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20070716股市過熱的跡象

從身邊一堆人在問台股基金,號子裏擠滿了人,加上許多保守的投資人紛紛跳入股票市場,明牌滿天飛舞。連不太碰股票的人都成了股市大師,還有人希望靠著這樣的收入,以後下半輩子不需要再努力坐辦公室了....

最近小弟在努力回想,距離現在的七年前,市場到底是怎樣的氣氛?


巴菲特相信歷史會一再重演,但是人類習慣忽略歷史,而不斷的重蹈覆轍。因此我在回想,七年前的我做了什麼樣的判斷,那時的市場氣氛又是如何??

很遺憾的是當時並沒有像這樣有部落格可以留下紀錄,自己本身也沒有剪報的習慣。

不過從書店到處都是「資訊浪潮」「第三波XX」「網路XX」之類的書籍可以感受到,所有的人都相當興奮。因為大家認為自己是處於從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以來,一個全新的時代浪頭上。大夥人有這個榮幸看到整個世界的轉變,彷彿到了網路時代,每個人都煥然一新.....

事後來看,網路興起到底改變了什麼? 除了資訊流通更方便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最近有很多人在鼓吹Web 2.0,甚至2.0才剛出來,就有大學開始推出所謂的Web3.0。
我認為這些都是噱頭,跟藍海策略、長尾理論一樣換湯不換藥。拿過去原本就有的東西換個漂亮的包裝重新賣給消費者。

離題了....  回到正題...

回過頭來稍微比對一下當時的現象與氣氛,我發現最大的差異在於本益比。

當時台股20~30倍本益比是常態,幾乎每檔電子股都該享有這麼高的本益比。那時候許多股票都有相當高的獲利,許多電子股EPS將近10元的一堆,甚至很多還都能夠賺到一個股本以上...
市場對於這些產業給予相當高的期盼,認為在資訊浪潮下,只要是電子資訊廠商要能夠持續有這樣的獲利是相當容易的,因而給了很高的本益比。當發現獲利不如預期時,高本益比族群就是第一個被抓出來砍頭的對象。

而這次的上漲幅度雖大,但是說實在的很多公司獲利狀況不錯,但是本益比卻都不高。
電子股好像只要有十幾倍的本益比就算不錯了,二十倍以上更算是相當高評價了,因此以價值來判斷,現在的台股確實不算昂貴,頂多是從平均的低點回到該有的水位。

另 外一個特點是對未來市場與獲利的預期。七年前的高點市場對於公司本身的獲利狀況與市場成長潛力有著相當高的期許,隨便一點點利基都可以讓股票漲翻天。像當 時中環能夠投資China.com,就因為他有個相當響亮的網名就可以讓投資人對這個網站有很高的期許。其實不只是中環,很多股票都是如此,對於市場前景 相當樂觀,樂觀到幾乎看不到烏雲....

再前一次的高點,雖然小弟年輕沒機會遇上,但是我想高本益比與對未來過度樂觀的期許也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現象。

不過這次看看市場,除了資金氾濫之外,無論從本益比或是股票基本面來看,都並沒有過熱或是過度樂觀的情況。說實在的,除了台股一下子從6000點漲到9000點這樣大的漲幅讓人很恐懼之外,其實大多數的投資人對於市場看法還是相當保守。

如果以先前高點那殘留的記憶來看,我會覺得目前還不足以稱為高點或是股市過熱。

但是以一個理性保守的投資人來看,現在確實是可能屬於價值偏高的階段。


我很努力想回憶起那時候的市場看法,不過真的不太想的出來。
不曉得各位朋友,有沒有人也可以回想一下,上次的萬點您在做些什麼??

沒有留言:

QQQ與木頭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