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那個是因?!那個是果?

這陣子剛好跟朋友聊到技術分析指標,同時在「上班族投資理財」看到有關於市場景氣與財經雜誌銷售量的相關性.....

黃大哥說,市場行情好,同樣的財經類的雜誌銷售量也好。
同樣的,市場行情好,號子裡面看盤的人也多。

市場指標很多,到底哪個是因? 哪個是果? 需要我們多做思考。

之前有人談到美國期貨選擇權的VIX波動指標,在股市大跌的時候VIX指數飆高,那時候有人認為可以透過VIX去預測市場行情。
看到VIX飆高表示市場會持續下跌,直到VIX回穩表示市場開始反轉。

這是某個財金討論區的一個論點,不過讓我很好奇,到底是市場先止穩,VIX才下降;還是VIX指數下降,投資人看到後才認為市場會止穩?

同樣的技術分析也是如此,出現黃金交叉之後,市場認為股價會往上走。而出現死亡交叉的時候股價會往下走。
只是到底是黃金交叉帶動股價往上? 還是因為股價往上,才導致黃金交叉的出現?!

就我的想法而言,很多類似RSI或是MACD等指標,大多都是透過股價的歷史價格去計算出來的數據。
股價的變動是因為未來發生的外在因素去帶動? 還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去推動?

如果說「RSI低檔向上,MACD跟KD黃金交叉,所以股價會往上走」這句話成立。
是否表示隱含著股價是因為這些因素推動,才引導出未來的走勢?

弱勢效率市場假說認為目前的證券價格已經充分反映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所以技術分析無法獲得超額報酬。
如果說根據這些技術分析指標能夠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那麼這個市場應該是相當沒有效率。

可能是我的無知.....  我不太認為技術分析指標有辦法能夠預期未來的走勢。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我的朋友會不以為然,認為我常常還是會去注意一些指標的狀態。

對我來說,技術指標的用處在於協助判斷現在市場的位置與氣氛。
讓我可以了解我目前身在何處,不過並不表示我認為他有辦法帶領我該朝向何處....

回過頭來,是因為市場好,讓大家開始跟著想學投資,帶動銷售量增加?
還是雜誌內容好,吸引更多讀者閱讀,讓大家開始投資,所以市場開始變好?

看起來好像兩者之間都有點相互作用,不過我想一定有個是比較初始的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