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Hung's Investment Blog 價值投資、可轉債交易策略、順勢交易 Money+雜誌最佳理財部落格Top 10、今周刊投資達人必修的10大財經網站、商業週刊十個素人投資學、部落格觀察財經類第二名。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寶來指數投資座談會」 心得
今天受邀參加了一場座談會,談論有關於指數基金以及ETF的運作方式。
過去很多人認為如果要設計一 檔追蹤指數的指數基金或者ETF應該是相當容易的事情,好像不需要花什麼腦筋跟著市場操作就夠了,但是其實這背後的可是大有學問。
前面先說些廢話,從台灣五十(0050)掛牌開始,台灣投資人才真正認識什麼叫做指數投資,也在許多人持續 教育推廣之下,才讓市場的投資人開始對這種商品有更多認識與認同。
這讓我回想起當初我們公司剛在台灣五十剛掛牌看到這種商品時,我認為相 當有意思,因此極力向上級推薦,希望可以列入我們的投資組合中。
當時有請往來的券商提供相當多的資訊以及說明,對方也送了我們一本有關於海外 ETF的書籍。
我把這本書籍帶回家之後努力消化,了解這商品的特色後再做了一份簡報跟長官報告。
努力過後終於取得長官認同,提撥部分額度 讓我們操作ETF商品。
不過當時ETF的商品種類不多,主要還是以台灣五十為主。
我們對市場始終有一些基本的看法與認知,但是畢 竟很難真的有人能夠精準的掌握類股脈動,常常容易看到指數漲但是手中的部位卻沒動靜,因此我們相信跟著指數走是最簡單的方案。
當時會投資 台灣五十ETF有幾個原因,第一,主要還是因為他能夠精確的掌握市場方向,不會因為當初買一些基金明明市場大漲結果他並沒有跟到漲幅,每次要選基金總會傷 透腦筋,因為常常選了一些基金買進之後績效卻明顯落後,而等到換了其他標的之後馬上又換它狂飆。
我曾經幫公司買一檔基金,在我買進之前他 的平均績效是市場最好的,基金公司規模也相當大,但是等我們買進之後,他的績效卻變成最後幾名,讓我的壓力頗大,老闆不斷質問我為何會買到績效最差的基 金。後來我頗不悅,所以找機會市場回溫之後將他出脫。
一段期間後別家基金公司的人來找我,談到了之前那檔基金,他跟我說最近那檔基金績效是市場最 好的,我苦笑說我們有買,但是持有的卻是該檔表現最差的時候。
如果選擇ETF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打電話請業務窗口幫忙 去問經理人現在到底在做甚麼,也不需要請經理人來公司報告操作方向,因為基金經理人不是Sales,基本上講的東西我們都不太聽得懂。
第 二是他能夠放空以及交易方便,當我們有需要時,可以透過放空ETF避險,保護部分資產,並且因為他交易方便,盤中可以直接進出,便於我們訂出一些投資策 略。
最後一點是價錢,不過這對法人來說誘因有限,因為通常法人買基金沒什麼手續費,但是如果要算保管費或管理費那當然還是有差。
我 們喜歡這種商品,而這種商品佔我們的投資比重也越來越大,老闆甚至已經開始喜歡上指用ETF交易而不買一般的基金。對我們來說,投資指數型基金或者ETF 是最簡單而直接的方式,勝過花上太多的時間去選標的。想當初我剛踏入此工作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選基金,但是這也是最沒意義的工作,選定ETF之後, 這部分的工作基本上就可以免了,也不再需要每個月去下載公會的基金績效表來排名,而可以把重心放在交易策略上。
我之前有寫過一篇 文章,形容買一般基金就像買進NBA的芝加哥公牛隊一樣,某段期間可能超強,但是也有可能時間一拉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在我小時候,達拉斯小牛隊是萬年墊 底的球隊,而公牛隊則是常勝軍,但是沒過幾年,兩者就風水輪流轉。如果你是投資NBA球隊的投資人,實在很難知道未來到底投資的會是哪種球隊。
而 買進指數基金,就像是買進夢幻球隊,無論成員如何來來去去,永遠能夠維持最佳組合。
回過頭來,前面講了一堆並沒有講到開頭所說的 指數化基金操作藝術。其實在今天的座談會之後,我才更加了解到雖然指數基金只是跟著市場走,但是光要追蹤這個指數,背後需要的技術與知識就是一大學問。管 理不好的機構,可能會讓基金與指數嚴重脫鉤或者失衡,那就失去了投資指數化商品的原意。指數成分股可能不斷調整,市場波動也可能相當劇烈,加上各地區交易 規範不同,這些對於發行指數型基金的公司來說都會是一大挑戰。
目前台灣類似的商品種類仍嫌不夠多元,我也很希望這些公司能夠持續努力,讓 我們也能夠有更多類似的商品能夠選擇,並建構有效的交易模式。
http://blog.sina.com.tw/appleibook/article.php?pbgid=234&entryid=59169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圖片:Pexels.com) 被稱為歐洲股神的科斯托蘭尼,曾經在他的書中引用一句話「下跌時,沒有小麥的人,上漲時,也不會有小麥」。 其實這句話在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並不是很理解意思,但隨著時間經過,慢慢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解讀......
-
今年仍然是個有趣的一年,許多預測再次被打臉.... 1.美國會陷入衰退→結果經濟依然強勁 2.美國表現持平→結果標普五百年初迄今仍上漲近20% 3.高利率影響科技股表現→Nasdaq年初迄今上漲37% 4.美國很快會降息→迄今仍維持高利率,市場認為會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5.高收益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