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賣出0050在52元價位(真是超多人掛這價位的,盤中掛賣1000張)。
個人買權早盤沒出,盤中成本價賠手續費出場。
原本信誓旦旦,想不到跟期權的獲利還是無緣,看來真的不適合做選擇權。
今日結算七月份投資業績,是目前今年以來的最少的,操作上真的相當困難。
發表於 2006/07/31 11:48 AM
Albert Hung's Investment Blog 價值投資、可轉債交易策略、順勢交易 Money+雜誌最佳理財部落格Top 10、今周刊投資達人必修的10大財經網站、商業週刊十個素人投資學、部落格觀察財經類第二名。
說實在的,這檔股票幾乎是完全按照彼得林區的投資法來下注。
其實喬山的新聞不是這一陣子才出現,其實我是在去年中才發現到這檔股票。
那時候剛開始還不知道喬山跟路上看到的高島等健身器材用品店有什麼差異。
只是網路上突然報導了些有關於他的獲利消息。
非電子業有個好處就是當你想要長期投資可以比較能夠心安。
因為只要方向正確,獲利往往可以維持一段較長的期間。
那時候從11X開始進場,獲利消息放出之後,馬上回跌到10X,不過很快的又開始回升。
說是彼得林區的投資法也是有些太過其實。
其實說穿了,只是每天上下班都有機會經過Johnson紅色招牌的店面。
看看財務營收狀況不錯,就是著做做看。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博客來導讀》囤積紅標米酒、搶購公益彩券與股票炒作飆漲,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在經濟學家眼中,這些熱潮都指向「投機」。錢思樂則要告訴你:人類揮霍欲望與金錢的投機遊戲,是史上不曾消失的金融嘉年華。
《貪 婪時代》一書是錢思樂描繪的世界投機圖像。由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炒作黑色鬱金香,到一九八O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九O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錢思樂細數現代主 要經濟強權的投機事件,並分析相隨的社會發展狀況。書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儼然是一部投機史,但若「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已經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 品,可能是走錯路了」,凱因斯在三O年代發出如此警告,在今日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格外發人深思。
然而,當我們回到金融投 機的源頭,我們赫然發現投機的本質埋藏著烏托邦的理想。錢思樂說,投機雖然世俗,卻不只是貪念,而是以無政府、打破階級的嘉年華精神,對抗現代經濟制度下 理性的物質主義,是一場「傻瓜的盛宴」。問題是,嘉年華的狂歡結束後,我們是否仍回到常態的規範世界呢?
內容簡介
本書為探討金融投機的經典之作。從 1630 年代荷蘭的鬱金香球莖炒作風潮,到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不動產狂飆,投機已成為最有魔力的經濟活動。本書從輕鬆有趣及發人深省的角度,探討各種市場炒作的模式、非理性的跟風及圍繞在這股風潮四周的眾生貪癡。
# 「本書值得一讀,因為看到別人的愚行是一大樂事,更遑論有關他們的貪婪和無知。而且作者也是說故事高手。」--《華爾街日報》
# 「作者似乎無書不觀。本書涵蓋三個世紀的金融投機故事,而且詳述當時的社會背景:民謠、報紙報導及街談巷議,真實、有趣又發人深省」--《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佳評如潮。
#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推薦
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很不錯!!
因此才有長輩建議我,無論自己的看法是對是錯,總是要留下紀錄。
如果後來看對了,要懂得歸納當初是哪些條件看法正確,可供以後用同樣方式繼續獲利的參考。
如果不幸看錯了,更重要的是要回來檢視,自己是哪個方法考慮錯誤,避免自己犯下同樣的錯。
從今年五月下殺以來,大部分的分析都是認為短期回檔,還會繼續上攻。
就在大家都不知所以然下,市場卻跌了。
直到最近,利空消息才逐漸釋放出來,這時候投信與券商分析才開始認為經濟狀況不好,市場後市看淡。
不過如果真的照著這些分析來做,真的很容易就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從過去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些分析如此之不準,究竟是分析師給內部人士一份較快速的建議分析,然後發佈出來的都是落後與錯誤分析好讓之前的內部人士有機會出貨或者是回補....
還是...這些分析師根本就是人云亦云,看到盤勢趨漲就說還會漲...跌下來就說還會續跌...
信箱裡一堆馬後炮,五月下殺的時候怎麼不說七八月行情看淡。
直到已經跌下來,投資人損失慘重時,才在這個時候說行情不好後勢保守....
這是我的心得...
下周丟辭呈了不幹了
幹了5年多的營業員
待了2家期貨商
在偶手中陣亡的客戶先烈們
資金總計也有上億
當然不是我代操
如果是的話...客戶也只可能撇的慢些(苦笑)
從期貨商的內部機密資料統計得知
期貨戶數真正賺錢的比例不到5趴
95趴都是虧錢的
而從我手中的客戶也是如此現象
這幾年努力開發客戶...總是左進右出
像破了洞的水箱...怎麼累積也累積不了
手續費也降到谷底了
沒啥空間可存老本
我看開了
偶也介紹客戶看168
客戶總是喜歡資訊...消息愈多愈好
愈多撇的愈快
真的很佩服168網友裡頭
自稱高手高高手的一堆
我看5趴賺錢的期貨戶
應該都在這裡了..呵呵
這個市場不會倒
因為人性不會改變
加油...我也只是換個頭路而己
我也想證明終有一天我是5趴名人堂的一員
明天見老總去了
祝大家操作順心順利!!
資料來源:168理財網
http://no3.168abc.net/asp/board/board_detail.asp?board_sn=351880
紙上彈兵,僅供不負責任參考....
從過去到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網路上問明牌,就連基金也差不多。
打從去年保德信店頭、日盛上選、中興中小等基金創造超高績效後,很多人似乎都把基金當成飆股,希望自己買到的就是那檔一年能賺上數倍的好標的。
不過以今年來看,過去這些好基金雖然績效還算穩定,但不是永遠都有那麼強的爆發力。
有時候基金績效的好壞,與經理人押寶的股票表現有很大的關係。
像去年高價股狂飆,押寶越多宏達電,成本越低的基金表現就越好。
不過今年以來類股輪動快速,很難有哪些經理人能夠確實有突出的表現。
投信拿出績效表攤開來,或許一個月的排名是前十名,但是可能三個月、半年卻都是三十幾名。
這種來來回回波動不定的排名下,投資人說真要靠排名來壓寶好基金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與其拿排名來勸導投資人申購,有些投信開始改以投資方式吸引客戶。
畢竟台股不過就這樣來來回回,以好的定期定額方式來申購,會比盲目的買進賣出來的有效益多了。
像上次去參觀復華投信的辦公室,裡頭牆壁上就有各種基金搭配上該投信推出的複合投資法創造出來的績效,與一般定期定額和單筆申購相比差異在哪。
經過長時間的累積,確實好的投資方式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因此我是這麼覺得。
與其每天花時間在尋找基金排名前面的標的,不如先選好幾檔長期以來都不錯的基金。
然後把重點花在該怎麼樣改良定期定額,會讓投資獲利更有效率。
應該還會繼續抱下去。
其實之前本來是想買台南的,一開始對台南的印象比較好。
不同於其他成衣業品牌定位走時尚路線,聚陽自創品牌pica pica看好國內養生瑜伽風,該品牌走「青熟女」路線,以慢跑及瑜伽等流行功能性運動服飾為主軸。
聚陽表示,一般女性時裝市場競爭太激烈,且國際知名品牌太多,要自創品牌,就要創造利基市場,才有機會突圍,且功能性布種是台灣紡織業的優勢,因此,借力使力,切出運動功能型的利基服飾市場。
聚陽規劃以自營為主,預計最快11月將開出首家據點,初期將以百貨公司通路為主,除自創品牌外,聚陽也著手代理品牌,內部計劃同時引進瑞典一家女裝,基調與自創品牌相近。
以成衣代工起家的聚陽,目前主要獲利仍以OEM為主,近幾年積極切入ODM領域,為歐洲品牌量身設計,pica pica是聚陽初試啼聲的自創品牌,備受外界矚目,估計初期投入費用約2,500萬元。
聚陽評估,雖然品牌事業對於今年獲利沒有實質貢獻,但藉此可強化團隊ODM實力,為ODM設立展現舞台,有助於未來擴大品牌事業鋪路。
聚陽結算6月單月稅前盈餘1.01億元,較去年同期7,307萬元,成長39%,累計上半年稅前盈餘5.01億元,較去年同期3.41億元,成長46.8%,每股稅前盈餘4.01元。
PS:不過有時後放消息不久就會下跌!!
發表於 2006/07/20 11:34 AM
以下是鉅亨網今日對於柏南克之報導:
柏南克在參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中說:「政策必須顧及過去升息對未來的影響,同時也要對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保持警戒。」
分析師說,市場原預期柏南克的談話會更為鷹派。現在美元的支撐一夕崩盤。
柏南克說,因消費者支出減緩,美國經濟正在轉變。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率為5.6%,但今年全年則可能降至3.25%至3.5%,2007年進一步下降至3%至3.25%。
分析師說,柏南克對經濟成長表示了擔憂。他無意以升息壓抑經濟。
柏南克亦說,Fed不能讓通貨膨脹失控。
今日在柏南克聽證會開始前,美國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0.2%,扣除食品與能源後,6月核心CPI 為上升0.3%,高於預估上升0.2%。該數據公布後,美元兌歐元與美元兌日圓均上漲至三個月高點。
分析師說,核心CPI落於Fed可接受範圍上檔,增加了Fed於8月會議再度升息的可能性。
但另有分析師說,柏南克有幾句關於經濟成長的談話促使投資人賣出美元。他今日的措辭似乎可作兩面解讀,讓人難明瞭真正意函。
美國債券今日上漲,殖利率則下降。柏南克有關經濟緩和的談話,使得投資人預期央行可能停止升息,支撐了債券走高。
這裡有個網站詳細的紀錄每一期的內容與參加人物介紹,在討論區當中的內容是相當詳細。
看來的確有很多人對這個節目有研究。
Hotjobs誰是接班人討論區
http://www.hotjobs.com.tw/forum/default.asp
除了一般的比賽之外,我在看每一期的競賽人員,似乎業務性質,尤其是房地產業的人員比例相當高。
很多參加者都是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或是投資相關業務。
看來在國外這個工作的相關從業人員是蠻有實力的。
由此可以看見,想要成功「會做生意」的確是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http://www.hotjobs.com.tw/forum/forum_posts.asp?TID=53
除此之外,透過上面的連結可以看到,每個參賽者都有一個自己的網站。
我曾和同事討論到,不曉的是這些參賽者本身就有自己的網站,還是針對這個節目才去設立的。
不過根據每個網址都是WWW.人名.com來看,應該是為了節目才去設立的網頁。
撇開網頁設立的目的不說,不過我倒是突然想到網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架設自己的個人網站,裡頭多放些自己相關事務。
但是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似乎有個人特色的網頁已經被部落格取代。
雖然說已架設的方便性與普及性來看,部落格的傳遞的確快速許多。
可是似乎卻沒有過去那樣有個人風格。
還有一點是造成我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原因。
可能是我並不是特別在乎結果,反倒是比較在乎過程。
在這些精英相互競賽下,這麼多的判斷與決策都是很重要的菁華。
而節目卻把重點擺在哪個隊伍哪些人的個性或是相處之間有所爭議,導致落敗的主因。
不過我覺得中間許多討論的過程與方式對我來說遠比那個更重要。
或許是節目導向的不同,所以我並不是他們主要想要吸引的觀眾群。
舉例來說,記得有次比賽是兩個隊伍一起為一家牛仔褲公司製作DM。
結果節目快速的播放製作DM的拍照過程後,馬上就宣佈該公司比較喜歡某隊的作品。
失敗那隊馬上就有人被淘汰。
而其實我比較想多花點時間看看他們怎麼選定DM格式、如何設定風格、如何製作與等細部流程。
但是節目的步調太快,失望幾次後就不太想看了....
或許討論區看看後,若是有不同的想法,看能不能再去網路上抓來看吧!
先說簡單的海外基金。
通常給人家的建議歸建議,而我自己則是選擇幾家好的海外基金用最笨的方式定期定額扣款。
譬如大聯美收、富達歐洲、天達環球策略或是安本亞太股票。
這種方式蠻笨的,不過沒有其他方式,我就是直接用華南銀行定期定額扣款(先前富達是透過券商平台)。
其實我自己是有買友邦金牌組合(因為認同他們選的好基金)。
而國內基金呢?!
我的方式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樂觀中破滅」。
因此我的方式不是定期定額,而是我自稱的絕望投資法。
怎樣叫絕望投資法?我想一般人都知道定期定額的制勝關鍵,就是在於當大盤下跌時,大家都不敢買,只有定期定額敢去扣款。在行情反轉之後,當初低淨值扣款的單位數才能夠發揮效用。
而對我來說,光是定期定額扣台股基金是覺得有些被動。
如果是海外市場沒時間顧到也就算了,至於台股每天都在接觸,好歹也知道現在的行情是好還是不好。
因此我的投資原則是,既然自認不可能買在最低點,那不如乾脆每個最低點都來買。
譬如以最近為例。在去年十月股災,全球市場都下跌,感覺真的很不好(尤其傳產股)。
那時候剛買到基金的應該都很心痛,不過我是反向思考,就專門選在大家都很嘔的時候買進。
然後續放(賣出時機純粹看個人心情)。
今年初期6400左右時外資有喊下看6000點,那時候我再買一次(後來一路飆升)。
我一上七千點就部分了結掉了,所以後續七千多點的部分都沒賺到。
接著開始下殺,一開始跌到6800大多數人都認為會止跌回穩。(認為是多頭短期拉回整理還要續攻萬點)
這時候我再買。
後來一根黑棒跌破支撐開始下殺,我仍保有基金部位然後反手放空0050指數(個人的部份)。
我的想法是,當時情況危急,感覺下殺力到太強但是我不願意出脫手上的基金,因此乾脆放空台灣五十指數來作避險。
等到前波回檔上來,我賠了手續費把台灣五十的空單補掉。(雖然賠了手續費,但是在當下是規避了部份後續可能下跌的風險)
前波下再次下殺6200點前支撐,我在大黑棒出現後再度進場買進。
(我有同事同時在當天殺出台股基金,剛好賣在淨值最低點)
這波又在拉回後,我同樣預計在這一兩天考慮是否要加碼(畢竟之前才買過)。
這種方式沒有什麼訣竅,不過我認為比起一般的定期定額是有趣多了。
如果這種方式能夠引起你的興趣,不妨學著試看看,每當大家開始賣基金恐懼的時候,試著買個壹萬元的股票基金,有跌就繼續買。
其實我在幫公司操作0050也是類似的意思,只是公司資金充裕。
而個人的話,單筆最少都要一萬元申購,不過還是可以試著做做看。
相信接連這樣下去,每次殺到最悲觀就買一次基金,總會有機會買在最低點。
在當時或許心情很難承受,不過只要後面有機會反轉,就能夠享受甜美的果實。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如果哪天攤平攤到沒錢,認賠殺出在最低點不能怪我......
發表於 2006/07/18 06:37 PM
之前有幾家很小很小的投信來拜訪我。
說實在的,要不是在對方來之前有先上網去做點功課,好讓我知道這家投信現在是誰投資的。
否則人家說起來,我還真不知道原來還有這家投信在。
就算對方說的再怎麼好,我還是不敢去投資。
畢竟規模小,對於公司大筆的金額來說,就是蠻危險的事情。
對於法人戶來說,其實績效不是絕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拿傳山投信的平衡基金來說,先前有一陣子績效表現還算不錯。
不過現在不知道是我沒找到還是怎樣,居然沒看到這檔基金的影子了....
有些小投信擔心法人會猶豫,甚至有的業務還跟我開條件。
說只要我能放滿一個月,他可以去跟經理人說,絕對讓我獲利出場。
這個保證還真可怕,我想該業代肯定考不過下個月的金融常識與道德。
既然它能讓我穩定獲利出場,就表示中間的損失就要由後面進場的投資人來承擔。
很多人反對買基金的原因就是因為投信的操作只要不透明,中間風險都要交由無辜的投資人去承擔。
就連看到小投信的業務來拜訪我。
我一定第一句話就會問他,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家投信?
基本上大多數的業代都會回答我,是因為這家的產品不錯或是有潛力,不然就是研究人員很強。
大部分都會說該投信從哪個地方挖來超強的研究團隊,保證績效不會差。
不過就我所知,許多業務從大投信跳槽到小投信的原因都是為了想升等。
在大投信升不上去,就只能往小投信走。
這樣淘汰的機制下,要讓小投信有好的表現,我想的確是有些困難地方。
如果網友是小投信的工作人員,請原諒我的直言。
因為無論是個人資金或是公司資金,要我放在小投信都是很可怕的事!!
以下是經濟日報新聞:
成豐集團涉嫌違法吸金,影響旗下投信公司。該集團轉投資的寶華成豐投信董事長嚴啟慧表示,大股東疑涉違法,確實有些影響。他說,私募基金的募集受到影響,公募基金方面,上周五單日贖回金額約3,500萬元,將會與客戶持續溝通,不致影響公司營運。
寶華成豐目前旗下共有兩檔公募基金,根據公會資料,統計至5月為止兩檔基金金額共計6億元,為國內規模最小之投信,近來積極轉往私募基金發展。
本周投資人是否持續贖回,將影響公募基金的規模,私募基金業務也恐受波及。
如果說,所有的數據都顯示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如果說,大多法人都看好這波只是回檔修正。
如果說,油價只是人為炒作,實質價格依然偏低。
如果說,全球股市依然多頭,短期修正10%~20%很正常....
那麼會什麼會一再打底,破底?
市場真的依然看好只是短期修正?
還是我們錯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投資人還不太懂得什麼叫理財或是投資。
他很努力於本身的工作,並且有些小積蓄,他相當滿足。
有一天,有個朋友看到他,知道他只賺死薪水,並沒有拿錢來投資。
因此開始恥笑他,告訴他說這樣是沒辦法致富的。
「你看,所有的有錢人都是靠投資致富」那個朋友說。
「那要怎樣才能讓我投資致富呢?」投資人問。
接著朋友告訴他,可以試著投資績優股。
不久後,投資人開始試著投資績優股,然後放長期。
透過配股配息後似乎有那麼點效益,長期來看還賺了點小錢。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配股配息雖然還算穩,但是時間太長了。
這些錢頂多能夠打敗定存,卻不一定能夠致富,而且還要擔心公司倒閉。
因此朋友又建議他,可以拿股票作波段,賺個波段比較有得賺。
「一年不過就那麼一兩次大波段。抓到波段後,馬上就能夠賺大錢。」朋友說。
接著投資人開始試著嘗試買股票作波段。
不過這下子,他發現賺的錢沒有靠自己工作與買績優股配股配息來的穩定。
有時候賺錢,有時候卻賠錢。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選飆股的方式。
說大部分的大戶能夠賺大錢,都是靠內線買飆股的結果。
「只要聽我的內線消息,抓到飆股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賺上好幾倍的獲利。」朋友說。
之後,投資人開始等待朋友的內線消息。
然而內線消息聽到後,卻比作波段更悽慘。
十條內線大概有七八條是不準確的,只能夠靠那一兩條內線消息獲利,卻又太早出場。
導致在投資當中出現賺少賠多的情況。
有一天,朋友又來拜訪他,告訴他有時候內線跟人家報的明牌不一定準確。
不過透過技術分析,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賺到錢。
「只要抓到技術分析的轉折與量能的衡量後,無論大盤是多是空都能夠同樣賺錢。」朋友說。
聽到多空都能賺錢的投資人,決定再一次相信朋友的建議開始投資期貨與選擇權。
投資人買了很多技術分析的書回來看,想要透過技術分析抓到大盤的轉折。
結果幾乎每一本書裡面的內容都差不多,照理來說應該是不會有錯。
然而操作的結果,卻偏偏都是買高賣低賺不了錢還賠了一屁股。
虧損越來越大,而投資人也越來越想不透,怎麼賺個錢會這麼辛苦。
直到他把自己原先工作所辛苦賺來的錢都賠光之後,他才打算收手。
「投資怎麼這麼困難?」投資人心想。「或許把錢放在銀行,回歸我的本業才是正確的。」
因此投資人決定退出市場,專心工作。
故事結束了,我也該下班了!
之前有過一次是金復華投信來找我。
這家投信似乎除了國內市場以外,在海外市場似乎不太有所斬獲。
之前沒有特別去培養一些海外研究人才,在這資金外移的風潮下,就顯的有些力薄。
就連之前推出的基金都因為募集不成功而解算。
況且復華被元大吃下來後,兩家子投信的關係就有些尷尬。
看起來是相互競爭,其實私底下都已經綁在一起了。
先前兩家投信同樣去香港拉了一檔應該是資產證券化的基金,然後包裝成私募的型態。
方式與標的一模一樣,只是分成兩家投信用自己的名稱包裝。
不過投資人買了之後,後續又結合在一起,都成了那家香港投信的投資戶。
先前避險基金風靡時,台灣很多投資人找不到避險基金的投資管道。
很多是透過海外銀行或是地下管道去購買,既不保險又不安全,連資金門檻都很高。
現在透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可以幫助投資人買到海外避險基金。
因此這塊服務特定有錢人的投資商品似乎開始越來越熱門。
投信會跑去海外找那種績效優異的商品,承包一定的金額後回來台灣分裝成私募產品。
分裝的好處,是門檻可以大幅降低。
以目前手上看到的資料來說,大概「只要」美金30萬元就能夠購買這些商品。
「只要」30萬美金,對大戶來說應該不算什麼。
但是對我來說,可能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夠買的起。
在我跟對方說公司暫時不買私募基金後,還有的業務會很誠懇的建議我自己個人也可以考慮。
我想這是太看的起小弟我了。
這種恭維只會讓我覺得尷尬。
總之不管能不能買,海外這些私募基金的標的千奇百怪。
我倒是蠻喜歡蒐集這些投信的DM與產品介紹,當作一種學習。
畢竟投資領域這麼寬廣,投資方式如此之多。
到最後總是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
同樣的,之前接觸復華投信時,對方也有推出類似的投資方法叫做「複合投資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信索取投資方式)。
日盛主要的投資概念是:
投資計畫流程與架構說明
景氣領先指標計量標準化做為長線投資依據
由景氣循環做機動倍數加碼
依擴張與衰退做兩段鎖利機制
假如一開始先買入36萬的債券基金,切分成12個月來投資選定的股票基金,基本上過去的投資方法會每個月投資3萬。
然後只要該筆投資的獲利達到投資人設定的目標後,獲利的部份就會回歸到債券基金當中。
以達到所謂穩定循環且停利的目標。
比較不同的是日盛針對大盤多空有另外設定機制,當大盤處於相對高點時可能只會扣個1萬元,然後在相對低點時投入3萬元。靠著高點少買,低點多買的原則有效降低投資人的持有成本。
由於資料不能公開,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洽日盛投信,或是由小弟介紹專業的投信顧問給您。
對我自己來說,我始終比較適合當個中長期的投資人。
我個人所謂的中長期,是指兩三個禮拜到兩三個月不等的時間。
因為我習慣在價格比較低的時候買進我覺得好的股票,然後等著它上漲。
有時候或許剛好選的過於冷門,沒人炒作,要等個一兩週以後才有效果。
也有的是放波段,剛好漲了一兩個月達到波段高點再找機會出脫。
這種方式對我來說始終能夠保有一定的獲利,只是機會並不是每天都有。
在機會與機會出現之間,整天瀏覽在網路上,就很容易受到市場的波動而心動。
在網路上談論股票的討論區越來越多,不過像我這樣擺時間較長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取而代之的除了談論短期飆股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短線操作期指的人數居多。
每天看這些人在哪裡衝來衝去,免不了就會手癢。
不過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好的期貨投資者。
就過去個人的投資經驗來看,我投資權證或是期貨,始終是敗多勝少。
而且能贏的機會還真是少得可憐。
原因並不是因為方向看錯,而是個性沒辦法承受哪種短期劇烈的波動。
看的越短線,需要考慮的事情越多,吸收的雜訊也就越多。
當收到短期的訊息過多,會讓我無法仔細去思考方向到底正不正確。
若是明明趨勢向上,但是短期盤中突然放出負面消息。
我可能就跟大部分的散戶一樣慌張的砍出手中部位。
但是以較長期的投資來說,除非整體經濟環境或是公司方向上有所重大轉變。
否則只要思考的方向沒有錯誤,大可以不需要因為一兩天的漲跌而擔心。
這是因為我個人先前差點花時間去研究期貨的短期技術指標,想要透過開盤幾分鐘的漲跌判斷整天的盤勢會怎麼走。
或許有很多人能抓到這個訣竅,不過說真的我沒那麼神奇。
花時間在這上面,對別人來說能夠賺錢,但對我來說卻未必。
因此我回過頭來,就算當下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也不能只因為手癢就自己去找不屬於自己的方法。
有的老師或是網友每天真的神準,當沖期指就能一天賺個一百點。
不過只要能夠賺錢,並不限制用什樣的手段。
能夠安穩的賺錢最重要!!
前幾個禮拜,很有意思的連續兩家投信來找我介紹私募基金。
不約而同的,都是在以可轉債的選擇權為標的的延伸性商品,而顧問與CB來源都是大華證券.......
可見最近私募市場有殺的多火熱,同一個標的跟方式都有兩家搶著發行。沒過幾天之後,又有第三家投信來找我介紹可轉債的私募基金。雖然方式比較有些不同了,不過還是擺脫不離可轉債這三個字。
在一個意外的機緣,我居然踏入了先前完全不了解的可轉債領域。
過去念過書的都知道,可轉債的套利方法,就是當股票市價高過可轉債能轉換成股票的成本時,可以把可轉債轉成股票賣掉,或是放空現股後拿股票去回補。
可轉債的優勢就是進可攻退可守。股市下跌的時候,只要可轉債發行公司營運沒問題,債券就相對抗跌;股市上漲時由於可以轉換成股票,因此同時能夠享受到股票上漲的優勢。
不過如果光靠知道這個就想要從可轉債當中獲利就太天真了。
市場上的大戶不是笨蛋,會玩可轉債的都是投信法人或是其他券商。整天有一群人用報價軟體配合著同一套Excel監督著CB價格與現貨的差異。
剛開始第一次接觸CB時,券商弄給我ㄧ套Excel檔案,我只要把報價軟體的價格拖曳到Excel當中就能夠馬上透過其中的公式算出套利的損益。同時Excel還很貼心的設計看是用一套資金還是兩套資金來操作,輸入預計轉換時間後,損益數字或是收益率馬上就出來。
坐在電腦前面,只要事先把數字跟連結設定好,後續損益馬上就看的到。
不過後來才知道,不僅是這家券商,其實幾乎所有的券商法人都有這種類似的Excel檔案。許多擋案居然連格式都一模一樣。(原來是大家互相抄襲)就連ECB也是這樣操作(我還想說法人應該有比較科技的方法可以計算套利空間)。
在同一個時間,我相信全台灣有上百個跟我一樣盯著螢幕看Excel的交易人員,想要搶在他們面前獲利實在是相當困難。當看到價差出現,通常可能是已經沒有融券了,或是正在停止轉換期間,亦或是CB的轉換條件上有特殊的定義。
基本上看到螢幕上出現個2~3%以上的價差可能就有鬼,隨意放空不是失敗就是有問題。因此在池子裡的魚越來越少下,而漁夫卻還是那麼多。要靠傳統的方式尋找套利基會真的很難。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基金或是法人不打算用原有的方式套利,而是改採可轉債與選擇權分離或是透過CB與現股、或是與大盤之間的互動來浮動套利。並不像過去那樣真的等到現股的價格上來之後才放空。
透過浮動套利的方式,能做的機會就多了,不過這還是得看各家的功力才知道操作績效如何。
為了追蹤每個可轉債的轉換條件,我弄了一個Access檔案每天過濾可能出現的機會,然後開盤後就定期追蹤那幾檔CB。幾番歷練過後,針對某些狀況已經能歸納出獲利的方式。不過這種大好機會並不是每天都會出現。
(只是這種撇步不能公佈,因為小弟還希望等著退休之後可以拿來自己操盤用。)
最近去書局翻到一本書剛好也在講套利。我很好奇的翻了翻書的內容,裡頭也同樣有講到可轉債的套利方式。霎那之間,真是不希望這種書會普及,萬一大家都來做CB套利,那我還混什麼飯吃?!
不過既然都已經出版了,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我沒仔細看過,不過略翻了一下,確實在操作CB套利時該注意的事情這本書大致上都有提到,比光讀概念的書好多了。
這是博客來的介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69635
書中所舉實例均為作者親身經歷,並用簡易的實務操作方式呈現,使讀者在生動有趣的文筆與觀念引導下,輕鬆愉快地進入投資致富的殿堂。--中山大學財管系教授兼育成中心主任 徐守德 讓這本書能更貼近實務,期能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認識套利的本質,熟諳套利的技巧,了解套利的真諦。--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黃北豪 自《套利Step-by-Step》及其增訂版發行以來,低風險、乃至零風險套利,已成為金融界與投資人高度關注的主題,如今,隨著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創 新演進,新的套利工具與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作者因而在《套利ⅡStep-by-Step》一書中,進一步將套利操作技巧拓展到期貨、選擇權等領域上,為讀 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資獲利管道。 本書不談深奧的大理論,純粹從實務面出發,按部就班告訴你如何蒐集資料、計算報酬率,如何進行操作。擁有本書,你就可以輕鬆地成為低風險的快樂套利人。 作者簡介 |
很不巧的,就在今年不久之前。
類似的財經週刊也曾大幅報導金磚四國與日本的復甦。
大多都是拿過去一兩年來的高額獲利,加上對於未來的看法,畫出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夢想。
當熱潮越來越風靡時,風險相對也就越大。
事後人人搶搭金磚四國與日本的致富列車,卻不幸都在這波回檔下慘糟滑鐵盧。
回過頭來看看這波資產狂熱。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好這些土地未來兩年的增值。
看中了國民黨與大陸方面的大和解,有助於大陸人來台灣投資房地產以及土地。
說實在話,個人是覺得這種事情蠻恐怖的。
當大陸以國家龐大的資金,買下總統府四周土地時。
小馬哥坐在總統府裡辦公,四周卻有一堆拿著高倍數望遠鏡的大陸人士盯著他一舉一動。
大陸人可以買下台北的精華地段,可以賣下台灣的公司股票。
可以直接飛到台灣各大軍營四周駐紮.....
撇開政治立場不管,如果這些都會成真,那麼台灣的土地與房地產似乎確實有增值的空間。
只是面對雜誌所寫的內容,確實有那麼些根據。
不過如果如同內容所描述,現在搶進精華地段後,預計未來開發後可能增值多少空間。
問題是.....到時候是誰來接手這些土地?!
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買宜蘭、桃園的土地?!
為什麼買?因為台北沒房子了嗎?因為錢太多可以投資第二棟不動產?
小弟愚昧。認為整體地方的開發以及交通的便利性的確可以改善整體大都市的生活圈。
我不否認建完了高鐵與機場捷運的確方便許多。
只是令我比較困惑的,是兩年後由誰來接收這些已經增值的土地?
大概是我比較窮困,眼前看到的並不是大家都有能力繼續多買房子(而且還是不斷攀高的房價)。
除了真的有錢的人,能夠買些豪宅來置產或是投資。
感覺到這就像是當初炒熱太陽能產業的方式。
方向有,題材也有。
不過每個人都認為會增值,但是都怕自己是搶到最後一手的冤大頭。
只要有個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整個市場垮台。
房地產大家都知道很熱,不過長虹、華固、遠雄...誰會搶在最後一筆?
會有什麼契機讓整個市場迅速降溫,是我比較好奇的問題。
營建類股接下來要開始除權息了,在股本增加、獲利稀釋、題材曝光下。
有沒有可能真的連續炒作兩年直攻2008年達萬點?
這是蠻令人期待的....
十律
1、有主見,三思後再決定是否應該買進,如果是,在哪裡,什麼行業,哪個國家?
2、要有足夠的資金,以免遭受壓力。
3、要有耐心,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預期,發展方向都和大家想像的不同。
4、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便必須堅定不移。
5、要靈活,並時刻思考到想法中可能的錯誤。
6、如果看到出現新的局面,應該賣出。
7、不時察看購買的股票清單,並檢查現在還可買進哪些股票。
8、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
9、考慮所有風險,甚至是不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就是說,要時刻想到意想不到的因素。
10、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保持謙遜。
十戒
1、不要跟著建議跑,不要想能聽到秘密訊息。
2、不要相信賣主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賣,或買主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也就是說,不要
相信他們比自己知道的多。
3、不要想把賠掉的再賺回來。
4、不要考慮過去的指數。
5、不要躺在有價證券上睡大覺,不要因為期望達到更佳的指數,而忘掉他們,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不要不斷觀察變化細微的指數,不要對任何風吹草動作出反應。
7、不要在剛剛賺錢或賠錢時做最後結論。
8、不要只想獲利就賣掉股票。
9、不要在情緒上受政治好惡的影響。
10、獲利時,不要過分自負。
外資圈今年首次跌破大家眼鏡,是在四月初時台股指數約在6200點到6400點附近時,美系外資忽大喊6000點之上,先跑先贏的驚人之語,當時也造成市場一片恐慌。但接連數周,台股卻一路不停地攻上久違的7000點。
而在台股指數於四月底攻上7000點後,各家爭相調高台股指數預測,預測分布在8000點到兩萬點的區間。不過台股就在五月初登上7476點的高峰後,一路重挫了1000點,再度讓外資圈的多位明星分析師垂頭喪氣。
而上周起,外資圈再度充斥的新說法是,「台股短期內缺乏主流,指數盤整觀察時間最少三個月」。但就在這個說法出現之後,台股卻又再度於昨天出現大漲。台股表現是否會在三個月內,第三度砸了外資預言招牌?法人已經列為觀察目標。
理由:
1.利多不漲
2.應收增加,現金比例降低
3.董監事持股低
4.融資比例高
不過也聽說有投信打算炒作拉抬。
總之空一空有益身心健康。
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
總統昨天的向人民報告演說,仍屬「各說各話」,主要是防衛外界對他的質疑,沒有任何政策宣誓,預期政爭還會越演越烈,「就像小孩還沒站穩,又被推了一下,台股受政治面的干擾,未來還有下跌可能」。
台新投信總經理沈文成:
「陳水扁總統演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政黨將會繼續對槓下去。」「只要政爭不停,台股就可能繼續破底。」
國際投信投資理財部協理夏倫偉:
「陳水扁總統向人民報告後,在野黨仍會對陳水扁總統發動罷免或倒閣,未來的政治鬥爭,將掀起更大風暴,在風暴未見停息前,造成土洋法人退場觀望。」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
目前的政治風險,就好像2004年319 槍擊案後的翻版,莫名的重挫將考驗個別公司的營運前景,預期台股大盤指數的整理期將拉長。
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吳宏圖:
政治面干擾尤其是兩岸間或藍綠政黨間的政治攻防,幾乎年年上演,投資人也只能頗感無奈。不過,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在短線仍不宜進場搶反彈,還是等待利空出盡。
外資:
對昨日陳水扁總統昨(20)日的演講內容,以中性視之,認為總統談話內容毫無重點,不會改變什麼。外資分析師說,陳總統演講內容毫無重點,對局勢變化也沒有影響,並只會使在野黨對罷免案更堅定。雖然外資大多覺得罷免案過於繁複,不可能會成真。
瑞銀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陳安:
指出,外資法人對台灣的政治問題沒有太多關注,外資關注的是全球經濟情況、產業基本面和台灣的金改進度。
同樣是逆向思考。
有一派人認為是多頭,解釋的方式是覺得現在大跌後大家對行情悲觀,越是悲觀就越是買進的時點,此時不撿便宜更待何時?!
有一派人是空頭,解釋的方式是認為大多數人在崩跌後都想搶反彈,融資未明顯減少下,越多人想搶反彈就越不容易上攻。
理由是拿來說服自己用的,只要心裡的想法已定,無論什麼思考方式都只是替自己的行為找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才會有人說,別拿市場的氣氛來逆向思考,因為那是你自己想的。
拿自己的想法來當反指標還比較有意義。
今天收到一份台證投顧的報告剛好是在講熱門的資產股。
裡頭說到這波資產行情是由兩岸樂觀的氣氛與台幣升值帶動。
後來的修正也是因為台幣貶值回檔整理。
其中也提到幾項對於未來樂觀的原因。
首先是土地的高價標購,再來就是對於2008年兩岸關係的看好。
台幣隨人民幣升值,油價高漲通膨帶動房產保值買氣。
不動產交易件數連續四年正成長。消費者信心指數樂觀。
都市更新計畫,REITs市場熱絡。
未來房地產能否持續向上,該投顧的指標分別是:
1.實質經濟能否跟的上。
2.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能否增加。
3.兩岸政策能否進一步開放。
4.不動產實質終端需求增加。
而或許是我的看法比較悲觀,或是不夠專業。
只是認為除了第三項政策可能因為民意的驅使下有所改善外,其餘三點並不是特別看好。
說明白一點,就是不管人家怎麼炒作資產股,雖然手中當然會順著買。
但是心裡卻始終不是很看好台灣的房地產前景。
雖然說每坪破一百萬的豪宅已經出現,照分析師所言應該會帶動其他房地產有比價效應。
不過台灣的經濟狀況並不是特別好,能購買的起豪宅的人不過就那些。
豪宅的價格能漲,不過一般民眾居住的房價能否真的跟著飆漲就很難說。
屋主當然有能力隨著四周的土地增值拉高房價,不過買的人有沒有足夠的能耐接手就不一定了。
或許未來房地產價格真的會飆漲,那就是我真的看走眼。
不過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笨到去對作。
畢竟市場的方向總是正確的,當市場不如你願的時候,應該就是我錯了。
人說無論利多利空任何看法其實都不是影響股價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個解釋的理由。
升息可以說是對景氣相當樂觀,能讓股票續漲。
升息也可以說是對通膨疑慮增加,讓股票崩跌。
業績再好的股票有心人就是能讓它跌。
再爛的股票也有辦法連拉好幾根漲停。
或許是我錯了,不過當下的想法我還是不認為兩岸商機與房地產真的有那麼好。
怎麼越來越覺得投顧很好當。
雖然不太曉得到底靠什麼在賺錢,不過盤勢分析卻越來越像是看圖說故事。
或許本來就是看圖說故事,到最後投顧其實跟財經報紙的記者沒什麼兩樣。
記者也會看圖說故事。
當天大漲,就拿個理由充當,然後說市場看多,逢低加碼。
當天盤整,就說遇到什麼不確定狀況,市場觀望,高出低進為原則。
當天大跌,就說市場經濟狀況不佳,看法保守觀望。
如果一天大漲,隔天大跌,就會發現前一天才說反彈有望多頭格局持續,隔天又說空頭氣氛濃厚。
如果當投顧這麼簡單,那大家都能去當投顧了。
解盤看圖說故事誰不會,小弟我以前也做過這種事。
表面上弄得很專業,說是海外市場分析人員,結果不過是每天早上跑去國外網站搜集各大網站盤勢新聞。
然後彙總起來翻成中文或是英文,把文章剪輯一下,當天漲就找個新聞說漲,當天跌就找個新聞說跌。
如果盤整就說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契機。
若是這樣,投顧真的輕鬆,拿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或是隨便到號子找幾個營業員聊聊就能寫成盤勢分析了。
現在在哪個點?
在每個人都想要反彈的點。差不多19~20左右吧。
1. 無法接受所持有的股票「已經損失」的事實「啊!又跌停!我以為昨天股價已經算是谷底,居然……算了!只好放著不管,我相信一定會漲回來的!」這種看似堅毅不饒的決心與毅力,你曾經有過嗎?如果有,想必你對「套牢」一詞並不陌生。
大 部份的人其實可以不被套牢,也可以損失更少,但往往因為一時的情緒化-害怕、貪婪或莫名的期望,而做出錯誤的決擇。為什麼感性如此容易就戰勝了理性?因為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並沒有意識到每支股票所暗藏的投機性,而這投機性卻可讓投資人處於極高風險的狀態中。要避免此類風險,唯一的方法就是善設停損點,沒有例 外的徹底執行。
2. 認為股價跌沒關係,可以逢低再接以降低平均成本當所持有的股票正在盤跌,股價不斷創新低時,捨不得賣出股票,不敢面對損失的投資人,很容易犯下另一項嚴重的錯誤,就是向下承接以降低平均成本。
投 資人一定很納悶,能降低平均成本不是很好嗎?舉例來說,當你上市場買蘋果,蘋果看起來又大又紅,但是當你買回家之後才發現一點也不甜,請問下次上市場時, 你會因為這品種的蘋果價格下跌,而再次購買嗎?想必是不會的。在股市中也有相同的定理,一分錢一分貨,市場是公平的,股價是反映公司的價值,當公司股價不 如預期,且有不斷下跌的趨勢時,已經暗示著公司或許存在不為人知的嚴重問題,而在如此投資風險上升、停損迫在眉睫的情況下,你真的覺得降低成本是個明智的 作法嗎?
3. 只會向下平均成本,而不敢往上加碼若你買進一張50元的股票,並於股價下跌至35元時又增購一張,平均價格為42.5元,這時就像你正在買入更多不好吃的 蘋果,而放棄原本可以用相同價格品嘗其他好吃水果的機會。相反地,若當初買進一張50元的股票,而後上漲至60元,即使覺得公司體質夠好,且還有上漲空 間,但由於無法突破愈買愈高的心理障礙,而喪失了原本可以獲利更多的機會。
4. 總是希望能很快的從股市中大撈一筆「短時間,高收益」是一般新鮮人對股票市場的莫名憧憬。許多人在沒有做任何準備、沒有投資策略、不懂基本財務報表、對基 本線圖毫無概念的情況下,便急急忙忙地跳進股市,或許恰巧進場時點正值股價低點,但總是因為不知出場時機或是出場過慢,而導致套牢。
因此在投資之 前,投資人須先有個概念:投資好比學習日本武士道。入門之前,學徒必須花時間說服老師自己的價值在哪、為什麼自己有能力成為武士。入門後,老師在第一堂課 解釋武士道精神,學徒必須清楚判定自我學習目標。其次才開始一連串基本訓練,所謂基本訓練並非徒手打碎磚板,而是類似掃地、打水、運氣等小事,通過一段時 間的基本訓練後,才有資格稱得上真正的武士道學徒,也才是武術訓練的開始。
總而言之,投資人千萬不要因為羨慕別人在股市中賺錢賺得既快又容易,而不做任何準備功夫,便匆匆跳入股市,如此可能使你不自知的陷入套牢的困境。
錯誤五:選擇十元的股票投資五十張,卻不敢投資一百元的股票五張。
許多投資以為股票買得越多,才會賺得更多,其實不然。投資人應該從投入股市的「資金面」著想,而非過於在意所能購買的張數;以投資「好的企業」為目標,而不是因為挑到「最便宜」的股票才得意洋洋。
跳脫撿便宜的心態對許多投資人而言是困難無比,價格便宜的股票總是使他們無法抗拒的買進,其實,這些股票之所以便宜自有其原因所在,或許是營收大不如前,或許是成長遠不如預期,或許是企業經營體系目前出現紅燈等等。總而言之,一張股票的面額可是「便宜無好貨」的最佳實例。
錯誤六:因為小道消息、xx公司要配股、投顧老師建議……而買進股票。
因 為一篇報導、一個電視節目或投顧建議,而決定投資標的的投資人不勝其數,這些人往往非常積極的尋求可以「信任」的老師,然後將血汗錢交之管理。奇怪的是, 投資人寧可花許多時間、精力找一個不一定能夠信任的人,花大筆的會員費讓他在股市中試玩自己的錢,也不願將這些時間、精力及金錢投資自己,自己來學習、研 究投資股市。這樣的投資方式,時常陪了夫人又折兵,投資報酬不但不如預期,甚至被套牢。
錯誤七:買進股票只因為熟悉這間公司的品牌名稱。
有些人買進股票只因為標的是常見的品牌,然而,這些公司並非全都是值得投資的標的。不論你的選股方式為何,只要花些精力及時間做功課,不但可以洞悉大廠牌被後所暗藏之玄機,同時可發掘那些雖不起眼但卻富有潛力的公司。
錯誤八:非常認真的挑選投資標的,但是在買進股票後,就不知所措了。
有許多投資人非常認真研究學習挑選股票,也的確買進不錯的投資標的,但因為沒有完整的投資計畫,進場後就不知何時該出場,或什麼情況下該賣出股票,導致沒有把握機會出脫股票,等到盤勢不好想賣時已被套牢。
錯誤九:無法當機立斷按照策略實行。
許多投資人雖有投資策略,亦有停利停損措施,但每當股價漲至停利點時就心貪,調高停利點;而股價跌至停損點時,又因不願虧錢賣出,取消停損。這類被情感牽著走的投資人,很容易因錯過買賣時機而損失慘重。所以,投資人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再來談投資。
錯誤10:因不知如何分辯資訊或建議之正確性,導致無法採取適當的行動。
朋 友、親戚、特定的投顧公司或投顧老師都可能是傳達錯誤訊息的罪魁禍首,只有少數有成功投資經驗的專家,他們的建議才是需要你認真考量。如何分辨哪些資訊值 得採信呢?在投資之前,投資人應該先練就基本功,例如財報閱讀、常用指標使用與應用等,如此,不論是誰提供資訊,投資人都有能力判斷所提供數據的正確性, 再歸納出自己的結論。若能進一步比較自己的結論與資訊提供者所給予的建議之差異,久而久之,誰的資訊值得採信、誰的資訊不能採信就自然分曉了。
錯誤11:不懂得如何看圖型,並總是害怕買進股價創新高之股票。
許 多人認為,當一支股票的股價創新高時,就是高點,並斷定股價過高不宜買進。其實人對股價的主觀或感覺往往遠不及市場本身的機動性,市場會反應股票價值,在 多頭市場中,股價整理許久始創新高的股票,股價「創新高」便是買進時機。當然,投資人在買進之前,必須確認此股票是體質好、基本面佳的公司。
錯誤12:並非以客觀的態度投資股票。
許多人選擇投資標的的方式是找「投緣」的股票,一旦選定,只能多燒香多拜佛,希望老天幫忙。除非你天生注定運氣好,不然可是會贏少輸多,勸你還是趕快換一種方式理財,別投資股市了!
錯誤13:忽視整體股市狀況,只著眼於單一股票。
千萬別被特定一支股票牽著鼻子走!如果你因為某支股票之前的表現出色,眼中就永遠只看見這支股票,只要這支股票漲,就認定整體股市應該起漲;而這支股票跌的時後,就看空整個股市,如此本末倒置的投資方式,是很難從股市中獲得收益的。
在 投資股市時,應該著重於整體股市的趨勢,再根據趨勢選擇投資的股票、方式及時間長短。另外,不要抱怨市場與你所期望情況的違背,應該學習如何從錯誤中獲取 教訓。如果不是以此態度投資,你會發現每當將「希望市場如何走」的意見加入你的分析中時,你所預估的市場趨勢會因為自我偏見而與實際趨勢有所差距。
錯誤14:交易次數過度頻繁。
即 使你有能力拿捏進出場的時機,而且總是其準無比,但若進進出出市場過度頻繁,你會發現雖然整體而言是有收益但是卻少得可憐。這是因為在進出股市的時候,忽 略了如手續費等交易成本,進出次數越多,成本就無形的攀升。所以,投資人應該「放聰明一點兒」,要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夠順利抓住市場的每一段波動,有時小小 的波動是不值得急急忙忙跟進,應該保持耐性等待大波段的來臨。
「你空單回補了沒?底部沒破,快回補空單喔。」
「你空單還不補喔?小心被嘎。」
「法人都空單回補了,6300已經是底部了。」
「買進Call,賣出Put。底部浮現,不殺低回補空單。」
這一兩天接到越來越多這樣的訊息,通知我要我回補空單。
我目前看法是比較中立,也不期望真的能夠向上反攻。
該放的消息都已經炒爛了,如果沒有新的訊息滋潤,我暫時還不打算看多。
只是令人蠻好奇的,上次觸碰半年線,大家都認為不會破底,結果一根大黑棒無情的摜破支撐。
這次市場上還是有志一同的看好這6200~6300是底部,認為不會跌破。
到底會不會跌破,以目前市場的氣氛與數據看來應該是不太容易。
不過,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如果這裡真的是底部了,而且大家都同意,那麼今年投資人應該都能夠賺大錢。
畢竟難得有一次機會讓大家(至少我身邊的人)都能夠買進在「底部」。
過去好幾次大跌,都是等到反轉向上之後,大家回頭看才知道是底部,但是當時卻沒人敢搶進。
真好。這次有志一同的大家都看到「底部」了,而且還有盤底格局讓大家放心的慢慢買。
不像過去碰底之後就馬上向上拉昇,讓人都不敢追高。
為了慶祝大家這次都能購買在今年最低的「底部」,我替市場的成熟喝采。
賠了那麼久,終於大家都能成為股神了。
一萬點耶!!想想過去在一萬點以上時是什麼樣的社會狀況。手上的錢多到花不完,動不動唱KTV喝酒打屁。現在呢?好多人還不起卡債,買不起房子。在這種狀況下要上一萬點,好像有點難....
總之很多人買了台股基金,算是給台灣一個肯定,兩岸出現和平的契機,雖然目前還沒幾個大陸人過來,不過觀光營建類股只要跟大陸人沾上邊的股票都能夠飆。當國外股市開始回檔時,似乎我們都還沒有感覺到這次的空頭會這麼厲害。
「不用擔心,多頭市場回檔修正一下,會續攻。」投顧可能這麼說。
媽呀又跌了。
「不用害怕,多頭市場快速拉回是健康的,拉回力道越大,上漲力道越強,再買!」投信可能這麼告訴你。
怎麼又跌。
「別怕,景氣基本面都看好,大家只是擔心美國升息,升息後就沒事。新興市場繼續買進。」法人可能這麼說。
還是跌。
只是這波下來,就我身邊的接觸到的訊息而言,反倒是做空的人並不太多。或許這波殺的太急,在一切看好之下,很多空方擔心自己剛好空在最低點,隨時有被嘎空的風險。
不過融資這麼高,沒事殺下來幅度這麼大,真的沒問題嗎?
「基本面」是這次殺盤的害人精。就是因為基本面看好,許多產業獲利還不錯,所以要讓投資人殺出持股幾乎是不太可能。結果高點沒賣掉,後續卻越盤越低。
前波到6800點之前,盤勢稍微獲得止穩,大家覺得好在沒有跌破季線,多頭穩住持續向上。
想不到後續國外股市並沒有因此而止跌,就連歐洲股市同樣下殺。
我的媽呀! 每個投資人開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慮今天到底要不要賣股票。而每次尾盤都給投資人一個似乎有希望的契機,讓投資人越報越低。
茂矽、科風給了投資人多少夢想?! 還是認為能源股真的能夠站穩一千多元不墜?!
殺到現在,每天持續的殺盤,已經給許多投資人有種「虧這麼多,殺低賣出也沒意義了。」的感受。
「等著看吧,反正五窮六絕,這陣子本來就會跌,第三季就會反轉了。」
等著看吧,希望上山又下山的人們能夠順利解套。
許多投資人都會這麼問。
個位數的跌幅似乎是一般人能較能夠接受的範圍。如果投資賠了4~5%,投資人很可能認賠了事。
所以漲跌幅設計7%是個蠻不錯的數字,在這個數字內,投資人較能夠合理的進出交易。
但是當損失一下子跌破10%以上,投資人會開始猶豫,然後捨不得認賠。
10%耶,可能是我幾個月的薪水,或是已經可以買一台車了。
如果繼續往下跌的話更慘,人會不自覺進入一種麻木狀態,再多的跌幅也沒有影響。
我稱這個叫做「損失痛苦遞減法則」。
隨著損失的擴大會越來越難受,但是大到一個幅度之後痛苦程度會慢慢減少,然後維持在一個狀態,我稱之為「麻木」。
這種不痛不癢的境界,會讓人如同行屍走肉,心裡還惦記著損失,但是已經懶得去看了,只能祈求它回檔。
當跌幅跌到一個不成比例的極限或是極需要這筆錢時,大部分的人才會開始認賠殺出。
基於這樣的心態,我只有一種藥能夠醫。
那就是「只要股市還開門的一天,永遠有賺錢的機會。」
當投資人不肯接受判斷錯誤的事實,同時就會損失許多其他可能獲利的機會。
善設停損比設停利點來的重要,但是一般投資人往往只記得後者知道「賺夠了要走」,卻遺忘掉「賠多了要跑」。
當你發現判斷錯誤的時候,放心的砍出吧,學一次乖,後面還有機會賺回來。
這幾天過去持續看多的投信業代開始對自己內部的資料產生懷疑。
無論是過去操作績效多好的投信,這陣子下殺以來內部依然多頭氣勢強盛,對客戶的看法都是拉回就買。
不過客戶承擔的風險依然有限,在全球股市瘋狂下挫之下,使得投資人損失慘重。
其實不只是投資人,相信就連法人也是一樣受傷。
如果說明會的說法屬實,許多年初募集的日本基金經理人都同樣將自己的資產大部分投入日本市場當中,看的就是日本的大多頭。
不過這波下來,日本每天跌不停,我相信這些經理人心裡一樣不好受。
再者,也有投信的老闆將自己的財產押寶台股與金磚四國,我想結果大家都看的很清楚。
許多接觸的業代開始受到客戶的責備,逐漸對自己內部方向感到疑惑。
短期修正、長期看好這種說法似乎已經無法讓投資人安心。
因此幾位業代開始問我,「你們怎麼看?」
也有些投信業代本身投入太多資金在自家產品上,搞到對市場極端失望。
而我怎麼看?
我只能說,從7476下殺下來,我的想法也是短期修正拉回。
不過當6800~6900整裡區間看起來只跌,卻又被大黑棒摜破時,我才開始作空。
只能說第二波殺到6300比較沒被傷到。
如果說把美國升息因素看的太單純,似乎很難解釋全球股市大跌的情況。
或許只能說,升息與否比想像得還要困難。
如果升息後能夠順利克制通膨的風險,那麼或許對企業的傷害才正式開始。
某投信告訴我,國內銀行與壽險公司的法人已經開始逐漸加碼基金部位。
也有投信告訴我,基金經理人跌到6300後已經逐漸回補空單部位。
怎麼看?就放空吧。沒空到散戶心死不停手。
炒 股票在台灣,從來就不新鮮。所謂公司派,就是上市上櫃公司的大股票;結合金主、投信或外資,「關切」自己公司股價,幾乎無日無之。剛接基金經理人時,常會 接到同業或記者說要介紹去認識公司的老闆。當時還天真的以為,這是深入了解投資標的好機會。豈知宴無好宴,這種聚會往往演變成對人性的考驗。
好吃好喝是免不了的,通常還帶有粉味;最重要的是談張數、鎖碼期限、回饋金額等條件。不接受也沒關係,反正有上百支的基金,總是會有人接受。有時候吃完這種飯,或是回絕這種電話後,沒多久就看到別的基金或法人機構進場,心中只好默哀,又一個人淪陷了,把靈魂賣給魔鬼。
炒作方法也有進步的。現在的吃相比以前好看多了。過去根本不管基本面好壞,拿人家的錢,閉著眼睛就買,職業道德擺一旁;現在的演技好多了,挑一家籌碼小的,還有些基本面題材的公司,再讓研究員去寫篇看好的研究報告,形式上無懈可擊。
如 果公司想作股價,但沒有題材,也沒關係,基金經理人還可以提供專業建議,幫忙編故事。反正投資就是買一個美麗的夢。新總統以前不是說過「有夢最美,希望相 隨」。股票投資就是一個夢的事業;研究員是製夢家;交易市場是夢境;投資人都成了夢想家。由基金經理人來幫忙創作劇本,當然更有「專業水準」,翻譯成研究 員寫的報告之後,肯定要讓股價翻一兩番的。
股價題材可以「專業編製」,基金經理人「投資幾無風險」
今年許多小型股漲幅驚人,指數 波動不大,但股價動輒漲一兩倍,清一色都是剛掛牌的小型電子股。因為剛掛牌,籌碼集中,好拉。電子產業變化大,夢很好編的,一下說網路是未來,只要有網路 就有股價;通訊也是很好的題材,管它做不做得出來,反正說自己是通訊產業,股價就可以超漲。基金經理人在股票上市上櫃前買進,等掛牌後,再用基金買入,把 股價位到高高的地步。
為甚麼準上市公司的老闆要用低價把股票賣給這些人,不等掛牌後再賣高價?因為掛牌前讓個一兩百張,確保掛牌後有基金墊檔,出 貨時可能可以多賣五、六○%,何樂而不為。基金經理人則可以宣稱是合法的個人理財,因為法令允許他投資未上市股票,利用權責之便,拿到別人買不到的股票, 或是以低於市價的成本取得股票。反正掛牌在即,等上一兩個禮拜,就可以用基金來操控股價,當然不會讓自己少賺。
這種投資幾乎無風險。而且新上市股 除了籌碼少之外,大家不太熟悉公司,業績的故事亂編也沒關係。沒有所謂的合理股價,愛拉到多高,就拉多高。一不小心,還會為基金創造良好的績效,博取美 名。萬一買到像怡安這種地雷股,還可以推說交易所、櫃買中心或證期會審查不嚴,而非他選股不當。與未上市公司結合,炒作新掛牌股,有萬利而無一弊,成為目 前基金經理人的最佳策略。
為甚麼基金公司不管?因為這是專業的領域,只要報告有寫,故事編得好,外界很難看出端倪。便何況大家結合成利益共同體 時,當然是嚴格制定各種規矩,但是一律僅供證期會檢查就好了。前幾年還有封閉式基金時,公司的最高指示是維持基金的型態,只要能讓基金折價不超過二○%, 任何招式都可以用。與同業交換單、尾盤打壓淨值、故意買一些爛股(何不拿去與上市公司換一些別的利益回來?)無所不用其極。
一些基金公司「無所不用其極」,證期會高官只在乎官位?
若是投信老闆要介入別的公司的經營權,旗下的基金當然要全力配合。上一屆中興銀行董監改選時,某投信幾乎所有基金都買到一○%的上限。買的股票好壞,會不會傷害受益人的權益,恐怕沒有任何稽核人員敢過問的。
又 若是集團內其他部門的業務配合,也承銷包銷到爛股,像是前兩年的公營行庫官股釋出案,當然要請投信的基金來共襄盛舉,分攤損失。或者投顧要塑造績效的神 話,以吸引代客操作的客戶,或是照顧老闆個人的戶頭,當然也要用基金來作後盾。代客操作尚未開放,某大證券集團居然宣稱,他們幫海基會代操的帳戶,獲利遠 超過基金。當時該投信正在為踩到地雷股而傷腦筋,整體績效落後同業甚多,但是團結力量大,照顧單一帳戶的能力還是有的。當老闆在這麼多狀況下,有求於基金 經理人的協助,上樑不正下樑歪,如何能嚴整的要求公司內部的紀律?
沒關係,理論上我們投資人還有證期會可以靠。別傻了,證期會官員大概只擔心他自 己的官位,哪有人在乎投資人的權益。近的有五二○,遠的如去年年初,為了護盤讓總統高興,規定基金不准賣股票。當上級指示要護盤時,或者自己的政治嗅覺認 為要表態時,就要犧牲受益人的權益,作為向長官效命的貢品。證期會全程監督基金的進出,只准買進不准賣出,根本不在乎投資人的權益是否因此而受損。
投資人與基金公司簽的投資信託契約,可明明白白的寫著,基金的操作,應該是以專業判斷,一切以投資人的權益為依歸。投資人在買基金時,可不知道他的錢會被拿去作為政治的用途,而不只是他自己的理財而已。
當 總統會以股價指數作為政見時,當他會以行政資源來鞏固權位時,需要的是聽話的證期會,是有政治敏感度的證期會,而不是專業的管理機構,更不是公正的管理機 構。還想要證期會替投資人出頭討回公道,不正如與虎謀皮?他的官位,要靠能配合的業者,在適當的時候,幫他做適當的事。許多事情,就只能裝迷糊。
投資人權益誰管!高週轉基金最好少碰
證 期會更基本的問題,在於專業能力太差,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沒有方向,更沒有骨堅持該推動的業務。舉例來說,香港交易所在籌劃創業版之前,還來台灣的櫃 買中心考察。因為台灣是亞洲創投業與新設事業最發達的國家,而櫃買中心也是準備最齊全的單位。但二類股能推行,不是因為業者的呼聲,也不是專業的考量,只 是連戰在選前開支票之一。
他指示要在三月前開跑,台灣才有二類股的出現。多年的籌劃,比不上長官一句話,證期會的能力與擔當,也可見一斑。其他如代客操作的業務、外資的管理、退休金的規劃等,更不要期待會有任何制度性的改進。
基 金經理人基於私利,很有可能會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公司內部的管理,又被老闆的私心破壞;證期會一則能力不足,兼又忙著官位保衛戰,當然不會顧及小小投 資人的權益。想靠基金賺錢,其實要靠自己多努力挑選基金公司,挑選基金經理人。有些簡單的法則,運用公開的資訊,應該對投資挑選基金有幫助。
週轉 率高的基金,絕對是管理不佳的基金。若非之前買錯,投資前的決策不夠嚴謹,否則不需急著賣出。偶爾看錯一兩次尚可接受,但兩三個月就要週轉一次,肯定有問 題。以前還有基金經理人亂下單創造經紀業績,再從券商那裡拿退佣。拿退佣的事,這兩年比較少,因為多頭行情,盤面上賺的比較多,拿退佣顯得技不如人。至於 是不是買高賣低,除了公司內部人之外,只有證期會調查得到,所以不能用作選基金的標準。
基金績效要看長期的,不能每週每月的比較。好的基金,應該是每季每年都在前十名內。短期的績效,可能是,若能長期名列前茅,才足以證明其操作有過人之處。投信公會每月公布基金績效評比,其實是很差的示範,既然請了學者來進行評比,應該有更專業的作為才對。
你不知道的「掛名經理人」!
掛 名的基金經理人,與際戶決策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也很重要。因為證期會奇怪的規定,一個經理人只能管一個基金,要先做三年的研究員,才能作基金經理人。新公 司挖舊公司的人,怕人被挖走太多,經理人不夠用,所以連助理都去登記為研究員。最後就拿助理來掛基金經理人。這種人雖然不會管基金,但也不會跳槽,對公司 的管理反而省事,導致名實不符的現象變成常態。另一個原因是業務考量。有的基金經厘名氣大,用他掛名的基金好募集,所以新基金的經理人反而明星名。但這些 明星也不見得自己管,名不副實的現象又變成常態。
集團型的公司,為了多重利益考量,往往是集中管理,掛名不負責的情形就更普遍。有的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名單攤開來,就像小學生作連連看一樣,甲經理人對乙基金,乙經理人管的是戊基金,反正績效不是自己的,連最後一絲爭取名聲的誘因都消失了。
投 資人買基金,無非是相信專業分工,讓自己的投資效率好一些,但現行制度無法發揮功效。基金經理人應該被約束,但不是在形式上控管決策流程而已,不是限制他 不准買賣上市上櫃的股票而已。對投資沒興趣的人,絕對做不好投資分析與決策,所以規定不准買賣股票,只是叫大家說謊而已。應該對這些人的投資行為作管理, 在指定的帳戶進出;不能做短線操作,只能做長期投資;應該與基金的操作有所區隔等等。
證期會應當認知人性的基本需求,這些人就是對作投票有興趣,才會投身這個產業,才願意經年累月的超時工作。針對現實去管理,而非要求大家作聖人。根據古代的說法,聖人五百年才出一個,投信產業可不能五百年才成立一個基金啊。
今年來,國內投信共有五檔新募集成立的日本基金。如果加上三檔原先已成立的投信基金,再加上以外幣計價的35檔日本一般基金、12檔日本小型基金,更可見國內投資人對日本基金的喜愛。
在這五檔新募集成立的基金中,以摩根富林明JF絕對日本基金最早募集及成立,募到的規模也最大,達130億元,匯豐新日本動力組合基金則以80億元的規模居次。
這些基金各有特色,有的標榜沒有遵循特定指標指數,有的強調大型、小型股各配置一半,有的是納盡所有質優基金的組合基金,有的更以美元計價。
不過,即使如此,股災一來,沒有一檔基金能夠倖免,不論進場時間早晚。JF絕對日本基金的淨值於上周跌破9元,日盛美元東盈保本基金雖然於6月初才進場,淨值也只剩下9.87美元。
難能可貴的是,保德信日本基金雖然於一個月前成立,正當股市從高點下滑之際,但目前淨值仍有9.6元,相對抗跌。
由於這些日本基金共吸走近300億元,基金公司之前又把日本前景說得極好,因此日本股市急跌時,投資人關心或指責電話不曾斷過。
即使基金經理人謹慎布局,手中仍有不少現金部位以逢低承接,跌幅小於大盤或其他同類型基金,但投資人每日看到淨值下滑,要不心疼也難。
到上周,日股再度暴跌,全周指數大跌6.6%,跌幅超過不少亞洲新興市場,但投資人似乎已經死心,關切電話逐漸變少,不再讓業者接到手軟。
基金業者認為,如果獲利了結賣壓減輕,加上認賠殺出的壓力也會減少,加上沒有突發的利空因素,日股短期內可望止跌,積極投資人甚至可以進場搶短。
日本股市跌破15,000點後,跌幅已經減緩。基金公司對日本投資前景維持不變,仍然看好。雖然市場短期仍會動盪,但建議中長期投資人已經可以開始分批布局。
日股上周因全球股災延續及村上世彰內線交易事件影響,連續第五周收黑,大型股跌幅尤重。日經225種股價指數跌破15,000點關卡,全周下跌6.6%,昨(12)日則上漲82.17點,收14,833.01點。
近一年來日本股市大幅上漲,在已開發市場中漲幅最大。在這波全球股災中,日本跌幅也最深。不過,雖然日股下跌,但基金業者對日本仍然深具信心。ING安泰投顧指出,由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日本經濟應已走出通貨緊縮陰影,維持溫和復甦軌道。
各國際金融機構也對今年日本經濟成長預估樂觀,長線基本面復甦題材都未改變。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三大機構最新的經濟評估報告,日本今年經濟成長可達2.8%,甚至超越歐元區的2%到2.1%。
ING安泰投顧分析,此波日本經濟復甦,除受惠全球景氣所帶動的出口成長動力外,難得的是內需接棒意味濃厚,企業對景氣信心增強,對全職員工雇用意願升高,日本4月失業率持續在4.1%的低檔。就業市場供需情況改善,薪資也持續溫和成長,有助於內需復甦。
富達日本基金經理人羅蘭(Robert Rowland)說,日本經濟已連續第四年復甦。許多跡象顯示,經濟復甦將會持續,股市投資會增加,消費信心改善、通縮結束、企業資本支出強勁成長。日本企業目前財務狀況是1990年以來的最佳時刻。
羅蘭表示,此次日本經濟復甦與過往大不相同的是,這次是由內需增溫帶動,而非僅依賴出口,預估這次日本景氣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長的一段經濟復甦,也會是近幾次景氣上升周期以來最強勁的一次。
ING安泰投顧說,除非全球景氣轉趨悲觀,威脅日本出口成長及經濟基本面復甦條件,否則日本經濟在內需動能接棒下,中長期復甦態勢不變,股市後續表現仍有可期。
美國及日本利率政策及景況不確定,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但ING安泰投顧說,隨時間慢慢釐清這些心理面因素,股市可望反映基本面利多,日股中多格局並未改變,投資人可以開始布局。
不過長期的績效靠的不只是標的,還包括好的投資組合。
我想這也是很多投信發行組合基金會有分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的原因。
就算Equity市場再好,投資人可以提高Equity的比重,但是投組當中仍不能缺少現金、債券以及其他與Equity市場相關程度較低的投資商品。
像行情不好時,可以減少Equity的比重,多保留點現金部位。
如果馬上隨即又反彈上去,至少帳上的持股還能夠繼續增值。
如果不幸繼續往下探底,至少手上還保有其他資產能夠保值。
以本人為例,這波行情上來,本來Equity的部份從三成加碼到六成。
隨後市場一開始有反轉,馬上降低到四成左右。
雖然剩餘的那四成獲利大幅衰減,但是至少實現獲利的那兩成與其他四成不受景氣影響的部位還算撐得住。
不是每個投信都能夠有海外的研究團隊,或是拿的到第一手海外研究報告。許多經理人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實際走訪那些公開說明書當中寫到可以投資的國家。
面對這樣的困境,其實投信真正有海外操盤能耐的經理人少之又少。除非有海外投資公司幫忙當顧問,否則根本無法生存。最容易解套的方式,就是透過組合基金的包裝,把好的海外基金直接函括進來。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坐在台灣就能夠投資全世界。
即將與目前正在募集的組合基金多如以下幾檔:
新 昕全球債券組合、兆豐國際圓滿組合、匯豐新日本動力組合、建華麥哲倫傘型(傘型組合,應該跟國泰的階梯組合類似)、匯豐五福全球債券組合、台新全球ETF 組合、富鼎全球固定收益組合、金復華全球債券組合、寶來全球新興市場精選組合、寶來全球ETF成長組合、玉山全球債券組合、復華全球債券組合...
而其中或許是因為看重升息已經將近尾端,沉寂的債市有可能開始反轉的緣故,其中就有五、六檔是屬於債券組合基金類別,而過去這陣子以來的債券組合基金績效似乎不太好。等這波全球股市的資金熱潮退燒,或許債券組合基金比較有表現的機會。
今年第一季結束,香港國企股的走勢榮獲全球股市漲幅第二名。其實金磚四國過去雖然說漲幅驚人,但是其實大陸市場一直沒什麼太大的漲勢。個人覺得,直接投資大陸市場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選擇,雖然大陸股市逐漸對外開放,但是無論是公司治理或是獲利能力都有待商榷。
真正比較好的公司,其實在香港股市掛牌的會比較多。隨著大陸市場越來越好、人民幣升值可能,種種趨勢下使得國際上許多海外基金逐漸開始加碼香港股市的比重。
也因此導致最近有幾檔基金從台灣下架,原因就是投資大陸地區超過限定比重。
如果不想冒太大風險去直接投資香港股市,可以透過海外基金來佈局,或是買進有包含香港市場的基金。以我個人來說,我是買進保德信投信的亞太與大中華基金,今年以來獲利也相當可觀。
想對港股有更多了解,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cnyes.com.tw/hkstock/class/
遠雄集團改名後果然不同反響,去年賺兩元,今年第一季賺0.87。法人預估今年獲利可望超過3.6元。隨著資產股的飆漲,遠雄建設也跟著水漲船高,過去許久以來沒人要的股票也開始連飆。企業號持有的可轉債燃料去年曾在98元買進,基於對航行沒有助益而在100元拋棄。
不過今年以來果然不一樣了,重新再100~102補進原料,目前價位大建一111、大建二109。兩支的差異在於一個有擔保,一個無擔保。轉換價24.24,相當於26.9的股票。以今天漲停26.1來看,應該還有機會繼續向前邁進.....
新光金再度漲停,之前押寶的壽險股土地題材,26~28元買進,今天漲停來到38.3。買新光金其實是因為擔心國泰金漲勢不夠力。想不到這兩支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狂飆,看到報導連外資都覺得訝異。
神達之前被打入谷底,其實我開始擔心手上的神達三可轉債是否會有問題。價格在100元左右遊走,讓人很想買又不敢買多。直到我看到其他基金艦隊手上還是持有這支部位才讓我安心加碼。今天幸好有點反應,跳升到102左右的價位。
張榮發決定訪問大陸,長榮集團狂飆漲停。終於讓手中的長榮可轉債有機會向上噴出。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作者: 愛德華,錢思樂
譯者: 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9 年 10 月 25 日
語言別:繁體中
囤積紅標米酒、搶購公益彩券與股票炒作飆漲,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在經濟學家眼中,這些熱潮都指向「投機」。錢思樂則要告訴你:人類揮霍欲望與金錢的投機遊戲,是史上不曾消失的金融嘉年華。
《貪 婪時代》一書是錢思樂描繪的世界投機圖像。由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炒作黑色鬱金香,到一九八O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九O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錢思樂細數現代主 要經濟強權的投機事件,並分析相隨的社會發展狀況。書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儼然是一部投機史,但若「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已經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 品,可能是走錯路了」,凱因斯在三O年代發出如此警告,在今日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格外發人深思。
然而,當我們回到金融投 機的源頭,我們赫然發現投機的本質埋藏著烏托邦的理想。錢思樂說,投機雖然世俗,卻不只是貪念,而是以無政府、打破階級的嘉年華精神,對抗現代經濟制度下 理性的物質主義,是一場「傻瓜的盛宴」。問題是,嘉年華的狂歡結束後,我們是否仍回到常態的規範世界呢?
本書為探討金融投機的經典之作。從 1630 年代荷蘭的鬱金香球莖炒作風潮,到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不動產狂飆,投機已成為最有魔力的經濟活動。本書從輕鬆有趣及發人深省的角度,探討各種市場炒作的模式、非理性的跟風及圍繞在這股風潮四周的眾生貪癡。
# 「本書值得一讀,因為看到別人的愚行是一大樂事,更遑論有關他們的貪婪和無知。而且作者也是說故事高手。」--《華爾街日報》
# 「作者似乎無書不觀。本書涵蓋三個世紀的金融投機故事,而且詳述當時的社會背景:民謠、報紙報導及街談巷議,真實、有趣又發人深省」--《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佳評如潮。
#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推薦
這次匯豐中華投信開始募集日本組合基金,除了看好日本以外,當然是特別要說明這檔組合基金與之前JF絕對日本以及保德信日本基金有什麼差別。
其中一開始是由匯豐金磚動力與太平洋經典的經理人蔡寶美來介紹日本市場。其實說明的內容與呂靜怡介紹JF絕對日本時的論調跟數據幾乎相差無幾,而且呂靜怡還比較漂亮,說的也比較好依點。
不過這不是重點,只是讓人家相信日本這次的復甦不只是出口與產業的兢爭力增加,而是整個日本結構的大轉變。除了企業ROE增加,女性就業能力增加,終生雇用制與企業交叉持股的瓦解都有助於提升日本的競爭力。
其中個人比較贊同的論點是,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投資日本需要用組合基金?
經 理人的回答與我的看法差不多,根據日本過去的數據資料來看,通常很難有基金能夠連續兩年績效排名在龍頭地位,就是因為類股輪調很快速。過去狂漲的股票,可 能隔年度就需要休息。如果投資人根據去年的績效來投資,很可能就買到績效變差的產品。以JF日本系列的基金為例,去年績效非常亮眼,但是今年以來很多買到 JF日小、JF店頭的投資人都不得不抱頭痛哭.....完全感受不到日本上漲的好處。
有鑑於此,透過組合基金的佈局,如果操作得宜,其實會比個人 投資還要來的輕鬆容易。買海外基金就要花上昂貴的手續費了,如果再轉換贖回又要花上管理費,對績效都是大打折扣。有專業經理人幫你選好標的,只要組合基金 重複多收的手續費與管理費能夠降低,其實對大多數國內投資人來說,其實海外組合基金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我個人投資的組合基金就有三檔,分別是富達卓越領航、友邦金牌組合以及保德信全球組合基金。今年以來的績效就有4%~8%不等。或許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算不了什麼,但是我追求的是每年穩定有10%~12%的獲利,以這樣穩定的收益對我來說確實相當滿意。
我的海外基金與其他特定區域基金今年以來也有超過20%以上的報酬,但是套一句復華投信董事長說的,你要追求的是第一年80%,第二年變成-30%這樣每年上上下下波動的投資標的,還是每年10%~20%穩健累積獲利的標的。
如果是我的話,我追求的是後者。雖然今年以來放棄股票市場轉戰基金市場,但是卻意外能夠輕輕鬆鬆就達到我想要的報酬率,遠比在基金市場上殺進殺出簡單的多。重點是一檔股票在怎麼看好,一般人敢投資多少錢? 很多還是到了賺了好幾趴之後才再想早知道多投資一點。
但是基金不同,部位穩定,波動小很適合較保守與剛開始投資的投資人。
就這樣~~大家一起來投資基金吧!!
連結位置:
http: //www.hsbcinvestments.com.tw/webdata/Products/Fund26/gavinshow.asp?Bcolor =ff9999&title=新日本動力組合基金專區&afile=投資講座線上影音.htm&keyvalue=% 20206241
英 商寶源投資研究指出,從2003到2005年,在亞洲主要共同基金市場中,散戶投資人平均持有基金年數最長的是日本人,持有5.9年,其次為新加坡的 2.4年,至於香港、南韓投資人平均都在一年以上。不過,台灣投資人平均僅持有基金0.8年,位居倒數第二,只高於印尼的0.5年,仍遠低於亞洲的平均值 1.9年。
英商寶源投資亞太產品投資長庫柏(Greg Cooper)指出,相較於美國投資人平均持有共同基金可達四年,亞洲地區除了日本以外,基金投資人普遍傾向於約一至二年期的短波段操作。台灣及印尼的基金投資人更為短線,與股票的操作方式已相差無幾。
寶源投顧表示,相較於股票,共同基金的交易成本較高,每日基金淨值中也隱含基金管理費與信託管理費等費用,短線交易其實並不划算。
寶源投顧指出,歐美地區投資人通常把共同基金當成個人或家庭理財計畫中的重要一環,並且採用投資組合的觀念,同時持有數檔績效波動性與相關性相異的基金,以求分散風險。如果急需用錢而想贖回基金時,只須贖回當時績效較佳的基金即可。
另外,如果投資標的市場短期走勢不佳,但長線依然看好時,最簡單的方法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共同基金,以在低檔時累積較多的基金單位數。
等市場步入多頭格局時,基金投資人可以採取分批贖回的方式,避免在相對低檔就被市場的短線震盪給「洗掉」,因而無法享有較佳的投資成果。
在大多頭市場下,沒有所謂的專家,純粹看誰比較大膽,押寶的風險越大賺的也就越多。
不僅是台灣,全球市場都是如此。各國股市翻對倍,不管買什麼爛股票都會漲翻天。就如同過去台股上萬點的時候,會倒的股票都能莫名奇妙漲停。
很多投資人看到這種大好行情出現,或許會有股衝動,感覺不趕快投入就賺不到錢了。資金開始先投入個四五成,感覺有賺頭就再加碼,有賺繼續投。
投到幾乎滿手都是基金,種類多到或許連自己都未必數的出來,就怕少漏了哪個市場。
看到很多人在問,我手上有一百萬,該怎麼投資。
很快的或許板上就會有許多大大幫忙分析,很快的用不同方式把一百萬給分光。
哪種投資組合的方式比較優異其實見仁見智,但是一但投入滿水位後,遇到回檔或是重挫,往往只能抱著看它跌。
轉眼間,似乎定期定額投資的人少了。買單筆重押的人反而多了起來,每天遇到回檔就是拿錢砸下去。
小弟只是想提醒最近玩基金入迷的朋友,除了賺錢也要考慮風險。如果手上有一百萬,不需要全部投入,一定要分批進場是情況調整,高風險的部位一定不能太高。
很多人都是擔心沒賺到反而覺得是損失,不過還是要記的一個概念,只要股市有開門的一天,永遠有賺錢的機會。賺錢不是只有今年或是這一兩個月。沒賺到的留著以後還是有機會賺,但是賠的未必能夠彌補的回來。資金還是首重保險比獲利重要。
以上是這陣子以來的心得,僅供參考。
我手中常常會收到投信寄來的文宣手冊,裡頭大多都是介紹基金的分析策略。
有的投信比較有意思,會把基金明細全部列出來,然後依照券商給予評等的方式列出此刻是否值得買進。
攤開所有標的一看,裡頭全是「加碼」、「持有」、「逢低買進」。
完全看不到有任何要求減碼或是勸人居高思危的跡象。
這是一種行銷手法,無論行情是好是壞,對於投信來說反正就是買。
行情好當然要買,行情不好為了攤平也要買。
向上買可以賺錢,向下買可以攤平成本增加單位數。
最近為了想確定一下投信對於市場的看法。
結果同樣一面倒的看多,不僅堅持是多頭回檔整理,幾乎都喊出未來的爆發力會更強。
如果是多空分歧到還正常,但是當投信的文宣一致看多時就顯的有些詭異。
近來又有許多投信開始打電話過來,詢問是否要逢低繼續加碼。
對我們來說,在行情尚未明顯回穩之前,不會去冒這個風險。
就算許多人認為現在跌幅這麼深,是趕緊加碼搶反彈的時候。
但是我們都不是聖人也不是投資大師,沒那麼厲害剛好能買在反彈前的最低點。
無論是股市或是基金都一樣,每天都有人想要搶反彈。
但是在谷底出現之前,沒人能預料的準,總是要等到事後回頭看,才知道原來那是低點。
只不過對我來說,寧願等到情勢明朗之後再來做判斷。
近來常常維持開高走低的趨勢。如果開高走低底部墊高還有可期待。
反之如果是讓人懷抱期望,收盤卻不見有回復的現象,那就還是要持續觀察。
過去看過一篇文章談到,通常外資這種論調不準的機率偏高。
因此個人通常會以法人報告為反指標。
當市場一路看好的時候,甚至連誇張的說法都喊出來,結果就是該賣。
一開始法人外資在市場反轉後,喊出上七千。
以基本觀點來看,台股的基本面還不差,上七千點並不是太大問題。
所以可以合理佈局。
接著衝破七千三、七千四之後,其實短線漲幅有些大了。
這時候開始有法人喊出上看八千,甚至許多國內或是外資誇張的喊出上萬點不是夢。
每年總是會有這些死多頭不停的期望看上萬點。
從益通飆破一千元大官之後,所有看好的論調都該去質疑。
究竟有什麼樣的獲利能力能夠支撐益通維持這樣的高股價。
到頭來,每個人都只是希望在成為最後一根稻草之前還能小賺一波。
然而從來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會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外資上看一千二百元,或許投資人會認為距離現在一千元還有兩百元的價差。
至少賺個壹百元之後可以先脫手。
但是當市場人人都這樣認為時,或許一千零九十九元就會是歷史高點。
而當初想賺最後一筆的,通常就會成為論調下的亡魂。
當法人看上萬點,其實就是該賣股票的時候。
姑且不論法人對於國內資產股看的多好。
投資人可以回想一下過去上萬點時的社會現象。
是否人人豐衣足食,手上資金氾濫,投資獲利滿載。
只有這種當人們認為手中的錢多到不行的時候,才有萬點的可能。
然而在許多學童吃不起便當,繳不出學費。
燒炭自殺欠錢還不起的仍大有人在。
資金浮濫的僅限於極高所得的部分人士,能把帝寶炒到每坪破百萬元的高價。
看起來房市一片大好,但是買不起房子,扛不住房貸壓力的人卻比比皆是。
許多人看到最上流的社會感覺大好,就彷彿覺得整個社會都是這麼美好。
要股市上萬點,除非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已經算有錢人再說吧。
像是印度、韓國、日本這些去年猛漲的市場,本身進場就需要承擔相當的風險。如果去年就已經買的投資人或許可以波段來回操作,趁著大漲時獲利了結,然後等待大跌時低接。
如果沒有進場的人,看在今年又有一堆投信等著要募集日本基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詳細的準備跟研究,我想這些投信並不是笨蛋要選在高點募集基金。
不過既然要買,盡量少筆金額投資,最好不要佔投資比重太高。而且要等在大跌時進場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