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有關巴菲特選股的想法...

在網路上看到,很多關於巴菲特價值選股的方式。
不過可能因為每個人接受訊息的來源不同,加上巴菲特本人又沒有相當明確的表示自己選股的方式,所以讓很多人真的是「各自表述」。

弄到最後,很多看到的幾乎都濃縮為「買產業龍頭股+低價」。
使得很多電子類股或是IC設計類股都納入了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然而,這真的符合巴菲特的觀點嗎??

當然,我必須說在前頭,我自己也有可能對巴菲特的想法誤解,因此我僅就個人吸收到的資訊做陳述...


個人收到的資訊當中,巴菲特之所以敢在價格非常低廉的時刻,或者是當該公司面臨危機時買進,主要看的一定是「這家公司有辦法對抗挑戰」。

這種挑戰可能來自於股票市場的不理性,也有可能來自自身產業的競爭情況。
很多標的或許在某段時期都是一時之選,但是長期而言,卻未必能夠禁得起挑戰。
威盛肯定是最佳範例之一。
既然威盛都可能倒地不起,那麼同樣的其他IC設計公司也可能面臨相同的狀況。

聯發科董事長自己都說過,想要穩住一代拳王的位置相當困難,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寶座。
巴菲特似乎有提過,INTEL是個相當偉大的公司,有傑出的經營團隊與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才。
但是對他而言,這不是一家願意投資的公司。
主要還是產業變動太快速,若是當初INTEL沒有做對放棄DRAM產業的決策,現在很可能已經消失在市場上.....

瑪莉巴菲特替巴菲特先生舉出了幾個選股的特性:

1.不買殺價競爭的產業:國 內許多代工廠都是世界一時之選。但是基本上各廠之間差異不大,主要競爭優勢還是來自於殺價。只要價錢便宜,或是技術稍微有進步,或者因為母廠的策略,很容 易就會轉單。許多情況不是代工廠自己能夠控制的。同時DRAM與TFT-LCD也是類似情況。基本上如果一家公司要靠持續的殺價才能維持它的地位,那麼這 家公司就不是巴菲特願意選擇的標的。

2.人才容易迅速轉移:巴菲特舉的例子是金融業。他認為金融業有相當聰明的人,但是基本上這些人對於公司並沒有忠誠度。公司也不是靠著品牌維生,而是靠著裡面的人才。如果人才大批轉移,很容易就會降低一家公司的競爭力。套用在國內市場,IC設計產業就是面臨這樣的問題。

3.需要大量投資:如果一家企業的地位,是建構在龐大的再投資上,那麼這樣的標的也不是巴菲特選擇的。

4.負債比率太高:巴菲特是拿獲利能力與債務相比。如果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能夠簡單償還負債,那麼他不介意。但是如果負債壓力太大,則巴菲特會避開這樣的公司....

其他還有很多細項,我就不詳列了。因為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出在前兩項理由。

至於巴菲特會願意買怎樣的產業?
有以下幾點重要特性:

1.有堅強的護城河:這 是巴菲特最看重的一點。無論身處哪個產業,這家公司必須有特殊的能耐是別家公司無法挑戰的。是特許權也好、是管理能力也好、是製程能力也好、或者有可能因 為地區性的關係....,總之這家公司很難以被其他公司取代。如果一家公司跟其他公司差異性不大,或者沒有堅強的護城河支撐,那麼巴菲特也不會選擇這樣的 標的。

2.品牌: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大力搶推自己的品牌,但是我想對於巴菲特來說,Acer或是 Asus都不算品牌。雖然在品牌評比上這些品牌名列前矛,但是消費者並非強烈覺得非此品牌不可。巴菲特舉可口可樂的例子。如果便利商店有很多種可樂,譬如 「天天可樂」「隨時可樂」「可口可樂」。大陸可樂的品牌還蠻多的,而且價格還比可口可樂便宜許多。如果消費者面臨這樣的環境,堅持只喝可口可樂,那這才表 示有品牌效果。

如果Sony或是Toshiba的筆記型電腦跟Acer相比,若是價格差異不大,我們很難相信消費者會不顧一切只想買Acer的電腦。(至少我們知道有很多Apple迷堅持只買Apple的電腦。)

巴 菲特認為有些人對於特定品牌有特殊偏好,而且就算價錢比較貴還是願意購買。這才叫做真正有品牌效果。Google拿下品牌第一名,但是如果google的 廣告費用比其他搜尋引擎明顯要貴出許多,而廣告商還是堅持要在Google上面大打廣告。那才比較能夠說google確實有他的「護城河」。

3.生活必需品:巴菲特偏好的標的,有很多是生活必需品。就是人們生活上常常需要用到,而且從小到老都有機會接觸,也是一而在再而三都需要接觸的。不管景氣好壞,或是收入高低,都有需要頻繁接觸的產業,就會是巴菲特偏好的產業。


拿來對照台灣股市,很遺憾的,對我來說許多公司其實都不符合這樣的原則。
巴菲特買的是就算遇到超級大災難,也有辦法起死回生的標的。
而我們大部分人買的標的,充其量是經營穩健的公司,然後選在價格低於平均值的時候買進,期望他會回到該有的水準。
至於是否將來能夠安然度過各項考驗???  這就是個大問號!!

幸運的是我們不像巴菲特那樣買下整家公司,所以當情況不對,我們還能夠在市場上脫手...

真實的巴菲特原則很難力行,因此我們都是退而求其次囉..... 

沒有留言:

ETF是騙局嗎