明就很難賺到錢,錢擺在銀行怎麼樣也不會變多。
    但是現在卻多了個為自己服務的理財專員。
    讓存款大眾開心的自願掏腰包讓對方賺取大筆的手續費。
    去買許多不知道到底會不會賺錢的金融商品。
    中時電子報2005/5/5
    在金融機構上班,一直以來被稱為是捧了「金飯碗」。而根據一項調查,在金融業的工作中,人才們最嚮往的職務是「理財專員」 (42.1%),傳統人們所認知的金飯碗「臨櫃人員」退居第2名(33.1%),而「儲備幹部」這個新興職務(29.2%)則名列第3。
    Career就業情報於4月針對金融服務業人才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短短兩天回收2150份的有效問卷,誤差控制在正負2.15個百分點。調查結果指出,對 職務類別的喜愛男女有別,男性求職者對於業務工作有較高的興趣,其中有高達近5成的男性準金融人才希望成為理財專員;女生則最多人選擇櫃台的工作。
    有超過3成的金融人才表示,金融業提供的優厚的薪資福利,是吸引他們想要投身金融行業的主最大誘因。
    而在求職者票選最心儀的企業的選項中,中信金控以大幅度的比例超越同業,榮登金融業的企業人氣王;花旗銀行贏得第二名。第三名由國泰金控奪得;台新金控及富邦金控則以些微的差距並列第四名。 發表於 2005/05/05 09:49 PM

    證照無用論?!

    現今社會掀起一波考證照的熱潮。
    有的學校還會規定多少一定要考完幾張證照才能畢業。
    外界把證照寫的跟什麼一樣,好像只要滿手證照,就會很搶手。
    考上七八張證照的,看起來就像是可怕的怪物一樣。
    然而呢???
    每次只要一有新的證照上路,馬上就會掀起一大波熱潮。
    從最早的期貨證照、投信投顧、理財規劃人員。
    直到從外國引進的CFA、CPA。
    這些補習班或是認證機構總是喜歡給人一種想法。
    只要考上證照,就會很搶手。
    其實,證照並不代表什麼高上偉大的能力。
    只是一個基本的証明表示你可以擔任這樣的職務罷了。
    至於能力是否跟著隨之提升,這可就不一定了。
    很多人喜歡考個滿手證照,感覺好像很厲害。
    其實除了重點真正困難的執照(例如律師、會計師等)
    其餘的執照根本就是有跟沒有一樣。
    唯一重要的是,那些基本證照只是你從事該項工作最基礎的條件。
    例如如果擔任營業員,就一定至少要有初業執照。
    如果沒有,就算你有分析師執照都一樣不行接單。
    同樣的,沒有信託執照,就算你有律師執照都一樣不能賣基金。
    除非考到真正有意義的證照。
    否則一般的證照考出來其實都是墊履歷表的厚度而已。
    在財務領域,較著名的兩張證照莫過於CFA跟CFP。
    這兩張證照就像是台灣分析師執照與理財規劃人員執照的國際版。
    但是難度可就相差好幾倍。
    CFA著重在於財務的分析與投資判斷。
    如果將來所要朝的方向是在於金融商品的投資與鑑價上。
    那麼CFA就是你所需要的黃金證照。
    CFP著重在於財務的規劃與投資商品的選擇。
    如果將來所要追求的方向是在於協助投資人做財務分配。
    那麼CFP則是比較需要的證照。
    不過至於CFP跟CFA是否就一定搶手。
    其實當然也不一定。
    說實在的我個人倒是覺得有精算師或是會計師這樣的證照在手。
    會遠比拿個CFA或是CFP來的更有實質意義。 發表於 2005/04/30 04:44 PM

    學歷無用論?

    如果有人對於學歷與證照在這塊領域到底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功用。
    我想這裡可以提供一點建議。
    「學歷無用論」
    在一開始一般人最常說的,就是就算是國立大學畢業。
    也未必有很強的能力。
    尤其在投資這塊領域更是如此。
    在理工領域,從台清交畢業的高材生,基本上就已經有相當的能力應付職場上專業的挑戰。
    但是就算是台大財金所的畢業生,在股票市場,卻不一定贏的過多年廝殺的一些老將。
    在市場上很多作手,也未必都是知名大學畢業的。
    如果現在要全台灣最知名的財金教授組成一個投資團隊。
    來跟一群每天在市場上殺進殺出的菜籃族對抗。
    各位覺得哪一方面會贏?
    至少對我來說,答案其實很難決定。
    在這塊領域當中,專業其實就是經驗。
    沒有什麼規則或是特定理論可循。
    唯一能夠獲勝的方式,就是不斷從失敗當中累積經驗。
    這跟學歷或是資歷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如果有人聲稱自己有數十年的股市經驗。
    這種東西能夠量化嗎?
    還是有誰認為經驗越久,獲利能力就越高?
    這麼說,那麼根本不需要念到什麼高學歷嘛。
    我相信念到財務領域的博士,大多都是靠著寫報告跟做分析賺錢。
    絕對沒有會因為報告寫的好,然後從投資上面直接獲利。
    就像有人說,投顧老師如果真的那麼厲害。
    那自己拿錢去投資,每個月獲利幾十趴,早就發財了。
    根本不需要每天辛苦的在電視上解盤來收取會費。
    同樣的,如果財金專家真的夠專業。
    那在寫分析報告的同時,只要從家人的帳戶多買幾隻股票。
    早就可以安養天年了,哪需要每天工作數十個小時。
    如果有人覺得,既然學歷跟經驗沒辦法保證能力。
    那麼哪需要念到那麼高的學位。
    高中畢業就去當營業員累積經驗不還比較容易?
    很遺憾的,在這個領域就是因為無法確實的去衡量能力的差異。
    一個高中學歷的老手,跟一個國立大學財金所畢業的新鮮人。
    如果你是投資主管,你會選擇哪一位??
    投資老手說「我在股海三十年經驗,大風大浪都看過。
    股市作手的習慣跟特性我都很了解,光看期指動能就能夠判斷大盤走勢。」
    國立大學新鮮人說「我沒有投資經驗,不過我寫過電子產業的投資報告,對於金融產業也相當了解。我的論文是專寫金融業併購的案例。我更會用軟體寫出交易程式去測試市場的多空方向。」
    結果主管還是會要錄取那位國立大學的新鮮人。
    原因無它,只是因為其實兩個人的實力根本無法衡量。
    不過至少他說的話比較有根據,也比較好掌握。
    再者,畢竟學的比較多,將來也比較好發揮跟培養。
    在這塊領域,學的多不見得比較強。
    但是對於業主來說,選擇高學歷的,總是比較保險。
    總歸一句話,市場就是這麼現實。 發表於 2005/04/30 11:56 AM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的程式交易....

    先前提到程式交易。
    其實台灣有個網站討論蠻多有關於程式交易的討論區。
    http://www.onrich.com.tw/asp/bbs/indi/bbs.asp
    這是國泰期貨的討論區。
    裡面談論蠻多有關於程式交易的系統與使用方法。

    ms04_systemtester1.gif


    雖然我沒有使用過TradeStation。
    但是就聽有用過的某位人士聲稱。
    TradeStation最大的問題在於實際的報價時間與系統看到的時間有誤差。
    對於短線交易的投資人來說很可能會造成判斷上的誤差。
    關於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
    我的方法比較簡單,只是自己下幾個簡單的公式。
    因為買不起這種軟體,也沒有相關報價資訊。
    所以只能夠透過DDE輸出到Excel上面。
    在Excel上面弄幾個簡單的套利公式。
    然後去觀察價格的變動。
    不過我想最困難的,還是要去尋找不同報價之間的關連性。
    用程式交易的大部分都是透過價量的變動來尋找潛藏的關鍵契機。
    這領域的人認為透過價量的走勢,一定可以反應出市場的方向。
    對於這個,很多學校的教授可能都不太認同。
    其中有一套奇狐的程式交易系統(我應該沒記錯)。
    與其說是程式交易,不如說是技術分析大全。
    內容涵蓋了上百種世界各地的技術分析指標。
    跟那些指標比較起來,MACD跟RSI根本是小case。
    什麼樣的理論方式都有,只要說的通,都可以寫成一項指標。
    裡面的指標大多已經寫死,主要是讓投資人自己尋找最適合的參數值。
    畢竟面對不同的股票或是投資標的,也必須使用不同的參數指標。
    我認識的人,在使用這套軟體上。
    就是不停的拿不同的數值來測試指標的正確率。
    在系統上同樣會根據投資人的設定顯示出買賣點。
    (有的還可以顯示出笑臉表示買進、哭臉表示賣出訊號)
    這套軟體好像是大陸人寫的,我想在大陸應該也蠻流行這套程式的。
    只是在那樣的封閉的市場,不知道到底是適合還是不適合。
    先前曾經有機會接觸到另外一種比較特殊的程式交易軟體。
    它也提供了所謂的自行編寫程式語言(類似Easy Language)
    但是主要的賣點卻是在於它的回測系統。
    因為它知道投資人如果要自行從數十萬組的參數組合當中找出正確的組合,那簡直是大海撈針。
    況且遇到像是911或是總統大選這樣的突發事件。
    基本上技術分析就已經失真了。
    在這樣劇幅變動之後,技術分析幾乎失靈。
    而這套系統的特殊地方就是在於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自行搜尋最佳參數。
    就像是電腦在搜尋密碼的所有組合一樣。
    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投資人所選取的特定期間來尋找參數。
    如果像是遇到特殊股價變動的狀況,你還可以把它的區間排除。
    (或是告訴系統這樣的狀況可以買進或是賣出)
    同樣的在國外有的系統也會標榜不需要任何程式。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程式語言的細胞(像我就完全不行)。
    如果說要玩這套系統,還需要去學程式語言。
    那對於語言邏輯比較差的人,根本會玩到吐血。
    所以有的系統就會告訴投資人他們主要的策略方向。
    幫投資人寫好特定的交易模式,並且以過去的績效來證明方向是否正確。
    在主要的架構底下,投資人還是可以自行修改某些細項。
    使得交易結果更加正確。 發表於 2005/04/27 11:04 PM

    理財專員與財務顧問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討論有關於目前的理專氾濫現象。
    但是我還是想要發發牢騷。
    還記得以前有次去富邦銀行應徵理財專員的時候。
    對方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問我:「你要當白金理專還是一般理專?」
    聽到對方這麼問,我還差點傻了眼。
    難道理專這麼缺人嗎?!
    後來我才知道這兩個的差別。
    一般理專底薪32K到35K不等,至於獎金部份。
    白金理專一個月的手續費收入要300萬。
    而一般理專一個月的手續費只要150萬。
    不過後來當然還是沒去.....
    從剛開始接觸這塊領域的時候,其實就對所謂的理財顧問這樣的工作有興趣。
    協助他人進行理財規劃,兩方面都可以獲利。
    這樣的工作其實是蠻有意義的。
    只是台灣的銀行實在是把理專硬是搞成銷售機器。
    根本沒有所謂的財務規劃。
    而是把所有公司能夠賣的商品全都拿出來賣。
    看看對方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投資商品。
    然後想辦法賺取手續費。
    等到客戶買了商品之後,賺不賺錢其實就聽天由命了。
    每個公司不定期都有所謂的主打商品。
    不管你的客戶要不要,每個人都有所謂的額度。
    就算是再差的商品,你也要想辦法推出去。
    這當然就失去了理財規劃原有的用意。
    其實現在的理財專員,只能說是客戶對銀行的單一窗口。
    協助客戶在對銀行往來之間,能夠由特定人士來協助。
    如果想要購買銀行商品或是其他交易活動。
    可以透過這位專員來協助。
    所以理專應該稱為「客服專員」比較合適。
    什麼樣的服務才叫專業??
    我不是大戶,沒辦法享有外商銀行所謂的頂級財務顧問服務。
    不過公司卻很榮幸的有這樣的機會成為銀行的大客戶。
    同樣是購買基金。
    當我手上接過瑞士銀行的財務分析書與本土投信的對帳單。
    我明明白白的感受到那種所謂的「奇蒙子」是怎麼一回事。
    同樣是買一般型的基金。
    本土投信(有些外商投信也是)只用單一一張廣告似的用紙。
    上面簡單的列出客戶所交易的明細項目。
    整頁的對帳單上面,什麼東西都有。
    在背後還想盡辦法能打廣告就打廣告。
    一張好好的對帳單弄得跟廣告廢紙一樣。
    反觀瑞士銀行的貴賓理財的財務分析書。
    上面就算你只買一個商品。
    還是一樣厚厚的一疊分析資料給你。
    用紙用料可跟一般的廣告用紙大大不同。
    那種紙的質料,就算一般人想拿來列印照片都覺得有點捨不得。
    裡面從第一頁開始告訴你這本分析書有哪些內容。
    然後開始分析所謂的投資幣別、商品總類、收益分布狀況。
    或是其他投資建議。
    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的廣告,反而會讓客戶覺得不夠專業。
    套一句常常在mobile01上面看到的用語。
    「爽度直線上升」。
    不用理財顧問多說什麼。
    只要有錢的都會想來揮霍一下。
    跟本土銀行、投信比較起來。
    很明顯的就看的出差異來了...... 發表於 2005/04/26 07:35 PM

    股票基金概述

    這篇文章是從基智網funddj上面摘錄下來的。主要是批評股票基金的操盤方式與存在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很多人都在買的股票型基金,有一點我滿好奇的地方是?很多人連甚麼是股票,股票怎麼操作,都還一知半解,竟然就跑去買股票型基金, 這不是很好笑的笑話嗎? 巴菲特說過:[不要投資不了解的東西]一堆被套牢的投資人都是犯了這個錯,沒有先真正了解自己在投資甚麼,我打個比方吧 [XX日本基金 XX拉丁美州基金 XX亞洲股票基金] 請問,你知道他們在投資甚麼,怎麼操作嗎? 這些基本持有的是甚麼股票,投資人有去了解嗎? 投資股票型基金,咬被撥7次皮,投資人知道嗎? 很抱歉,你們不會知道這些,知道了也不會去買了

    投顧分析師媒體騙術大公開

    一樣,擷取字財富探索頻道的文章,原標題「追高的背後 - 投顧現形記」。
    每逢台股盤勢一漲,就有一些人又忘了傷痛,到處問XX分析師操作的績效好不好……等等。再提供下列的偉大騙術,盼網友能自行分清楚:
    請特別注意,這些騙術確實有太多太多的人正在做,因此不須要舉例道出是那些分析師,而且,未來的新分析師也可能使用這些招數,只好請網友自行注意這些分析師的騙術技倆………

    投顧老師各門各派

    這篇也是從財富探索頻道擷取出來的,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早期,外資也盛行與公司派掛勾進行認養、鎖單,作法與投信相去不遠,不過近期因為政府對外資控管嚴格,這種動作已經大為減少,不過,由於外資在三大法人之 中一直被視為最專業、形象最佳的一支,倚仗這個優勢,有心的外資券商還是衍生出新的掛勾模式,借戶頭。
    只 要散戶看到外資不斷大買,就會跟進外資的動作,所以,公司派會跟外資借戶頭,公司本身買進了大量股票之後,就轉進外資戶頭,第二天,顯示出外資大買這檔股 票,股票的認同度也就因此提升了,這也就是現下市場上常說的假外資。中信銀是比較有名的例子,很多人好奇中信銀的外資持股比重高得驚人,事實上,其中一大 部份都是假外資。

    投顧老師現形記

    這篇文章是我從財富探索頻道擷取出來的,我必須感謝這原作者。也相信不管內容所言有多少真實性,不過至少讓我們對於電視投顧老師的操作手法有更多一層的認識。
    在投顧老師當中有些喜歡和公司派結合,甚至傳出幫公司派出貨的,像天魁、涂敏峰、張震、卓揚、林鐘翔等,都有這樣的市場評價;善打專業牌,強調研究團隊的 是萬寶投顧;主力作手色彩較濃的包括了總統投顧張世傑、日月投顧等;也有和法人互通鼻息,法人進場就召集會員跟進的,以信義投顧的傅瑞麟、傅孟麟兩兄弟為 代表。除此之外,游走在上述各派邊緣,借力使力吸收會員的,則有運達投顧的張清華、宏定旺的陳建宏,以及亞洲投顧等。
    鎖單、認養
    跟隨投信追高的背後………

    透過模型來操盤基金?

    上禮拜匯豐中華投信來公司介紹最新的三高基金,號稱是透過多種模型機制來判斷多空方向,就算是在空頭市場還是可以透過避險來保護收益。
    從宋文琪轉換跑到到匯豐中華投信之後,就可以發現他們有了很大的轉變。
    在過去匯豐中華的作風比較保守穩健。
    不過在宋董來到之後,果然把她特有的行銷手法搬上檯面。
    尤其這檔三高基金又是她在整頓過後的第一次代表作。
    這檔基金主要的訴求,就是想成為一個替代債券型基金的商品。
    在債券型基金收益快速下滑的時候。
    很多法人跟個人投資人既使感到心痛,卻也找不到其他替代方案。
    雖然說最近有很多保本型商品出現。
    但是要不就是閉鎖好幾年,在不然就是要高額的手續費用。
    所以這檔基金要的就是透過他們最新研發的經濟模型來做導引。
    在市場上尋求最穩定的報酬收益。
    同時在市場上為了要吸引對基金績效感到痛心的投資人再度回籠。
    這次很多投信都同樣推出了各種的投資模型。
    號稱可以判斷多空趨勢,保守穩健。
    在股市大漲的時候,可以持續追價。
    但是只要市場行情一向下反轉,馬上就會立即減碼以保留原有的投資收益。
    這檔三高基金,也是透過五六十項的經濟與產業指標來當作依據。
    在上下三個百分比之內是當做雜訊。
    但是只要經濟指標變動超過三個百分比,就可以判別出市場多空。
    image002.jpg

    只是到底經濟數據與公司收益的發布跟股價哪個比較優先??
    如果說股價走在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公佈之前。
    而系統模型又必須在確認數據有明顯的變動之後才會出現多空訊號。
    那麼像這樣的模型豈不是極度落後的指標?!
    到時候還是擺脫不了追高殺低的習性。
    不過話說回來,我想像這樣的投資模式一定會慢慢流行起來。
    現在想要募集一檔基金,跟你說什麼穩定收益、積極策略其實都是空談。
    現在投資人越來越聰明,市場上產品也越來越多。
    當初就是因為活不下去,才想到有平衡基金這個點子。
    導致市場上不停的募集平衡基金或是組合基金。
    只是這樣的話題已經用盡了,不再吸引的了投資人。
    所以市場必定又要找新的方式來吸引投資人的目光。
    而這時候,所謂的投資策略模型就是最好的工具。
    投信公司必定會用各種方式來設計所謂的投資模型。
    無論是經濟數據、公司收益率、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多空判別法則。
    透過幾個簡單的模型概念去回溯幾年的歷史資料。
    告訴投資人根據這套模型跑出來的結果,每年可有多少百分比的收益。
    有的比較用心的,還會分別分析出這些模型個別的影響結果。
    讓投資人感覺好像真的套用這項模型就可以穩定獲利一樣。
    如果這樣的趨勢慢慢蔓延開來。
    我想以後市場上應該會慢慢演變出所謂的模型式基金。
    投信會不停的研發出各種的多空模型指標,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程式交易一樣。
    系統會自動判別篩選機制,然後告訴基金經理人該買什麼樣的股票。 發表於 2005/04/23 08:07 PM

    股票漲、股票跌

    股票的價值到底怎麼計算,在過去教科書上面有太多的資料可循。不過股價怎麼會每天漲跌,這個絕對找不到公式算給你看。
    在過去投資學的教科書上,大部分都會敎到有關於股票價值的計算。
    只要把每股盈餘跟未來的預期報酬加進去。
    很快的就會告訴你這檔股票應該值多少錢。
    但是拿著這套理論走進市場,就會發現怎麼跟書上的完全不同。
    以前我有位投資學敎授在課堂上大聲的對所有有投資股票的呼籲。
    「根據我的估算,台股只有在3000點左右才有其價值。」
    他認為只要台股超過四千點以上,都只能算是人為炒作的泡沫。
    我想也因為這樣,所以他在投資學領域打滾多年。
    但是卻連一張幾萬塊的股票都不敢買。
    書上學的都是基本面,告訴我們怎麼去估算一家公司該有的價值。
    無論從哪個方面下手,就算學的再多,市場還是一樣行不通。
    尷尬的是,如果你是一位理工的碩士、博士。
    那麼我們可以相信在理工的研究領域一定有你厲害的一面。
    但是在財經領域。
    就算你拿到了財金博士,在市場上卻未必勝的過一般菜籃族的績效。
    股票為什麼會漲、會跌。
    而這個價錢跟目標又是誰來訂定的?!
    這些書上都沒敎,所以財經博士在股票市場不會變大師。
    其實很多人應該都知道,股票的漲跌,其實全都是人為炒作。
    只是市場越小,炒作方式越容易。
    市場越大,你要炒作的手腕就要更高明一些。
    而基本面,其實只能說是炒作最好用的題材。
    在大戶手中,其實早就已經在估算下一季、或是明年能夠炒作什麼樣的題材。
    接著在找機會吃貨的同時,在市場上也同時放出風聲。
    其實公司基本面未必改變。
    但釋放出的風聲卻可以讓投資人重新估算公司應有的價值。
    很多散戶喜歡看技術分析。
    其實技術分析也是大戶作出來的。
    如果大戶希望你上車抬轎,他就會把技術分析弄得讓你覺得將來有波大行情。
    如果大戶希望你下車,他可能就會不惜一切,把圖形弄壞。
    讓人感覺像是已經跌破支撐。
    既然大戶如此厲害,那為什麼感覺到還是有很多大戶虧錢。
    其實大戶賺的雖然多,但是相對投資也有巨大的成本。
    當股價或是線形在他努力一番作為之後卻無法達到目的。
    可能就會導致他不故一切的殺出,等著下一檔的炒作標的。 發表於 2005/04/23 01:40 PM

    股市是賭場,是詐騙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